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时间:2023-02-20 16:30: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文学作品。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朋友向我推荐很久,趁着这个难得的长假,终于有机会一睹芳容。第一次拿起它,看到名字和插画,就被他朦胧的意境所感染。

  一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梭罗独自居住在瓦尔登湖畔长达两年半之久。他独自建造小屋,在那里捕鱼、耕耘。在当时,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可以特立独行的丢下一身的名利,回归森林之中,敢于挑战传统思想,实在令人敬仰。

  梭罗在《瓦尔登湖》主要叙述了他独居瓦尔登湖的日常生活,其中涉及大量的不常见的动植物名字,名字难认且不知,在网上查询后我才清晰的将梭罗描写的画面浮现出来。瓦尔登湖,它形成与山脚盆地,周围杉树围绕,蓝天白云与湖面互相倒映,野鸟成群……将返璞归真的美淋漓尽致的描述出来。他在书中写到“泛舟湖上,四处眺望倒影,我发现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变色的丝绸,还有像青峰宝剑,比天空更接近天蓝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来的深绿色轮番的闪现,仿佛是冬日里,日落以前西方乌云露出的一角晴天。可是你举起一玻璃杯水,放在空中看,他确毫无颜色,如同装了同样数量的空气一样"。笔者描述的场景,令我向往。《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静孤独的书,也是一本智慧的书。它可以使人内心深处得到安宁。正所谓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致无声。梭罗在他描述瓦尔登湖美丽的文字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梭罗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湖畔,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开启了他的人生新旅程。他向世人揭示了回归自然后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的享受人生。

  努力去做一个自由的人既幸福又卓绝,因为选择和放弃从来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人匆忙而过,有谁读懂无欲无求的境界?也许梭罗读懂了,他远离喧哗,探索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学会摒弃复杂,学会简单,在最平平凡的生活中找寻新奇,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渐成长。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寻一个属于自己的湖泊,能洗净自己心灵的湖泊,一个能让你变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的湖泊。可是茫茫人海中,到底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像梭罗一样回归本真。摒弃所有世俗的眼光,只求做最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就会多一条后路。这是我读后的真实感受。

瓦尔登湖读后感2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用平静的曲调描绘了一幅幅恬静的风景,这些美丽的风景一次次洗刷着人们污浊的灵魂。

  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独自在林中生活,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寂寞,孤独,还有恐惧。梭罗借助自己的笔,书写了他简单的生活,没有快节奏的音乐,只有田间的悠悠蛙鸣。

  梭罗喜欢钓鱼,但在瓦尔登湖畔,每钓一次鱼,就会觉得自尊降落一些。这如同一种暗示,如同黎明的微光一般,忘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繁琐的家务要做,不用过于追求仪表的整齐,做的只是享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独居在林中,感受到了孤独,了解并接纳这份孤独带来的心理变化和成长。人往往会厌倦并害怕孤独,会到车站、邮局、酒吧、会场等等这些热闹喧嚣的地方寻求快乐,但梭罗却更愿意与大自然在一起,他没有害怕,也没有逃避孤独,而是不断的在努力改变和调整着自己的想法,去接受孤独,享受孤独,靠自己的双手过着原始简朴的生活。很多时候,简单和独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梭罗以前从未做过的一些事,比如,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瓦尔登湖畔种豆、萝卜、玉米,每天的劳动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的收获,喜悦之情又溢于言表,他仔细的记录下每一笔收支。他在种豆中种下了诚实和淳朴,也收获着惊喜。

  瓦尔登湖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看上去很美,算不上壮观,但就这一片干净的湖岸,也足够洗刷有污染的灵魂。

  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梭罗的每一句言语均为真理。他敢于去实践着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成熟自己的.心智,这点尤为重要!亲近自然和动物生活在一起,不用担心人心险恶,只有质朴和纯真。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动物带来的感觉总有不同,猫头鹰的叫声虽然很吵,但是慢慢习惯并适应后,没有了这种独特的叫声却睡不着觉了。赤松鼠,潜水鸟,水獭,狐狸等这些动物也曾与梭罗为伴,他对河床上、河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了如指掌。

  不仅动物如此,湖泊也会随四季而变化,真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冬天的湖泊是瓦尔登湖最安静的时候,等到春的到来,暖风吹破冰面,湖水又会流动起来,心也如同湖面一样升温,温暖了很多,梭罗的行程也在春天结束了。

