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25 03:35:5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内容分析:

  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惊奇一线”孩子们通过寻找活动,认识了生活中对我们有帮助的各种各样的线,有一天,孩子们发现身体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线,头发丝,眼睫毛,掌心线,血管、、、、还有指肚上一条条的指纹呢,孩子们对指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前期的知识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日常的训练也提高了很多,因此,幼儿对创新思维并不陌生,能积极主动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展开想象,本次活动设计,切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好奇和探索需要,由幼儿的兴趣生成新的探究内容,为幼儿和已有的经验搭建了桥梁,让幼儿通过实践经验,自主获得新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手--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指纹本身对幼儿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载体,本次活动在课前带领幼儿观看《名侦探柯南》,积累了幼儿的感性经验,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活动开始以游戏方式展开,动静结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中注意体现出创新思维的方法,扩散、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创新想象与操作活动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为日后的创造力培养打下基础。活动名称:指纹的秘密

  四、活动目标:

  1、喜欢大胆联想与想象,能够根据一种物品联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2、了解指纹的基本形态(簸箕形,斗形),提高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体验手指印画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五、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一种物品联想到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难点:了解指纹基本形态,发展幼儿创新意识。

  六、活动准备:印泥,彩笔,课件,背景音乐

  七、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手指游戏

  (二)小朋友请坐,向阿姨问好。

  师:小朋友,刚刚我们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做的游戏?

  幼:小手。

  师:我们的小手上有很多的秘密,今天刘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找找手指肚上的秘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手指第一节,看看哪个小朋友发现的秘密最多?

  幼:一条条细细的线、、

  师:小朋友手指上有一条条细细的线?这就是“指纹”

  (三)出示课件

  1、指纹图片(斗形),请幼儿说说指纹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指纹是一样的吗?

  2、观看对比图片认识指纹的`基本形态(簸箕形、斗形状)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

  (四)1、每个小朋友的指纹是不一样的,那怎么能把指纹变到纸上?

  简单涉及指纹还可以用来做什么?(用途)巩固指纹的形状是不同的,提取指纹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幼儿想象并回答

  2、那现在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指纹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想象并回答

  教师示范时,指纹变变变,看看能变成什么?请幼儿观看小朋友也试试好不好?

  (五)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请幼儿相互说说自己创作的是什么,体现幼儿的互动。

  (六)作品展示,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雷阵雨是一种夏天特有的自然现象,对雷阵雨带来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发生兴趣。

  2、能从闪电、雷雨的全过程中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

  3、懂得雷雨天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

  重点:懂得雷雨天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

  难点:能从闪电、雷雨的'全过程中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回忆雷雨前的景象和感受。

  1)“你见过下雷阵雨吗?”“天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还看到和听到些什么?”“这样的天气你们感觉怎样?”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 “从图片上看到什么?图片上还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景象?”“这样的天气会发生什么事?”

  2)教师小结雷雨前的自然征兆。

  2、观看视频雷阵雨,懂得自我保护:

  1)听雨:“雷雨声听上去是怎样的?你害怕吗?”

  2)交流雨:“雷雨从天上落下是怎样的?(丰富词汇:倾盆大雨) “想象雷雨中幼儿园的操场、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住的小区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3、了解雨天的自我保护方法:

  1)“下雷阵雨,小朋友能不能出去?”“闪电打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小结:下雷雨时尽可能不要在室外,不要在树底下或电线杆旁避雨,遇到响雷时可以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保护耳朵。

  4、观看雷雨过后的景象。

  1)出示可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雨后的天气怎么样?”(适时丰富雨过天晴)“雷雨过后感觉怎样?”

  2)讨论:“雨后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周围有些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

  “你喜欢不喜欢雷阵雨?什么时候下雷阵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变色游戏,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交流。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三色纸粘土、透明饮料瓶若干个、塑料筐数个、瓶盖数个、油画棒、记录卡、抹布、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

  活动难点:能清楚的表述实验结果,并能在记录卡上记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三个好朋友也来我们教室了,他们就藏在你们的椅子下面,请你们把好朋友找出来吧。(红黄蓝三色纸粘土)他们也喜欢抱一抱,教师示范:红色和黄色纸粘土抱在一起变成橙色。现在请你给他们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儿歌:小红和小黄,抱在一起,拧呀拧呀拧,变成橙色画橘子。

  二、展开:神奇的魔法瓶

  1.老师今天给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法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和幼儿拿矿泉水瓶(瓶盖上有颜料),晃动,出现颜色。

  2.教师偷换放有其他颜色颜料的瓶盖,再次晃动,变色。

  师: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魔法瓶里的水怎么变颜色了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才老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观察瓶盖秘密

  (2)谈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教师示范在记录卡上记录实验结果:红色+?==橙色,给幼儿留一个疑问。)讨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不同,会怎么样?

