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4 20:25: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学内容:《卷纸动物》是新课程二年级的内容,通过几种基本的卷纸方法来卷小动物,并能举一反三,卷出更多的动物,进行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已经具备基础的、简单的美术创作能力。同时,思想天真烂漫,敢想敢说敢做,愿想愿说原做,喜爱小动物,乐于和小动物交朋友。

  说教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2、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使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和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猫和老鼠》中的汤姆和杰克,认识它们吗?叫一叫它们。(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又非常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出示卷纸动物猫和老鼠,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引出本课的内容)

  二、探究方法

  1、它们的身体分别是什么形状?学生分析形状:圆环状、漏斗状。

  2、学生试着做做看,请会了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做,小结方法: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看看书本中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用这种方法卷的?

  4、从这两个形状你还会联想到其它什么小动物?(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

  5、课件出示各种卷纸公鸡,讨论这些公鸡除了这些方法还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教师示范

  三、作业

  1、同桌讨论:用什么卷法做什么动物?准备怎样进行装饰?

  2、交流

  3、同桌合作做一只卷纸动物,全班的作品布置成“动物乐园”。

  四、作业展评

  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只动物?为什么?请小作者谈谈自己的创意。(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评)

  五、课外拓展

  说说该怎么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为课后参与复杂的实践活动作准备)

说课稿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动作技能学习规律,逐层递进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技术动作。为了避免队列队形学习的枯燥,防止学生走神,增加学习效果,教学中大量运用师生的互动,师生轮换领呼领做,使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教学进程开展学习。教学过程坚持集中学、练,并随时提示学生相互的配合,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内容是队列队形:向左(右)转走,素质练习:绳梯

  (三)教材学情分析:

  六(3)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强,富有拼搏精神,追求好的成绩。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一至五年级队列队形内容的学习扎实,高水平掌握了原地踏步、齐步走—立定的技术动作,班级配合默契,动作整齐一致。

  (四)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口令并能应用,初步掌握向左(右)转走的技术动作,队列练习比较整齐。

  2、学生通过模仿—自主练习,逐步提高动作质量和节奏感,提高集体动作的整齐度。

  3、学生练习积极主动,养成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集体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预令都落在左脚上;动令后继续向前迈半步,以两前脚掌为轴转动。

  难点:动作节奏清楚,队列整齐一致

  (六)教学内容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游戏:发号使令

  基本部分

  一、向左(右)转走

  二、分组练习

  三、素质练习

  结束部分

  一、整队集合

  二、师生点评

  三、安排学生收器材。

  四、师生再见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逐步形成思考、探究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能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后继学习的情感与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

  师:是什么呢?

  师:毛线!真聪明,恭喜你们猜对啦!

  师: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可别小看了这条普通的线,它的身上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了解?

  【设计意图:课伊始,通过猜谜语,毛线的原型引入既有趣又自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探究欲。】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线段。

  (1)曲直对比。

  老师这里也有一条毛线,你们看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弯的)

  (2)变曲为“直”,揭示课题。

  老师想把这条弯弯的毛线变直,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根弯的毛线,动手试试,想办法把它变直,然后同桌互相看看。

  学生操作。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线变直的?上台演示。

  小结: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可以看作线段。(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

  (3)认识线段。

  师:现在老师把这条线段请到黑板上来,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线段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直的)用吸铁石固定的这两端,在数学上叫做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完整地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老师变换位置,这样是线段吗?这样呢?

  小结:不管是竖着还是斜着,只要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直的,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线段。

  【设计意图: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由此体会“直”是线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并得出线段的完整特征。】

  2.建立线段模型,进一步认识线段。

  (1)现在老师想把这个线段画下来,你觉得应该用到什么工具呢?(尺子)师示范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认识线段》说课稿 来表示。

  (2)闭眼想象线段的样子。

  (3)现在你认识线段了吗?老师这里有道题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线段。

  出示想想做做1.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线段的样子,引导学生再次内化,进一步强化线段的特征。】

  3.找一找,强化线段特征。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条边就可以看成线段。(边说边摸)它的端点在哪里?师带学生指出。

  (2)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呢?同桌合作找线段。

  要求: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找到线段后先摸一摸,再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作线段,最后指出端点在哪里。

  (3)集体反馈。

  (4)接下来,咱们到图形王国中去找找线段。出示“想想做做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4、折线段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老师把它对折,这条折痕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线段。它的端点在哪里?指一指。

  (2)、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折痕更长的线段吗?比这更短的呢?

