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7 15:00: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新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要求】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l

  1.分数的意义……………………………………………5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6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深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提问:天气越来越冷,老师想去买一套保暖内衣,在商场里选了这样两套衣服。在看了合格证以后发现这样一些信息,请你来帮老师选一选,买哪一套比较好?(出示课件)

  明确:100%棉表示这件衣服是全棉的,65.5%棉表示这件衣服含有65.5%的棉。

  (二)新课教学

  1、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举例说一说。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个这样的数。

  总结:像刚才这样的数,都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其中的“%”叫做百分号。

  2、理解意义

  提问: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这样表示吗?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

  明确:已经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14/100。

  提问:那么没有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多少?(86%)表示什么?

  提问:你能用这样的形式表示收集到的百分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讨论)。

  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学生讨论75%、50%各表示什么意义。

  总结:分数既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具体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具体量。

  (三)巩固练习

  练习:猜盐水的浓度。

  这里有一杯淡淡的盐水,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这杯盐水的浓度吗?这杯盐水的浓度是5%,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的含义?如果这杯盐水的浓度很高,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一个百分数表示?为什么没人猜是100%?可能是100%吗?如果盐水的浓度是100%,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四)小结作业

  学习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谁能和大家分享分享?

  (四)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五)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

  1、分数除法的计算;

  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

  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

  2、比的应用.

  1、分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指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4、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3、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问题⑴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问题⑵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

  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学习结果:

  3、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4、归纳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2、3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100×3=300(ɡ)1/10×3=3/10(㎏)

  300÷3=100(ɡ)3/10÷3=1/10(㎏)

  300÷100=3(盒)3/10÷1/10=3(盒)

  例2.4/5÷2=4÷2/5=2/54/5÷2=4/5×1/2=2/5

  4/5÷3=4/5×1/3=4/1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 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⒎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说分数,说名称。

  活动六:巩固应用?? 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数的意义

  1/4? 3/4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写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3.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组织、引导与师生互动、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信息发布,感知百分数

  (一)教师发布信息。以声音、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出示下列信息(见课件)谈话:我们虽然已经认识了许多的数,但,像18%,25%,37.3%,7%,22%,70%这样的数,仍需要我们来认识和了解。人们称这样的数为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二)学生发布信息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百分数)吗?在哪儿见过的.?请说来听听。信息交流分两步进行,

  1.分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三)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从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

  二、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

  师: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请问: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及时地在黑板上作简要的记录(如意义,读,写等)

  当学生谈不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时,教师便质疑:人们为什么不用分数来表示这些关系,而大量地使用百分数?难道百分数与分数不同吗?(板书: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三、自学释疑,达成共识

  (一)学生自学(课件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师: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个或哪几个问题?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请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教师了解、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为释疑做准备。

  (三)师生释疑、解难

  1.组长汇报本组同学自学、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提示:一个组选取一个问题来重点汇报,主要介绍你们组是怎么理解的?

  汇报时,教师还要提醒:其余同学注意倾听,并准备针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2.针对组长汇报,引领或指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把一个一个的问题加以理解(做到不流于形式,不规定学生必须先回答什么问题,再回答什么问题。)

  人们为什么喜欢百分数?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出发去领会——将分母统一为100便于比较的道理。

  关于百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入手,逐步感受——百分数是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转化成“百分之几”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即,百分数是“分率”中的一种特殊情形。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其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辅以练习。

  [练习]

  说一说,自己搜集信息中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将百分数的意义叙述成“……是……的百分之几”的形式

  关于百分数的写法

  先抽取几名学生从自己搜集来的百分数中各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写法;再师生互评,并谈自己搜集时的写法是否正确,从而规范写法。关于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先让学生谈一谈,当学生谈不到或谈不清楚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课下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同学们查找百分数的资料了,你们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

  生1:我是从报纸上找到的。……较年初增长15.5%…

  师:这位同学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据,哪位同学读一读。

  教师出示: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非常普遍。

  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百分数。

  (板书:百分数)

  师:通过刚才交流大家收集到的资料,老师发现同学们虽然还没有学过百分数,但已经会读百分数了。除了会读百分数以外,你们还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1:我还想知道百分数怎样写。

  生2: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生3: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这几位同学都跟以前的知识进行了联系,想法非常好。

  生4:我想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师: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百分数用途和好处呀?

