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2-07-24 10:26:22 高中语文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1

  一、通假字

  1、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

  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

  二、多义词

  1、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2、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余始循以入(开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3、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十五日)

  4、坐: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5、视: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三、词类活用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向西;向东。名作状)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名作动)

  四、古今异义词

  1、阳谷皆入汶(古义:山南水北谓之阳。今义:阳光,表面上)

  2、至于泰安(古义:由"至"和"于"组成,到达。今义: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3、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用语)

  五、特殊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

  2、余所不至也(判断句)

  3、(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句)

  4、多松,生(于)石罅(省略句)

  5、余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2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3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

  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二、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三、一词多义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⑤杀人如不能举(尽)

  4、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四、词类活用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五、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六、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4

  《项脊轩志》

  一、多义词

  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2、稍: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逐渐,渐渐)

  余稍为修葺(稍微,略微)

  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4、去: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

  比去,以手阖门(离开)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除掉,去掉)

  5、归: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

  二、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向下,名作状)

  2、使不上漏(从上面,名作状)

  3、东犬西吠(向西,名作状)

  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名作动)

  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名作状)

  6、前辟四窗(从前面,名作状)

  7、垣墙周庭(砌上垣墙,名作动)

  8、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

  三、古今异义词

  1、先大母(古义:去世的;今义:在前边)

  2、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3、凡再变矣(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又)

  四、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句)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5

  《劝 学》

  一、 通假字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 古今异义

  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三、 词类活用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四、 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

  3. 輮使之然也(然:这样)

  4.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5.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

  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

  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9.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

  六、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

  ③以为妙绝(极)

  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4、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5、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6、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

  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名誉)

  七、翻译句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直了,这是因为人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所学的东西收获大。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具备了。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聚半步,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不积集小的流水,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中途停止雕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放弃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6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

  2、与、其、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应当;你的)

  3、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一般属官)

  4、负、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背;等到)

  5、相:君臣相顾(相对)

  6、至于:至于誓天断发(以至于)

  7、抑: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8、损:满招损,谦得益(损失)

  9、逸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

  10、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从)

  11、举: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与尔三矢(给)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吗)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替)

  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

  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和)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辅助,结交)

  2、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投靠,归顺)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投靠,返回)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④若水之归下也(会聚)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回家)

  3、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

  ③以乱易整,不武(代替)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4、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禀告,报告)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

  三、词类活用

  1、函: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2、夜:一夫夜呼(名作状,在夜里)

  3、东:仓皇东出(名作状,向东)

  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使动,使……兴盛;使……灭亡)

  四、句式

  1、盛以锦囊(介宾结构后置)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结构后置)

  3、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种道理了。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庄宗后来用兵,就派一个一般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向前奔跑,等到胜利归来,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4、满招损,谦得益。

  译: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国家灭亡。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译:祸患常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而才智勇气多被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7

  《石钟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放在;即使)

  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5、是:所在皆是也(这样)

  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

  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任,就职)

  8、因:因得现所谓石钟者(因而)

  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其中的;同"然",形容词词尾;本来)

  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形容词词尾)

  11、而:涵淡澎湃而为此者(因为)

  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于是;知道)

  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

  14、所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原因)

  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敲)

  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此;大概)

  二、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暮)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微风鼓浪(振动)

  ②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3、莫: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

  4、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生,发出)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③水何澹澹(多么)

  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⑤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四、词类活用

  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

  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

  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

  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事情的真相。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空中:①古义:中间是空的。

  ②今义:天空之中。

  六、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8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9

  一、重点词解释: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

  二、通假字

  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2、景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

  三、一词多义

  1、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2、引: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退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疏导,引来)

  3、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

  聊乘化以归尽(顺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着)

  4、策: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策扶老以游憩(拄着)

  退而论书策(竹简)

  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四、词类活用

  1、策扶老以流憩(拄着,名作动)

  2、园日涉以成趣(每天,名作状)

  3、或棹孤舟(划着,名作动)

  4、善万物之得时(以…为善,意动用法)

  5、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意动用法)

  6、携幼入家(儿童,形容词作名词)

  7、眄庭柯以怡颜(使颜怡,使动用法)

  8、倚南窗以寄傲(自足自待的心情,形作名)

  9、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动作状)

  五、古今异义词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比喻纠纷和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变动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亲属戚属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家庭的成员)

  5、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是。非:古义:错误;今义:判断词,不是)

  六、特殊句式

  1、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3、乐天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4、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

  5、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6、童仆欢迎,稚子候(于)门(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 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无法挽回,知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 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3、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深感简陋的居室更容易使人安乐满足。

  4、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姑且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10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 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11

  《谏太宗十思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

  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

  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

  2、信:

  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

  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

  3、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

  4、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

  5、当:

  A、dāng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

  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

  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

  6、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7、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8、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9、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10、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示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示假设)

  四、词类活用

  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2、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

  3、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②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①古义:放纵情感。②今义:尽情)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②今义:认为)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①古义:使心虚。②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六、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始做得好的实在太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知识点07-21

学好高中语文的具体方法归纳10-21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01-20

天津高中语文知识点08-30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12-08

高三英语知识点梳理归纳5篇精选08-06

英语水平考高中知识点归纳07-30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8-1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5篇)12-09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