  让人目眩的光芒,犹如黑暗,只有我们觉醒,天空才会破晓,只有找回自己,不忘“初心”,才能更好的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3

  本期,塔德为你分享的这本书是《瓦尔登湖》。

  这是一本读者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书,一部分人觉得它干净纯洁,洗涤心灵。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它啰嗦矫情,不知所云。

  实际上,这是一本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放下功利心,戒除浮躁,才能阅读和体会的书。

  一、《瓦尔登湖》简介

  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号称美国版的陶渊明。

  梭罗本人学识渊博,甚至会引用孔子的一些话,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开办过铅笔厂,却十分向往大自然的生活。

  《瓦尔登湖》的创作背景是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动了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权力和金钱,过度开发自然环境。

  这本书是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上,自建的小木屋里写出来的散文集。

  二、《瓦尔登湖》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拿了一把斧子,在瓦尔登湖边上,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开始了自己长达两年的独居生活。

  清澈的湖水,温暖的阳光,梭罗自己种地,读书,写作,享受着悠然,恬淡,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思考着人生的哲学。

  有读者说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感受书中的一些比喻,你会惊讶于作者的想象力,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三、《瓦尔登湖》点评

  作者崇尚自然风光,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清澈,宁静的世界。

  当然作者也不是说让大家都和他一样生活,而是做一个自由的人,从简单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有的读者感觉这本书比较沉闷,可能看不上几页就想着把它扔掉,然后大骂作者虚伪,矫情,啰嗦。

  也有人说,这本书适合失眠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需要我们放下杂念,慢慢地用心去体会。如果你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翻开它,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收获。而能够体会到其中境界的,我想是可以真正静下心来的.人。

  这本书有很多的翻译版本,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结合英文原版书来看一看。

  有的人把《瓦尔登湖》奉为神作,有的人却觉得它是糟粕。我想作为读者,我们应该放下浮躁之心,从中吸收真正有营养的部分。

  身处于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找到心中的那片宁静之地。

瓦尔登湖读后感4

  从1845年7月4日起,到1847年9月6日,一位生活在美国东北部的普通人梭罗,放弃了舒适的小镇生活,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

  他没有钱和朋友,而仅仅靠自我的节俭造起了他的第一栋小屋。他自我种豆子、土豆和玉米存活下来,偶尔也会去旁边的瓦尔登湖钓鱼来补充营养。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十分孤苦无依、十分凄凉,但在作者看来,他很享受与那里的树木一齐工作,他与自然也渐渐成为密友,瓦尔登湖不仅仅为梭罗供给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供给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梭罗所处的时代,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经济发展迅速。那个时代,大家都不停地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对财富的追求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在梭罗看来,这些人们被生活所摆布,劳累得无时间和心思欣赏完美的事物,精神上十分贫穷。

  梭罗宁可贫穷卑微,也不愿失去精神上的财富,因为那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佩服的除了梭罗的文字,还有他对自然的广泛认识,他熟知每一种动植物,明白根据春夏秋冬来改造房子,播撒种子,他是一位猎人、渔夫、匠人,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不单单是从书中学到一点学问,他贡献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这也使我反思,每一天路边的树木,有几棵能够准确地叫出名字若家中断了电,你又能帮上什么忙你能坚持远离手机几分钟你有追求过真理吗你有经常独自思考问题吗

  从书中,我也明白了不少真理。第一,生活能够很简单。这些日子在湖边,他一向坚持着这一观点并付诸行动。他认为过度地追求物质,为了那些浮华之物,反而忽视了简单生活的本质,这是不可取的。第二,多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他认为青年人应当进行生活的实践,才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加充足。第三,要有热爱自然、乐观的心态。他认为自然是治愈阴郁的最好办法,当人们享受四季的友爱时,什么都不能使生活成为沉重的负担,同时,我们要用乐观的心境做事,他的人生必须比别人欢乐得多。

  《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但更是一本生动的书,它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满着独特的氛围,还萦绕着梭罗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书中所散发出的恬静,使人心静而愉悦。

瓦尔登湖读后感5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这部著作也让瓦尔登湖成为世界著名景点。打开书本,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简单而又真实的舒适和宁静,让人暂时脱离市井回归自然,于无声处徜徉于山水竹木之间。

