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1 14:11: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符合了学生的特点,课件及录相的适时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以下是我这次教学的心得:

  一、良好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

  在这堂课里我适时的播放了录相“威尼斯的风光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不住的发出啧啧的赞叹,这就为学习课文体会“威尼斯的美”奠定了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推崇情境的创设,并奠定一个情感基础,以此达到与文本的共鸣。多媒体的出现集音像等为一体,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当然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否则有的太多太烂反而影响了课堂的质量。

  二、读中感悟,体验“美”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比如:教师的范读、自由朗读、默读、竞赛读等等。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于漪都是采用这种教学法是学生乃至教师达到情感的共鸣的。

  本堂课我在教授“研读课文,欣赏美”这个环节时,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在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这个前提,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他们就很容易的读出了“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通过这样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体会到了俄“威尼斯的美”,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是明白了“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当然指导朗读时,我的语言还有待于精炼。

  三、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比如在“小艇样子”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小艇的特点,并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说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想到这里就说明学生有所了解了。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就能掌握些。在课下的小练笔中学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一直以来我都在反思我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感觉的出还是适合本班的学情的。在激发兴趣方面还是可以的,只是我自身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感染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每次讲课都有个遗憾,就是教学设计在课堂中体现的不是很好,所以我的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加强。

  我想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反思。我一直将语文教育家贾志敏的“扎实、平实、朴实”的课堂标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争取在学习别人优点的同时,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2

  作为一种尝试,好久没上三年级语文课了,现把反思辑录如下: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形状、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作者观察细致、独到,语言准确生动,词汇丰富。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阅读训练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写具体”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二、教学设计说明:

  本次教学是借班上课,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接触,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板书“威尼斯”,让学生说说你了解的威尼斯的特点,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再板书“小艇”,初步感知应为是“水城”,才有了特殊的交通工具“小艇“,从而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接着,以“默读课文,看看威尼斯的小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问题引入,让学生带问题读书,发现小艇奇特的外型和灵活的行动这一独特风景,落实训练点。

  1、学习小艇的形状: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小艇的:(三个比喻句)写出小艇的特点:比作独木舟,写它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它造型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它灵活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根据小艇模型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这部分课文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老师采取引导读的方法来体会,老师读第一句,学生分小组读2、3、4句,最后一句合起来读。接着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进行交流。第二步:让学生扮演船夫,老师一游客的身份登船,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说出各自的驾驶技术,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第三步:出示段落填空,让学生填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加深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理解。

  3、学习小艇作用:让学生自由读,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每句话都在表现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马上读到威尼斯的男女老少坐着小艇工作、生活的段落,引导体会小艇与威尼斯人密切的关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口语训练——在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教学成功之处:

  1、课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课前让学生网上寻找资料,对威尼斯这座城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本科做一个铺垫。

  2、课件设计基于学生理解为基础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在学习小艇的样子时,设计了“独木舟、新月”的形状图,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3、教学方法处理基于课程标准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通过三个步骤的逐一分解,使学生感受和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特别是第三个步骤,老师转变为游客,提问由学生扮演的船夫:老师害怕水,不敢坐你的船,你怎么说服老师登上你的船呢?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文语言记忆述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加深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理解。

  四:些许遗憾:

  1、在小艇的形状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三个比喻句的理解不是很到位,虽然在句式训练上采用“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像一条蛇”和“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作比较,但效果还是不很理想。

  2、在学生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开展句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比较狭窄,不够到位,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3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其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的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因此,在设计这一堂课时,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这篇课文围绕着小艇写了三部分,如果逐个部分来讲,就又落入了俗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因此,学习新课时我提出问题:“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不受老师的限制,自由发言,大胆展示自我。然 后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 程不是 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可以画,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手、动口、动脑,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独特美,尤其是末了,我出示小艇的纸模,让大家看着模型去回忆小艇的样子,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的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又如: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改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4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精读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在教学本课时,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

  一是让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在教学之前,让学生查找、交流资料加深对威尼斯水城的了解,了解到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课堂上通过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面对威尼斯这个水城的特色,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再在反复的朗读中进一步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善于抓住描写事物的方法。在描写威尼斯小艇的'外观特点这一段时作者恰当的运用了3个比喻,写出了小艇长、窄、深、两头翘起、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事物,可抓住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运用各种贴切的比喻,使之更生动、形象。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它在表达上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互相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

