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

时间:2023-06-02 17:43:48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1

  一、把品字词句作为训练主线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

  1、加强词语训练

  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

  如《罗盛教》一课中,作者用“摸、托、顶”三个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罗盛教三次抢救孩子的经过。当罗盛教听到喊声,迅速地赶到出事地点,“猛地跳了下去,在水中摸了好一阵”,“摸”一词用得确切,表示在水中寻找的动作,第一次没摸到孩子,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

  他很快地钻入水中,这次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托”字用得十分贴切,说明罗盛教摸到孩子后,一心想的是把孩子先救上来,因此,他用双手高高“托”起孩子,充分表现了他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三次又钻入水中,“过了好一会儿”。

  “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孩子是被“顶”出来的,“顶”字用得更加确切,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用双手托,是用全身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救上来的,而自己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加强句子训练

  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较难理解。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比喻句,讲清作者把“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比作“钢铁巨龙”。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钢铁巨龙”和“卧”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全句。

  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句意(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引桥的坚固、巨大,又突出了引桥雄伟壮丽,而且还知道了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即先弄清把谁比作什么(也就是本体和喻体),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

  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教学《会飞的水》一课时,我抓住“水究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这个过渡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提出这个疑问,目的在于激起读者接着往下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点出看的喷灌区不止一个,水飞起来的办法不止一种。

  3、加强段的训练

  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例如《一个粗瓷大碗》一课,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初步了解每一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同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并找出第二部分是重点段,然后从重点段入手进行分层训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当学生分层遇到困难时,就再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看一看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得是否紧密,如果紧密就放在同一层里,如联系不紧密就把它分开。这样帮助学生解决了分层遇到的问题。分完层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二部分内容,归纳出每一层的意思。

  第一层写送碗;第二层写用碗;第三层写“丢碗”。再重读第二层并找出重点句“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引导学生体会赵一曼作为抗联,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士们,同战士们同甘共苦,表现她关心同志的高贵品质,这种精神是感人的,所以文章开头写这个碗能使文章前后呼应,这样逐步反复训练,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要从词、句、段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能为读懂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授之以渔,教给孩子阅读之葵花宝典

  1、以抓学生预习辅导为突破,导之以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大海的歌》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如教学《听》一课时,给学生的预习提纲是:①熟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的是谁?什么事?②利用字典学习13个生字词;③结合课文理解“槿紫、凝神、溢到、生怕”等词语;④划分段落。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打造精品高效课堂,促好的阅读习惯养成。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2

  一、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1、 一句话概括事例(故事)或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 + 干什么 + 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 + 怎么样

  2、文章主旨或中心:

  ①找中心句要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或者标题。

  ②自己概括则如下: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具体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1、方法:联系词语或句子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

  划出关键词(使用了修辞的词,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些词,再代入原句

  2、作用:

  (1)内容上:字面上写出了什么,表达什么感情、表现人物或事物什么特点等

  (2)结构上: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点题,突出主旨,照应前文,呼应下文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升华主旨

  答题格式:“_”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作用)

  三、语言的赏析

  1、赏析句子: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或表现手法、写作技巧、感官角度、有生命力的词语+表达效果:

  手法+如何使用的+字面本身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写出了)事物或任务……的特点,表达了……的主题或情感。

  2、赏析词语:

  答题格式:解释本义+句中义+(修辞、感情色彩、词性)+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或情感):

  原指……这里指……表现了(写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主题或情感。

  (注意:在写作时必得结合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比拟

  (3)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6) 反复:强调……的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借代

  通感

  描写手法: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

  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

  内心独白

  描写角度:视觉角度 听觉角度 嗅觉角度 味觉角度 触觉角度 内心感受

  表达方式:叙述 说明 议论 抒情 描写

  表现手法:想象 联想 动静 虚实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

  2、从语言特色赏析句子:

  答题格式:本文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中的相干句子)”,它“……(适当地选入底下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轻轻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的意境,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要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必需根据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语言赏析词库: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语言柔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等。

  3、点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格式: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矛盾句

  1、找出矛盾词;

  2、矛盾词各自指代的内容;

  3、设置矛盾的目的(表达效果)

  五、结构层次分析

  1、 文章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线索:

  (1)人物线索

  (2)物品线索

  (3)事件线索

  (4)时间线索

  (5)情感线索

  答题格式: 文章以……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如何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六、表达方式及作用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记叙文中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

  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描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衬托、突出……的特点。

  (2)其它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天气情况;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的……情感;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作铺垫 突出或暗示文章主旨 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暗示人物悲惨命运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

  B、渲染……环境气氛;

  C、衬托人物……心情;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 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对比、烘托(衬托)、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讽刺、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即象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格式:本文采用了……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

