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时间:2022-10-31 10:41:47 中考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

  在中考复习的最后关头,要想全面提高语文成绩,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在答题技巧与策略上下功夫: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本文推荐的是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题)。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一、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义转”的原则。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2.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二、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1.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2.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或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3.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4.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这里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析同辨异,把握细微区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实词辨析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2.虚词辨析题答题技巧: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中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四、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五、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

  病句类型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适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六、语言连贯题答题技巧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为50%。总之,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题),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2

  汉语知识

  1、语音

  能运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看拼音写出相应汉字。能根据拼音规则,判断汉字注音的正误。识记汉字与运用:一是应识记课本篇目中常见的字,做到会读、会写、会注音;二是应掌握课文中的同音字,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三是应掌握课文中的形似字,做到会注音、会写、正确运用;四是应掌握多音多义字,做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正确注音及运用,五是注意纠正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读音。

  2、标点符号

  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能纠正使用标点符号不恰当的错误,能正确理解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了解标点符号知识及用法:一是了解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的用法;二是了解5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的用法,以及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的用法;三是能纠正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和具体说明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

  3、汉字

  识记、掌握课文中规定的常用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指出一般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掌握常用字的字义,特别是要了解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掌握、区分、运用:一是掌握课文中的汉字;二是掌握常用汉字的字形、字义;三是正确区分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不写错别字,要准确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就必须掌握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的特点,总结容易产生错字、别字和读错字的原因,把字写规范、读准确,还要善于利用字典、词典。字典、词典是我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4、词语

  掌握初三语文课本中的注释、课后练习中出现的词语,以及课文中的常用词语。能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辨析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

  掌握、揣摩一些基本的方法:一是掌握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重点掌握课文下注释和课后练习中提出的常用词语;二是能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包括词义、引申义、比喻义,能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表达作用;三是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四是会辨析一些同义词、反义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把每篇课文下的注释中的词语要多看一看,有重点地记一记,写一写,做一些积累,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揣摩、理解词语的意义。

  5、语法

  了解词的分类,能在语境中辨析词类。了解短语的分类,能辨析短语的类型。能分析单句的成分,了解复句的主要类型,会分析二重复句。能够辨识、修改病句。

  语法知识及运用:一是了解掌握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二是了解短语的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主谓、介宾等),熟悉几种成分的使用;三是分析理解句子成分,并具有熟练的造句能力;四是复习巩固复句的主要类型,了解常用的关联词语,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结构;五是能修改常见的语病。学习语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把话说正确,把语句写通顺。语法是研究用词造句的规律,我们学习语法要有重点地进行归类梳理,通过辨析比较,不断加深理解,以求达到熟练掌握。

  6、修辞

  能辨析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知识,能在具体语段中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能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作用,并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选择句式。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辨识运用:一是能辨析八种修辞方法;二是学会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变换句式;三是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学习语法是为了把话说得简明、通顺、正确;学习修辞方法则是为了把话说得好。

  希望这篇中考语文基础复习,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3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技巧的内容。

  中考当中,基础知识作为中考语文当中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成语俗语涵义,以及古诗词与文言文的默写,此部分内容满分为30分,占中考总成绩的四分之一。

  基础知识部分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量比较大,要求掌握780个词语,200个成语,20个俗语,以及31篇古诗词和24篇文言文;二是中考当中的考查比较细微,重视具体字词涵义,以及不同语境当中的运用;三是此部分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识记。

  那么这些大量的基础知识,怎样去进行复习呢?在此我们给出以下复习建议和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梳理汇总。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通过这样的复习,就能对数量较大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一个扎实牢固的掌握,为了避免遗忘,要进行多轮巩固,第一遍全面复习,第二遍重点复习不知道含义和理解有误的,这样一遍一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部分,保证中考当中30分的基础知识不失分,再去通过后面的阅读和作文,挑战高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固定,题型也比较稳定,只要平时用心,注意积累,就能够拿到,得分不难,丢分极其可惜,不仅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技巧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4

  1、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温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作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2、伏尔秦(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曾两次被捕入狱,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代表作品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

  3、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他与美国作家欧。享利(代表作《含着泪水的微笑》)、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统称为短篇小说巨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羊脂球》。

  4、《万卡》是俄国作家契柯夫的作品。

  5、《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她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以时间为序,围绕朗读课文这一中心事件,把小说《万卡》的故事内容与京京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展开故事情节。

  6、作者与作品、出处、主人公的搭配

  鲁讯--《故乡》--《呐喊》--闰土

  曹文轩--《孤独之旅》--《草房子》--杜小康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菲利普夫妇

