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12-03 08:52:18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交流自身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空虚。

  2、写一写自身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相互的优点,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时布置】

  4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身喜欢的动物吗 ?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一起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要求:

  ⑴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⑵ 表达真情实感。

  ⑶ 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汇报提示:

  ⑴ 形式:

  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扮演,进行发言。

  ⑵ 内容:

  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2、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同学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身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资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同学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精彩回放

  1、回忆自身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

  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习作与评议

  1、同学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同学习作片段:

  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身的习作,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和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六、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观赏评议。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

  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⑴ 自主发现。

  ⑵ 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身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

  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

  成语接龙。

  5、竞赛: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三、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一、导入:

  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有趣的发现》吗?它主要讲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细心观察研究岛上的昆虫,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和达尔文同样善于细心观察生活的伟大航海家,他就是哥伦布,那么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一下!

  三、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

  1、说说你对哥伦布的了解。

  引出第一自然段

  “哥伦布是16世界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

  2、过渡:那当时的航海生活的条件怎么样?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

  “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概括成词组)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航海生活非常艰苦?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充满危险?

  艰苦:只能吃黑面包和咸鱼

  危险:浑身无力全身出血慢慢地死去

  (2)是啊,当时的航海生活有两大困难,一是艰苦,二是危险,你觉得其中最主要的是思念困难?从哪里看出来?(“最可怕”“海上凶神”)

  (3)出了这些还会碰到哪些危险?

  (4)小结:所以说,对于当时的航海生活来说,“危险”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

  再读“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要突出后面的“危险”)

  3、在那么艰苦、危险的情况下,船员们随时都面临死亡。板书:面临死亡

  可是,文中的最后却有了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什么?板书:起死回生

  第二部分

  1、从一开始的面临死亡到最后的起死回生,故事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而哥伦布的心情也随之不断变化。请大家读读3到6自然段,找找有关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语句。

  2、交流,板书:十分沉重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

  3、精读课文,加深感情。

  (一)(1)是什么让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

  “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

  所以他眼里“噙着眼泪点了点头……”思考:哥伦布此时的感受是什么?他会想些什么?

  他同意把病重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种做法你认为对不对?他是不是太残忍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

  (2)当时哥伦布出于大局考虑,怕连累船上其他人,无奈之下只能出这样的决定。所以心情十分沉重。

  (3)指导朗读。

  (二)(1)是什么让哥伦布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哥伦布胜利返航应该是很值得高兴的,为什么心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说明比前面更加沉重了)

  (2)指导读好“越来越近……越来越沉重”

  “这次探险的成功,是用十几个船员的生命换来的呀!”

  (三)等哥伦布靠岸之后,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又惊又喜)

  (1)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指导读好“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他们还活着!”“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分别用惊奇和喜悦的语气来读)

  (2)分角色朗读对话。(看图片,观察他们的神情,体会他们的内心。)

  第三部分

  1、野果子竟然救了生病船员的命,假如你是哥伦布,会不会产生疑点?

  “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2、第7自然段中“一……就……”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哥伦布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奥秘。

  3、哥伦布为什么要这么急迫呢?

  他解决了吗?(野果子里的维生素C救了那些船员的命)

  (看来,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在多问几个为什么之后,进一步探索研究后得到的。)

  学到这里,你对哥伦布这个人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是的,所以我们也要向哥伦布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

  4、哥伦布后来才明白了,那些船员得的怪病叫什么?不治而愈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看来,这篇故事实际上写了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非常生动有趣,谁能把这一经过说给大家听听?

  四、课外延伸:

  截至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维生素A、B、C、D、E……不下几十种不同的种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不断研究,今后将会发现更多的维生素。他们所起到的保健作用也是各不相同,课后你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查阅资料,利用班队课举办一次有关“维生素家族”的活动,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更多的知识,好吗?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神奇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片)

  2、这图片里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谁知道它的名字?

  3、这些故事都是古代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征服自然的结果,我们把这样的故事称为——神话。

  4、(出示插图)你们知道这幅画里藏着的又是一个什么神话故事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再一次走进神话世界,去感受古人那丰富的想象和女娲神奇的力量。

  5、板书课题:女娲补天。

  6、介绍女娲。

  7、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8、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问题:为什么补?(起因)怎么补?(经过)补后如何?(结果)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燃烧、窟窿、塌下、挣扎、熄灭、冶炼、欢歌笑语、熊熊大火、金光四射。指名读。齐读。

  (2)(生字变红色)这几个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谁能带大家读一读?

