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故事

时间:2024-02-23 12:33:43 小学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生数学故事

小学生数学故事1

  大家看到上面这个像金字塔一样的数字三角形,这是什么玩艺儿呀?呵呵,这个三角形一般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在中国叫做“贾宪三角”或“杨辉三角”,可以说在中、西方都挺有名气的喔!

小学生数学故事

  这个三角形怎么得到的呢?先在纸上写出一行和一列的“1”,然后在各个位置中填入数字,每一个位置上的数字都是他左上方和右上方两个数和。就得到上面的数字三角形了!

  现在的数学书里,都把这个三角形称为“帕斯卡三角形”。事实上,在南宋杨辉所写的数学书里面,早就介绍了由北宋贾宪所创造出的相同三角形了(所以在中国称为“贾宪三角”或“杨辉三角”),时间可要比帕斯卡早了约六百年呢!

  到底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用处呢?其实,这个三角形的每一列数字,刚好就是中学会学到的(a+b)的n次方的展开式的系数表。杨辉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13世纪的时候活动于苏杭一带,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

  杨辉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快速算法进行了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诀,如九归口诀。人们念着杨辉发明的口诀,计算起来又快又准。这些口诀还特别好记,就算是小孩子也能很快学会。

  他还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他写的书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

小学生数学故事2

  八戒开了一家副食小店。一天,猴侄小猕猴来为家里打一斤醋。小猕猴来到师叔的小店,喊道:“师叔,打醋!”

  八戒问小猕猴打多少醋。小猕猴说:“不多,就打一两。”

  八戒吃惊地问道:“打一两醋干啥?”小猕猴说:“当然是吃呗!”八戒又问:“一两够吗?”小猕猴说:“不够,再打一两吧!”

  八戒又问:“二两也不多呀?”小猕猴说:“那再打一两吧。”八戒又打了一两。小猕猴说:“还打一两,再打一两……”这样,小猕猴共计打了十两醋,也就是一斤醋。

  八戒打完醋,说:“共计一斤醋,8角4分钱。”小猕猴不慌不忙地掏出8角钱给了师叔八戒。八戒接过钱,说:“不要耍赖,还差4分钱呢!”小猕猴问:“师叔,打一两醋多少钱?”

  八戒说:“一两醋当然是8分4厘,4厘钱就舍去。收8分钱。”小猕猴说:“这么说来,一两醋就是8分钱了。”八戒说:“那当然。”小猕猴又说:“十两醋就是8角钱了!”

  八戒说:“算得正确。”小猕猴说:“我给了你8角钱,你怎么说还差4分钱呢?”八戒无言以对,只好又亏了4分钱,望着小猕猴提着醋走了。

小学生数学故事3

  小学生数学故事:巧用连比解题

  我们学习完了比的应用,在解答比的应用题时,应先读懂题目中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代表什么,这样才能确解题正确。我们还学习了连比,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比合二为一。如甲:乙=3:4,乙:丙=7:9,那么

  甲:乙:丙

  3:4

  7:9

  ────—

  21:28:36

  连比对应用题也有很大作用。这里来考考大家,看看你是否掌握了连比的应用?

  小明与小丽的书籍数量之比为1:2,小华的书籍是小明的1/3还多3本。小华、小明、小丽书籍之和为43本,他们各有多少本书?

  答案: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小华的书籍是小明的.1/3还多3本”。如果我们把总本数去掉小华多的3本,那么小华的书籍是小明的1/3,这句话也可以说成小华的书籍与小明书籍的比是1:3。所以

  小华:小明:小丽

  1:3

  1:2

  ----------------

  1:3:6

  40本图书正好共分成(3+1+6)份,用(43—3)÷(3+1+6)=4本,求的是1份的本数。再根据连比,小明有3份,用4×3=12(本);小华有1份还多3本,用4×1+3=7(本);小丽有6份用4×6=24(本)。