  这部作品记录的是作者梭罗一个人在瓦尔登湖生活两年中的所做所想。1845年春天,风华正茂的梭罗放弃了城市浮华的一切,独自一人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建造一座木屋,几乎不借助任何现代礼貌的帮忙,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换生活了2年9个月。书中大部分资料是作者生活中的琐事,他是怎样在瓦尔登湖畔用木头建造小屋的,怎样靠一点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着简单的生活,怎样和来访的过客交流并倾听穷人们的心声,怎样测量湖底深度绘制地图,怎样去观察蚂蚁大战、鱼儿游泳。此外还有瓦尔登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小镇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心中对瓦尔登湖的爱,对自然万物的爱,更是超越了浮躁的'安静。

  书中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两句耐人寻味的话语,应当是作者深思熟虑良久才想明白的话。这样的话虽然不多,却总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和共鸣。一场柔雨,青草更青。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存的、一个人如果能坚定自信地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追求他所向往的生活,最终他是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的。、无论你的生活有多么低劣平庸,都要应对它好好地过,不要躲避它咒骂它。这些饱含深意的话语总能引发内心深处的思考,带给我们平静和力量。他们有着一种启迪的作用,告诉我们要珍爱这世间的一切,要热爱生活,要尊重任何生命,包括我们身边的一片树叶或是一棵草。

  此刻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已经不再有耐心去读这些伟大的作品,在这样一个快节凑的繁华世界,读书好像已经没有了意义。然而,有时停下匆忙的脚步去读一些书,总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收获。

  瓦尔登湖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向,是我们心中一份脱俗的宁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我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6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这部著作也让瓦尔登湖成为世界著名景点。打开书本,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简单而又真实的舒适和宁静,让人暂时脱离市井回归自然,于无声处徜徉于山水竹木之间。

  这部作品记录的是作者梭罗一个人在瓦尔登湖生活两年中的所做所想。1845年春天,风华正茂的梭罗放弃了城市浮华的一切,独自一人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建造一座木屋,几乎不借助任何现代文明的帮助,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换生活了2年9个月。书中大部分内容是作者生活中的琐事,他是怎么在瓦尔登湖畔用木头建造小屋的,怎么靠一点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着简单的生活,怎么和来访的过客交流并倾听穷人们的心声,怎么测量湖底深度绘制地图,怎么去观察蚂蚁大战、鱼儿游泳。此外还有瓦尔登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小镇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心中对瓦尔登湖的爱,对自然万物的爱,更是超越了浮躁的安静。

  书中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两句耐人寻味的话语,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良久才想明白的话。这样的话虽然不多,却总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和共鸣。一场柔雨,青草更青。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存的、一个人如果能坚定自信地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追求他所向往的生活,最终他是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的。、无论你的生活有多么低劣平庸,都要面对它好好地过,不要躲避它咒骂它。这些饱含深意的`话语总能引发内心深处的思考,带给我们平静和力量。他们有着一种启迪的作用,告诉我们要珍爱这世间的一切,要热爱生活,要尊重任何生命,包括我们身边的一片树叶或是一棵草。

  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已经不再有耐心去读这些伟大的作品,在这样一个快节凑的繁华世界,读书好像已经没有了意义。然而,有时停下匆忙的脚步去读一些书,总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收获。

  瓦尔登湖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向,是我们心中一份脱俗的宁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7

  当一本书清新的空气渗透脑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环绕,那又是一种战斗,战斗在尘世中的寂寞自然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寂寞的书有寂寞的读法,仅有心真的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真正的领悟。细品《瓦尔登湖》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那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他将自我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仅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仅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在对世事的抵触中,在对大自然的满心欢喜时,作者笔下的每个物体,都被赋于了生命的脉膊,就如《诗经》中的“霭霭停云,蒙蒙时雨”一样,即使云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乐,作者自然沉醉其中。

  淡泊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古往今来多少人去追求,但又有几人能成功梭罗就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应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我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梭罗用自我的一生去诠释什么是淡泊。他的思想如一个个亮丽的水晶,感召着世人的心,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那里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里是最宁静的地方。以前有那么美丽的湖畔,那么完美的生活,而此刻,这些都已化作一叶扁舟,飘在人们的心河里……