  (3)这里有几个生字是带有同一个偏旁的,请同学们找出来。

  指导书写带火字旁的字。

  (4)还有一个字的偏旁也表示火的意思,能不能找出来?“熊”。

  (5)把词语放回课文中,你们还会读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验“惨景”

  1、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如果天塌了,会是怎么样的吗?

  2、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想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3、当时天塌了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4、现在,天就是塌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范读。

  谁来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播放课件)

  此时,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心里的感受吗?(可怕)

  5、出示相关语句:“……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忍不住惊叹一句:天哪,太可怕了!(齐读)

  (2)指名读,师引:你看,天塌了……

  师评价

  (3)男女生读。

  (4)当时的情况危急吗?想象一下,处于危险之中的人们会怎么求救?

  (5)这时候的人类真的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这种惨痛的求救声,让我再次想象到那可怕的场景。齐读。

  4、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子女呀,看着自己的孩子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听着他们悲惨的求救声,女娲的心情怎么样?她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师引读:女娲,你的心情怎样?提醒读出女娲的难过和着急。(指名两人读)

  (3)我看到难过和着急的女娲了,你们看到了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5、就这样,人类的灾难解除了吗?要怎么做才能彻底拯救人类呢?接下来又会有哪些神奇的事发生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天塌 可怕

  女娲 难过 着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3、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略形象美。

  4、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古诗;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哲理美。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激情导入

  师: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

  师:今天,让我们跟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

  (课件播放庐山图片)

  师:欣赏了这些风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美师:是的,庐山山高水深,云雾弥漫,古树参天,鸟语花香,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所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到此游玩,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就写下了一首经典古诗《望庐山瀑布》,谁来背背?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之后来到了庐山脚下的西林寺,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那他写在哪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13: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师:是的,因此这首诗的名字是——(引导学生读题目)板书

  师:指导学生朗读题目。谁来读读这个题目?

  (生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题目的意思是?

  生:出示课件14:题:书写(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再读古诗题目。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课件15出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二、初读古诗

  师:了解了诗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很多古诗,谁来说一说读古诗有哪些要求?

  3、同学们,我们读诗歌时要有节奏、有重音、有感情

  课件出示幻灯片16:指导朗读朗读:这首诗中的岭、侧、峰、低、各、同、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感,比如远稍强,近高更强,低稍强,或者远强近弱,高强低稍弱。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会你们来评价评价。

  师:老师范读,生练读一遍

  (3)齐读。

  师:男生声音洪亮,有节奏;女生清脆,柔美。让我们一齐读读。

  四、反复读诗歌,感悟古诗的画面师:同学们,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生反复读1、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

  预设1、学生说不出横看、侧看的庐山,教师就引导:从横看庐山你读出什么画面来?从侧面呢?

  预设2、学生能说出

  (引导学生把画面说完整。山岭和山峰的样子)出示课件17

  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

  (1)师:你真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从哪里读出来的?你给大家读读好吗?

  (2)师:刚才某某同学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你们也来试试好吗?

  2、师:读得真好,老师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了。从其他角度看庐山,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学生不会说,师:同学们,可能大家没有去过庐山,没有欣赏过庐山的美景,现在陆老师就给大家欣赏一些庐山的美景,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26

  预设2、远看——(崇山峻岭,连绵不断)

  生: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近看又如何?(一座或几座山峰)

  生:我看到山壁上突出来的石头快撞到我的头了,还有很多树长在悬崖上,还有草。

  师:看来你真的是身临其境了,你看到了悬崖峭壁。站在高处(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峰);立足山脚——(悬崖峭壁)

  生:我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3、师:孩子们,为什么同是这座庐山一会看到的是岭一会看到的又是峰呢?生: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给他鼓鼓掌。

  师: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去看庐山,(板书:远近高低--各不同)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就不相同,(出示课件27)这些画面作者是通过哪句诗来表现的?

  师:请读出你的感受。

  生:出示课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师::当大诗人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他发出怎样的感叹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示课件28(板书:不识——真面目只缘——此山中)

  师:从字面上看,缘字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置身在庐山中。

  5、师: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我们再来看它是什么关系的?(因果)把什么放在前面?