  是不是看上去很复杂,但通过将分数与比转化,然后应用连比的知识就能很快解答了呢?有时候把题目中的“拌脚石”拿开之后,再去还原,这样就可以快速正确地解答出题目了。

小学生数学故事4

  一百年前,爱尔兰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叫做哈密尔顿,他很喜欢思考问题。一天,他拿到了一个正十二面体的模型。这个模型有12个面,20个顶点,30条棱,每个面都是相同的正五边形。

  哈密尔顿拿着这个模型反复把玩,忽然灵机一动,想,为什么不拿这个模型作个数学游戏呢?假定这20个顶点是地球上的20个大城市。把30条棱当作连接这些大城市的道路,一个人从某个大城市出发,每个大城市都走过,而且只走一次,最后返回原来出发的城市。这种走法能实现吗?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周游世界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拿着十二面体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试吗?这似乎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如果把十二面体看作是一个橡皮膜的`话,那么就可以把这个正十二面体压成一个平面图形。如果哈密尔顿所设想的走法能够实现的话,那么这20个顶点一定是一个封闭的20角形的周界。

  把这个正十二面体压扁了,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11个五边形,底下面还有一个拉大了的五边形,总共还是12个正五边形,而从这12个压扁了的正五边形中,挑选出6个相互连接的五边形。在把这六个相互连接的正五边形摊平,就成为了一个有20个顶点的封闭的20角形。

  那这20个顶点,确实是正十二面体的20个顶点。这样一来,沿边界一次都可以走过来。因此,哈密尔顿的设想是可以实现的。按他的走法,我们是可以周游世界的。

小学生数学故事5

  为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数学是兴趣,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精编数学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面的算式里,每个方框表示一个数字,不同方框表示的数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请问,这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总和是多少?

  在原式中,两个3位数的和等于1996。

  一个3位数,最大最大不会超过999。两个3位数相加,最多最多只能等于1998。现在的和已经达到1996,离最大可能值只差一点点,把两个3位数挤到墙角,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了。只有3种可能:

  999+997=1996,

  998+998=1996,

  997+999=1996。

  3种情形下,被加数和加数的'各位数的和相同,都是52:

  (9+9+9)+(9+9+7)=(9+9+8)+(9+9+8)=52。

  所以,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和等于52。

小学生数学故事6

  我有一节数学课是排在下午最后一节,经常到了上课时间,学生非常疲倦,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我每到这节课,就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因为最后一节影响学习,反而在教室安静地等着我来讲故事。有一次,我给他们讲了小高斯发现数学定律的故事:

  有一次上课,老师说:“你们今天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说完就看起小说来。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但是不久,高斯便报告老师自己做好了。老师以为高斯捣乱,可是看一看高斯写的`数:5050,不觉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高斯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他以后便认真教起书来,而且,在他的鼓励下,高斯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学生听完故事后,显得很激动,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要向高斯学习,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创造发明。设悬念:事实上,教材中很多应用题都属于数学故事题,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下面是我改写的一道数学故事题,大家可作一番比较。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 “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

小学生数学故事7

  小学生数学故事:数的诞生

  笨笨和聪聪是同学,又是好朋友,聪聪的爸爸贾伯伯是一位数学老师,经常给笨笨和聪聪讲一些数学故事。

  一天,贾伯伯问他们:“聪聪、笨笨,你们知道数是从哪里来的吗?”

  聪聪和笨笨都愣住了:“数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天天要数数,天天要算数,可是数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还真的没有想过!

  贾伯伯说:“你们现在从1数到成千上万,都不成问题,不过你们知道吗,原始人根本就没有‘数’这个概念,他们只知道‘有’和‘没有’,后来他们知道了‘多’和‘少’,再后来他们才慢慢地明白了‘一个’和‘多个’的区别。”

  “那他们算东西多不方便呀!”笨笨说。

  “是啊,”贾伯伯说,“在很长的时间里面,人们除了一、二、三之外,就数不出别的数来了。有个传说,一个埃及国王让一个恶鬼给缠住了,要他把全部手指都给数出来。国王好不容易给数了出来,就被看做是天才了呢!”

  “哦!”聪聪说,“那笨笨要是在那个时候就更是天才了,它不只能属手指头,连脚趾头都会数呢!”