  例句:本文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毛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领导下的广大雄师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真挚,笔者的赞誉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对比手法:……和……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物质衬托首要的人或物质,突出首要的人或物质的特点、性格、思惟、感情等。衬托,同类物质衬托是“正衬”,相反物质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巧设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6)象征手法:用……事物象征……事物,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表现力。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八、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释回答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4)发挥联想、想象,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答题格式 :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用第一人称,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3)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尽量有文采。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3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

  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4

  1、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

  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1)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2)理清思路

  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3、认真读题

  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

  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

  记叙文:

  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

  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

  根据时间先后划分;

  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

  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

  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5

  一、答题顺序

  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读题,弄清题意――确定区域,深入思考――答题准确,有理有据

  1、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

  2、仔细读题,弄清题意。

  读题要反复读几遍,可以用勾画出题目中关键词的方法,准确理解题目意思。

  3、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

  4、答题准确,有理有据

  大部分阅读题都没有的标准答案,有道理的、有根据的回答就是好答案。

  二、阅读题范例

  1、写清观点或理解,还要充分说明理由,甚至可以举例子来充分说明。

  例:“以貌取人”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你赞同哪一种呢?为什么?(P3)

  答:我赞同第二种说法。(你的观点)因为人的相貌是天生的,很难改变的,可人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成就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加强,所以我赞同第二种说法。(你的理由)比如:革命导师马克思虽然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他却为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的例子)

  文章的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做完这一切以后,他调试好小提琴,又开始了演奏,声音似乎比以前更动听更悠扬。”这次的琴声真的比以前更动听更悠扬吗?

  答:不是。(你的观点)因为他捡到了50万美元的奖票却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等待着失主来领取,所以他这种拾金不昧、讲求诚信的高尚品格显得这次的琴声比以前更动听更悠扬。(你的理由)

  2、有几个问题就依次回答几个问题,不能遗漏。

  例:你是怎样理解小提琴手最后说的话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最后那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是否快乐和金钱并没有关系,而是在于是否讲求诚信。(第一问)他是一个具有拾金不昧、讲求诚信的品格高尚的人。(第二问)

  3、善用关联词或逐条回答可以避免条理混乱,表达不清。

  例:阅读文中描述的.鲁滨孙建造自己住处这一段,说一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1、聪明。他选择的住处不仅遮挡阳光,还能躲避野兽;

  2、勤劳能干。建造住处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一人完成的;

  3、勇气惊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克服了恐惧和孤独,一个人很好的生存了下来。

  4、谈启发、理解和感受的题目,回答的时候既要注意谈理解(内容以学习精神品质等为主),更要谈实际。

  例:“做人不能乘人之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帽子”):一个人不能趁别人处在危险的时候去伤害或者要胁他。(你的理解)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过渡衔接)记得有一天,小明课间跑步摔倒了,一瘸一拐的,在体育课上,老师安排我和他在一个组进行赛跑,我主动向老师说明了小明的情况,没和小明比赛。(生活实际)

  例: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秃的梧桐》)

  答:我的启示是(“帽子”):秃的梧桐一定会在明年春天更加茂盛,因为它“有落在土里的桐籽”,那是它茂盛的希望,(自己的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秃的梧桐那样,就算环境再恶劣,困难再大,也要拥有一份自信,一份希望,这样才会走向成功。(联系实际)

  5、问什么答什么,从答案的第一句话开始,开始要有“帽子”(俗称)。

  例:看到网棚中的鹤,“我”突然有些悲凉,情绪也随之跌落下来。“我”期盼见到的是什么样的鹤?怎样才能见到那样的鹤呢?

  答:“我”期盼见到的鹤是:(“帽子”)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人们只有不捕捉它们,才能在大自然中见到那样自由地鹤。

  6、利用文中原句,稍加改动回答问题。

  例:结尾处说到“童心是一片不可忽略的世界啊!”,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课文末尾的一处原话:“很多时候,稚嫩的童心需要大人们耐心的呵斥与培养,善良的性格与美好的品德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吗?”稍加改动成答案如下: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很多时候,稚嫩的童心需要大人们耐心的呵斥与培养,善良的性格与美好的品德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因此,不可忽略。

  7、妙用名言、诗词回答问题。

  例:当我撑着轻舟穿桥而过,只见一河碧水,满园春色,处身此境,就晓得珍惜春光,不负春光。(P43《剑河泛舟》)

  读了文章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答:我的感受是:这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春色满园时(妙改古诗),我真想像作者一样去领略一下剑河的春光啊。

【小学语文阅读题方法】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经典阅读题03-10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05-19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05-13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10-28

小学语文预习实用的方法09-27

小学语文写作方法10-29

小学语文说明方法07-13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0-30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4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