  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与分数的异同。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77——78的内容,边看、边画、边想,通过看书自学,看你能了解到哪些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学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

  师:通过自学,你们解决了哪个问题??

  生1:我解决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指名学生再说一说,学生齐读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举例验证,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例子并说明含义。

  B:师老师去超市买了这两种饮料回来,让你选,你喜欢喝哪种?为什么?

  出示:课件。

  生:我会选农夫果园,因为虽然它的价格比较高,但是它的果汁含量也高。

  师:那果汁含量表示的是什么?

  生:就是纯果汁占这瓶饮料的百分之几。

  师:也就是说,我们把整盒饮料看作是100份,果汁就是其中的30份,也就是果汁占整瓶饮料的30%。

  生:就是我们把整瓶饮料看作100份,果汁是其中的30份,所以果汁占整瓶饮料的30%。

  师:果汁含量10%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整瓶饮料看成100份,果汁就是这100份中的10份,也就是整瓶饮料的10%。

  C:师:我还有两件毛衫,一件羊毛含量95.3%,一件羊毛含量32%,现在这个天气你建议我穿哪件?

  教师出示:

  生:我觉得应该穿第一件,因为它的羊毛含量高。

  师:羊毛含量95.3%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整件衣服看成100份,里面的羊毛占95.3份,羊毛就占整件衣服的95.3%。

  师:那32%又表示什么?

  生:把整件衣服看作100份,羊毛就是其中的32份,所以羊毛就占整件衣服的3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分析实际问题了。

  3、联系实际,教学百分数的写法,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师出示:

  师:老师这儿有三杯糖水,你在这幅图上能看出哪杯糖水甜?

  生1:我感觉应该是第三杯,因为第三杯颜色比较浓,第二杯明显的加了不少水。

  生2:我觉得第一杯比较浓。

  师:只是在猜哪一杯甜,要想真正比较出来是不是需要数据呀?

  师:(出示1、2、3号杯,第一杯糖13克,糖水25克;第二杯糖27克,糖水50克;第三杯糖11克,糖水20克)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请你们四人小组研究研究,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写下来。

  四人小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生1:第一杯糖水减去糖得出水是12克,第二杯,水23克,第三杯,水9克,因为水越少就越甜,9﹤12﹤23,所以第三杯甜。

  生2:我先化成分数,13/25、27/50、11/20,也就是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了。13/25=52/100、27/50=54/100、11/20=55/100,所以第三杯水最甜。

  师:还有其他方案吗?

  生3:把糖水变成100克,第一杯蜜就是52克,第二杯糖就是54克,第三杯就是55克,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一号杯糖占糖水的52/100,二号杯糖占糖水的54/100,三号杯糖占糖水的55/100。所以三号杯甜。

  师:这个小组的方案和刚才那个小组的方案一样吗?是不是都在求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呢?(大部分同意第二种方法,但解释不清第一种方法的症结)

  师:第一种方案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陷入了沉默)

  教师举例:如果有第四杯糖水,其中糖1克,糖水2克,按照生1的想法,2-1=1,和刚才三杯相比,是不是这杯更甜呢?大家来看,其他三杯糖都超过了糖水的一半,第四杯糖正好是糖水的一半,所以第四杯不是最甜的。看来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只是单纯的求出差就行了,我们可以像刚才那些同学说的,要求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60—62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三个装有不一样数量小棒的盒子。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四张彩纸剪成的圆或规则的四边形、剪刀、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2/5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此刻让我们一齐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明白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明白你们在昨日的预习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状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习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方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

  三、新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明白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这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出示图1:世界上最早的分数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的。我们看,明白这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吗?(生答)对,1/4,人们借助圆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

  出示图2:你认为这个分数是多少?(3/5)这是我国20xx多年前,用算筹来表示的分数。这是有考证的。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县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竹简,上方就记录了一些这样的分数,表现得整齐划一,这批竹简最早的是公元前359年的,最晚的是秦始皇统一十二年的,算到这天大约2360年。

  出示图3:这是之后印度用数字表示的分数。这个分数是什么?(3/4)

  出示图4:到公元12世纪,距此刻大约800多年,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分数就延续至今。这个分数也是?(生答:3/4。师板书)

  2。感知3/4,理解分数意义

  师:此刻我们就来看3/4。老师让大家准备一个学具,剪一个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大家把它拿出来。你能找出你手中图形的3/4吗?自我动手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剪。

  (2)学生汇报剪的方法。(强调:平均分谁是谁的3/4。)

  (3)归纳分数的意义。师:大家都是这样剪的吗?举起来互相看一看。如果要表示3/5、3/6怎样办呢?(生回答)这就告诉我们分数是表示什么的?(生齐答,师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阅读教材61页,画出分数的概念,读一读。

  3。合作探究,理解单位“1”

  师:同学们,看到书中的概念,你们对老师整理的概念有异议吗?

