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12-14 07:30: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优秀

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优秀1

  课时目标:

  1、认识“宽、虾、脚、捡、贝、壳、原、市”等12个生字,会写“虾”。

  2、能用“那么……那么……”这一句式说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家乡的美丽。

  学习重点:1、识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想看看吗?

  板书课题:24、画家乡。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听课文配乐朗读,边找找生字娃娃。

  2、学习生字。

  (1)导入:今天我们的生字娃娃看到教室里这么热闹,他们从课文中跑出来,想跟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生字。

  宽 虾脚捡贝壳

  原 奔 密匹市楼

  ①开火车读。

  ②生字的读音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

  宽捡原奔 市

  ③小老师带读。

  ④识记生字。

  导入:这些生字娃娃可调皮了,你稍不注意它们就跑了,我们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看看这些生字,你记住了哪一个,是怎么记的。

  ⑤去掉拼音读。

  ⑥写字:虾

  虾:请生观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渗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背要直)

  ⑦摘苹果游戏。

  (1)导入: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这些生字娃娃变成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你还认识它吗?

  (2)指名读。

  (3)齐读。

  (4)选词说句子。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会读了,那《画家乡》这篇课文,你们也读懂了吗?老师考考大家。

  四、看图说话: 的家乡在哪里。

  1、导入: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用:谁的家乡在哪里?来说一说。

  2、小结:是啊,我们小朋友的家乡分布在祖国各地,小朋友的家乡是那么的迷人,涛涛邀请大家去他的家乡旅游,你们愿意去吗?那涛涛的家乡在哪里?(海边)

  五、细读感悟,画中感悟

  1、小朋友,你们见过海吗?请同学介绍介绍。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大海蓝蓝的,一望无边……

  2、涛涛的家乡正像我们说的`那么美,指名朗读课文。

  3、思考:涛涛画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出示图。

  (1)大海美不美?指名读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读)

  (2)“那么蓝”写出了大海的颜色。“那么宽”写出了大海的大。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出大海是那么的蓝那么的宽。

  (4)海水那么蓝那么宽,这儿用了两个“那么那么”来赞美大海,你们能不能用上“那么…那么…”说完整句。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1)齐读这句话。

  (2)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一艘艘”船多。装满“鱼虾多。

  (3)是啊,你看,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中那么多的鱼和虾,多迷人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指导朗读。

  (5)赛读。师生比赛。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1)是啊,住在海边的孩子多幸福啊,你们瞧,他在干什么?(捡贝壳)

  (2)你瞧,这些就是涛涛捡的贝壳。(欣赏贝壳图片)

  (3)涛涛捡了那么多的贝壳,他高兴吗?

  (4)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海边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让我们美美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

  (3)齐读。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大海: 蓝 、宽

  涛涛 船上:鱼 、虾

  海边:贝壳

  最新范文

  10-19

  10-19

  10-19

  10-19

  10-18

  10-18

  10-18

  10-16

  10-16

  10-16

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优秀2

  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体现个性的体验。学生的读书应该体现学生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上进行感情朗读和语言积累。此外,本堂课还力求体现一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即文本中处处可寻训练点,训练形式也可多样化。

  从课程内容来说,本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利用课程资源,拓展语文课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4-6自然段的优美语句。

  3、学习应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升华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积累运用语言。

  教具准备:课件 (平原、草原、城市美丽图片,课文插图、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24课。(生齐读课题:画家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五个可爱的小画家,他们是谁?(生说,师贴出板书: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2、引读第一自然段:这些小画家爱家乡,也?(生齐读: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3、复习第二自然段:我们欣赏了涛涛的画。引读第二自然段。(屏幕出示文段: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4、复习第三自然段:我们还到山山的家乡参观了。山山的家乡也特别美,谁愿意来描述一下。(生可读第三自然段,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与积累词语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既帮助学生巩固了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又为本节课的新授奠定了基础。)

  二、新授:学习课文4-6自然段

  过渡语:听你们这一读啊,觉得山山的家乡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真是个鸟语(花香 )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夸夸山山的家乡:山山的家乡柳绿花红。山山的家乡莺歌燕舞……)同学们真了不起,小脑袋里有这么多的好词,夸山山的家乡夸了这么久。有个小朋友都等不及了,你们听,她在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巧妙自然的过渡,调动了学生的词语储备库,对以前学过的词语进行复现运用,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从而以更大的热情进行下面的学习。)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屏幕显示平平的画面:一(1)班的同学们,快来我的家乡参观吧!