  6、师:请同学们尝试把这句话的意思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7、师:因为置身在庐山中,所以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师:同学们要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出示课件33

  预设1、学生答不出就讲故事《盲人摸象》或《画杨桃》

  预设2、学生能答

  生:要多角度的,客观全面的看待事物。

  师:说得好!作者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而你学了这首诗歌也感悟出了人生哲理。

  7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生:汇报

  师:小结:孩子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在客观的立场上,多角度的、全面的看待它。

  五、总结写法,深化体会

  师:《题西林壁》这首诗,诗人不仅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板书:写景)更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点明了人生的道理。(板书:明理)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但要读出庐山的奇特美景,更要读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现在请你带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

  六、拓展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这首诗,从诗中不仅欣赏了庐山的美景,还感悟了人生的道理,请你们回去把古诗背给家人听。还要收集描写庐山的诗词或佳句。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3-4学年段目标对古诗的要求是: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古人也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朗读在古诗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朗读中,古诗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别诗的语言,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受到古诗情感的熏陶并与之产生共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的教学建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明理,以读悟情。朗读贯穿始终。上课伊始,播放庐山美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地读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反复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在庐山那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境和韵味,从而理解背诵古诗。最后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创见性,表现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内容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口语交际──"未来的…。"

  ⑵习作──想象作文。

  ⑶学习"我的发现"。

  ⑷积累名言。

  ⑸了解科技新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交际写作中训练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积累、了解中扩大语言能力,了解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口语交际与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范文、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口语交际。

  目标

  通过交际训练学生想象与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

  过程

  一、播放科幻课件

  1、仔细看,讲讲哪些产品十分先进。

  2、师:这就是未来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想象训练:口语交际──"未来的…"。

  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对未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1、学生自由讲:

  A生说:我想设计一套衣服,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冬暖夏凉。

  B生说:在21世纪我想研制一种药品使病人吃后起死回生。

  C生说:我想设计一种无人架驶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能自动避开。

  2、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给予归纳: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神奇,很好!下面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究、去讨论,教案《《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三、分组进行交流,补充

  四、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1、台上表达:

  可以边画边讲,也可以边讲边演示。

  2、台下提问:

  以交通为例:

  汽车:

  ⑴如何能让汽车在水里行走?

  ⑵如何肥让汽车自动避开危险?

  ⑶如何变小?

  …

  3、台上回答:

  台下可以补充说明。

  五、讨论

  六、评一评谁最讲的最好

  七、作业

  请你设计未来的食品拥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内容

  习作。

  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

  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展开了想象,讲述了未来的先进衣服、药品、汽车、食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科幻习作,未来的…

  二、回忆口语交际内容

  目标锁定一种产品进行具体指导:

  1、未来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⑴四季服特点:

  四季皆穿,冬暖夏凉。

  ⑵环保服特点:

  具有自洁能。

  ⑶治疗服特点:

  拥有按摩功能,防治疾病。

  2、未来服有什么结构?

  3、未来服给人们带来什么便利?

  三、根据内容各自命题

  抽1~4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文题目,并指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习作?

  四、分小组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

  五、学生分头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内容

  修改作文。

  目标

  培养学生能按习作的要求进行修改作文。

  准备

  范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谁能说一说自己习作的.题目及习作的内容?

  二、出示范文

  学生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三、分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在台上交流产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2、每组推选一名在台上念。

  3、评比:

  抽学生说一说所念的文章中,你认为好的地方与不足地方,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修改。

  4、对照佳品习作再一次自我修改。

  四、作业

  抄写作文

  第四课时

  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目标

  1、学习纠正错别字。

  2、积累名言,了解科学知识。

  教具

  幻灯片。

  过程

  一、导入

  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幻灯片: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

  2、想一想以上是什么广告?

  服装蚊香磁化杯摩托车。

  3、找一找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故意用错):

  衣──依蚊──闻杯──备骑──其

  4、再从生活中找几例进行练习。

  二、积累名言

  1、出示名言:

  指导朗读。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

  3、讲一讲这些名言都应用在什么方面?

  三、了解科学知识

  1、自由读一读"宽带网"。

  2、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互相交流:

  讲一讲面对科技腾飞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作业

  记背名言。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二、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3、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五、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2、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感受环境。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我们知道,大海既有令人喜欢的一面,又有令人害怕的一面,当大海发怒时,会怎样呢?让我们看段录像。

  (请生用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2、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这番情景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笔划一划。(出示句一)

  二、朗读理解,体会“勇敢”。

  1、句一: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一条渔船在巨浪中颠簸,船舱已经进水了。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1、问: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你听出了什么?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

  A、情况危急和环境危险,侧面表现了汉斯的勇敢。

  B、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危险性和危机感。

  2、师:海难发生后,村民们迅速赶去救援。一个小时后,救援船顺利返回。由于船太小,还剩下一个人留在那等待人们的第二次救援,可救援人员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这时,一个勇敢的少年出现了。(课前板题)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汉斯)他是怎么做的?