  3.幼儿玩变色游戏,并记录。

  师:请小朋友们选一个和自己瓶子里的水颜色不一样的瓶盖,再次晃动,看一看水变成什么颜色了,并记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色彩真神奇。教师请幼儿完成大的记录卡,并选取个别幼儿的记录卡进行展示,总结变色的秘密,再次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三、结束教师提供一幅简笔画和红、黄、蓝三原色的画笔,请幼儿想办法按教师的要求给正确涂色。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造纸术的由来,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2、尝试造纸,体验制作再生纸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提前一天将废旧纸巾、报纸碎片用水泡好做成纸浆,小筛子,白棉布,网纱(见幼儿活动资源包),水,盆,擀面杖,《现代造纸》教师教学资源,幼儿学习资源4第18—21页。

  活动过程

  1、感受造纸的现代化。

  (1)观看教师教学资源或阅读幼儿学习资源4第18—19页,观察现代造纸机的械化流程。

  (2)请幼儿说一说现代人们是怎样利用机器造纸的。

  2、了解古代造纸术的由来。

  (1)教师:你们知道最早的纸是怎样造出来的?是谁发明的'?

  (2)教师讲故事《蔡伦与造纸术》。

  (3)师幼交流:说一说古代人是怎样造纸的。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4第20-21页造纸步骤图,教师示范讲解手工造纸的过程。

  3、幼儿分组尝试造纸。

  (1)现将浸泡在水里的纸用手揉碎,捞出来,在教师指导下用搅拌器搅拌成糊状做成纸浆。

  (2)将纸浆倒入放了水的大盆中,搅拌均匀。

  (3)把带细网的小筛子上面铺上软棉布,浸入盆中,将纸糊平平的筛起,一层纸浆就会留在上面,过滤掉多余的水,这就是一张纸胚,把纸胚进行晾晒。

  (4)纸胚晾晒成半干时,用擀面杖将纸胚压平,和软棉布分离。

  (5)将纸胚放在阳光下彻底晾晒干。

  (6)用剪刀修剪纸边,一张纸就做好了。

  4、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自制的再生纸上画画、写字,感受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爱惜纸,节约用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小蚂蚁过冬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群居的,在地下过冬。

  2、初步学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协商解决问题。

  3、体验与同伴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快乐感,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收集的蚂蚁过冬资料、看图讲述图片或小故事等、蚂蚁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一天早晨,小蚂蚁跟着妈妈来到树林里找东西。树林里变了样,树上的叶子都掉了下来,只有光秃秃的树干,一阵风吹来,它感到很冷。小蚂蚁奇怪地问妈妈:“怎么我的好朋友燕子,大雁,青蛙,乌龟他们都不见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蚂蚁妈妈会什么说呀?”

  妈妈说:“冬天到了,燕子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青蛙乌龟到洞里冬眠了。”

  小蚂蚁又接着问妈妈:“那我们蚂蚁怎么过冬的呢?”

  “谁来告诉小蚂蚁呀?”

  蚂蚁和青蛙都是在洞里过冬的,他们的过冬方式一样吗?

  青蛙是冬眠过冬,蚂蚁是躲藏过冬。

  风越刮越大,蚂蚁妈妈马上带着小蚂蚁到蚂蚁奶奶的洞里去躲藏。

  2、观察讨论:

  (1)蚂蚁奶奶的洞在哪里?地面上有些什么呢?

  (2)蚂蚁的地下通道是宽宽的还是窄窄的?通道象什么?(四通八达)

  (3)那些宽大的地方是干什么用的?有几个储藏室?里面藏些什么东西?

  3、相互交流:

  过一会儿风小了,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钻出了洞口,他们也准备挖洞过冬,可是天很冷他们人又少,怎么办呢?

  帮小蚂蚁挖四通八达的蚂蚁洞,使蚂蚁舒舒服服地在洞里有吃有玩高高兴兴地生活。

  4、教师小结: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幼儿的安全。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破坏性大,给人们的伤痛是无法忘记的。而我们的幼儿年龄小,只有通过各种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懂得自救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2、培养幼儿反应能力和安全意识。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地震哪里藏课件。

  2、家庭,影院,超市,户外,野外五个模拟场地。

  3、地震怪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听声音,看图片,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

  2、简单介绍地震是。

  3、在场景中选择安全的地方。

  十秒钟帮明明找个安全的藏身之处,如果找到安全的地方就会出现好听的音乐,还会说“祝贺你,找到了正确的藏身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就会“哐”敲头音乐,还会说你的选择的地方很危险,重新找。

  4、游戏:地震来了哪里藏。

  玩法和规则:

  听到地震的声音表示地震来了,赶快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身,等音乐停了就不要动,老师戴上怪人头饰当地震怪,我只捉躲在危险的地方的孩子,然后吃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7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07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30

【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8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6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4-29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4-30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5-10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8

【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