瓦尔登湖读后感8

  1845年,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借了一柄斧头来到瓦尔登湖,在湖边建筑木屋,开荒种地,沉思写作,与附近村民、湖滨山水、动物鸟鱼一起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过着自给自足的远离工业文明的原始农耕生活。他用美元建造一个家,用美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用6个星期的时间攒够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其余的时间则用来阅读和思考。两年后,他回到城里,把自己两年来记录下来的见闻整理好,写下了这本《瓦尔登湖》。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做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每每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浮躁的心灵仿佛是被一泓清凉的湖水洗涤干净了一般,变得平和与安宁。正如译者徐迟先生所评价的:“《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好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可以说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是一本属于心灵的书,需要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茗。作者梭罗用恬淡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让我们体会了一回难忘的,纯粹的自然之旅。身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往往喜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想要远离世俗的纷扰,远离人性的复杂,放下苦闷和焦虑,回归自然。却偏偏无法真正的将自己从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物欲漩涡中抽离出来。难得有假期可以出行几天,也不过是为了逃避城市的喧嚣,找一块休闲之地,暂时放下心灵的重荷,再去迎接新的重荷。或许,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像卢梭那样豁达的人生态度。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平静一下自己的心,宁静淡泊地生活一下,看看周遭的事物,想想人生的追求,也许便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瓦尔登湖读后感9

  瓦尔登湖是作者梭罗描述自己在瓦尔登湖的2年独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穿插着作者以前对瓦尔登湖的记忆。

  文中很多关于对自然与人的思考,和人应该如何生活。作者主张生活尽量简单,不要去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相反,要注重心灵方面的提升,探索内心的未知领域。

  作者通过在湖边几乎自给自足的生活的亲身经历,证明淡泊从容的生活是能做到的。而且没有了对物质的贪欲后,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视内心。

  作者如何生存:

  主要通过耕种和捕鱼。作者并不需要辛苦的耕种,便能养活自己并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于交互其他生活用品。有个关于钓鱼的细节,是和一个爱尔兰农民在钓鱼效率和方法上的对比。我想作者是想说明必须认真观察生活,随机应变,才能活的更好,在这里就是更容易钓到更多的鱼,从而让生活变的更轻松。

  作者观察到怎样的自然:

  作者眼中的瓦尔登湖,纯洁,与众不同。作者对湖做了仔细的测量与观察,包括轮廓,湖深,湖底地形,四季变化,湖中生物等。同时与附近的大小湖泊进行对比,强调瓦尔登湖的孤高和与众不同。

  作者观察到怎样的人:

  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记录了曾经和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包括:

  不知多少年前在湖边生活过的.印第安人,作者无意中挖到他们遗留下来的生活器具

  多年前曾在湖边生活的一些欧洲移民

  现在正在湖边生活的美利坚公民

  刚刚移民过来做苦工的欧洲人

  附近村子里的人

  前来拜访作者的朋友,有诗人,哲学家等

  通过分别描述这群人,作者展现了这片湖对人的馈赠,以及一些人对湖及其代表的自然的无度索取,也反应了那个时代人的生活。

  作者观察到怎样的人与自然:

  自然的和谐与美,大多数人都不曾关注;他们在意的是如何从自然中获取更多来满足个人的贪欲。作者希望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同时不要迷失在填不满的物质欲望上。希望人能从感受自然的美进而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做更多的探索与发现

  我认为,这是一本很安静的书,适合坐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河边细细的看,跟随书里描绘的画面在脑中再现瓦尔登湖的美景,体会学习作者对生活的认真和观察的细致入微,不仅是观察风景,更是观察人。我当初读这本书就是为了安抚自己由于工作和家庭而躁动不安的心。即使只是获得了片刻的安宁,累积下来还是能对生活产生一些影响。我想,若是想让这种平和持续下去,唯有不断看些类似的书,同时把自己的感想分享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瓦尔登湖读后感10

  听桃子提到这本书,便下载下来作为茶余饭后的听本,到今天终于粗略的听玩了,大概花了二十天。听完发现这本书不适合茶余饭后,适合在阳光下捧起细细品味。

  梭罗是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爱默生的粉丝。1817—1862,美国南北战争前。《瓦尔登湖》是一本哲理散文,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经在瓦尔登湖湖畔自给自足生活了两年,过着极简生活,远离城市和喧嚣,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梭罗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梭罗一生都是废奴主义者,对公民不服从的见解,代表作《公民不服从》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很多著作阐述了研究环境史和生态学的发现和方法,对自然书写的影响甚远,也奠定了现代环境保护主义。

