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04 13:36: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解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有两种类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要求3ⅹ+4ⅹ=?这在初中代数中,叫做合并同类项,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出现同类项等属语.而是通过实例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根据运算意义,从直观上理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例6 、7X+9X=80的解法.这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题目,需要列出这样的方程.而且这种题型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及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智育目标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会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准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来说说我设计这课时的

  二、教学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法、比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尝试教学法、迁移法,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然后说说我的

  三、教学流程

  我将教学流程设依次设计为:精心设计 运用迁移、创设情景 激活课堂、重视指导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说第一步

  精心设计 运用迁移

  教学伊始,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景:班上准备开一次文艺晚会,派你去买些水果,你会怎样给营业员付钱?片刻沉默后,有的说:我会认认刻度,确定有几斤再付钱。因为方程本来就是等式,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中也学会生活。再出示本课准备阶段两种类型的练习题,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对例5、例6的学习具有迁移的作用,通过看看、比比、算算,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解题方法可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数学本身也是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因此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步

  创设情景 激活课堂

  “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的例题加以调整.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熟悉而喜欢呢?我不由想起了学生去中村桔园参观一事,我灵机一动,对呀!多好的题材,这样由原来的“工地运土”变为学生熟知的“中村运桔子”。(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皆数学。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复习题(3)中,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5×4+5×3和5×(4+3),观察两个算式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里的两种方法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复习题演变引出新课,在学生明确其异同点后,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充分进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但仍有少数基础差、能力弱的孩子难以明白。为照顾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励孩子们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看哪组最团结,愿意帮助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伴度过难关!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他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这样,在本组同学的带动下,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将例5的问题变成:上午比下午多运多少吨?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强调随机教学,学生答案出现偏差,有不适当之处,教师要适时点拔,及时纠正。教师提示:1ⅹ可以写成ⅹ,1可省略不写。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巩固题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这样为例6的学习解决了关键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题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会说。说清算理: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未知数ⅹ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未知数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ⅹ,算出结果.因为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只要求少数同学能归纳算理就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对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师强调检验,没要求检验的也要口算检验,这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学流程的第三步设计为:

  重视指导 拓展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通过不同形式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创新题,1、编两个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只有一字只差,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选择后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又为学生的新知建构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最后,说说本节课的

  四、教学反思

  本课从复习题导入例5,由例5过渡到例6,一环一环,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找学生熟悉的教学题材,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充满活力;运用迁移法、尝试法、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既可帮助学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养学生学习中团结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八册第73页例1~例4。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三、学具准备:

  同桌的两名学生准备用硬纸条做的米尺一把;长短不一的纸条(长度要大于5分米);剪刀一把。

  四、教学过程:

  师:[板书:0.6元0.60元]0.6元、0.60元各表示多少钱?说明了什么?

  生:0.6元表示6角钱,0.60元也表示6角钱。说明了0.6元等于0.60元。

  师:很好,[板书:0.6元=0.60元]

  师:[板书:5、50、500]“5、50、500”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数,谁能添上不同的单位名称使它们所表示的量相等?

  生:5元、50角、500分。

  生: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生:5米、50分米、500厘米。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选其中的一组来研究。

  [板书: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这三个数量相等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纸条,再拿出自己用硬纸条做的米尺,第一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分米的长度,剪下来,第二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0厘米的长度,剪下来,第三大组的同学量出500毫米的长度,剪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量得很好,请每个大组交上来一张剪好的纸条。[教师依次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长的纸条对齐贴在黑板上]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三张纸条一样长。

  师:对,这说明了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教师在黑板上的5分米、50厘米、500毫米中间添上等号]

  师:谁能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生:5分米是0.5米,50厘米是0.50米,500毫米是0.500米。

  师:[板书:对齐上面板书的5分米、50厘米、500毫米,分别在它们的下面写上0.5米、0.50米、0.500米]0.5米、0.50米、0.500米相等吗?为什么?

  生:相等。因为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师:[板书:0.5米=0.50米=0.500米]

  师:我们再来比较0.3和0.30的大小(见图30)。

  请同学们拿出印好的两个正方形,用阴影分别表示出0.3和0.30。

  [同时请一名学生在幻灯片上的正方形中分别画上阴影,表示出0.3和0.30]

  师:[教师巡视]很好,同学们都画完了,请看幻灯演示[用抽拉片将两个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重合]同学们看出了什么?