  笨笨狠狠瞪了聪聪一眼,转头问贾伯伯:“那后来人是怎么学会数更多数的呢?”贾伯伯说:“后来,他们就用在兽骨等东西上划杠或者用绳子系扣的方法,来把两个东西一一对应起来。比如说,打来四只兔子,就在绳子上系四个扣子,根据绳子的颜色、系扣的大小,来代表不同事物的数目。”

  “那要是一万,就得划一万道,系一万个扣子吗?”聪聪问。

  “是啊。所以这种方法就特别的麻烦。不过,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人类才学会使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数目。抽象符号的`出现,就标志着数字诞生了。比如,古埃及人使用一种象形文字做数字符号,而古巴比伦用的是三角形的符号。”

  “那我们中国人呢?”聪聪问。

  “我们中国人,现在发现最早用的是甲骨文。在四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会用十进制了。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从1到10的全部数字了,不过,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发明的,后来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又传到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再经过演变,最后才成为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原来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还有这么长一段故事呢!”笨笨说。

小学生数学故事8

  小学生数学故事:中国画也画得好

  宋代的文学家苏轼,不但诗词写得精彩,中国画也画得好。传说有一位广东的状元,名叫伦文叙,为苏轼画的《百鸟归巢图》题了一首奇怪的诗:

  画的`标题中说是“百鸟”;题诗中却不见“百”字踪影,似乎只管数鸟儿有多少只: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数到八就结束,开始发表感想了。画中的鸟儿,究竟是100只呢,还是8只?

  要解开这个谜,可以把诗中关于鸟儿只数的数字写成一行:

  1 1 3 4 5 6 7 8

  这些数合在一起,与100有没有关系呢?

  通过观察,发现可以用这些数组成一个算式,计算结果恰好等于100:

  1+1+3×4+5×6+7×8=100。

  原来,诗中的第二句不能读成“三、四、五、六、七、八只”,而应该读成

  三四、五六、七八只。

  其中的“三四”、“五六”、“七八”,都是两数相乘,得数分别是12、30和56。连同上句的1只、又1只,全部加起来,隐含着总数是“百”。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小学生数学故事9

  我国古代的《周髀算经》里,对于值曾得出“周三径一”的结论。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用“逼近法”从圆内接正六边形,一直到正96边形。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刘徽,也应用“逼近法”用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到的值为3.14,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计算出的'近似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计算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第一个人,他还运用两个分数来表示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公元1573年,欧州人奥托才求出来。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为了纪念祖冲之这一贡献,将密率称为“祖率”。

  1959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三枚宇宙火箭,第一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并把月球上的“火谷”、“平原’都做了命名,把其中一个环形山定名为“祖冲之山”。由此可见,祖冲之在国际上所享有的崇高荣誉。

  到16世纪,法国人韦达计算出的值是小数点后10位。1615年德国人鲁道夫算到小数点后35位,即:

  3.14159265358979323816264338327950288……。他死后,人们还把这个数值刻在他的墓碑上。以后英国人夏普算到小数点后72位,到1946年美国人连契算到小数点后808位,1973年有人算到小数位达100万位,1983年达到了16777216位。

  最近一位美国科学家使用先进的巨型电脑“克雷-2”仅用了28小时,就算出了小数点后有2936万位的值,创下了最新的世界记录。如果把这个惊人的位数全部记录下来,长度可达60千米,或者相当于50本500页的长篇小说。在这么长的数字中,出现了一些奇特的情况,即小数点后第710100位起,320465位起,都连续出现七个3--3333333;一千位中连续出现六个相同的数字的有37次。如762位开始出现999999,从995998位起,出现23456789;但从2747956位起,又出现876543210。

  至于值还可以算到小数点后的多少位,还待人们继续耐心地算下去。

小学生数学故事10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这么一群不同寻常的小朋友。他们是+,-,=,?。平时,大家忙于学习,很少有时间聚在一起。这不,今天晚上,他们决定牺牲睡前看动画片的时间,开个符号群英会。

  数学爷爷也来了,他来做主持人。只见爷爷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可爱的孩子们,在家庭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说几句话。爷爷从你们身上看到了数学王国的希望,平时,你们学习那么刻苦、勤奋,都没有空闲的时间来联络一下感情。今天,就借这点时间来好好互相了解一下吧!

