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故事

时间:2025-11-01 12:34:33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故事(推荐)

小学数学小故事1

  为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数学是兴趣,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精编数学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小故事(推荐)

  在面的算式里,每个方框表示一个数字,不同方框表示的数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请问,这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总和是多少?

  在原式中,两个3位数的和等于1996。

  一个3位数,最大最大不会超过999。两个3位数相加,最多最多只能等于1998。现在的和已经达到1996,离最大可能值只差一点点,把两个3位数挤到墙角,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了。只有3种可能:

  999+997=1996,

  998+998=1996,

  997+999=1996。

  3种情形下,被加数和加数的各位数的和相同,都是52:

  (9+9+9)+(9+9+7)=(9+9+8)+(9+9+8)=52。

  所以,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和等于52。

小学数学小故事2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小学数学小故事3

  宋代邵雍是数理大家,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描写一路的景物,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也是我们小时候可能就听说过的一首诗,让人难忘啊。

  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妙趣横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清代纪晓岚是著名的才子,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无独有偶,清代的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也连用了十个“一”,生动地勾画了一幅高僧晚归图: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北宋王安石关心民生疾苦,看北宋王朝很多虚设的官员,饱食终日,于是写道: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把他们比作麻雀,形象了地讽刺了他们、反对变法的丑态。

  解放前,法币天天贬值,物价一日数长,一位教师这样描绘饥寒交迫的生活:

  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

  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

  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下面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数字入诗的佳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同学们,你还能想到哪些有数字入诗的佳句么?

小学数学小故事4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妈妈真好也已经醒来了,然后我就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爸爸妈妈听了就马上给我了红包,爸爸给我了200元,妈妈给我了1000元,等我红包藏好了,然后我们就去厨房了。

  到了厨房,我看见了爷爷、奶奶和叔叔,我刚想说爷爷、奶奶和叔叔早上好这句话,爷爷、奶奶和叔叔就直接给我了红包,爷爷给我了300元,奶奶给我了500元,叔叔呢?是跟奶奶一样的`也给我了500元,现在我一共收到了几元呢?200+1000+300+500+500=2500(元)所以现在一共收集了2500元,经年我收集的红包比去年的红包还要多,我兴奋极了,我谢谢长辈们给我的红包,也谢谢朱老师教会了我数学,所以我要好好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故事5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大纲。

  第一;让学生学会读数,亿有多少位数?亿后面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出来?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数的读法。学生说:“老师,这么多数不是知道怎么读,亿有九位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看小黑板,把一个数为:1983387700的数用竖线分好四位,四位,这样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也空间让学生去理解,然后再叫一个学生来读这个数,学生一看,马上就会读数了,其它的学生也一样慢慢的理解,然后教学生怎么写好这个数,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写出来,很不错,于是在小黑板出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提问:三亿怎么写,三千五百亿怎么么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第二;学生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把大写的写成小写的`,把小写的写成大写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读写,如:五千零二十六亿八千五百万零九十,写作:三千七百五十亿六千三百万六千零九十。写作:然后用数位线标出来,有亿级、万级、个级。这样让学生一看非常清楚,也非常容易理解。

  第三;巩固练习,练习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帮助,所以出一些相关的练习来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完成,上黑板做,集体来纠正,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非常有用。

  最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先必须讲清楚例题,然后针出现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练习来巩固好基础知识。我在这次教学中发现有些课本上的知识,必须讲清楚、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这方面也非常的重要,不要缺少的。这样学生才能学好。

小学数学小故事6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大臣纪昀(“昀”读“yú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

  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60年时间。“花甲重开”,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120年,这还不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3和7相乘,是21年,所以总数是

  60×2+3×7=141。

  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位老人家141岁。

  再看下联。“古稀”是70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十不稀奇,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70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古稀双庆”,是说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两个70年,并且不止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总数是

  70×2+1=141。

小学数学小故事7

  我与数学之间像有一道情缘,连系着我们彼此;像有一条丝绸,绑着我们的心灵;像是一棵大树,它呵护着我一点点长大,我和它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

  小时候,还不到两岁,妈妈就陪我认数字,那时,我经常把6当成9,把1念做7,现在想起来,我就会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到了三岁半就开始学10以内的加减法,每天都要做上30——50道,院子里用粉笔写着满满荡荡的算式,有时也会厌倦,但只要妈妈一摸我的.头,我就会像只饥饿的狮子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做完全部。久而久之,我就练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上幼儿园时,老师一说要写算式,同学们的眉头就像被锁住了一样,而我却像只高兴的小猫咪“喵喵”的叫着。写作业时,同学们都捉耳挠腮,眉头紧锁,满头大汗,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掉入洞穴,被魔鬼吞食似的,我在背地里偷偷的笑,不到五分钟,我便把作业写完了,得了100加红旗,其他的同学都没有做完,眼巴巴的看着我被老师表扬一次又一次。同学们羡慕极了,有的同学甚至对我有了嫉妒,恨我恨的咬牙切齿,但老师却还没有停止对我的表扬,经常夸我数字写的漂亮,算式算的又快又准,这让我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同学们也心服口服的称我为“数学天才”。