  黄蓓佳--《心声》--《儿童时代》--李京京

  鲁讯--《雪》--《野草》

  郭沫若--《雷电颂》--《屈原》

  巴金--《短文两篇》--《巴金选集》

  高尔基《海燕》--《高尔基全集》

  纪伯伦--《组歌》--《泪与笑》

  7、于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物理学奖。

  8、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哲学方面有《新工具》和文学方面的《随笔》。

  9、施耐庵,生平事迹不祥,但也有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水浒》作者。

  10、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未明初小说家。主要代表作《三国演义》。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5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6

  烂熳(màn) 绯(fēi)红 油光可鉴(jiàn)

  芦荟(huì)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抑扬顿挫(cuò) 深恶(wù)痛疾

  磨磨蹭蹭(mócèng) 迢迢(tiáo) 文绉绉(zhōu)

  宽恕(shù) 庶(shù) 黝黑(yǒu)

  禁锢(gù) 侏儒(zhūrú) 尴尬(gān‘gà)

  炽热(chì) 粗制滥(làn)造 藏污纳垢(gòu)

  正襟(jīn)危坐 颔(hàn)首低眉 黯(àn)然失色

  广袤(mào) 无垠(yín) 髭(zī)

  鬈(quán) 锃(zèng) 滞(zhì)留

  酒肆(sì) 搓捻(cuō niǎn )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郁郁寡(guǎ)欢

  花团锦簇(cù) 小憩(qì) 冥(míng)思遐想

  奁(lián) 朔(shuò)方 胭脂(yān zhī)

  褪(tuì)尽 粘(zhān)连 凛冽(lǐnliè)

  灼灼(zhuó) 慷慨(kāngkǎi)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污秽(huì) 咆哮(páoxiào)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7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10)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11)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12)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看不起。鄙夷

  (14)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22)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3)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

  (24)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5)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7)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8)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9)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0)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2)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3)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4)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5)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36)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37)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38)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39)这干系须是俺的干系:责任。

  (40)且睡了,却理会却:且。

  (41)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兀自:尚且,还。

  (42)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逞辩:卖弄口舌。

  (43)也合依我劝一劝:合:应该。

  (44)早是我不卖与你吃早是:“幸亏”的意思。

  (45)卖一桶与你不争。不争:这里是不要紧的意思。

  (46)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吃:被。

  (47)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计策。

  (48)适庖官进鸡汤适:适逢,正赶上。

  (49)修以鸡肋之意对对:回答。

  (50)竟取匙与众分食讫讫:完毕。

  (51)修知其事,径来告操径:直接。

  (52)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伺:守候。

  (53)操因疑修谮害曹丕谮:诬陷,中伤。

  (54)魏延诈败而走诈:假装。

  (55)操方麾军回战马超麾:指挥。

  (56)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见教:指教。

  (57)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把与:拿给。

  (58)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央及:恳请,请托。

  (59)范进道是哄他。道是:以为是。

  (60)这自然,何消吩咐。何消:不必,不用。

  (61)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相与:结交。

  (62)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

  (63)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64)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65)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66)挖心搜胆: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67)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68)苟富贵苟:如果。

  (69)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

  (70)楚人怜之怜:爱戴。

  (7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称王。

  (72)忿恚尉恚:恼怒。

  (73)并杀两尉并:一齐。

  (74)藉第令毋斩藉:即使,假若。

  (75)为坛而盟盟:盟誓。

  (76)比至陈比:等到。

  (77)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加惠:给予恩惠。易:交换。

  (78)岂直五百哉直:只,仅仅。

  (79)以头抢地耳抢:撞。

  (80)秦王色挠挠:屈服。

  (81)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82)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83)谓为信然谓:说。

  (84)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85)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86)度德量力度:估计。

  (87)君谓计将安出出:产生。

  (88)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89)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

  (90)将军岂有意乎?岂:是否。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8

  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我们读过他的散文《白鹭》。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沁园春·雪》这是一首词(旧体诗),作者毛泽东。文章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阙写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阙评古论今,抒发伟大抱负。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

  3、《苏州园林》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章由总到分多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4、《冰心诗三首》选自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1)《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2)《成功的花》勉励人们为了成功要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要努力奋斗,不怕牺牲。

  (3)《青年人》劝勉青年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抓紧努力。

  5、《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文章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9

  1、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3、醍醐灌顶: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4、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不受拘束。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外部行动。

  5、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6、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指人虽死,精神不灭。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7、顺风耳——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8、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9、天经地义:指不可改变的真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毋庸置疑。

  10、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0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7.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4.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5.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6.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7.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8.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1.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1.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1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13.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14.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15.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16.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17.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18.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19.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20.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2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2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2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2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2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3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2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中考当中,除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考查,还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作为中考语文当中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成语俗语涵义,以及古诗词与文言文的默写,此部分内容满分为30分,占中考总成绩的四分之一。但是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是,此部分内容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在复习中,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基础知识部分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量比较大,要求掌握780个词语,200个成语,20个俗语,以及31篇古诗词和24篇文言文;二是中考当中的考查比较细微,重视具体字词涵义,以及不同语境当中的运用;三是此部分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识记。

