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滚滚和蹦蹦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难点:根据对故事的理解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教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教师:他们为什么吵架?
1、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教师: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2、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教师: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3、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教师: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4、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教师: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讨论
1、教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
2、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2、 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3 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
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
活动过程:
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2、 请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初步学习儿歌的前两段。
(1)“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哪些动物会飞呢?它们用什么飞的?怎样飞呢?”“哪些动物会游呢?它们是怎样游的呢?”
(2)“妈妈把我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你们听,”教师念儿歌的前两段。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
3、出示图片,学习儿歌后两段。
(1)“这是谁?小兔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竖起耳朵蹦蹦跳”。
(2)“这是谁?小鹿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四条腿儿跑跑跑”。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学习儿歌的后两段。
4、学习整首儿歌。
(1)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整首儿歌。
(2)和妈妈一问一答学念儿歌。
(3)看着图片朗诵儿歌。
5、延伸活动:游戏“找家”。
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学学它们的动作,在音乐声中看字卡分别找到相应的'家。
《谁会飞》反思:
这是一个儿歌活动,目的是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初步学念儿歌,在宽松的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
但是在第一环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妥,我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作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并且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呀游”等等。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学念儿歌,因为这些都是儿歌里的句子。
活动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是有局限的,活动的目的性太强,没有让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各种动物的理解,来进行模仿,表达表现,完全是跟着教师做动作。虽然儿歌中的句子时熟悉了,但是如果能先让幼儿自由表现,然后再用儿歌中的句子对幼儿的动作概括,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小鸡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小动物之一,而且在游戏中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走、跑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所以设计了这一好玩的户外游戏。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行走、跑的`能力。
2.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纸箱自制老母鸡、小虫卡片、小鸡头饰若干
【活动重、难点】
幼儿走跑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示范引入
教师藏在老母鸡的肚子里,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鸡小鸡长大了,伸伸脑袋出来了;小鸡小鸡长大了,拍拍翅膀出来了;小鸡小鸡长大了,两条小腿出来了;小鸡小鸡长大了,高高兴兴蹦出来了。”
请幼儿仔细看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
二、师幼共同玩游戏
1.幼儿说儿歌,教幼玩小鸡出壳的游戏。
2.捉小虫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草地上有许多小虫子,现在小鸡长大了、我们该自己到草地上捉小虫子了。
其中两个幼儿合作钻进老母鸡的肚子里走一走、跑一跑到草地捉小虫;看哪一组桌的虫儿最多。
师幼开始游戏。
注意事项:走跑时要小心绊倒、以免碰撞。
三、游戏:老鹰抓小鸡
小朋友,小鸡已经长大了,老鹰要来捉小鸡,我们应该怎么办。
老师扮演老鹰,幼儿扮演小鸡。
【活动延伸】
请几名幼儿手拿纸箱一个跟着一个走,连在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这一游戏很感兴趣,锻炼了幼儿的走跑的能力。许多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不要碰撞,对于小班的幼儿躲闪的能力还有一定的难度,可多加练习。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教育幼儿关心他人,有好东西愿意与人一起分享。
2、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表演,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的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生活进行故事创编。
活动准备:
1、 请大班幼儿排演好情景故事表演;
2、 小鸡、小猫、蚂蚁、小狗、小兔、小鸭等动物头饰;
3、 玩具推车一辆;
4、 小兔、小羊布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自由交谈,引出活动主题。你喜欢吃什么?如果你得到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时你会怎样做?
2、 请幼儿观看情景故事表演。
3、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小动物们最喜欢吃什么?当他们得到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时,是怎样说的`?
4、 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生活经验进行故事创编。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爱吃什么东西?如果他们得到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时,会分给谁一起吃呢?
5、 教师扮演贝贝,幼儿自由选择动物角色,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美味食品车"。
6、 教师拿出皮球,请幼儿进行游戏:我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皮球,可是皮球不够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能够互相分享玩具,体验分享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5
大班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
――――执教教师:周亚
一.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二.活动重点:
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三.活动难点:
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四.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透明杯子,小苏打,白砂糖,醋,漏斗,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五.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泡泡溶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小苏打,白砂糖。
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幼儿操作验证),醋和谁在一起能产生神奇的泡泡溶液?
小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发生反应,产生空气,把气球吹起来。
(三).学以致用:
1.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2.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幼儿第二次实验。
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
六.活动结束
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我们把这个神奇的礼物送给中班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吧!拿着瓶子一同走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1-07
小班音乐教案01-02
小班美术教案01-06
小班教案简单09-24
小班卫生教案05-17
小班教案《糖果》07-09
小班安全教案03-21
小班安全教案04-02
小班体育教案01-13
小班手印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