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8 20:25: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合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进行学习的知识基础。

  2、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法。

  1、 情景导入法。

  2、 动手操作法。

  3、 自主探究法。

  4、 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理念。

  1、在认真分析教材、教师用书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七个环节:

  (1)导入新课。

  (2)自主探索,推导公式。

  (3)课堂练习。

  (4)实践操作。

  (5)走进生活。

  (6)延伸提高。

  (7)课堂总结。

  2、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动手比、动手摸、动手摆,动笔算,交流讨论,引导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练,真真切切地落实四基两能。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直接利用情景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

  ①教学时,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连接。练习时,围钉子板,求周长,直观巩固计算周长的方法。——四基

  ②在长、正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多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类推能力。——两能

  ③在探究长、正方形周长的时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现不同的周长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长公式靠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能

  通过3—6四个环节练习,反复巩固。练习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和运用,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概念教学各阶段的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3、课堂练习:新知应用。

  4、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的体现。

  5、走进生活:知识迁移。

  6、延伸提高:知识升华。

  7、课堂总结:知识回归。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册教材的重点,以及本课书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课时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说教学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说课稿 篇3

  一、分析教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课文,它主要讲了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都让我自己去看病,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另一种爱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的真实情况,对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知识目标上:认读生字词,读懂文章

  在能力目标上: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并运用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目标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母亲让儿子自己去看病的感情变化作为重点,把“理解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四、教学与学法:

  针对单元目标为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本课中将用多媒体辅助、球型教学法、朗读体会,引导发现,创设情境方法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想想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谈话导入,问同学们生病时候该怎么办?(生回答:妈妈带我治病)可接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先标好自然段序号,再分角色朗读,并想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交流,检查字词,我会让小老师带读,学生比赛读,老师相机评价,指导,纠正!

  第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将重点品读“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为了更清晰的呈现,我将分以下层次。

  首先让学生理解妈妈决定让学生看病的真正含义。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妈妈心理描写理的 话“我的心立刻软了。。。。。。(爱子心之矛盾)

  “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课的自责,爱子之切)

  让学生读,并说它们涵概的含义,读完,再回去读中心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再以上理解上,我再让学生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趁着学生思维有一定集中,紧接着,我又将学生引入母亲勇气回升的段落,让学生读、想、悟。来体会“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精读文本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六、拓展延伸。

  我接着展开拓展延伸,张杨个性。

  回家想想母亲对你的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可以与一着小诗,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说几句话,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七、小结:

  《会看病》是母亲问接的方式,母亲的内心是很矛盾的,为了达到让学生真正懂得,我采用“球型教学法”围绕中心叵让学生从反复的从文本中走出,走进、在走出在走进的灵活式体会课文的真情实感。

  八、板书:

  学会看病

  母爱

说课稿 篇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应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其次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接着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结果数字的小数点的位置。

  再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数的认识也比较深刻,那么本节课学习小数就不是很难,但是小数的乘法计算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知识,那么老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灵活应用,在合作交流与独立完成的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自由讨论发,辩证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二)说学法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况、参加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说道:有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他们走过去问阿姨那些风筝的价格,售货阿姨为他们仔细介绍着,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燕子风筝3.5元,三角风筝4.6元,热带鱼风筝6.4元,孙悟空风筝7.8元。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多少?买的每一种风筝这么多一共多少钱呢?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小丽,你买三支燕子风筝需要多少钱呢?”,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3.5×3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果:第一组3.5+3.5+3.5=10.5(元);第二组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第三组把3.5元化为35角,用35×3=105角,再缩小10倍得到10.5元;第四组3.5×3(元)=10.5(元)。紧接着,我问“今天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有同学就回答以前学的是整数,今天的有小数。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增加他们对小数的认识。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通过风筝得实例简单的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之后,为了继续巩固他们对小数的认识,我出算式:0.72×5=?但是提醒同学们:“0.72不是钱数奥,那该怎么计算呀?”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算一算,在他们一脸茫然的情况下,我领导他们一起做这道题:“同学们学习了整数乘法,那我们能不能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呢”,这时学生们一起露出了笑脸。我概括:先将0.72扩到它的100倍,再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那么360就应该缩小到它的1/100。然后让学生再观察发现新知,3.60你想到了什么呢?再根据前面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但结果不变。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不同问题的喜悦。

  最后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非常重要,学习贵在方法,如果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能精心组织、策划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天长日久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更轻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把我们从都市的喧嚣中带进了自然淳朴的乡风里。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文章不仅语言生动、脉络清晰,而且内容丰富,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深情的赞美之词,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三个场面在内容与手法上都各有特色,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富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民俗画卷。

  本篇作为单元首篇,它对单元目标的完成有奠基作用,因此学习本篇课文,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而且还能以作者细腻的审美之心,引领学生关注民俗,热爱民俗文化。

  二、说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扎扎实实的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从而感受语言文字所创设的美妙意境,基于这些,本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从而体会歌会的特色。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欣赏品味精彩的语言片段,感受云南歌会的美。