  三是读写结合,写好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从练笔看,学生写的事物比较多:有写田野的,有写火炉山的,有写B26车站的……大部分学生能注重人景物的结合,并能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5

  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学、自悟。但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形成的。

  一、借助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想象

  威尼斯这座城市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课件老师提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已有了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

  二、品位朗读,重视思维的训练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的教学中,老师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腾出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段落,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让学生自编提纲,容易做到,是难得的训练契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点拨指导,组织讨论,集中评议等办法引导学生读书,寻找正确答案。课堂上同学们的思维被启动了,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评说,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个性化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动。首先,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再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调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产生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朗读的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6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我首先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接着介绍威尼斯的地理状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接下去的环节,先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课文的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并给课文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让学生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

  (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

  (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最后学生朗读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步步紧扣,达标的意识很强,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有条不紊.但这种设计,学生学习空间受限制,无自主选择机会;教学环节虽步步紧扣,但死板而机械,教学流程具有不变性和明显的指向性;串问串答,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

  第二种方法是:首先多媒体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充满激情地介绍威尼斯的风光.让学生被美的风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语言所感染,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画面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

  (1)学生轻声,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描写小艇样子奇特的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能读出韵味来吗学生回答,同学可补充,评议,也可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画画小艇.

  (3)我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和同桌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一人学船夫驾驶小艇前行,一人为船夫配音.

  (4)在学习最后两段先让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引导欣赏精彩的语句,指出精彩在什么地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播放威尼斯夜景课件,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们坐小艇做什么用总分的段式写一段话.

  2,指导学生用操纵自如说话,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假如你坐在小艇里会说些什么呢

  4,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苏州图片或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让学生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全文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我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这堂课中提倡学生充分地读,用自主阅读取代老师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溶入情感中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7

  今天,进行了《威尼斯小艇》的第三次试讲。本次在修改教案的时候,越来越明确要凸显语言表达,凸显“写作指向”的阅读教学。但是,试讲下来,依然有几处地方改进:

  1.每个板块的习作勾连总结还不明晰。

  课文的第一个版块是欣赏威尼斯风光,然后问学生:在众多的景物中,为什么大作家马克.吐温就选择小艇来写?请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认为“小艇是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样子很奇特,小艇的作用很大……所以要写小艇。”在学生自己板书后,我让他们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就应该勾连写作:小艇是威尼斯最富有特色的景物,是威尼斯的代表,因此马克.吐温选择了小艇来写。我们以后写一个地方的景物时,也要抓住特色景物来写。此时,应该立刻板书“特色景物”。今天这方面的板书忘记了,因此冲淡了“写作指向”的教学这一特色。

  另外,当学生说出三个比喻句的时候,应该马上勾连写作:这三处比喻句都是作者仔细观察小艇之后的联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的。这样写让小艇使特点更加鲜明,文章更加具体与生动,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发挥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

  当学生拓展说话“如果我写小艇,还可以写小艇的`哪一个方面?颜色、种类、质地等。”教师马上应该勾连:“请选择一个方面,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或者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具体,写生动。”

  总而言之,教师时时刻刻要把写作放在心中,引导学生有写作意识,并且在不断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2、时间安排不是非常恰当。

  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欣赏威尼斯风光三分钟,应该放在课外比较好,这样节约时间。这一点,今天还是没有做到。另外,第一大板块,到板书“选材要选特色景物”,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应该在10分钟内完成;拓展小艇的其他方面说话训练,应该5分钟完成;课文的第3自然段,应该3分钟内完成。留下12分钟写话,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笔时间。至少要大多数写完,并且有5、6位学生的交流。如有修改时间,那就更好了!

  老师们给我提出的意见是,两处地方浪费了时间。当拓展小艇其他方面说话训练的时候,关于“质地”学生说不出来,就不用说了。其实学生只要有意识:写一样景物可以从外形、颜色、行动、种类等方面描写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当学生开始写话的时候,只需要交流一个“你写什么?抓什么特点写?”就可以了,不需要交流很多,浪费时间了。

  希望明天能够在时间方面把握好,很好地实施自己的教学理念!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8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写的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悟,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好在哪里?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惊叹的语气。在学习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 一说,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学生们发言踊跃,去看戏、走亲戚、购物、接送孩子……众说纷纭。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干什么?