  转眼间,我便上了小学。刚开始,爸爸妈妈有些担心我学不好,因为,刚上小学,毕竟有些不适应,又何况知识也在越来越难。于是,爸爸买卷子让我做,妈妈则帮我补习功课。但我的学习就像在幼儿园时,而且比在幼儿园还要好,做作业对我来说还是小菜一碟,不仅做得快,并且正确率高,一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便想: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能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但那次考试,我因为大意而没有得到100分,我哭了,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辜负了老师,对不起家长和同学,我觉得非常羞愧,从那以后,我改掉了缺点,期终考试时,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我像只高兴极了的小狗,一会儿跑来跑去,一会儿欢呼雀跃,一会儿又笑逐颜开。这次考试,我又总结了一个经验:做题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要细心认真。

  数学,伟大的数学啊!我坚信这伟大的数学会给我奇妙的快乐与自豪。

小学数学小故事8

  最近,数字王国出现了许多“不法分子”,他们的身份证明都是假的。数字王国的国王想到一个绝妙无比的办法——大排查,这样就可以将“不法分子”赶出和谐的数字王国。

  一天清晨,士兵井井有条地站在城市入口,对出入的人进行排查。不一会儿,门口就出现了一名男子。士兵说:“请出示身份证。”男子犹犹豫豫地拿出身份证递给士兵甲。士兵甲见身份证上显示他的`名字是“2:7=4:5”,脱口而出:“对不起,身份证错误,您不能过去。”男子火冒三丈:“凭什么说是错误的?我的名字可是真真正正的比例呀!”男子本想鱼目混珠,躲过排查,谁知士兵爱岗敬业,办事一丝不苟。“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积相等,但你不符合要求!”这时来了一位娉娉婷婷的女子,士兵检证后,让她过去了。男子还是不罢休:“你们重女轻男,她可以过,我却不可以!”“对不起,你的身份证不符合要求!”没办法,男子只好走了。

  日上三竿,又来了一位男子。他拿出身份证,让士兵测了一番,只见身份证上显示“速度与时间一定成反比例。”士兵甲立马下了逐客令:“对不起,你的身份证是错误的。”男子心不在焉地说:“你敢冤枉我?你不知我可是反比例公爵吗?”士兵甲说:“我不敢冤枉公爵,只要您的身份证的确是错误的。”“谁说的,速度与时间可是反比例呀!”士兵甲心平气和地解释:“只有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才能与时间成反比例。”这下子,男子终于心服口服了……

  经过士兵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不法分子”都赶出了数字王国,数字王国终于回到了从前和谐、美好的样子。

小学数学小故事9

  我是一个很喜欢数学的小女孩,我很喜欢数字,对任何有关数字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在上学的路上,我会情不自禁的数路边的大树还有从身边走过的汽车,到了学校有时也会数我们这栋楼有多少个班级?还有班上有多少个座椅、板凳等?一个一个的数有时真的`很浪费时间,自从我学会了乘法和除法,那算起来就会很快了,不信你看!

  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超市,在买蛋糕时侯,阿姨说这款蛋糕4元一个,妈妈问我,如果我们要买6个要付多少钱呀?我立刻就回答用乘法计算 : 4x6=24(元 ),那我们再买2个2元的呢?我就说那就再加上2x2呗,一共就是24+4=28(元),妈妈笑了,我们又走到卖薯片的那边,妈妈又问,妈妈这边有30元,薯片是6元一袋,我们可以买几袋回家呢? 我一想,这不是可以用我们刚学的除法吗? 30 ÷6=5袋 ;妈妈说真是学有所用呀!我很开心,没想到数学知识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呀!

小学数学小故事10

  1、趣味数学小故事——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2、趣味数学小故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3、趣味数学小故事——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5、趣味数学小故事——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6、趣味数学小故事——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7、趣味数学小故事——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8、趣味数学小故事: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小学数学小故事11

  我的数学老师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我好像从幼儿园里我就开始偏爱数学了,原因很简单,那时年龄小,觉得写数比写字更容易。起因可能是“偷懒”,后来不知不觉地养成对数学的爱好,上一年级,我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加浓厚了,由于数学题做得又对又快,经常被老师表扬,所以每天不仅主动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而且还自觉地看同步教材书。

  我一直认为学习数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练习认真做,就能学好。我喜欢数学,因为数学能让自己从中感受成功和快乐。我还探究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总之一句话,“我对数学很感兴趣。”