  (因为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教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

  3、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的赞美,领略民俗风情,并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将教学重点设计为)

  重点:

  通过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歌会的特色。

  (本单元的单元说明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但据我了解现在的中学生对民俗文化了解的很少,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俗可能会更感到陌生,因此我将难点定为)

  难点:

  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生命意蕴。

  四、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要有趣更要有效,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基于本文的特点,我首先将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并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同时通过点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时刻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路。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理解课文内涵)

  教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篇课文虽然脉络清晰,但是内容繁多琐细,对三个场景的解读上很难处理,因此我决定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以美为切入点,把对美的赏读与挖掘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

  1、关注民俗话题——走进美

  导语:首先我将播放一段视频,这是在我们河南土生土长的曲艺盛会——马街书会。看完了我们河南的马街书会,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美丽的云南,看看那里有怎样美丽的风俗?(这样的导入首先从我们熟悉的民俗入手,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情切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初识文章特色——发现美

  (由于本文的篇幅比较长,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体会并不符合实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找特色:

  首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归纳总结本篇文章都有哪些特色?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归纳总结能力可能还有些欠缺,因此在此环节我会加以适当的点拨,进而总结出)

  比如:

  课文结构清晰、表现内容丰富、语言自然生动、片段描写精彩等特色。

  在归纳出这些特色后,紧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在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色?

  比如,课文结构清晰,可以分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以及山寨对歌三个画面;在片段描写上又有景物描写片断、动物描写片断、情景描写片断、场面描写片断、人物描写片断等等。

  (在这个环节中,不但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而且学生每次查找的过程都是对文本深层次解读和思考问题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生科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更好的体会云南歌会的美,我将从以下两大步骤来讲清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步:

  3、展示歌会画面——感受美

  在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比较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以及它们在特点和描写内容、描写重点上都有声么不同?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加以教师的点拨进而总结出以下内容:

  歌会画面描写重点描写内容歌会特色

  山野对歌人物外貌、动作、才智对抗赛歌

  比拼才智

  紧张激烈

  山路漫歌环境花、鸟、人即兴歌唱

  快乐自由

  无拘无束

  山寨传歌风俗参与的人、场面、形式民歌传唱

  热闹非凡

  其乐融融

  (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展现,化繁为简,直观清晰,让学生很容易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第二步:

  紧接着我会让学生对“山路漫歌”这一自然段进行重点品析,因为本段对景物、动物的描写都很精彩,而且十四五岁的赶马女孩子与学生们的年龄相仿,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4、体会民俗风情——品味美

  ①听歌声

  本段生动地描写了唱歌的场面,试着在文中找出都是谁在唱歌?

  云雀在唱歌:一边飞一边不停的唱歌

  戴胜鸟在唱歌:“郭公郭公”叫个不停

  赶马女孩子在唱歌: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让学生通过品味体会作者把自然界的歌声与人的歌声相应和,给人一种自然朴实,和谐欢快的美感。)

  ②赏语言(本段语言非常优美,我会找出具有代表性的)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从而让学生体会把报春花的颜色和天空的蓝色交织在一起,不仅有种醇朴自然的本色,而且使人产生一种联想,给人一种意象美,让人身临其境。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动词运用的生动精彩,不仅表现出云雀的轻捷,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云雀扶摇盘旋而上的姿态,活灵活。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品味到语言的优美,而且赏析这些优美的语言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营造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③品美点

  再此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表达欲望,我会先进行点拨:

  把这段文字多美呀!美在有动有静。动态的有云雀,静态的有报春花.......经过点拨学生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美点,比如:美在有点有面,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人有物等等。

  好的老师要懂得有放有收,进而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本段中作者把大量笔墨都用在了景物描写上,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意图?

  (设置这个问题也不一定要求学生分析的面面俱到,只要有所感受,体会到民俗的形成与环境人物的密切关系,以及作者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就行了)

  5、反思民俗生活——升华美

  思考:学习完这篇课文试着比较一下,云南的歌会和马街书会的异同。

  拓展延伸:我们的马街书会虽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但如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学习完这篇课文,在对待民俗文化方面我们都有哪些思考呢?

  (我认为我们提倡让学生关注民俗文化并不能只是肤浅的停留在表面,应该让学生有所领悟,设置这样的拓展延伸,既是对本课难点的突破,又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

  作业设计

  1、收集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以“家乡风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记忆中云南的跑马节》。

  六、说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风俗美

  山寨传歌场面美

  刘慧丽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教育生活化”;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回归学情,“教育情感化”;回归实践,“教育活动化”的教学理念,这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要求。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我在设计《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依据的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3.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第九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因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的目标。

  近年来,青少年被伤害事件频繁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各方面的保护是重要的,但这些还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侵害行为的发生,而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才能真正的成为健康成长、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一代。

  四、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

  (3)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推荐】说课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推荐】美术说课稿合集九篇

2.【推荐】说课稿3篇

3.【推荐】说课稿4篇

4.【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5.【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十篇

6.【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7.【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8.【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