  句二: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A、课件出示:汉斯报了名。

  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比较两句的区别,理解“十六岁”(未成年少年),“自告奋勇”(主动要求),突出汉斯的“勇敢”。

  B、一个在海边成长的孩子,知不知道海浪足以吞噬生命?一个体验过海难痛苦的人,明不明白忧心忡忡的背后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可是,在这紧急关头,——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C、出示说话练习: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问:他对船长说了什么?)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3、母亲听到儿子自告奋勇报了名,她是怎么做的?

  句三:他的母亲却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A、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问:听他读,你听出了什么?(适当让学生说)

  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C、小结:母亲极力劝阻,你认为对吗?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冒险呢?

  D、师引读:

  看到狂风怒吼的海面,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课件出示)“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想起十年前,汉斯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在海难中不幸丧生,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想起半年前,汉斯的哥哥、自己的大儿子出海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得知唯一的依靠——小汉斯将要去冒险时,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E、师板书:母亲千万不要去(生读)

  4、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听着母亲苦苦的哀求,汉斯真的一点都不为所动吗?不——!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只打转。但他强忍着泪水,坚定地说:(课件出示)

  句四:“妈妈,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A、齐读。

  B、汉斯说了几句话?请自由读读这四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反复读。

  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细细地品读汉斯说的四句话。(学生发言)板书:品到心里读出感受

  第一句,“必须”表示坚决去救援的决心。(师板书:汉斯我必须去)

  第二句,假设大家都不去的情况。(试想:假设大家都不去,情况会怎样?)

  第三句,去援助别人是义务。义务: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问:他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这难道真是他的“义务”?这并非他的义务,他却当作了自己的义务。)

  (在汉斯心里,“义务”是什么?课件出示:只要________,就得________。)

  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尽全力帮助他。

  D、师:危机四伏的海面,没有让汉斯退却,母亲憔悴的面容,苦苦的哀求,没能让汉斯迟疑,他还是走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海救人?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三、改写对话,深化主题。

  1、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

  2、学生改写。

  3、师生、生生尝试演一演。(配乐,课件出示对话,留白。)

  师:“汉斯,你不要去。”生:“妈妈,。”

  师:“孩子,你的父亲死于海难,哥哥出海至今生死未卜,不能去,让别人去吧!”生:“妈妈,?”

  师:“可是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

  生:“妈妈,。”

  师:“我亲爱的孩子,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生:“亲爱的妈妈,。”

  4、全班评价。

  5、师:汉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勇敢的少年——

  出示齐读: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了无边的黑暗。

  师:他的眼前是无边的黑暗,他的脚下处处是惊涛骇浪。这一去,他可能———?(可能再也见不着妈妈了,他妈妈会无依无靠;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失去宝贵的生命。)

  6、小结:虽然如此,可是他还是去了,这真是一位——勇敢的少年。(读题)

  四、拓展延伸

  1、师配乐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真是太漫长了。”

  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

  2、汉斯的勇敢获得了回报吗?(汉斯不仅平平安安地归来,而且还竟然救回了他的哥哥保罗。)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听了大家的读,老师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汉斯的激动、喜悦、兴奋。)

  五、总结升华,激励情感。

  1、汉斯的勇敢不是逞一时之勇,他有强烈的责任心,也肯定有与大海搏击的经验,才使得他们的救援获得成功。请你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出示语句训练:

  如果我是救援队长,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汉斯的妈妈,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站在海边翘首以盼的渔民,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保罗,我想对汉斯说:

  2、面对如此戏剧性的结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师:艾伦柯汉曾经说过:只要愿意付出关爱,你身旁的世界便会明亮起来。生活中往往也就是这样,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帮助别人恰恰帮助了自己,快乐了自己。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每个人在竭尽全力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对故事情节有所把握。学生要真正融入感情,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感受祖国的优秀文化。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2.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内容。

  2.利用设计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自主探究的主题。

  3.自主合作探究西门豹做法的巧手之处。

  三、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运用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学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西门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读课题说理解。