  生:0.3等于0.30

  师:[板书:0.3=0.30]请同学们观察0.3和0.30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0.3和0.30都是小数。

  生:它们的整数部分都是0,十分位上都是3。

  生:它们的大小都不够1。

  生:它们的大小相等。

  师: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0.3是一位小数,0.30是两位小数。

  生:0.3的百分位上没有0,0.30的百分位上有0。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它们最主要的相同点是大小相等,最主要的不同点是0.30的百分位上有个“0”,现在看看这个“0”在小数的什么地方?

  生:这个“0”在小数的最后面。

  生:这个“0”在小数的末尾。

  师:对,这个“0”在小数的末尾。今天我们专门来研究小数末尾的“0”。

  [教师指着板书的等式0.3=0.30]从左往右看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添了个“0”。

  师:从右往左看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

  师:它们的大小变了吗?

  生:它们的大小没变。

  师:请同学们再看前面板演的等式。

  0.5米=0.50米=0.500米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怎样?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了“0”。

  师: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怎样?

  生: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

  师:它们的大小变了吗?

  生:它们的大小没有变。

  师:[再指着第一次板演的等式0.6元=0.60元]请同学们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它们的大小怎样?

  生: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了“0”,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它们的大小没有变。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4页看第二段,谁来读?

  生:[读]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师:[在黑板上出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分几部分内容?请你讲一讲。

  生: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二是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很好!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第74页第三段。[看完后请学生回答]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化简。

  师:对,怎样化简小数呢?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生:把0.70末尾的零去掉。

  师:[板书:0.70=0.7]105.0900这个小数化简时只能去掉哪里的“0”?谁上来指一指?

  生: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师:[板书:105.0900=105.09]

  下面我们进行巩固练习(做练习十九第2、3两题)。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2.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0 0.0750

  [学生做练习,教师巡视、辅导,然后集体订正,及时反馈矫正]

  师:学习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用途呢?请看课本第74页第四段,看完后回答。

  生: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生:可以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师:对,[出示例4]

  例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生:0.2=0.200

  生:4.08=4.080

  师:很好,根据什么可以这样改写?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怎样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呢?

  生:在“3”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3个“0”,3=3.000。

  师:很好,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就能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下面我们进行练习(做练习十九第4、5两题)。

  1.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 18元 6角 1元零3分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5.4 30.04 7 8.01

  13 4.87 0.9 185.34

  [学生做练习,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订正]

  师:[挂出小黑板]我们再进行下一项练习。

  3.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0.300 2.08

  0.003 2.80

  2.080 0.030

  2.800 20

  20.00 0.3

  [请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连线]

  师:为什么0.003不和0.030连接起来呢?

  生:因为0.003和0.030不相等。

  师:对。请同学们再看下一道判断题。

  4.判断(对就打“√”,错就打“×”)。

  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

  [请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判断]

  师:这位同学打的是“×”,错在哪里?

  生:应该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小数点&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0页小数点搬家。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搬家其实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二、说教法

  1、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三、说学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跟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1、用卡片摆出0.04,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0补足)

  5、将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多少?

  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小数点移动的位置

  0.04元4分向右移动一位0.40 元

  40分

  向右移动两位 元400分向右移动三位40.0元

  4000分

  2、提问抽查,纠正评价。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1、请学生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一下。(讨论题)。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大小怎样变化?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4、让学生猜想,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呢?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7、看书40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 )。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

  (2)完成40页试一试。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41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3、发展练习: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又向右移动三位,则原来大小有什么变化?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质疑: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复习40页的内容,做书上41页练习第二,三题在作业本上。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出发,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新奇有趣、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纽扣、红黄蓝绿色卡、练习题

  【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成功教学法为主,遵循导学自学、示学量学、施教施学、互教互学、用教用学、再教再学、查教查学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氛围中乐学好学。同时,我还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游戏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快乐无比的游戏,一场富有挑战性的竞争,一回激荡人心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前几课的学习关联不大,而且知识点较多,所以我在课前的预备时间里给学生做了学习铺垫的游戏。

