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

时间:2024-08-12 07:29: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1

  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5、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

  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副板书:联系生活),诗人看到这样的景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提醒学生诗人虽看到荷已尽,而菊还“傲霜枝”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好一点),诗人会发出“咦!”(板书:咦!)。

  4、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句,诗人看到这些景会对好朋友刘景文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当你看到眼前一片果园,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赞叹声。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读整首诗,体会诗情、读出韵味。

  6、小结:你看、一首诗不光是具有它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还藏着的情感在里面。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补充创作背景)。

  7、补充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景文已经58岁了,当时经好友苏轼极力向朝廷举荐,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官职,面对刘景文的消极情绪,苏轼做此诗鼓励好友。

  8、齐读故事,领悟诗情。

  9、填空式的背诵。

  刘禹锡《秋词》。

  2、请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苏轼。

  唉!荷尽擎雨盖借助注释。

  咦!菊残傲霜枝联系生活。

  哇!橙黄橘绿看插图。

  想象画面。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2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3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5、引出生字教学: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读。

  刘菊残君橙橘。

  (1)教师正音后学生齐读(“君”读jun,不读jin。“橙”是后鼻音。“菊,橘”读音相同。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后生字卡片抽读。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荷、菊、橙、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a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b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荷尽:荷花凋谢;擎雨盖:指荷叶。(结合图片理解)]。

  c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d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5、学生试着说诗意,悟诗情。

  6、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边认读边观察。

  2、说说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首”字。

  4、学生书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山行》。

  一、复习导入。

  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二、归纳学法。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2、教师小结后板书: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三、学习《山行》。

  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

  1、知诗人。

  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

  杜牧:我国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

  3、读诗句。

  (1)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词语点拨。

  晚:指深秋霜叶:指枫叶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要点: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5、悟诗情。

  (1)生边看图边朗读,从图中感悟诗意。

  (2)听录音,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师描绘诗意,生边听边想象。

  抬头远望,有一条石头小路盘旋而上,顺着这条路再一直往上看去,还能看见一缕缕白云后面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车来,仔细地欣赏。啊,经过霜打的枫树叶,红得比早春二月的花儿还要鲜艳。

  (4)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

  2、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昕,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4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

  1.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

  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

  3、师生评价。

  三、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习生字:

  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1。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模板6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名师】相关文章:

跳水教学设计最新06-04

《卖报歌》教学设计最新09-12

笋芽儿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5-1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最新04-10

《赠汪伦》教学反思08-27

小学英语教案教学设计最新12-12

名师教学心得体会07-04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最新02-10

最新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