  (师生交流,提出“一些物体”也是一个整体的问题。)

  师:一些物体能看成一个整体吗?让我们拿出小组内准备的三张饼,这次小组合作,要剪出三张饼的3/4,该怎样办呢?让我们一齐探究剪的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2)全班汇报剪的方法,师演示剪的过程。

  (3)明确单位“1”:我们把三张饼当成一个整体来分,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当成一个整体来分,这一个整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

  (4)说一说你想把什么作为单位“1”来分一分?(生举例)

  (5)完善分数的概念

  (师板书:把“一个物体”换成“单位1”)

  4。弄清分数单位

  (老师出示线段图: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分。)

  (1)问:一份是整体的多少?另一份是整体的多少?2个1/7是多少?3个呢?4个呢?1/7是什么?

  (2)学生再与文本对话,画出概念,同桌互相说说分数单位的意义。

  (3)说出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课前复习的几个分数的单位分别是多少?

  5。巩固:老师那里有12块糖,能够把这12块糖看成单位“1”吗?你怎样分这12块糖?创造出了什么分数?分数单位是多少?

  四、练习:深化理解,回归生活(12分钟)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然后全班交流。

  2.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吧?也喜欢挑战吧?下方让我们在游戏中理解挑战,看看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

  (拿出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装5根小棒,第二个盒子里装10根小棒,第三个盒子里装15根小棒。老师抽出小棒,学生猜分数或盒子中小棒的数量。)

  3。共同完成练习十一第7、6题

  师:分数很搞笑吧?分数在我身边比比皆是,看64页的第7题带给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一齐开看。

  (生默读信息,举手交流)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分数?把你搜集的分数和同学们说说。(可留为实践作业,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0。5分钟)

  练习十一的5、8、9题

  六、全课总结,感受收获。(2。5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在本节课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都很棒,收获也很多,表扬自我一下吧。

  假设一只手的五根手指一样长,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一来评价一下自我的表现。(第一,最棒)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二来庆祝一下自我的收获。(成功,耶)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三来表示你是否同意下课。(OK,OL)

  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3/4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单位“1”: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1/4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平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平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习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习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习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习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是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这部分知识比较多、散,但难度不大,所以让学生先独自整理,再汇报交流。这样就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2.梳理知识与做习题相结合。

  汇报交流中,老师出示相应的习题加以检验,以便让学生相互学习,查缺补漏,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交代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习题,复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整理复习

  引导学生构建分数知识框架。

  1.回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独自整理,组内交流。(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补充交流。(师举例辅助并检验)

  梳理的知识如下:

  (1)分数的意义。

  ①观察下图,理解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根据下面的式子,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3÷42

  ②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出示)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是一种数,也可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是一种运算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结合复习约分。

  ①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②约分的步骤: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约分的目的':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5)结合和、和复习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6)结合○和○复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②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方法二: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读一读下列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你能举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圆的1/4。

  突出整体:

  师:谁能用分数表示被涂上颜色的小喵咪?

  生:把8个小喵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

  4. 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黑板上的三个分数,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单位1的几份之几。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四、练习巩固。

  1、说出下列题中的单位‘1’。

  2、学生汇报交流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习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3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71页的`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提问:(l)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

  请小组代表发言:=1=2

  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

  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

  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

  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还剩1表示1份,是所以结果是2。

  提问:化成带分数,怎样化?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6÷5=1

  (二)小结。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

  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

  (四)思维训练

  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分数;当a_时,它能化成整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课

  教材第72一74页练习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平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平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平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B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 (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3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9-06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2-16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03-23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09-25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2-0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4-10

最新《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06-08

小学数学评课稿-分数意义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