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题

时间:2024-09-27 12:46:51 高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考语文模拟题1

  阅读以下宋诗,回答。

高考语文模拟题

  吴松道二首(二)

  晁补之

  小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帆,鱼惊桨跳。

  什么是孤舟宿?霜月系枫桥。

  吴松:即吴松,江名。

  1、前两句描述了什么样的风景?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形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别乡树,寒灯独夜人。

  孤壁野僧邻空园白露滴。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3、诗中对联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五六句有哪些表现手法?试着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到天,辞家见月两次圆。

  今晚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人烟。

  [注]碛(qì):沙漠。

  5、这首诗的第一句话一直受到诗人的赞扬。请简要欣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以景结情,请欣赏其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语言运用、将以下长句改写成三个语义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作品中美丽迷人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丽、吉祥的象征。明月常常在明月当空、清澈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客的炽热乡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模仿文中的线句,继续写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型和修辞手法与画线句相同,语义连贯。

  美是高尚的,不能容忍虚伪和欺诈。她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她是激励人们走出沮丧、困难和不快乐,创造新世界的动力。美是一种态度,她能让心灰意冷的人吐出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模拟题2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约有5%的人患有“自体免疫病”。这种病人的自身免疫力不但进攻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同时也进攻自身的机体。这会引起终身的炎症,如风湿病。此外,心脏、肾和肠子也都可能受到攻击,在引发多发性硬化症的情况下,脊髓和脑神经细胞亦会受到破坏,后果可能是瘫痪或失明。

  至今自体免疫病的患者完全治愈还很少见。现在只能用副作用很大的药物来减轻症状。这种情况将由于研究人员最近提出的一种新方法而得到改善。这种新方法叫做“免疫吸附法”,它可以从外部消除免疫系统的导向错误。在实施这种方法时,根据有目的的洗血原则从血液循环中去掉致病的防御分子。

  在治疗过程中,让血液经过一个圆柱体,免疫系统的不良成员便被吸附在这个圆柱上。充当“捕捉器”的是在羊血中形成的结构,这些结构专门捕捉不良的防御分子。经过过滤的血液重新流回患者体内。“过滤”的原则虽然早就得到应用,但都没有这样的特效。例如,有一些同类的方法并不能把所有该过滤的防御分子都过滤出来,或者同时把重要的凝血因子也过滤出来了。使用新的系统还很少有其他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现在这种新方法只需在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

  第1题 第1段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说明自体免疫病的原因B.指出自身免疫力对人体的危害

  C.提出多种疾病与自身免疫力的关系D.引出对免疫吸附法的介绍

  答案:D

  第2题 根据文意,对“免疫吸附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外部消除免疫系统的导向错误,副作用很小的治疗方法

  B.根据洗血原则去掉血液中的防御分子的治疗方法

  C.利用羊血中形成的结构,吸附血液中致病的防御分子的治疗方法

  D.根据过滤原则,滤掉血液中该过滤的防御分子和凝血因子的治疗方法

  答案:C

  第3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多数人的自身免疫力对人的机体没有损害

  B.瘫痪病人、风湿病人的病因是由自身免疫力引起的

  C.治疗自体免疫病的药物往往只能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D.自体免疫病患者免疫系统的不良成员进攻自身机体可能引起终身炎症

  答案:B

  第4题 下列说法中恰当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是( )

  A.自身免疫力对人体有负面作用

  B.治疗自体免疫病有多种方法

  C.用免疫吸附法治疗自体免疫病

  D.免疫吸附法在临床上的运用

  答案:C

  第5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__________欺上瞒下的弄虚作假人员,是需要勇气的。

  ②今天是我们的老师90岁的生日,我们全班同学__________在一起,为我们的老师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生日晚会。

  ③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分__________孩子。

  ④有关部门对我们长期以来,争执不下的问题,进行了最后的__________。

  A.揭发 汇聚 溺爱 裁决 B.揭露 会聚 宠爱 裁定

  C.揭发 会聚 溺爱 裁决 D.揭露 汇聚 宠爱 裁定

  答案:C

  第6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防止这类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强了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条件还很不成熟,我们大胆地让新的项目上马了,这就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C.人喝酒有两忌:一忌不要喝得过猛,二忌不要喝得过量。

  D.记叙性散文,内容侧重记人叙事,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

  答案:D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下列植物生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生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依据。

  (一)植物根茎叶的表面可以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一进入植物体内就可随维管束的筛管液流与导筛水流传布周身。植物的这种特性给农用药剂大开方便之门。原来需要从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中,有些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因而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若采用溶液喷射的根外追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农用药剂可以“内服”——注射法,并能在体内转移与保留。一向“外敷”用作保护层的除害药剂,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用量大,期限短。二者比较起来,已不可同日而语。

  (二)溶液培养植物成功,确定了营养代谢所需的水分与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性质和数量,成为合理、定量灌溉与施肥的依据,并给无土栽培作出了榜。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不仅供给植物生活的能量,还给植物个体发育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再通过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植物的遗传性状才能实现。植物为了维持生存,依靠感应来适应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的变化,以及逆境的胁迫。植物常在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后,便发出信使在体内传递,影响效应部位反应出来。研究发现,这些信使是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它们的生理活性强,功能各异,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无论是内原激素,还是人工调节剂,在植物上微量施用,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

  第7题 “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指的是( )

  A.水分、矿质元素在日照下产生能量,造成特定环境。

  B.植物从日照中获得能量和必需的生态环境。

  C.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性的变化。

  D.日照对植物实现遗传性状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A

  第8题 “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中的“生理变化”指的是( )

  A.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以实现遗传性状。

  B.植物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胁迫。

  C.植物的敏感部位发出的信使在体内传递。

  D.植物的某些部位接受刺激发生的反应效应。

  答案:D

  第9题 对“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据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根茎叶可以吸收喷洒在表面的农用药剂。

  B.农用药剂具有生理活性,可以进入植物体内。

  C.植物体内筛管液流、导筛水流遍布于各部位。

  D.不需要根系吸收,可防止土壤固定某些元素。

  答案:A

  第10题 对“溶液喷射”可“传布周身”与“外敷”“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这一看似矛盾的说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使用的农用药剂未必相同。

  B.使用的农用药剂配制的浓度未必相同,后者浓于前者。

  C.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操作。

  D.前者针对“根系吸收”而言,后者针对“内服”而言。

  答案:D

【高考语文模拟题】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总结11-19

高考优秀语文05-08

上海高考语文05-28

高考语文背诵篇目03-21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2-04

高考语文必备成语06-06

高考语文总结15篇11-20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08-05

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06-01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于》的用法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