  一生未婚,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感觉与我们户外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尽管梭罗学识和能力甩了我几条街,但仍觉得本书并不难理解,因为作者追求的人生也是我非常向往的人生——一种至简至真、回归山林返璞归真的生活。因此作者所言所行也就很能体会。

  作者幽居在森林中,希望生活得从容淡定,找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像很多人等到弥留之际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生活过。现在人们的生活太放荡不羁了,我们的`生命消磨在琐碎之中。他要求生活简单简单再简单,很多人不是被生活承载,而是承载着生活。

  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温暖,他一生未婚,却写出了如此温暖的语句。

  不管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你还得面对它,继续生活,而不要逃避,更不要诅咒他。生活未必像你想的那么坏。哪怕再贫穷,你都要热爱生活。无论在贫民窟或是富人区,阳光在窗户上的反射都同样闪亮,积雪同样在早春融化。我觉得内心宁静的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像在皇宫一样,心境开朗,生活知足。

  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

  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伴,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不同的鼓声。让他踏着他所听到的音乐拍子走,不管节奏如何,或是有多远。他能不能像一棵苹果树或—棵橡树那样快成熟,其实都无关紧要。他应该把他的春天转变成夏天吗?如果我们应该做的事条件尚不成熟,能用什么现实条件代替呢?

  灵魂所需要的东西都是用不着钱来买的!

瓦尔登湖读后感11

  写得无拘无束,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未必要表达什么看法,只传达给你一种温馨的氛围,有山野的气息,我相信一切自然的人都会被梭罗的《瓦尔登湖》柔柔的声音迷住。打开书,我们甚至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译者徐迟真正是得了它的神韵的,他在《译序》中这样的写道: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

  是的,自然,是他灵魂的所在,自然就是美,一切的美含在了其中。而人在自然的关注之中,自然在风的关注之中,风来自天堂,来自神灵。风锁在了时间里了。那里一切都停住了,时间也停住了,时间就是一个孩子,一个在海滩嬉戏的孩子。瓦尔登湖在这里是清晰的。因为瓦尔登湖在梭罗的笔下已被描绘得毫发毕现了。

  《瓦尔登湖》是那种彻底拒绝浮躁的好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丽蕴藏在里面,你要心无杂念地去捧读,心如止水还止水的沉静去思去读才能懂得这样做的好处。书中隽语不断迭出,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当下人们的心灵的荒原,给人以一种清新冲淡通脱之美的感受,自然,除了自然,好像什么也没有了。自然是存在之家,而人以自然之家为家。

  梭罗是自然之子,他教会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把心沉下去,远离烦躁和世俗功利。才28岁的他成了爱默生的得力助手。张永义在一本书中这样说他,他的.出走倒有点儿像闭关修炼,怎样置身于寂静的自然环境之中,而能心无杂念,让可耻的孤独感悄悄隐退。但梭罗在《经济篇》却这样说:“有些人说我的这个生活方式很怪僻,虽然我根本不觉得怪僻,考虑到我那些境遇,我觉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呢。”而梭罗是喜欢孤独的。但孤独不等于寂寞,他说:“我喜欢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是的,他绝不是一个孤独者,而是精神上的富有者,我觉得他那自己那透明的,孤独的脑海里总会不断地涌起波涛,把沉积在海底的砂子都掀动起来,把水搅混了。月光下,他,在思想;月光下,他,更在写作!那满地的月光,在雕刻,将一个孤独的身影雕刻在大地上。或许那才是真正的“人,诗意的栖居”之所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12

  过一种素简的生活,似乎是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上许多人的梦想。人类来自远古洪荒,披荆斩棘,刀耕火种,至穴居,至造屋,至村落,至城郭,生活天地似乎愈来愈广,然而,心灵的空间却似乎越来越逼仄。

  广厦已得,但毕生都在为之奋斗;美食在桌,我们却消失了胃口。孩提时,我们的清亮的眼神都曾经仰望星空,长大成人后,我们的心中竟再无半丝光亮。

  然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伟人,哲人;他们常常身体力行以颠覆民众熙熙攘攘的追求。梭罗来自城市却对所谓的文明避之不及,于有生之年抽得两年有余,远离喧嚣,独居于瓦尔登湖畔,自建居所,自收自种,自给自足。原因无他,只是腾出时间思考哲人心中那些重要的问题并将自己的观念付诸于实践而已。