  3、珍视体验,启动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夜晚的威尼斯是寂静的,那威尼斯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寂静的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威尼斯小艇在人们生活中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艇不动了,人们也就停止了活动。

  4、回顾总结,体会写法。

  最后,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看文中学到了什么表达方法,通过交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抓住小艇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颇有情趣。这与作者在生活中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在文中并能融进作者自己的感受,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并让学生学习作者在生活中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9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游记,文字简洁,笔调轻快活泼。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的欣赏与喜悦。表面看来,作者似乎只在介绍小艇,其实,小艇只是威尼斯的一张“名片”,一张不可复制的“名片”。通过小艇,作者巧妙的向读者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风情以及威尼斯人的生活。如何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我在教学时分三步进行:了解威尼斯的小艇(文本的品读)——小艇是威尼斯的?(文本的拓展)——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文本的提升)。

  回顾整个活动的始末,从初接任务时的困惑,到课的设计,到课的教学,让我对小语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厚的人文根基。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决定对教材有无深入的、有创造性的理解。有了丰厚的知识积淀,面对各种体裁的文章,我们才不至于茫然无从、手足无措——我离它还有很远,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2、教师不能仅止于对教参的照本宣科,更多的是我们的内心深处要有鲜活的理念与实践智慧。(我不敢说我已有了高深的教学理念,但我分明感觉我的内心、我的头脑中,有某种东西正逐渐的`清晰,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识得它的“庐山真面目”。)

  3、教师只有在确定“教什么”的前提下,才能确定“怎样教”。我以为:一个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怎样教”都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我认为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定好了“教什么”,既有独特的见解,也有所创新,更有较高较深的认识。

  4、本课的教学形式很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东西,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较强。几乎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巧妙的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当然,语文课堂从来都是带有遗憾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因为前面的时间花得较多,在文章最后的提升部分,教师显得有些急噪了,使学生的主体性有所削弱。教师在此处,若能从容对待,学生有了前面的奠基,完全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的。

  2、作者轻松的文笔在文章的品析中,体会不够。关键在于教师心中的脉络还不够清晰,显得有些顾此失彼。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0

  《威尼斯的小艇》是统编教材五下第七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本课中并没有多方面描绘游览威尼斯的所见所感,而是借着这个城市独有的标志——小艇,把水上名城的风光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课文中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特点,突出了小艇为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生活带来的无尽情趣。此外,课文还将人的活动与景物结合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了水城威尼斯的魅力与风情。

  教完《威尼斯的小艇》这课,高老师就这节课的教学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课堂要始终围绕主问题教学

  本课我是以大问题是“用——画出描写威尼斯动态的语句,用~~~画出描写威尼斯静态的语句,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但是在学生汇报时有的学生并没有说出这是什么描写,只是简单读了出来,也没有说体会。都是在我的追问下学生才回答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体会,顺势再让汇报的同学读一读。

  每个汇报的环节也没有围绕大问题展开,在围绕这个大问题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太零散没有整体性。而且自己总结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太多。例如:我提出的问题“小艇有什么特点,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只说了一个体会,其余都是我总结出来的。在体会表达效果上要让学生多说,教师只是引导。

  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汇报的.环节我始终都是让学生根据的我框架走,并没有让学生自由汇报,课堂的汇报环节偏于模式化,应该让学生自由汇报找到的静态动态的描写,然后说自己体会。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把教案给高老师看了,高老师第一时间就指出不要把课文片段话的学习,注重整体性,让学生自由汇报。然后经过自己的修改在别的班磨课时发现学生汇报时太乱,我有点驾驭不了课堂,所以在听课之前自己又临时更改的教案,最后导致自己的课堂过于模式话,不注重学生的自由学习。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宰的课堂,要实现从教师掌控课堂到学生主宰的课堂。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学,不怕学生乱,在乱中学生才有自己的生成收获!

  三、给足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学习的时间少,有的同学还有没深刻进入学习状态就已经小组合作学习结束。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和作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四、倾听学生,及时引导评价

  倾听,是学习发生的开始,不仅学生要倾听学生,老师更应该倾听认真学生,并且及时正确引导孩子。这节课我就忽略了这一点,对孩子的倾听不够,导致对他们的回答不能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缺乏对孩子的激励或赞扬。

  本堂课我虽然教学目标正确,但是教学设计并没有全效为目标服务,学生也没有学好,这是我的缺憾,但我决不放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紧抓教学目标,课堂始终为目标服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求最好,只求每一次讲课都有进步。我很感谢这次的听课,她让我成长,知道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1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又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为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语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文是马克i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笔者以这课阅读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网络环境下,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网络教学的。