  [ 设计意图]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4、读生字新词。

  5、小组交流课文大意。

  6、师生共同小结: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交流,掌握本课生字词及课文大意。

  (三)、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认真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背诵2自然段。

  2、能用“价廉物美”造句。

  3、感受小镇的恬静和热闹,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出示课题)你觉得这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复习第一自然段

  2、看来同学们很会品味文章,那么这节课咱们就细细的品位一下小镇的早晨。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的第一大特点是什么?找到这句话。“恬静”是什么意思?改成“安静”、“宁静”行吗?为什么?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找恬静”从哪些句子体会到。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3、指名读,学生评。(师适时出示学生所朗读的句子,并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点拨,出示的句子顺序可以随学生的回答而改变)

  a、学生读,师出示: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

  b、学生读,师出示: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从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

  c、学生读,师出示: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 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4、 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课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遍,有能力的可以背一背!

  学习方法:1、抓重点词;理解 2、找重点句;体会 3、读出感受

  三、研读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学着刚才的朗读方法试着去处理第三段。(学生自由读后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指导朗读。)

  1、抓住了哪个重点词?也是小镇的早晨的第二大特点,那就是——热闹,这似乎有点矛盾?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是不是作者搞错了?

  理解重点: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 (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习: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同桌一起说,一人当买主,一人当卖主。

  5、齐读这一段。

  6、 仔细观察2、3小节,他们在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分)

  7、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这种方法去尝试着写一段话?

  可以写陶庄的早晨,村子的傍晚……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

  2、通过分角色演童话剧,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31《快乐的王子》

  2、学生齐读并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自学情况。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出示学习提纲。

  3、先自学,后分组讨论交流。

  4、反馈自学情况。

  5、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谈体会。

  6、假如你是王子,你会……

  五、

  1、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了这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有什么感想?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把这个童话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板书设计:

  31*快乐王子

  宝石无助的母亲

  小燕子眼睛可怜的乞丐王子的伟大

  眼睛可怜的小女孩

  金箔片子穷人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注视、相当到家、百发百中”等关键词句,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领悟“要成功就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初知大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来书写课题,一边看一边想谁在干什么?

  师写“纪昌学射”:昌由两个扁扁的日组成,上面的日写得小一些,下面的日写得大一些,射的一撇不出头。

  谁会读?指名读。

  生若读成“jì”,及时提醒:“纪”是个多音字(板书),当作为人的姓氏时读

  作第三声“jǐ”,所以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应读作——“纪jǐ昌”。

  现在谁会读课题了?指名读。

  一起读——纪昌学射。

  4、课题中,“学”是什么意思?(学习)“射”呢?(射箭)谁能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纪昌学习射箭)

  发现了吗?这个课题真有意思,一读课题大概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请大家翻开书本到141页,谁能来说一说“扁鹊治病”是什么意思?(名医扁鹊给蔡桓公看病)

  小结:看来有时候,课题还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课文大意呢!(板书: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质疑交流

  1、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纪昌向谁学的?怎么学的?学得怎么样?)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这则寓言,另外,“纪昌”这个名字在文中多次出现,为了提示我们自己,请同学们一边自由读,一边在读到“纪昌”时做好第三声的记号(师示范做),现在开始吧。

  3、交流思考题

  A纪昌向谁学习射箭啊?指名说。(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预设:

  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B那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指名说。(先练好眼力)

  板书:练 眼力

  练眼力其实就是在练射箭的基本功。(板书:基本功)

  三、立足基本功,研读文本

  1、出示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出纪昌练基本功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纪昌练射箭的基本功,其实就是练眼力,文中写了他几次练眼力?(两次)

  那他第一次是怎样练眼力的?指名说。

  A我们一起读。

  B现在老师把“注视”换成“看”了,那么“看”和“注视”是一回事吗?

