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马背小学是当代词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现代诗。诗歌共分为七小节,前三小节是写了哈萨克的小朋友从小在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节写了哈萨克的小朋友们盼望着过上现代的生活,最后一个小节主要写牧区小学的教师用知识带给了他们实现的希望。全诗语言优美,朗读富有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感受哈萨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指导作为城市中的学生正确地体会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其内心渴望发展的心理。
四、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朗读、诵读和以前学过的`理解诗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并辅之以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许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哈萨克族的小朋友生活和学习的情形。
2、板书课题:马背小学
(1)能谈谈自身读了题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吗?
(2)相机指导:学生根据自身课前收集的资料理解伊犁马、哈萨克、冬不拉等与本地学生生活所不同的词语。(课件提前做好相关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身尝试读诗歌。
2、同位或小组内互相读着听听。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正音。
三、指导学习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诗歌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2、引导归纳: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图、找出关键的词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提和的方法进行讨论,师巡视。
五、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归纳。
(一)要点:
1、前三小节是写哈萨克民族的小朋友自小与马的关系十分密切,小朋友们在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节是哈萨克的小朋友们憧憬高科技能改变自身的生活,并提出:“这难道是遥远的梦景吗?”
3、是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马背小学的教师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二)读了诗歌,你能体会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一方面表达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民渴望发展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知识是改变生活的最好方法。(学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找出自身最喜欢的段落,说说自身为什么喜欢,并读给全班的同学听。
七、想一想,马背是牧区小朋友童年的“学校”,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学生可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来谈,生活是一所大学校,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你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考虑,在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知识。
八、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资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7个生字,认读8个字。口头填空,练习把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练习读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中央广播电视塔的样子,了解它的一些功能,产生对北京建筑成就的自豪感。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京(北京)(南京)
视 (电视)(视力)
电 (电话)(电灯)
北 台 广 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背诵一遍课文。
想: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2、你么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实告诉你们,我国有三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把不认识的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相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听一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高。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一读。
4、老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读。你们听出什么了?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塔这么高,蓝天、太阳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一读2、3自然段。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他们说话的意思。
3、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美。 4、你能不能把塔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我和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塔的呢?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我说这塔是有趣的塔,为什么有趣?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神奇?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指导学生读出神奇的感觉。
(四)自己读第六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
熟读课文并且会背诵。
板书设计: 18神奇的塔
高 美 神奇
广播电视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神奇的塔”,谁能背一背,指名背一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生字。
1、复习:“木字旁”“示字旁”“见”“几”。
2、出示生字。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音最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
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得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4、练习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一描。
2、说一说在书写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不太好写?
3、教师指导书写:“京”“视”“电”。
(1)逐字观察每个字有什么特点?(从字的结构上)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3个字,每字一遍。同桌同学互查。
4、其他几个生字由于笔画少,让学生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5、展示评议,比一比书中的描红和生字谁写得最好,奖励一颗星。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2个。
2、抄写词语:有力 有电 不问 我们
什么 北京 上台 广大
3、读句子。(课后练习3)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两个。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简介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说明文。文章围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这一中心句,叙述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文章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告诉我们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本课要求会认16个字:初、骑、较、载、涯、内、燃、军、舰、艇、幻、核、宇、宙、航、类。写会9个字:骑、较、独、内、息、军、幻。
教学目标:
1、认会16个字,写会9个字。
2、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生字仍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本课新词较多,不要纠缠在专业术语上,对那些应该学会的书面语,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等应该引导学生用熟悉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搜集资料的能力。
文章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但是学生还不善于纵向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提示他们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板书;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交通工具填到相应的词语下面;然后再通过朗读,在读中比较,体会交通工具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拓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幻想:将来我们身边回出现那些交通工具?这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拓展习题:
一、下面的成语你都认识吗?快读一读吧!
南辕北辙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梦成真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添砖加瓦身强力壮
高耸入云目瞪口呆千家万户一日千里
二、说一说,填一填。
在天空中。
在海底。
在轨道上。
在宇宙里。
相关资料:
核潜艇:一原子核能为动力的潜艇。水中排水量约三千吨至近万吨,水中最大航速约20节至30余节,续航力有的位20万海里,能长时间地连续在水中进行战斗活动。
宇宙飞船:用多级火箭做运载工具,从地球上发射出去。能在宇宙空间航行的工具。
航天飞机:是飞机和火箭的结合体,它既能像火箭那样发射到宇宙空间遨游,又可像飞机那样降落在机场。
磁悬浮列车: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千米以上。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各种交通工具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出门旅行的时候要靠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人类古代的时候远行要靠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一课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合作识字,互帮互助。
3、检查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思考:从古到今,人类远行靠什么?
2、教师提示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组合作整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3、班内交流。
4、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新的交通工具不断发明出来?
5、全班交流。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己设计,画下来。
2、全班交流。
五、练习写字。
1、指名读要求写的字。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小组内说一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
4、评议作业。
六、课外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班内展示。
远行靠什么(二)
一、展示搜集的交通工具资料。
1、小组内互相交流资料,
2、推荐学生上台简单介绍资料。
3、人们越走越远,而且越来越快,这与交通工具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远行靠什么》。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质疑:在读课文时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了吗?
3、在小组内用你自己喜欢方法试着解决问题。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词典。可以看图理解。可以换词理解。可以同桌讨论。
4、小组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5、教师检查。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不同的时期,人类远行依靠什么交通工具?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交通工具
最初
后来
二百多年前
不久
现在
将来
1、汇报交流。
配合交流情况朗读有关段落,师生集体评议。
4、读读1----5自然段,体会: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依靠的交通工具发生了什么变化?
5、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我们身边出现了哪些更新型的交通工具?
课件出示新型的交通工具: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太阳能汽车、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来的交通工具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小组继续汇报填表情况。
7、其他小组补充。
8、丁丁冬冬介绍交通工具。
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五、拓展作业。
1、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有什么功能?请画下来,与小伙伴一起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 :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 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 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 在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方法。
3、 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相机指导书写: 探 、躲
再读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三、 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 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 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11-3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6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10-23
《亡羊补牢》小学语文教案11-21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12-02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10-26
(合集)小学语文教案10-27
【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