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时间:2022-08-30 12:35:01 小学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三、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算式进行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

  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四、活动三:通过全班交流,得到10以内的加法表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五、活动四:让学生独立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六、活动五:加法表的应用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七、活动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5-12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均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信息报道)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实际增长6.4%;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为比去年增加1.4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0000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44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2、从这组信息报道中,同学们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

  3、揭示课题: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

  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

  1、分组合作,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信息中的数据分分类。(用展示台展示反馈)

  2、分类整理,沟通联系。

  (1)整数。

  ①请同学们举几个用整数表示的例子。

  ②哪些数属于整数呢?(自然数、0、…、、)

  ③自然数的意义和单位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回顾。(师板书复习步骤)

  ④介绍自然数的产生,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名言--数起源于数

  (2)分数、小数。

  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整理复习分数和小数,看看你们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整理?(分组讨论)

  ②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回顾、分类整理。

  ③小组分类汇报结果,并围绕整理结果提几个问题,随意点同学回答并作出评价。

  (3)百分数

  ①现在我们还有什么数没有复习?

  ②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

  ③请同学们举几个用百分数表示的例子。

  ④介绍几个百分数实际应用的例子。(课件展示)

  胶东乡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百货大楼的帽子按八五折出售。

  某针织厂抽查了50件针织内有衣,其中49件为合格产品,合格率为xx%。

  20xx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⑤分组讨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形成网络。(课件)意义(略)

  (2)复习计数单位、数位、进率等概念。

  (3)让学生自由看数位顺序表提问质疑。

  5、小结板书

  三、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课件展示)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4

  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先自己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分类的理由。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教师: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发散思维、摆火柴棍(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

  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独立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2、3题。第3题可启发差生这样想:先求35000个纱锭有几个1000?再求生产棉纱多少千克?最后求可以织布多少米?

  列式:7.2×[26.5×(3500÷1000)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三、反馈练习,拓展运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使学生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过程中学习归纳、。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减法。由于有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归纳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1.引导学生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9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改善同学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引起同学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同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今年的年历;同学准备今年的年历和一个小正方体、课前收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分数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几天,同学们已经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研讨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54页第14题。

  谈话:还有两个多星期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请同学们打开今年的年历,观察五月份的月历,考虑以下问题:

  (1)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

  (2)五月份上学的天数占这个月天数的()/()。

  教师向同学解释一下: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是3天,假如这3天与双休日重叠,应把本次双休日顺延。

  同学观察年历卡并独立考虑,然后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同学交流,重点交流第2小题,指导同学弄清楚五月份去掉劳动节的休息日和其他双休日后剩下多少天,那就是同学上学的天数。

  提问:观察年历卡,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教师鼓励同学仔细观察年历卡并试着用分数来表达其他信息,如:4月12日和4月13日两天我们学校召开运动会,开运动会的日子占了整个四月份的几分之几?今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暑假占了今年天数的几分之几?等。

  同学积极交流自身分析得出的有关信息,教师和时评价同学交流情况。

  2、出示第54页第15题。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每人做了一个小正方体。男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红色,四面涂了绿色;女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绿色,四面涂了红色。假如分别把这两个正方体任意向上抛30次,落下后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谁会多一些呢?(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2)谈话: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请男生、女生们一起动手抛一抛并作好记录,最后算一算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分别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3)同学互相合作,一人抛,另一人记录,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

  (4)组织同学交流活动情况和记录的结果并适当解释。

  3、出示第54页第16题。

  组织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交流时让同学联系分数所表达的具体信息解释分数的意义。如:据国际劳工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现在有5到14岁之间的童工1260万人,在采石场的工人中,儿童占1/5。

  这里的分数“1/5”是指把采石场的工人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童工人数占了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5。

  先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同学课前收集信息的情况(可了解同学的学习态度),再请几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和时评价。

  三、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指标,教师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同学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再给自身评价。

  授后小记:

  这局部练习主要是让同学将分数的意义有关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练习起来,在让同学巩固这局部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P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口算题

  2、请根据他们的特点分类。(学生汇报交流)

  3、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体验

  1、复习除法的意义。出示第35页第1题主题图:

  (1)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3)通过列式你觉得乘法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出示第35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出示第36页第3题复习除法应用题。

  (1)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6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5页第3题、第36页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主动讨论和交流。

  2、 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3、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4、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

  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1、 回顾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把它写在题卡上。

  2、 整理和复习

  (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知识要点。

  (2)分类复习

  ①小朋友们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你们会计算吗?指名上台板演。

  校对时提问: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那在我们计算时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

  ③改错。

  3、 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课件分步出示

  瞧,这有几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鸡们玩呢。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知道怎么列式吗?

  如果条件换成“小鸡比母鸡少7只”,怎么列式?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小组讨论。

  4、 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专家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故事书400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 ,作文书是连环画的 。学校图书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书?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做法。

  3、提示课题: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

  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1)骆驼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 ,一头体重225千克的骆驼,驼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驮着比它体重还多 的货物。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5

  教学内容:

  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05-31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02-22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08-27

小学数学《化简比》教案08-25

小学数学教案:用数学08-28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7-04

小学乘法数学教案06-22

初中数学重要几何定理归纳整理03-27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