  一、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如,教学伊始,教师依托网络优势,由苏州这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过渡到她的姐妹城——威尼斯,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纵横交*的河流,古老雄伟的建筑物,姿态各异的桥梁,别致灵活的小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威尼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字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室,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料室里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简洁精要的文字介绍以及课文学习要点。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自主质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搜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在数字网络平台中建立了“学习苑”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帮助”按钮,就可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帮助区,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想想作者把小艇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图,想想小艇还像什么?”、“如果你就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会做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作者抓住小艇的长短、宽窄、深浅写出了小艇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一弯新月,让人感受到小艇的美观;把小艇比作水蛇,形象地写出小艇行动起来灵活轻快。学生交流二:假如我坐在小艇里,仿佛坐在弯弯的月船里,在太空遨游呢!学生交流三:我会在小艇里闭上眼欣赏音乐,美美地休息,那一定很惬意。学生交流四:我会把四周的古老建筑拍下来、画下来,让威尼斯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永远地留在我脑海里。学生交流五:我会在小艇里喝喝茶,聊聊天,那真有乐趣!

  学生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在网页上的提示语是填空式的:在()时候,船夫();在()地方,船夫();在()时,船夫()。学生在完成填空练习时,便能真切感受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时,教师适时播放相应的录像,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对船夫精湛的驾船技术赞叹不已,教师因势利导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赞赞威尼斯的船夫:“假如小艇是威尼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威尼斯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丽。”“了不起的船夫,你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令人佩服!”“威尼斯船夫,你们是威尼斯的骄傲!”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由衷的赞叹,表明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主题搜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学完课文,学生都已深切感受到了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的关系是那样密切: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独特的情趣。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阅读屋”浏览有关威尼斯的散文,然后请学生谈谈“威尼斯之旅”的感受,夸夸迷人的威尼斯景致,最后把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想法写下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突破。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写下了一行行富有情趣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教者引导学生搜集被称作“东方的威尼斯”的苏州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苏州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历代遗留的古迹很多;城内小桥流水,散发着迷人的江南景致。特别苏州园林,结构精巧独特,享誉世界;苏州的刺绣也是遐迩闻名。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实践小报告和散文。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2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

  本次教学竞赛,我选了课文的5、6自然段为主要教学内容。因教学时间为20分钟,把握上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几易其稿,不断简化,终于做到思路的清晰、流畅,教学重点的突出。

  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此次教学让我较为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注意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时间虽然有限,但教学上没有让学生有突兀的感觉。一开始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注意“威尼斯”与“小艇 ”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读课文,抓住最能概括两者关系的句子,明白“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以问题“课文哪两段具体写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引出5、6自然段的学习;最后,再回归整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小艇”与“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

  整个环节,由整体——部分,再由部分——整体,层次很清晰。

  2. 紧扣“作用”,进行了概括、想象、朗读等的训练,力求突出语文的味道。

  概括: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人们用小艇来做什么?河道上呈现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一训练其实检测同学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里还引导学生用上了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词语进行概括。

  想象:.想象这热闹的河道上,还会有什么人在坐小艇;他们去干什么。仿课文说一说,能说几句是几句。从课内到课外,注意了迁移与内化;从一句到三句,注意了难易的梯度;从学生到老师,注意了师生的互动。这一环节,我认为是我这堂课的亮点。

  朗读:舒曼的古典音乐《梦幻曲》极好地渲染了威尼斯的夜色如梦般宁静,教师的投入范读更是把学生带入了这一情境,为学生的深情朗读做了恰当的铺垫。

  而此堂课,也有一些地方把握的度还不够。如,上文提到的“想象说话练习”,还可多让几个学生参与,特别是说两句的时候,以让学生之间得到更多的启发、更多的碰撞,语言得到更多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训练。课后有老师提醒当时有4、5个学生举手,而我竟没什么印象。我想,多半自己被时间所左右,老记挂着下面的环节了。这也提醒我,课堂上不可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某些重点环节还是要使够力,以达到教学目的。

  又如,“这里小艇已经停止活动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笔墨来写威尼斯静静的夜?”这一问题,学生领会还不够,但老师没注意适度地导,几乎直接给出了答案,没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动”一“静”对比的作用。