  (3)、小结:线段是有长短的。

  (4)、你想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在纸的反面画一条线段。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从身边物体中找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3

  提问:小兔子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其实,小兔子走的这条路就是一条线段。

  追问: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动手画一画。

  2、想想做做4

  谈话:又来了两个小伙伴。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追问: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想想做做5

  谈话:小老虎也来了。现在有四个点,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小结:可以先连外面的线段,再连里面的线段。也可以从一个点出发按顺序连。

  【设计意图:通过几只小动物将“想想做做”的三道题目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原本枯燥的练习题充满了童趣,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去发现数学王国中的奥秘。】

  四、图片欣赏,总结全课

  1、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来欣赏几组照片。

  2、提问:今天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美,感受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再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说课稿 篇4

  我上的这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11课——《精彩屏保设计》,该课本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重在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展示。上课之前,我跟学生交流了学校的110周年校庆,增强了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然后通过屏幕保护的忽然运行,让学生欣赏学校的照片和校歌,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冲动自己去制作一个漂亮的屏保。学生浏览照片和音乐的过程中,以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为制作屏保定好主题,打好基础。这一步放在前面,也是经过试教积累的经验,因为打开软件再看图片,会引起电脑死机的现象。

  学生打开屏保专家这个软件的多种方式也进行了介绍,让学生了解一般情况下打开软件的方法。然后请学生介绍界面,再请他们上来贴一贴,活跃了课堂气氛。制作屏保过程中,让学生先探索,再让学生演示,展示他们探索到的知识,其他同学也能从中吸取经验,帮助他们的操作。再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满意的屏保设计,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根据探索的经验和其他同学的介绍,能很快地制作一个屏保,并保存安装。

  作品上交给老师后,最后一起来欣赏作品,让学生自己来评一评,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锻炼他们的评判能力。最后复习总结课堂内容,以评星级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的表现进行自评。整节课学生是主角,教师以解读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的锻炼,体现最大的价值。

  这节课从第一次试教到现在已经改了六稿,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在这期间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我要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因为有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才让我的课堂越来越成熟。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结合时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作为火箭设计师,利用“自选图形”创造性地设计未来的火箭,并将火箭“发射”升空。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自选图形”颜色的编辑和组合,这样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从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学生能简单利用“自选图形”进行绘画,而六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所以我创设了“设计火箭”这一情境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搭建平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自选图形”颜色的编辑以及图形的组合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画“神箭”以及让“神箭问天”的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精神和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自选图形颜色编辑和图形的组合

  选用恰当的图形的进行组合

  五、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顾 激发兴趣

  首先师生通过谈话,引入在20xx年我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令每个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观看“神舟十号”大纪实。由于国家要建立空间站,需要设计新型火箭,向学生提示出新的挑战,这样导入新课既水到渠成,又将学生探究的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任务驱动”潜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二)个性创作 解决问题

  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自由创作,随机展示学生带有颜色的火箭,引导学生学习“自选图形”颜色的编辑与应用。然后学生继续创作。在这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尽量让学生的问题由学生来解决,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互动性贯穿整个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作品交流 实现双赢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和大屏幕投影,把学生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贯穿始终,主要指导思想是评价目标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兼用,使评价更好地发挥了作用,实现教师和学生都进步,实现双赢。

  (四)神箭升空 突破难点

  1.学以致用,利用“自定义动画”完成“神箭问天”。

  2.引导学生学习“组合”内容,突破难点。

  3.模拟发射,师生感受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放飞希望

  师生对本课进行小结,放飞希望,展望未来:“驾驭信息技术 掌握美好未来!”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华师大版科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 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力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力,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3. 教学目标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②知道压强的单位,知道1Pa的含义 ③理解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力,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力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科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实验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概念、单位、公式. 教学难点:压力大小及方向的分析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5. 教学用具:压力小桌、小木板、海绵、钩码、铁块,铅笔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 学 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教 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 学生的思维障碍 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三、教法、学法:

  1. 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2)学会自主选择器材,体验探究。(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通过小资料,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大家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使玻璃管压成了粉末呢?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 压力的教学 教 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为了借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 念,由多媒体课件出示三种物体对支持面的有没有作用力,分析下图中的几个力,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分别作用在物体的哪个位置?方向如何? 并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通过多媒体把上面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从而给出压力概念。

  3. 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双手指顶圆珠笔笔尖和笔帽 实验二:用手指尖和手掌顶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钩码、铁块。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 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__ 有关 探究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次数 压力大小 小桌陷入海绵中的情况 1 2 探究压力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次数 面积大小 小桌陷入海绵中的情况 1 2

  (2)、实验结果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结论: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的探究结论,经由老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4. 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 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 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 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5. 压强知识的应用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受力越大,压强越大,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如:砖能承受的压强6×106pa,松木是5×106pa,花岗岩(120-260)×106pa。 根据一些已知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与大象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多少?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使人感到本节设计有一种图融的美。最后根据板书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评价课堂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究。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2.【精选】说课稿汇编六篇

3.精选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4.精选说课稿范文10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四篇

6.关于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7.【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

8.【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