  C是的,注视更强调全神贯注地看(板书:注视),从“注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纪昌练得十分——认真。(板书:认真)

  那纪昌注视着什么?(梭子)同学们,你们见过梭子吗?(出示梭子图片)

  师介绍:梭子是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中间是空心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织布的过程中梭子运行的轨迹。(出示视频)同学们注意看,在织布人左右手中倒来倒去的就是梭子。大家可以用手来比划下梭子是怎么来回运动的,那纪昌是怎么注视的?(眼睛随着梭子的来回动而动)

  D飞卫师父是怎么交代练习要求的?(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我们把师父的要求写在黑板上。(板书:牢牢地盯 不能眨一眨)

  F能不能把师父强调的重点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

  E师父的要求记清楚了吗?下面我来织布,你们当纪昌来盯,注意要盯牢哦G现在我来采访一下,你的眼睛感觉怎么样?(很累、很酸)

  F你们才盯了几秒,就累了,可纪昌坚持练习了多久?(两年)从中你看出纪昌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恒心)

  H最后练成了吗?哪里可以看出?(相当到家)

  什么是相当到家?(练得相当有水平,有水准,就叫做——相当到家)

  3、过渡:话说这纪昌的眼力已经练得相当到家了,可飞卫师父满意了吗,他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说。

  师父又提出新要求了,要求纪昌把极小的目标看成很大的目标。(板书:极小 很大)

  听了师父的话,纪昌又回去练眼力了,第二次练眼力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A刚才是梭子,现在是虱子了,见过“虱子”吗?虱子多大啊?(比芝麻、比蚂蚁还小)

  B为什么要把虱子绑在窗口啊?指名说,引导生体会虱子是个活动的目标。

  刚才我们说的来回动的梭子也是——活动的目标,大家想啊,要射中静止的目标也挺难了,要射中活动的目标可是难上加难啊!

  现在纪昌连活动的目标都能看准,那他的基本功算是练得——相当到家了!基本功练好了,飞卫才开始教纪昌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板书:开弓放箭)

  3、学到这里,老师想问了,是飞卫师父让纪昌去看梭子和虱子吗?(没有)师父只说了要求,徒弟不但要自己干,还要自己去想办法。

  纪昌就很会想办法,你看——

  师父说“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就——(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这样一看就是两年,现在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这就是所谓的——(生)相当到家!

  后来,师父又说“要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就——(生)

  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这也是所谓的——(生)相当到家!

  4、所以纪昌学射箭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要认真,要有恒心等)

  5、那他最后学习射箭的结果呢?全班齐说。(板书:百发百中)

  什么叫“百发百中”?(用自己的话说)

  复述课文,领悟道理

  过渡:为了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付出了很多很多,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看着板书,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说一遍,可以说给自己听,也可以说给同伴听。

  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看着板书,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说一遍,可以说给自己听,也可以说给同伴听。

  指名说。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棒,那么老师有个疑问,学射箭为什么要先练眼力呢?

  (想学会射箭,就要先练好眼力这项基本功。)

  3、纪昌脚踏实地地练好基本功后,飞卫才开始教纪昌拉弓放箭,最后他才走向了成功,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成功)

  4、同学们,你们在练什么本领吗?比如学写毛笔字、学拉二胡、学钢琴、学舞蹈、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等)指名说。

  5、那你们在学本领的过程中,有没有练基本功?是怎么练的?有没有遇到困难?想一想。

  指名说,请你跟大家分享下。(2个)

  那你现在还在坚持练吗?你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预设1:你真棒,老师真希望能听到你优美的琴声,一定很享受。你们也跟纪昌一样,学本领那么有恒心,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预设2:那么今天学了《纪昌学射》后,你有什么启发?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6、那么现在你认为基本功和成功有关系吗?请大家用“只有……才……”或者“只要……就……”的关联词语,把自己想写的话写在书上。

  指名读自己写的话。

  小结:这就是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7、老师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回家去把自己学本领的经历写下来。学本领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成功后有什么感悟?都可以写一写。明天同学之间互相来交流一下。再把《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给你的父母听一听。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

  2、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学生说。

  3、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讲这个故事,对于其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它同学待其讲完后给予补充。

  (3)说一说自已读了、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部分会集中在对小男孩的感悟上。)

  (4)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

  1、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提示: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2、板书: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提示,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

  3、教师提名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提示:(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五、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1、板书: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2、学生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并把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内容写到黑板上

  板书: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二、再读课文。

  1、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提示: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指导。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A、“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B、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C、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提示: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D、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E、生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A、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提示:“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B、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提示: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C、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提示: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D、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E、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F、“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3)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A、三个人是谁?

  提示:小弟弟小男孩保罗

  B、三个人为什么难忘这个夜晚,请大家来说说。

  提示: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4)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提示: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

  提示: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拓展

  1、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部分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和经历和感受。

  2、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下面请小朋友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语文教案06-0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8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1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1-22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6-1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6-09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猫教案09-03

苏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08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