  今天上午,妈妈从菜市场买回了菜。我见妈妈买了我最喜欢吃的西红柿,便赶紧洗好手,正准备拿着吃的时候,妈妈便问我:“儿子,你想吃西红柿的话,就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听了就说:“好啊,想问什么,请自便。”妈妈见我口气很大,就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让你计算出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我听后心想:“这未必也太简单了吧,只要拿一个长方形容器,测出它的长、宽和高,然后放入水,量出水的高,然后再把西红柿放入,再量出水升高的高度后与长与宽互乘,就可以量出西红柿的体积了。”

  我首先在小房间里找出一个没用的塑料盒量出它的长和宽,都是9厘米,然后放入水,水高10厘米,最后把又大又圆的西红柿放入水中即可,我拿着尺子量了一下子现在的高度是16厘米,心想,要求西红柿的体积,要知道它的长宽高,长宽知道了,是9厘米,要求高就要把现在的水的高度减去原来的水的高度,也就是16—10=6厘米。西红柿的体积=水上升的体积,就能算出体积了。西红柿的体积便是9×9×6=486立方厘米。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十分高兴,奖励一个西红柿给我吃。

  当然学习数学也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座美妙的大花园,里面永远藏着惊喜,就看我们能不能挖到宝藏了!

小学数学小故事12

  那是在三年级时的一节数学课上,题目是这样的:星期天,小红帮妈妈做家务活,烧水15分钟,洗茶杯4分钟,扫地3分钟,擦地8分钟,抹桌椅5分钟,小红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生小组讨论完毕,得出了正确答案:一共需要20分钟,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扫地、擦地用15分钟,最后抹桌椅5分钟,所以至少20分钟就够了。

  学生回答得很正确,一切看似很圆满,我也正想进行下一环节,可我望着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突发奇想地想考考他们生活经验,于是问道:“平时你们在家里也帮妈妈做家务活吗?”学生当然抢着说:“帮!”“那我要看谁最有生活经验,真帮妈妈干活了。如果让你也干小红这些活,你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为什么?”

  “老师,当然是应先烧水的同时,扫地擦地,再洗茶杯和擦桌椅。”

  “老师,我认为应先洗茶杯,再擦地,因为洗茶杯时,可能溅落地上一些水,后擦地正好可以把水擦干。”

  “老师,我也同意她的想法,但我的理由是先洗完茶杯的水可以用来擦地,这样节约用水。”

  同学们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预想,我适时表扬了他们,这下他们更来劲儿了:“老师,我想可以先洗茶杯,剩下的水再擦桌椅和地,这样更节约。”

  “我认为应该先洗茶杯,擦好桌椅,再扫地拖地,然后不动,把地晾干!”

  “是呀,如果拖完地,再去干别的活,又会把地踩脏的。”

  “还是应该先扫地,再擦桌椅,不然扫完地灰落在桌椅上又弄脏了。”……

  我真为这些孩子们的细心所折服,有些事情真的是我都没想到的。但眼看数学课要变成劳动知识大比拼,我赶紧把话题打住,引领他们重新整理顺序,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烧水时洗茶杯,扫地,用剩下的水擦桌椅和拖地。

  顺势我又问道:“通过这些劳动顺序,你明白了什么?”生抢着说:“如果我们同时要做好几件事情,要先理好顺序,这样会省时省力一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多注意,才能节约不少能源。”“原来干家务活也有这么多学问啊,我要多向同学们学习。”“今后我也要像小红一样,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此时,清脆而又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起了……

  我们有时候常低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以为只有老师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其实,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位思想者,当你平等地与他沟通交流时,孩子自己会感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看看他们会说出怎样的妙语连珠、奇思妙想。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教学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动手、动口、动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动情、动心。

小学数学小故事13

  狐狸卖蛋

  西瓜卖不成了。瘸腿狐狸改行卖鸡蛋了。瘸腿狐狸守着好多箱鸡蛋,大声吆喝:“买鸡蛋呀!新鲜鸡蛋!多买便宜啦!” 突然,传来低低的哭泣声。瘸腿狐狸循声望去,见到一只大公鸡扶着一只哭泣的母鸡朝这边走来。

  狐狸赶紧打招呼:“二位买点新鲜鸡蛋吧!”

  母鸡听说“新鲜鸡蛋”几个字,突然放声大哭。母鸡这么一哭,把瘸腿狐狸弄糊涂了。

  狐狸满脸不高兴。他说:“今天我第一天卖鸡蛋,你就在我摊前又哭又闹,真晦气!”