  说些什么呢,爷爷?最喜欢提问问题的老六?问道。

  爷爷先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爷爷笑眯眯地说道,你们每人用途都很大,可是,是谁赋予你们这么大用途的,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大家小声说道,低下了头。

  不怪你们。现在,我们抓紧时间,从老大+开始,依次往下说,各自介绍自己的由来,好吗?好!

  +号当仁不让,他拍拍胸脯:我叫加号,我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我的发明者是德国的一个叫魏德美的数学家。他按照大写字母T的写法,先写一横-,再写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这就成了我。

  对!对!对!我的由来和+哥哥差不多,这位数学家发明了+哥哥后,在他上面去掉一竖│,表示减少,这不,就是我了!减号-迫不及待了。

  喔!原来如此!我们知道了,轮到你了,老三,你怎么还不说呢??又发问了。

  人们都喜欢把平衡的东西看成相等的,而平衡的最形象的书写方式莫过于平行线了,于是,在400多年前,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了我,等号。老三=是个女孩,最为稳重,她说着大家似懂非懂的话。

  现在由我来说。我是四弟乘号,大家看我和加号哥哥差不多,其实,我就是根据他发明出来的。约300年前,英国的欧德莱认为乘号是加号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于是,他将+哥哥转动45度,成为,就是我!

  我不同,我是个很独立的'发明,没有靠任何哥哥姐姐的帮助,那是有了四哥之后,瑞士大数学家哈呐形象地将我表示成一条横线将一个完整的东西切开的形状。虽然我不好看,可是很形象,很好记。五妹妹小声誉陈述着,爱美的她一直为自己的外貌而耿耿于怀。

  不,不,你一点都不难看,你和大家一样,都是既漂亮又能干的好孩子!数学爷爷怜爱地摸着妹妹的头。

  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六弟弟?又在晃动他的上脑袋发问了,我起源于拉丁文questio一词,怎么样?洋气吧!后来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到这个单词的开头q写在上面,末尾0写在下面,久而久之,就草写成我现在这副样子了。像连珠炮似的,老六一口气说完这么多,把大家都逗笑了,他可一直是个开心果呀!

  终于轮到我了!我最小,我是由英国老师发明的。我的样子原是英文字母r,是老师批改作业时表示正确的意思,后来简写成现在这个样子。小妹妹最后说道,她可等了好久。

  就这样,伴着一阵阵喔的声音,这七个可爱的兄弟姐妹都知道了各自的由来的故事。晚会快要结束了,数学爷爷做了总结:

  大家说的都很好!今天的会虽然时间不长,可是,从大家的神态中,爷爷发现今天的会很成功,促进了彼此的了解,大家都知道了彼此的由来,那就更应该珍惜自己,团结在一起,好好学习,为将来把数学王国建设得更好打下基础,携手共进,创造更好的明天,好不好?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小学生数学故事11

  如果你不会背1、2、3……你该怎么数数?

  在我们的祖先认识数字以前,原始人采用把珠子和铜币逐个相比的方法来判断珠子和铜币哪一个多。这个朴素的“一一对应”原理仍是我们今天数数的方法。所不同的是我们不必再把实物与实物进行比较,而是把实物与自然数的整体{1,2,…,n}进行比较。比如,当我们数5个珠子时,实际上是把它们分别与1、2、3、4、5一一对应而数出来的。

  这一思想,被数学家康托成功地用来比较无穷集合的`大小:如果两个集合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则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就一样多。

  康托的有关无穷的概念,震撼了知识界。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不到30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

  天才总是不被世人所理解。康托的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理论是一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是“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神经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他在集合论方面许多非常出色的成果,都是在精神病发作的间歇时获得的。真金不怕火炼,康托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小学生数学故事12

  小学生数学故事:乾隆皇帝千叟宴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大臣纪昀(“昀”读“yú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