  那么这些大量的基础知识,怎样去进行复习呢,在此我们给出以下复习建议和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梳理汇总。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通过这样的复习,就能对数量较大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一个扎实牢固的掌握,为了避免遗忘,要进行多轮巩固,第一遍全面复习,第二遍重点复习不知道含义和理解有误的,这样一遍一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部分,保证中考当中30分的基础知识不失分,再去通过后面的阅读和作文,挑战高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固定,题型也比较稳定,只要平时用心,注意积累,就能够拿到,得分不难,丢分极其可惜,不仅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3

  排列语序的近年广州中考语文常考的内容之一。排列语序题型要求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1.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2.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3.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人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

  4.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5.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常见考法:

  句子排序试题的主要题型依然是选择题和填写题。在一段文字中为上下文衔接选填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 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语段中选填句子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一段文字的末尾填写与前文相一致的句子。因此, 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误区提醒:

  例 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每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炼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答案示例:亲情是财富它能温暖心灵也能抚平伤痛

  分析:这是一道填写题,要求考生以"财富"为中心词,参照前后句式写三句话,并且要与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答题时,考生可能会在"财富"内容的具体选择上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是确定了具体对象却无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影响得分。

  【典型例题透视】

  例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答案:B

  透视: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以文学为描写对象,以排比嵌套比喻的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试题抽去每一分 句的第一句话(这四句话分别从四个角度对文学设喻)列于题后,打乱顺序后让考生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四个方面入手,将每一 个喻体与其后的描述联系起来,看它们是否意蕴连贯。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考试题目很灵活,它大多出现在选择题或是仿写题,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在选择题、简答题、甚至是阅读题中。因此这一知识点十分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修辞方法的类别以及考查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常见考法:

  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

  误区提醒:

  例析: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盛夏的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辣的白光,(使人眩晕,)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小草耷拉着头(脑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

  分析:这是一道近似于扩写句子的试题,要求考生把一个一般性描写炎夏的句子,用上夸张、拟人的手法,添加一些词 语和句子写出其"难耐"的炎热程度来。解答这道题,考生必须在给定的句子基础上做,要用上夸张、拟人两种手法,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添加词和句,把炎热难 耐的盛夏中午写具体、写生动。

  例析: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 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 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答案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材料按排比要求写句的试题。考生失分之处在:离开材料写排比句,所写的排比句不能概括苏州的美。比如,有的考生误将"优雅""庄严""恬淡""古朴"等词视为对苏州美的概括,而导致错答失分。解题方略是,抓语段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4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而也成为各地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中考语文复习时该如何复习“汉字”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汉字的常见考查形式。

  【考题回放】

  例1:隶书蚕头雁尾,楷书方直端庄,行书流水行云。请选择“翰墨”的其中一种字体,临摹在方格里。

  例2:根据拼音写汉字。

  近年来,一场曹操墓“争夺大战”在yī wàng wú yín( )的中原大地激烈展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ái huá héng yì( )的曹植,却静静地长眠于东阿鱼山脚下,少人问津。

  例3:尽管我国的法定文字早已变成了简体汉字,但在书法欣赏、典籍阅读和对外交流中,仍会经常碰到需要认读繁体字的情况。因此,适当地了解一些繁体字常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请将下列繁体字与简体字对号入座。

  A.觀 B.筆 C.寶 D.鳳

  ①宝( ) ②凤( ) ③观( ) ④笔( )

  例4:

  1.汉字起源——“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选取;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采”的本义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字风采——请任选一句,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我选_______句,“采”包含的情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例1考查汉字书写,要书写正确、美观,间架结构大小适宜,所选字体临摹相似即可。

  例2要求根据拼音、语境书写汉字,其中对形似字的书写,更要注意规范到位,如“一望无垠”中的“垠”,“才华横溢”中的“溢”。

  例3要求依据语境认读繁体字,“对号入座”降低了难度,同学们答题时可根据其字形来判断。

  例4第1题考查字义理解和语言表述能力。从所给五个义项中找出“采”的本义并不难,说明理由却有一定难度。考生如对汉字“六书”有一定了解,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采”是会意字,上边“爪”,下边“木”,意为“用手从树上采摘叶子或果实”。

  第2题考查的是赏析和品味汉字的能力,从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给了考生选择的自由,降低了难度;结合两诗意境,不难品出“采”字的情味。答案:(1)自由愉悦;天真美好;轻松悠闲。(2)悠闲自在;回归自然;向往自由。(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失分解析】