  课前游戏: 1.左右训练:向左点点头、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抢答:(整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例)从285到28500的大小变化(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从16000到16的大小变化(缩小到原来的1/1000倍)……

  教学过程:

  (一)导学自学

  新课伊始,我就让全班学生来读一个奇怪的数,随着课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学生也跟着报出不一样的数,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数字没变,大家却报出不同的数?原来是调皮的小数点在捣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内心产生要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大小变化的强烈愿望,此时便可以马上进入新课教学。

  (二)示学量学

  成功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我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小数点搬家》的任务,同时完成自学表。而书上的情境图一直惹来许多争议:快餐的价格从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厅从没有顾客到客人如潮,跟现实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这情境作为新课的引入,而是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谈感受。

  (三)施教施学

  我故意以考学生的自学情况为由,让学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价格的心情中主动探索小数点移动所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之所以选择巧克力和蛋糕为情境,是因为一来这些是学生平常最爱吃的零食,他们会比较清楚价格,二来这两种食物随着份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而有较大的价格差异,这就正合我心意,让学生猜出两种价格,从而顺势探寻小数点移动两次的规律。

  教学时,我跟学生说:刚才一个不留神,调皮的小数点又跑到商场里捣蛋去了。看这里,一颗巧克力糖果的价格是50.00元,大家觉得价格合理学生会说:小数点应该向左移一位,使价格变成5.00元。

  也有的学生会说:小数点向左移两位,价格变成0.50元会有更多人买。

  就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探寻出小数点向左移的规律。

  同时我也板书出:从50.00到5.00,小数点向左移了一位,这个数也缩小到原来的1/10,列式为50÷10=5。

  当讲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时,还特别要学生解释一下,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来板书小结,然后乘兴追击,让学生得出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变化规律。

  最后,用蛋糕的标价0.80元来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的规律。总结后让全班齐读规律来加深记忆。

  (四)互教互学

  刚蒸出来的馒头如果不给它用小火保温,馒头就容易变硬而缺乏口感。同样,刚发现的规律如果不反复操作运用,它就会很快从学生的记忆中淡化褪去。而认知规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动手做动脑想。所以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根据题目要求来移纽扣求得数。

  我会跟学生说:小数点看同学们学习认真,一高兴,变成一颗纽扣来到我们身边,要跟我们做游戏,大家想玩吗?

  然后要求同桌轻轻倒出信封里的数字卡和纽扣,并强调游戏规则:同桌两人轮流玩,一个人移小数点的时候另一个要认真检查。在这里,体现了同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两人中成绩较好的一方在操作时起示范作用,当轮到另一方移时,就算遇到困难也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正。

  练习的处理我也是作了细心安排的,如:

  (1)把618缩小到原来的1/10,生移小数点得61.8。(强调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

  (2)再把61.8缩小到这个数的1/100,生移小数点得0.618。(小数前面数位不够要补0)

  (3)接着把0.618扩大到这个数的10倍,生移小数点得6.18。(小数点向右移,最前面多余的0要去掉)

  (4)最后把6.18扩大到这个数的1000倍,生移小数点得6180。(小数点向右移,后面数位不够要补0)

  同时,为了让学生把规律和算式联系上,以便往后的灵活应用,我还让学生根据给出来的式子摆得数。

  6180÷100=61.8 61.8÷1000=0.0618 0.0618×10000=618

  (五)用教用学

  通过合作学习后,优生把规律理解得更好了,学困生也渐渐有了头绪。此时我准备了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做,题型主要是反复巩固规律,最后的两题还有一定程度的拔高。而怎样使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最快地反馈给我呢?我想到了一种全新的反馈手段:答题时让学生举色卡。

  于是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四种颜色的答题卡,先让学生默读理解题意,然后听指令迅速举出自己所选的答案。颜色是眼睛最易分辨的,这样我就能一眼看到谁对谁错了。而马上得到反馈的最大好处就是我能立刻抓住这些出错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效率。

【【推荐】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1.【推荐】高中数学说课稿4篇

2.【推荐】高中数学说课稿3篇

3.【推荐】高中数学说课稿四篇

4.《角度量》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5.【实用】四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

6.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说课稿

7.【推荐】说课稿3篇

8.【推荐】说课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