  过渡语:平平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赶紧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按要求学习第四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

  (1)把第四自然段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2)用“——”划出平平的家乡在哪里。

  (3)用“~~”划出你喜欢的景物,多读几次。

  (4)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小记号。

  (设计意图:像这种易操作的学习方法,或者是说课文段落的一个学习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胜任。我们应常进行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汇报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1)学习句子: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想看看这平坦而宽广的平原吗?欣赏平原美景,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并适当提提祖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设计意图: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平原”是一个陌生的词语,通过图片的欣赏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像这样平坦、宽广的地方就是平原”。适当地介绍祖国的三大平原,能让学生对“祖国的广大”有所理解,也可能在一些学生心中播下地理知识的种子。)

  (2)学习句子: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看图,认识稻子、棉花、菜地。练习用“一大片一大片”说词组。平原那么宽广,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还有……(生看图说词组)

  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稻子

  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棉花

  一大片一大片火红的高梁

  一大片一大片青翠的甘蔗林

  ……

  (3)学习句子: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平平的画上有自己吗?她正在干什么?学习生字“奔”、生词“奔跑”,引导学生想像说话。

  平平奔跑着追赶蝴蝶。平平奔跑着去菜地摘菜。

  ……

  (设计意图:这两处充分体现了,文本中处处可寻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还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充分理解后,他们会把“一大片一大片、奔跑”这样的词语读得格外生动。)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语:平平的家乡真美,我们真想和平平一道在平坦而宽广的平原上玩个够。可是,你们听,有人骑着骏马来接我们了。(响起马蹄声),她就是谁?(青青)青青的家乡在哪?(草原)那就让我们一起骑上骏马到草原上去走走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指名同学读读这一自然段。

  2、草原大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一眼望不到边)还有什么也一眼望不到边?(练习说词组: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一眼望不边的稻田)

  3、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又绿又密)练习读句子:草长得又绿又密。学习“密”,用“密”组词。再次读句子。谁把句子中“又……又……”换成“那么……那么……”,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这里要体现的是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随文识字。这种分散识字法,更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把生字记得更牢。)

  1、看哪,这些又绿又密的草把谁吸引过来了?(羊)读句子: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还会有谁?牦牛在草原上走来走去。马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2、青青呢?青青正在干什么?找到这个句子划上“——”。读句子: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走着羊群。学习“匹”。

  3、骑在高大的骏马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碧绿的大草原自由自在地奔驰,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现在就让我们骑上骏马,在祖国美丽的草原上走一遭吧。欣赏图片;这是伊犁草原,在新疆;这是呼伦贝尔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这是锡林郭勒草原,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这是位于青海和甘肃的祁连山大草原……

  4、大草原美吗?那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指导朗读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因为只有入情入境,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

  让学生讲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来读文,在感悟中朗读,真正让学生读出了理解,读出了情感,这样的朗读才算是发自内心的情动而辞发。)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语:读得这么投入,你们也想继续和青青骑着马儿,赶着羊群吧。别,赶紧从马上下来吧,跟青青告别。我们还得去一个地方呢,那是谁的家乡?京京在哪?京京啊,是唱着歌儿来迎接我们的。(播放《北京欢迎你》)

  (设计意图:这样过渡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能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地过渡到下环节的学习。)

  1、歌曲中唱的是哪一座城市?(北京)学习“市”。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城市?(上海、天津、广州、香港……)

  2、出示语段,引读第六自然段:这些城市都那么(美),都有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科技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3、京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播放录音:一(1)班的同学们,你们参观了我的家乡,能不能替我当当小导游,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 ),我画的(  )那么(  )。(   )的街道,(  )的楼房,还有一座座(   )。那个正(   ),就是我。小朋友,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玩。

  (1)指名填一填,读一读。

  (2)齐读一遍。

  (3)练习说说前面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语:同学们真棒,一学就会。现在,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也想请你们替他们当当小导游,也这样替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行吗?四人小组先练习说说,说的最棒的就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前一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此时引导他们,由文本联系生活,调动生活的体验,进行巩固运用,将文本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迁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拓展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让老师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广大和富饶!让我想起了一首儿歌《祖国多么广大》(本单元园地中的儿歌)。

  1、出示,师生齐读一遍。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设计意图:这是本单元园地中“读读背背”的儿歌,用在此处总结全文,能让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得到升华,)也体现教材编排的连贯性,我们可以巧妙地整合。)

  2、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也自己的家乡,你们能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一样画画自己的家乡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现在请你们画自己的家乡,你准备画什么?欣赏家乡美景,说一说,为画家乡作准备。

  (画莲花山,莲花山那么高,那么绿;画长安公园,长安公园那么大,那么美;画荔枝,荔枝那么红,那么甜……)

  (设计意图:这样的铺垫化解了难点,学生定能画出自己美丽的家乡了。)

  4、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用画笔描绘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可以怎么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呢?(提示用歌声,用照相机留住家乡的美景,写诗等)

  5、学生一边欣赏歌曲《长安是我家》,一边拿出画笔画家乡。

  (设计意图:有趣的拓展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作业布置:

  1、完成画家乡这幅作品

  2、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 海边 捡贝壳

  山山 山里 采蘑菇

  平平 平原 奔 跑

  青青 草原 骑马赶羊群

  京京 城市 跑向科技馆

【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2-17

《画》教学设计范文11-16

《山水画》教学设计09-18

画杨桃教学设计18篇10-16

《画》教学反思06-17

《画杨桃》教学反思04-10

画角的教学反思09-20

《画》教案07-24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07-29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