  人,居于世间,原本生而自由。这是梭罗的基本理念。若得自由,尤其是心灵的自由,须要减去我们生命中那些阻碍我们前行的阻碍及累赘。在哲人梭罗的眼中,人类要生存,必需品便是食物,居所,衣物及燃料,此外皆为多余之物。人有闲,才可能自由。熙熙攘攘的名利追逐,得到又或者失去,人类社会终归热闹异常,实则每个人又寂寞无比,而绝望正是产生于无望又无可派遣的'寂寞。

  梭罗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用哲人所特有的深邃目光看透了人类绝望的本质在于贪欲过多。在永不满足的负荷之中,人类在绝望地前行。而聪慧之人从不行绝望之事,亦会把世人目光搁置一旁。人,能否正确地看待自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世间生活之路,多至不可数。如梭罗所言,“经过圆心能画出多少直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每一个人看待梭罗的角度有异,自然观念也会不同。一本书在世间能获得知音若干,也足以告慰作者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忆屈子此言。世间之路,千条万条,舍此逐彼,本也正常,难在作者自选一条荆棘丛生之路,不知前途命运如何,不知前方吉凶如何,亦自知无名无利,非天下之朝思暮想之路,依旧无悔,不忘初心。“虽千万人,吾往矣。”

  坦途是每个人的向往,然世之奇伟诡怪,常在于险远,人迹罕至处。人须得低头,方能抬头,复抬头之际,才觅得更高处之绮丽风光。何谓轻松?何谓沉重?原不可分割,一体也。

  光阴,百代千载,无穷无尽。凡人,光阴之过客。既为过客,便只行一程,永无回头之期。人生在世,追求迥异,生活之路迥异,此为不可强求之事,然哲人所向所愿,质朴至简,朴实无华。真诚二字足矣。梭罗曾言:“真诚者,居遥远之地也。”心向往之。

瓦尔登湖读后感13

  我找了一个优美的朗读版本,在独处的时光中听了几天,听完了沁人心肺的语言。《瓦尔登湖》从词句上说,清晰脱俗,闪烁着雨露光芒。看了些对此书的评论,如同针对一个网红店,有褒有贬。褒的人中不乏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贬的人中不缺搞不清状况,因看不懂而随意批评的。就把此书先看成是篇普通的散文来说,语言简练有力,朴实自然,绝对可算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状态下写出这样的.作品呢?

  作者梭罗,因为《瓦尔登湖》而闻名世界,但他是个“过世后”名人,活着的时候并不那么出名。死后很久,因为一些大咖对他作品,特别是《瓦尔登湖》的推崇,使得他有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少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他活了45岁,活着的时候据说他没有从事过什么职业,日子过的特别简单,没有结过婚,独自一人居住,从来不去教堂,从来不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看起来就是个孤僻、离世的人。但他也有政治观点,比如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还不能算一个逃避现实的人,相似于我们熟悉的陶渊明。他十六岁即进入哈佛大学就学,是个基本素质较强的人。他与思想家爱默生关系密切,一样是个“自然学派”人。

  28岁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两个月,《瓦尔登湖》是他这两年多时间林中生活的所见所思所悟,内容涉及了饮食文化、住房建筑、生态环境、学校教育、农贸渔猎等。很典型的属于从平常中找生活的真谛的写法,感悟均来自普通生活。许多哲理,确实都可以从普通的生活中归纳,这一点我挺认同。我也偶尔有想短暂“隐世”的想法,好有环境背手踱步,静心思考。很多人读不了这种书,觉得《瓦尔登湖》太寂寞了,我想是因为他们无法脱离开聒噪的生活状态,自己太浓烈了,太丰富了,更主要的不敢“简单”。对的,大多数人客观上都不敢这样,但内心却也有所向往。所以《瓦尔登湖》给能理解它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去欣赏梭罗的生活状态。可能不用特别在意作者具体在写什么,因为那都是日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梭罗那种具备了隐世的愿望,又有归纳哲理的能力,还敢于付诸于实践。在他的情绪中,可能对物质生活无大求,而享受于他自己的寂寞精神世界。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学不来这种生活方式的。但有两点我觉得可以从《瓦尔登湖》获得,一是神往恬静自然,并在隔一段时间后抛开世事去“寂寞”几日,二是记录好普通生活,并从中凝练出生活哲理、处事哲学。