  大公鸡赶紧解释说:“我妻子前几天产了一窝蛋,不留神,被小偷偷走了,她非常伤心。”

  听说“偷”字,狐狸一怔。他急忙解释说:“人家常说狐狸偷鸡,可没人说狐狸偷蛋的,这蛋是我买来的,可不是偷你们 的!”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立刻换了一副面孔。他笑嘻嘻地对母鸡说:“你不要哭嘛!你不是丢了鸡蛋吗,我这儿有的是鸡蛋,

  你买几个回去孵,保证你子孙满堂。”

  听了狐狸这么一说,母鸡立即破涕为笑,当即买了10个鸡蛋欢天喜地的'回窝孵蛋。

  母鸡刚走,狐狸“噗哧”一声笑了。他奸笑着说:“我这些鸡蛋都是从母鸡场买来的,这母鸡场一只公鸡都没有,这鸡蛋 根本就孵不出小鸡!”

  母鸡回去孵蛋,一连孵了许多天,鸡蛋连一点动静也没有。又过几天,鸡蛋开始出臭味了,母鸡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公 鸡和母鸡一起找狐狸算帐!

  狐狸死不承认,可是公鸡和母鸡就是不答应。狐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狐狸说:“这样吧!我愿意把这1000个鸡蛋都给你,作 为赔偿。只是有个条件。”

  公鸡问:“什么条件?”

  狐狸说:“这1000个鸡蛋,你们要分5次拿走。每次拿走的鸡蛋数都是一个由8组成的数。8多吉利,8就是发嘛!发财呀!”

  公鸡和母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会算。突然,“叭嗒”一响,从树上扔下一个小纸团,一只猴子在树上一闪就没了。 公鸡拾起纸团一看,立即高叫一声,对狐狸说:“你先给我8个鸡蛋。”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个鸡蛋。”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8个鸡蛋,几次啦?”

  狐狸说:“3次啦!”

  母鸡过来说:“剩下两次,该我啦!你给我8个鸡蛋,再给我8个鸡蛋。”

  狐狸眼睛都红了,他作了个加法:8+88+888+8+8=1000。狐狸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上。

小学数学小故事14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在20xx年就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从参加工作走入讲台以来,我最大的感受便是:课堂教学让我重新认识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原来一直以为师道尊严,教师是高高在上,其绝对权威不容置疑。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以及业务学习,我逐渐明白:课堂是师生间的一种对话,师生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没有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对的平等。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意识到: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会感受到孩子们真正的自主;只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时,才会发现孩子们原来也是这般的“伟大”;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感觉到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

  以下的一个小故事是我教学中的点滴再现,虽平凡,但很实,正是因为有着一颗平常之心,我才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在教“万以内数比较大小”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带来了厚厚的.书本,告诉他们比比看看谁的书最厚,里边装的知识最多,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给他颁发“知识小博士”证书,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搬出从家带来的厚书,寻找着书本最后的页码。 “我的页数最多,有988页!”王春滢第一个把自己带来的书的页数报了出来。

  “988!”我一边认可地点头,一边把数字一板一眼地写到黑板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这本书有988页,这个数可真不小哇。看来这个证书得发给她了!”

  我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的页数比她的还多,有1302页呢!”“1302?”我把这个同学报的数字写到988的旁边。“凭什么就说1302页比988页多?”文艺委员从来不肯轻易认输:“你的都是1、2、3,还有个0,我的数都是9和8,怎么不比你的大?”她的质问还真拉来了响应的伙伴,但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反对:“988再大也没有到1000,1302可是一千多呢!”“1302是四位数,988是三位数,四位数就比三位数大!”激烈的争论中,同学们时而独立思考,时而互相商量,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伴着激情自由地飞翔。一次、两次……直到我郑重地宣布第四次,大家才心服口服地让我把证书发给了吴梦瑶。

  ……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为,正是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积极思考的环境,学生才能更放得开。在课堂中,我总是尽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的自由讨论,自主发言,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我想,只有尊重学生,顺其自然,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课后我在想:数学所要给予学生的不仅是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并有兴趣解决生活中无数个数学问题!体验多了,信息丰富了,课堂活跃了,探索有价值了,孩子们的兴趣浓了,数学也就不再枯燥了。只有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尽情地舒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激情的陪伴下自由地飞翔!

小学数学小故事15

  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于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 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 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 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 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 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 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通则:有n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支,则甲每次取后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 k+1 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于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甲,须 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于火 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后,桌上 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后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

  奇数回覆到偶数,最后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 火 柴数为5之倍数加2时,甲也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

  则甲取1),最后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后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之倍数或5的倍数加2。 6、韩信点兵 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 韩信点 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 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 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 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 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 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 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学数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小故事10-14

小学数学小故事【经典】10-15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1-12

小学数学小故事【精华】10-29

(热门)小学数学小故事10-28

小学数学小故事(荐)10-31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02-28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华)03-31

小学数学小故事15篇[经典]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