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块糖教学设计范文全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块糖教学设计范文全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块糖教学设计范文全文1
教材简析《四块糖》讲述了陶行知先生担任校长期间,看到学生之间打闹没有当即批评,而是用四块糖果作为奖励,巧妙地让这名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的故事。
设计理念
“快乐读书屋”是为儿童开辟的半独立或独立阅读的园地,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快乐读书屋”里的文章是送给学生的礼物,应让学生快乐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自主读书,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碧寤崽招兄给“四块糖”的实质是引导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2笔实苯行扩展阅读,培养略读能力。
3比鲜段闹械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2表达的思想感情,快乐读书,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眼,激发兴趣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王友的学生在校园里用泥块砸同班同学,不巧被校长看见了,你想知道这位校长是怎么处理这个学生的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读一读《四块糖》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引导齐读课题,多媒体出示文前提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远廖那疤崾荆明确阅读要求。
2鼻胪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3蓖桌之间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痹俣量挝模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读后回答问题,教师适当引导,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完整。
(通过四次不同形式的读书,圈生字、正音,使学生在读文中认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课文,深层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用四块糖使一个同学主动认识错误的。
2学生讨论交流陶行知先生用怎样的方法教育王友,使王友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感受一下陶行知先生鼓励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的经过,体会学生当时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懂得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4被毓檎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深入感悟陶行知先生鼓励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的做法。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谈体会,不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感受陶行知先生理解他人的'高贵品质,懂得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四、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比险娑廖暮笊字,看看你都认识了吗?
2毙∽楹献鳎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3.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小学语文阅读资源》里的文章《玫瑰花》,回答文后的问题。
(开放和利用课外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
陶行知琛疤恰豹
鼓励学生承认错误
四块糖教学设计范文全文2
今天在看书的时候又看到了《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读了之后,我对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陶老先生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也变得愈加高大起来。
作为育才小学校长的陶行知,一天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当即遏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作为校长的陶行知一定会狠狠地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可是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可一见到陶行知,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学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送给王友,说:“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陶老先生没有严厉的训斥,更没有粗鲁残暴的打骂,而是用四块糖果感化了他,使他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痛哭流涕,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您打我两下吧!”这是那个孩子发自内心的悔恨,还有什么比这种喊声更真诚呢?那么,是什么使孩子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呢?仅仅是这四块糖果吗?不是的,是师德的力量,是陶行知老先生身上那种熠熠闪光的师德!
陶行知先生的这个小故事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在对待学生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消极面中发现积极因素,及时鼓励,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同时,在教育中同样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陶先生仅凭“亲眼所见”,就神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那恐怕是既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与当前教育中倡导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是异曲同工,表明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人性理解的艺术,人格锤炼的艺术!
看看陶老先生,再想想我们自己,简直惭愧得无地自容.我们老师们也经常在一起谈论起班级中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对于他们犯下的五花八门的错误,老师们是应用了各种对策,绞尽了脑汁,可对于有些学生仍然无济于事.老师刚刚严厉地批评完,或者拿着戒尺的手还没有放下,紧接着便又听到那名学生惹出别的祸了.如此下去,确实令老师束手无策.那些束手无策的老师们,我建议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本书,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角度,变严厉的批评教育为动之以情的心灵感化,还愁什么学生不听你的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师的不仅需要具有爱生的情怀和发现学生优点的慧眼,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可以说,陶行知把肯定和表扬的教育手段用到极至,也充分说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和肯定的教育方法是非常有效的看来,我们的学生身上并不是缺少优点,而是我们为人师者缺乏一双发现学生优点的慧眼.教师要修炼自己教育的机智,培养对学生的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更多的优点.
四块糖教学设计范文全文3
教材简析:
《四块糖》讲述了陶行知先生担任校长期间,看到学生之间打闹没有当即批评,而是用四块糖果作为奖励,巧妙地让这名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的故事。
设计理念:
“快乐读书屋”是为儿童开辟的半独立或独立阅读的园地,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快乐读书屋”里的文章是送给学生的礼物,应让学生快乐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自主读书,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体会陶行知给“四块糖”的实质是引导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2、适当进行扩展阅读,培养略读能力。
3、认识文中的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快乐读书,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眼,激发兴趣。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王友的学生在校园里用泥块砸同班同学,不巧被校长看见了,你想知道这位校长是怎么处理这个学生的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快
1 / 3
乐读书屋”读一读《四块糖》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引导齐读课题,多媒体出示文前提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3、同桌之间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读后回答问题,教师适当引导,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完整。 (通过四次不同形式的读书,圈生字、正音,使学生在读文中认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课文,深层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用四块糖使一个同学主动认识错误的。
2、学生讨论交流陶行知先生用怎样的方法教育王友,使王友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感受一下陶行知先生鼓励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的经过,体会学生当时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懂得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4、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深入感悟陶行知先生鼓励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的做法。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谈体会,不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感受陶行知先生理解他人的高贵品质,懂得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四、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认真读文后生字,看看你都认识了吗?
2、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2 / 3
3、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文章《玫瑰花》,回答问题。
(开放和利用课外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3 / 3
四块糖教学设计范文全文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启示:
作为领导,应该明白:你所辖的部下对于是非曲直自有独立的判断,既不需要你去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你也几乎无法去从是非层面上改变他们的原有判断,只不过他们隐藏于心不表露出来罢了。如果领导者敢于蔑视部下的'智力,那他自己就是实足的弱智。
那么,作为领导者能做的、应做的是什么?就是诱导,利用人性去诱导。我们看到陶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指出过那个孩子一丁点错误,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夸奖他,就是利用了人性中“以自我为上”——原来我居然会有这么多值得自豪的优点!而当这些本性获得出乎意料地满足时,他们就会失去理智地迎合对方、忏悔自己。
正是这种基于人性需求而被诱导出来的、发自内心的认知,对他的影响力才是最巨大、最持久、最深远的!
四块糖教学设计范文全文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所想到的
一、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二、感悟
陶行知奖赏教育是值得推广的。
行知先生教育人的心态很平和。
尊重学生是教育人的第一要务。
学生的自我反思是一个好学生成长的内因。
三、师德随想
树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长久坚持下去。
理解别人、会换位思考的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为学生绽放光彩奠基。
和学生平等交流,学生的心灵会得到浸润和感化。
教师要做一位与时俱进、热爱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四块糖教学设计全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10-21
文章赏析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课全文09-08
《论语》 教学设计07-08
《寓言》教学设计07-09
望月教学设计05-29
物理教学设计03-18
《绝句》教学设计06-23
《论语》教学设计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