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知识点总结1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感觉得出,而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三线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高考知识点总结2
一、光的直线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二、光的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三、光的折射
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四、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3、透镜的两个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叫主轴,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4、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5、幻灯机与投影仪: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
6、照相机:较大的物体经凸透镜后成较小的像,景物离照相机越远,拍到的像就越小要使拍到的像大些,应使照相机离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简言之: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
7、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8、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可以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10、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1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
12、近视的形成:
(1)睫状体功能降低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折光能力大。
(2)眼球的前后方向上过长。
这两种结果都能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制成眼镜矫正近视。
13、远视:(与近视相反)用凸透镜矫正。
14、眼镜的度数:
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
15、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
高考知识点总结3
任一x=A,x=B,记做AB
AB,BAA=B
AB={x|x=A,且x=B}
AB={x|x=A,或x=B}
Card(AB)=card(A)+card(B)—card(A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A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
①确定性;
②互异性;
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
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
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①A∩(B∪C)=(A∩B)∪(A∩C)
②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n元集合的字集数:2n
真子集数:2n—1;
非空真子集数:2n—2
高考知识点总结4
遗传和变异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_,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_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_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_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_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知识点总结5
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和直径(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BC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AB叫做直径)
(2)弧和半圆(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 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3)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P是圆所在平面内的.一点,d 表示P到圆心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则:
(1)d (2)d=r →圆上 (3)d>r →圆外 4、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到各顶点距离相等。 一个三角形有且仅有一个外接圆,但一个圆有无数内接三角形。 5、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6、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7、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 圆心角的一半 。 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直角,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直径 。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弧长公式:lnr 180 nr21lr(2)扇形的面积公式:3602 (3)圆锥的侧面积公式:rl (4)圆锥的表面积公式:rlr 9、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r(R﹥r)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调节着生产。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意:(1)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6、公有制经济中实行股份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位、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8、我国目前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哪些?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表达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公式运用 可用于某些分母含有根号的`分式: 1/(3-4倍根号2)化简: 1×(3+4倍根号2)/(3-4倍根号2)^2;=(3+4倍根号2)/(9-32)=(3+4倍根号2)/-23 [解方程] x^2-y^2=1991 [思路分析] 利用平方差公式求解 [解题过程] x^2-y^2=1991 (x+y)(x-y)=1991 因为1991可以分成1×1991,11×181 所以如果x+y=1991,x-y=1,解得x=996,y=995 如果x+y=181,x-y=11,x=96,y=85同时也可以是负数 所以解有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 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 有时应注意加减的过程。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文阅读(约25分) 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 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行 (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 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 (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 9、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①虚词 ②实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1、形象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②间接抒情 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全部) (6)恰好说反(是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选考 1、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2、实用类 (1)考点内容: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 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 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 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 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 (3)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叙述(顺/倒/插/补) 描写(白描/细节) ②表达方式议论直接 抒情 间接 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 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新闻(消息、通讯) (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 语言特征: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1、文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词语读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偭、兰皋、椒丘 岌岌、杂糅、昭质、可惩 孔雀东南飞 1、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高考语文必背语文古诗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高考语文阅读做题技巧 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把深难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正确率也在80%以上。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如20xx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11题,就解释了“省”、“审”、“樵”、“信”;12题解释了“故”、“每”、“因”、“及”;13题解释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正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如20xx年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曲折”、“结发”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解释80%以上是错误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这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列出每个实词的义项,再结合语境体悟语义。如A项,“竟死”的意义除选项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们还可以列出“终究死在这上面”、“一直到死”等。再如D项,“结发”的意义除选项中的“刚成年的时候”,还有“结婚”、“扎头发”等。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较、推断、选择的依据,就能更准确的解答考题。 高考语文学习技巧 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 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旦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 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六、加强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 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 S)、硒(34 Se)、碲(52 Te)、钋(84 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 Se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 RO4。 (2)递变性(O 、S、 Se、 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 (2) 元素的互异性, (3)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 有a-b>0?;a-b=0?;a-b<0?. 另外,若b>0,则有>1?;=1?;<1?. 概括为:作差法,作商法,中间量法等.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c?; (3)可加性:a>b?a+cb+c,a>b,c>d?a+cb+d; (4)可乘性:a>b,c>0?ac>bc;a>b>0,c>d>0?; (5)可乘方:a>b>0?(n∈N,n≥2); (6)可开方:a>b>0?(n∈N,n≥2). 复习指导 1.“一个技巧”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2.“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3.“两条常用性质” (1)倒数性质:①a>b,ab>0?<;②a<0 ③a>b>0,0;④0 (2)若a>b>0,m>0,则 ①真分数的性质:<;>(b-m>0); 一.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近四年宁夏海南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特点 (一)选文特点 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20xx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xx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xx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xx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四年皆为史传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前者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如20xx年的《韦丹传》;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结局,如20xx年的《朱昭传》。 (二)设题特点 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文言文试题分为两种类型:选择题(3道共9分)和主观翻译题(2道共10分),其中三道选择题测试角度也很固定,分别是实词考查、信息筛选、分析概括题。 1. 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6.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7.(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8.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 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 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 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亚洲的东南亚 1、主要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于东盟国家)、东帝汶。共11国 2、地理位置:在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3、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山岭众多,地形崎岖。 4、马六甲在马来半岛和苏门达腊岛之间,他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的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新加坡是咽喉要冲。 5、 6、①新加坡处于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良。 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的技术力量。 ③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7、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运用 学习高中地理,如果你不熟悉地图,甚至看不懂地图,那就有点难了。因此,高中地理学习必须能够使用地图,良好的地图。 地理学习的支柱——对教材的`理解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地理是一样的。教材从目录到每一章到附录,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目录可以帮助你一目了然地理解整本书。每一章的标题是每一章的知识点。仔细看一看附录可以帮助你理解和扩展教科书的知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好的教科书。 地理学习技巧 要点一: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要点二: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要点三: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要点四: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高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化学知识点09-04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08-30 高中数学高考必修知识点总结10-25 高考数学常考知识点09-02 高考英语作文常考知识点:But04-06 高考重点数学知识点11-06 高考语文《孔雀东南飞》的知识点08-28 高考备考总结11-19 高考语文总结12-04 学校高考总结12-09高考知识点总结6
高考知识点总结7
高考知识点总结8
高考知识点总结9
高考知识点总结10
高考知识点总结11
高考知识点总结12
高考知识点总结13
高考知识点总结14
高考知识点总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