  汉字音、形、义的考查,是语文中考试卷中最常见的题型,这类题看似简单,但得分并不理想。书写题,看似送分题,考生或因粗心,写错、漏掉笔画;或因书写不美,有的比重失调,有的大小不宜,有的笔画潦草,进而导致失分。而根据拼音写汉字,尽管提供了语境,不少考生却因对多音字、形似字掌握不好,错字别字频频,让阅卷老师无语。字义考查的得分率更低。不少考生眼高手低,漠视字义的记忆与积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备考策略】

  一、寻找规律,读准字音。

  多音字的识记是汉字考查的重点与难点,多音字涉及面广,如何准确识记呢?同学们要注意:

  1.准确记“少”,以“精”取胜。“少”是指某一读音的少量词语,“精”指精确无误。如,“悄”的读音有两个,涉及词语很多,在“悄悄”“悄悄话”等表示没声音或声音很低的词语中读qiāo,在其他词语中则读qiǎo.识记这类多音字时,要“抓少放多”,重点关注含有少量词语的读音,确保记忆精准,剩余读音可适当放宽,粗略记忆即可,这样积累起来事半功倍,考试时就不会在多音字上吃亏了。

  2.发散思维,以义定音。多音字可以通过归纳法,依据字义记字音。如,“臭”意为一般气味时读xiù,如“乳臭未干”;意为特别难闻的气味时读“chu”,如“臭味相投”。又如,“量”读liàng时,有“估计、衡量”意,常见词有“量体裁衣”“量入为出”“量才录用”“度德量力”等。

  二、立足课本,养成习惯。

  对汉字的书写,要立足平时,立足课本,规范训练。

  1.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少考生平时字迹潦草,有一点没一点,三横还是两横,出头还是不出头,写得模棱两可。还有考生因笔画不清而失分,都十分可惜。只有平时严格规范书写,考试时才能把字写端正、规范。

  2.立足课本,注重积累,夯实基础。中考考查的字形重点是常用字和常用词,主要来源于课本。平时要重视课文中的字词积累,夯实基础,过好字词关;仔细辨析经常写错的字,并分类记录,强化记忆。

  3.沟通课内课外,强化吸纳新词的意识。依据课标提出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从有时代气息的时文、美文中汲取和积累新词,是同学们必须养成的习惯与能力,对过好大家的汉字备考关不无裨益。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5

  1、克敌(制)胜 先发(制)人 因地(制)宜 和气(致)祥 负重(致)远

  2、(销)声匿迹 撤(销)处分 形(销)骨立 一笔勾(销) 积毁(销)骨 冰(销)瓦解

  气冲(霄)汉 九(霄)云外 (霄)壤之别 (逍)遥法外 宵衣旰食

  (硝)烟弥漫 (淆)乱乾坤 (xiáo) 烟(消)云散

  3、以逸(待)劳 严阵以(待) 责无旁(贷) 严惩不(贷) 披星(戴)月 不共(戴)天 一衣(带)水 (戴)罪立功

  4、(怡)然自得 心旷神(怡) 甘之如(饴) 含(饴)弄孙 (贻)笑大方

  (贻)害无穷 (贻)人口实

  5、百战不(殆) 车(殆)马烦 懈(怠) 春风(骀)荡

  6、莫(名)其妙 不可(名)状 一文不(名) 不(明)利害 深(明)大义

  7、荆(榛)遍地 渐(臻zhēn)佳境 (臻)于郅治 百福并(臻)

  8、(嘻)皮笑脸=(嬉)皮笑脸孔(常用“嬉”) 文恬武(嬉) (嬉)戏 (嬉)闹

  9、心浮气(躁) (躁)动 干(燥) 少安毋(躁) 声名大(噪) 名(噪)一时

  10、进退(维)谷 咸与(维新) 运筹(帷)幄

  (唯我独尊)=(惟)我独尊 步履(维)艰

  (惟)妙(惟)肖=(维)妙(维)肖 任人(唯)亲

  (唯)命是从=(惟)命是从 人心(惟)危 口诵心(惟)

  11、(振)聋发聩 (振)笔疾书 (振)动 (震)耳欲聋

  (震)古铄今 (震)动 开仓(赈)饥

  12、判若(鸿)沟 (鸿)篇巨制 大展(宏)图

  (洪)福齐天 嗓音(洪)亮 声如(洪)钟

  气势恢(弘) (弘)扬光大 宽(宏)大量

  13、老生(常)谈 冬夏(常青) (常)备不懈 三纲五(常) (长)此以往

  (长)吁短叹 (长)治久安 (长)年累月 (长)风破浪 扬(长)而去

  14、责有(攸)归 利害(攸)关 (悠)然自得

  (优)柔寡断 (优)哉游哉 (忧)心忡忡

  15、大相(径)庭 (径)情直遂 不(胫)而走

  (经)天纬地 (泾)渭分明 不(经)之谈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09-23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09-23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大全07-31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13篇09-24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15篇09-23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08-05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07-3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09-04

中考语文古诗试题08-18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