  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60年时间。“花甲重开”,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120年,这还不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3和7相乘,是21年,所以总数是60×2+3×7=141。

  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位老人家141岁。

  再看下联。“古稀”是70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十不稀奇,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70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古稀双庆”,是说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两个70年,并且不止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总数是70×2+1=141。

  可见纪昀是在变个花样说,不错,这位老年人是141岁。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小学生数学故事13

  小学生数学故事:箱子装了什么

  三个箱子,里面装有水果:一个装50个苹果,一个装50个梨,一个装25个苹果和25个梨。三个箱子上各贴了一个标签,分别写有50个苹果、50个梨、25个苹果+25个梨。现在知道这三个箱子上面贴的标签都是错的(标签与里面装的真实水果不符合)。问题是,你最少可以取几个水果,判断出3个箱子各装了什么?

  答案解析:

  一个就可以解决了。

  先拿25个苹果+25个梨的那个箱子,如果拿出来的是苹果的话,那么这个箱子应该是苹果的。那么贴苹果的箱子里装的.应该是梨,贴梨的箱子应该就是25个苹果+25个梨。

  如果贴25个苹果+25个梨的箱子里面拿出来的是梨的话,那么贴梨的箱子就应该是苹果,苹果的箱子就应该是25个苹果+25个梨。

小学生数学故事14

  数学有什么用处呢?枯燥的数字,巧合般的题目设计,似乎和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其实,要让数学发挥用处,限制不在数学本身,而在数学的使用者上。让我们看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数学使用者们,是如何让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发挥作用的。

  在现在的网络游戏中,有一个“吉普赛人祖传的神奇读心术”。据说它能测算出你的内心感应。游戏是这样的:任意选择一个两位数(或者说,从10~99之间任意选择一个数),把这个数的十位与个位相加,再把任意选择的数减去这个和。

  例如:你选的`数是23,然后2+3=5,然后23-5=18。在游戏的图表中找出与最后得出的数相应的图形,并把这个图形牢记心中,然后点击网页上的水晶球。你会发现,水晶球所显示出来的图形就是你刚刚心里记下的那个图形。水晶球让你神奇的感应到它是如何来读你的心了!你玩过这个游戏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生数学故事15

  小学生数学故事:奇数和偶数

  活动课上,黑熊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好!”小动物们齐声回答。“请你们每位准备两张小纸条。”黑熊老师清了清嗓子说。小动物们不知道黑熊老师要他们做什么游戏,一个个兴奋的眼睛发亮,很快都把小纸条准备好了。

  黑熊老师环视一下全班同学,说:“请你们在两张小纸条上分别写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写好后,两手各握一张。不要给我也不要给你身边的同学看。”

  小动物们不久前刚学过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知识,不一会儿,大家都完成了黑熊老师提出的要求。“听着,”黑熊老师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们各位都请将右手中的数乘2,左手中的数乘3,再把乘积相加。不要算出声音来。”

  等小动物们一个个都算好了,黑熊老师又叫算出得数是奇数的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得数是偶数的排成一队。小动物们都站好了,一个个感兴趣地看着黑熊老师,猜测着它下以步要它们做什么。

  “好了!”黑熊老师指着得数是奇数的那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奇数。”

  它又指着另一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偶数。”

  两排小动物们摊开手掌一看,可不是,黑熊老师猜得完全正确。

  小动物们惊奇极了,忍不住纷纷问道:“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

  黑熊老师于是分析道:“

  奇数×2=偶数奇数×3=奇数

  偶数×2=偶数偶数×3=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左手是奇数时,奇数×3是奇数,奇数+偶数(右手中的偶数×2),结果是奇数。而如右手是奇数时,奇数×2成偶数,偶数+偶数(左手中的偶数×3),结果是偶数。

  这就是最后结果与左手中数字奇偶相同的原因,也即我这个猜法的根据。”

  小动物们恍然大悟……

【小学生数学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故事12-03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10-25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11-08

畅游数学王国小学生三年级数学故事03-16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0-28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优秀)11-13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1-14

小学生英语故事06-04

小学数学故事集合[24篇]01-25

[优秀]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