  总之,这堂课给我带来喜悦,也给我带来很多思考。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3

  国家课程改革是一次历史的机遇,是一次课程的重新“洗牌”过程。语文课堂,是文本、作者、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与语文面对面,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自己的参与,是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在教学本课时,我知道学生“在设疑中激趣,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通过设疑布障,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自愿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对于威尼斯的小艇兴致盎然,就愿意去发现许多想发现的,自主地学习课文;当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的发现时,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威尼斯的小艇在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情感感染着,灵感碰撞着,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充满异国风情的文章,与孩子平时所见的几乎迥然不同;因此,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课文,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不同之处,发现语言文字里所蕴含的内容,从而不仅能深深地为威尼斯的小艇所吸引,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写下自己的心灵体验,从而用自身的行动经历一次研究性学习,习得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但在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推敲的地方:

  1、在自主合作学习虽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较为单一,每组同学在交流时结构相似,没有变化。

  2、当合作学习结束小组汇报时,虽有提出学生要认真倾听,但还是有同学没有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以至重复提问,而不是进一步深化。因此倾听能力还须培养。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4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一篇游记,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素有水上城市之称的威尼斯的独特风情。作者选取这座城市最具代表的交通工具——小艇为题材,向读者描绘了威尼斯的城市风貌。

  首先作者这种构思选材的写作手法就值得我们学习。

  本篇游记就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参考。比如学生到苏州旅游,就可以抓住苏州的园林进行写作;到了海南,自然可以抓住大海、沙滩进行写作;而到了上海,就可以抓住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风貌来写作。另外,本篇教材,除了选材给我们借鉴外,它更难能可贵的是,借助小艇这个窗口,让读者看到了整座城市的生活节奏,生活状态。

  你看虽然全文围绕小艇来构思,但小艇的直接描写只有课文的2、3自然段,只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其他段落则介绍了船夫、商人,各种年龄层次的威尼斯的生活,以及夜晚,整座城市的诗情画意。或许,以往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往往是小艇、小艇,还是小艇。这当然是没错的,你看,船夫的驾驶技术理不开小艇;威尼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但这样往往会把小艇从这座城市里孤立出来。

  假如,你把自己当成作者,或许你就会明白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了。你看先到威尼斯首先总要看看这座城市的整体面貌;然后才会把目光聚焦到小艇上来,看了小艇自然被它的形状所吸引,接着就肯定会坐到船上进行城市观光游;坐在船上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一边和船夫聊几句,自然就被船夫精湛的'驾驶技术所折服;边聊边看这过往的船只,有的赶着去上班,有的去郊游有的去做祷告……乘坐小艇玩了一天,也累了,静静地欣赏着这座城市的夜景。半夜,戏院散场了,码头、河道又热闹起来。几乎所有人都乘着小艇回家了。这座城市也在进入了梦乡……多么富有诗意的城市,多么简洁的文笔,似乎没用多少笔墨,威尼斯的神髓就跃然纸上。

  因此,我们在教学这课时,一定要抓住作者行文构思的线索,进行整体感知。

  本堂课教学速读很快,35分钟就讲完了,感觉还是深入不了。学生最近的状态也不太好,总是很会讲闲话,课堂又变吵了,心不在焉的学生挺多。我在备课时也不够充分。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5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了落实阅读教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体现我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衔接──小学生课前预习及心理调适研究的课题特点。我紧扣预习要求展开教学,努力落实阅读目标,效果较好。

  一、紧扣预习要求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预习上,确定简明易记的预习三要求,即:读──查──思。每课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细化预习要求。如本课,确定的预习要求为1、读: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2、查:或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查找有关威尼斯这座城市及小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3、思: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在旁边批注;不理解的请记下来。本课教学时,我紧扣预习要求展开,并把检查预习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避免了集中检查预习的机械单调,又较好地落实了预习要求,加强了预习方法和习惯的指导。

  1、落实预习要求:

  预习中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我安排了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的环节,谁想读就读,要读哪段就读哪段。在学生读后,既注意正音,又重视鼓励。了落实读的要求,并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勇气。

  预习中,要求学生或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还要求搜集并整理关于威尼斯的材料。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观看了威尼斯的录像后根据录像和资料中了解到的来谈谈对威尼斯的印象,在威尼斯秀丽独特的风光展现的同时,我配上了简洁生动的画外音,让学生对这座水上名城有了形象感知,之后让他们谈谈对威尼斯的印象,学生便把资料中了解到的及录像中看到的加以综合,简要地谈了对威尼斯的印象。我还结合重点词操纵自如的教学,追问学生在预习时是否查阅理解,让查阅理解的学生汇报。既落实了预习中查的要求,又让学生的预习收获在课堂上得以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读文之后,我让他们谈谈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什么。既了解了预习情况,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在学习写小艇特点的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赏读这一段,说说作者介绍小艇这一段写得好不好。并相机了解学生预习时揣摩作者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并批注的情况。如此,既落实了预习中思的要求,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个性解读。