瓦尔登湖读后感14

  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发达,财富累积,人们获得了物质上的、富有的生活。而在19世纪上半叶,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处于“农业——工业”转型阶段,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物质上的欲望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财富、地位、名誉这些东西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当时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结果环境破坏,人们也遭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此时,梭罗就像个隐士,回归自然的他,关注着自然。与动物“居民”为邻,过着他想要的生活。当我了解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才明白他对疯狂追逐金钱的社会现象的担忧与对自然的热爱。

  其实不仅仅是19世纪,21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还在为获得金钱而忙碌奔波,不管他们是为了获得更大数目的金钱还是仅仅为了活着,可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从书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热爱自然。而他自己在湖边的小木屋里当起了农民,与自然交朋友,轻松而快活。白天在林中、在湖边欣赏着自然,晚上记下自己的思考。人不应该对自己所生活的家园进行无情的破坏,因为我们至少要在自然的家园里生存。

  《瓦尔登湖》或许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自然之子住在自然里的故事,更是一种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宁静的瓦尔登湖湖畔还留着梭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思考。人从自然中走了出来,却又不得不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那颗浮躁的心啊!若是它想要回到本真,抛开无谓的纠纷与困扰、功利与世俗,也只有回到自然中去,才能把心房里的灰尘打扫干净。

  梭罗是智者,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唯有离开喧嚣的城市,才能寻得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只有在那瓦尔登湖湖畔,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与其说《瓦尔登湖》反映了作者梭罗两年内的生活,不如说这是他向我们展示的一种生活态度。回归自然,是自然养育了我们,是自然让我们得以生存。平静的湖面犹如平和的心境,平和的心境让人远离尘嚣,回到那个本真的自我和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心的.洗礼。将所有的杂念,所有悲伤的旧事全都忘掉,我们是最初天真活泼的自己。

  最真的自然只有最最接近本真的心灵才能体会得到。梭罗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剧就是人们不约而同地以财富、名誉的获得为荣,对金钱的过分追逐表示认同。所以提倡回归自然的智者是孤独的。自然的本真是美、是和谐,它对应着人类的善良和人们本真的心。

瓦尔登湖读后感15

  26个月的时刻,不仅仅隔着礼貌与原始的距离,还横亘了平静与喧嚣的对话。美国作家亨利·梭罗以沉思者的身份,隐居在他自己亲手搭建的木屋中,在康桥德城的瓦尔登湖上,过着与世隔绝般的闲适生活——建房、开阡陌、种豆,“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说:“来到这片树林仅仅是正因自己想过一种静静省察的生活,有时刻去应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瓦尔登湖很美,梭罗乐此不疲重复着单一的事情,钓鱼、烘焙蛋糕、理解访客;一天虔诚劳动休憩、阅读。瓦尔登湖很美,晨昏下变幻的树林,四季迥异的湖面,沼泽上低飞的鹰隼。那是青春女神赫柏经过的伊甸园,即使经历凛冽、炎热,仍不变春天漫溯的蹁跹。“若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在纤尘不染的美中,我们开始“省察”礼貌人需要铅色冰冷的物质世界。

  “礼貌人走过的足迹,只留下一片荒凉。”原始与礼貌,隔了时刻,隔了人本质的迁途。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们敬畏它,爱护它;但在这个日日笙歌的年代,人类挑衅它、剥削它!这是一张在私欲中暴露的人类狰狞的面孔!“你侮辱着大地,居然还敢议论天堂。”梭罗愤懑地说,但尽管如此,瓦尔登湖仍在生长着,如同大自然宽恕了我们无节制的打击,以强者的姿态,漠视了我们可笑的癫狂。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本返璞归真后的自由。李太白懂这个道理,仕途失意流连祖国山河,一壶酒饮尽蜀道庐山白帝城;陶潜懂这个道理,傲骨不为三斗米折腰,隐居“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周庄懂这个道理,论鱼梦蝶逍遥游,不争世俗与天共生与物为一。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家中的长者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自然的馈赠,是古人珍惜的,乃我们践踏的,我们视如草芥的,将来人们视如珍宝。

  大自然是贫匮而风雅的智者,安之若素走过颠沛流离的岁月,被战火、硝烟泯灭了模样,却依旧笑傲人间。而我们,要做仁者,仁慈宽厚对待环境,才能永存。

【瓦尔登湖读后感】相关文章:

瓦尔登湖读后感02-13

《瓦尔登湖》读后感09-09

瓦尔登湖读后感09-18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12-11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07-27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01-08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12-28

读后感06-17

《蝉》读后感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