  2、渗透预习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面对这样的教学困惑,那就是──预习中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课堂上就要让学生汇报交流,可是课堂交流资料非常耗时,收效又甚微。在一段时间的课题实践中,我摸索出这样的做法:要求学生在搜集资料后加以归纳整理,在课堂上只简要地谈收获。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采用这一做法,在课前组织学生传阅搜集到的资料并整理到预习笔记中,课中根据搜集到的材料谈谈对威尼斯的印象。在学生传阅时老师巡视指导。这样学生既能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还能与同学共享获得更丰富的资料;而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在了解学生查阅操纵自如等词时,我这样预设,除了请学生说说怎么理解,还询问是否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强化了学生对预习中查词这一要求的认识,既要借助工具书查,又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落实阅读目标

  《课程标准》中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节课中无法集大成,落实所有的课标要求,但我在本课教学中也力求更多地渗透课标精神。以下三点我觉得做得较好。

  1、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关于以读为本的解读中提到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说,阅读教学有着多重任务,但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力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了小艇特点后,我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看作者描写小艇的文字。又结合了解学生预习思考所得,引导学生欣赏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应用。再引导读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读出新月般的美,读出水蛇般的轻快灵活。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赏读,不但掌握了赏读这一读书方法,还在自读自悟中发现品味作者写作的闪光点,达到较好的阅读体验。

  又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让学生听着音乐带着想象读,读后谈谈仿佛看到什么或有什么感受。在优美的音乐响起后,学生沉静下来,各自用心地边读边想象,老师则在巡视时适当地加以激励引导,一时,课堂上呈现出了祥和的浓厚的读书氛围。相信这种体验会让学生喜爱上想象读这样的方式。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小结了第二自然段赏读、第三自然段想像读的方法,并强调读书的方法很多,引导学生用想用的方法读,读后再交流收获。我想,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读,边读边欣赏或边读边想像,学生一定能更好地披文入情。课堂上这样点点滴滴地指导,也一定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情操及个性:

  《课程标准》中明确的目标的、阅读教学理念都强调了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还这样解读:《标准》在基本的阅读能力上,强调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感受和理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欣赏和评价。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看作者描写小艇的文字,说说写得好不好。我让学生在音乐中再读第三自然段,谈感受,也是为了加强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个性。此外,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哪些语句最能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这过程中,学生也经历先感受体验,再交流的过程。

  3、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加强整合的解读是阅读教学除了培养阅读能力外,还承担着不可忽视的多方面的任务。阅读课的设计要以读为线索,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我想积累是为了运用,加强积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比较重视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例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抓住重点词操纵自如引导理解。让学生结合预习谈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后,我采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里加强理解,培养语感。做法如下──

  师:因为船夫操纵自如,行船的速度──,来往的船只很多,他却──

  师:因为操纵自如,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

  师:因为操纵自如,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师:因为操纵自如,行船的速度极快,两边的建筑──

  引读后,我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对船夫说话,建议用上操纵自如一词。这个片段的教学,我认为体现了词语教学的梯度,由理解到巩固到应用,有利于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是扎实有效的。

  总之,整堂课的预设中我力求扎实、真实、朴实,在紧扣预习要求中真正落实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轻松的学习中深切感受异国风情的独特魅力。当然,在教学过后,我发现个别片段的教学还流于形式,有待于改进。比如:引导学生赏读、想象读这些读书方法的指导和应用上。让学生赏读时,我未对学生加以细致地指导,泛泛地让他们赏读,学生所谈的读书收获与想象读后的收获没有多大的区别,说明学生没有弄明白这两种读书方法的侧重点。如果我能够引导学生明确想象读是为了理解文本,再现文本,有利于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赏读则是更高层次的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挖掘作者写法上的高明之处,从而受到写法上的启发,并迁移到习作中。在教学中又能够先安排想象读,再安排赏读,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读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目标,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读,并且有不同的收获。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09-16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04-16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01-08

教学的反思12-09

物理教学反思10-15

小学教学反思10-17

认识比教学反思10-23

《掌声》教学反思10-24

长城教学反思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