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8 11:09:08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小数除法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除法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除法教学心得体会

小数除法教学心得体会1

  今天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视频课,吴老师课堂的特点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展示和操作,通过思考、动手分、记录过程、总结方法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分水果”,“分米”“分糖”等行为,最终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成功地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分分”的课堂,让我不禁为之赞叹,也和同学们一样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吴老师的课上,类似“有没有问题问她?”“你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话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在不断的提问、思考、解决、领悟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我们也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孩子们多提问,多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在这节课上吴老师还充分展示了对于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吴老师对孩子们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培养,如:是由几个组成的,是由几个组成的等。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让孩子们逐步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时会因为急着想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基本数学素质的培养,长远看来,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无益的。数学核心素质与教学内容相比更加重要,教不完的内容可以明天继续教。今后我们的课上也应该放慢脚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小数除法教学心得体会2

  一、“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小数除法的计算在五年级上的教学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学生的错误率却很高,而且错误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

  1、关于“0”的问题

  在小数除法里,学生围绕“0”的计算错误是错误中的典型。根据对学生错例的搜集,我整理出三种属于“0”的问题。

  ⑴扩大被除数末尾忘记添“0”。我们运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计算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计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会遇到被除数数位不够,需在末尾添“0”的情况,而忘记添就是常见错误,例如:

  ⑵商中间“0”不占位。在除法计算中,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在小数除法里遇到不够除的时候学生急于把后一位移下来接着除,导致前一数位上“0未占位”,例如:

  ⑶被除数末尾的“0”未移上去。在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里,有时候会碰到除到末尾“0”的前一位就整除的情况,这时候应该把末尾的一个0或者几个0移到商对应的末尾。如÷正确的商是160,但在实际计算时学生发现除尽后就有种懈怠,还没把0写上去,就在横式后面写上了错误的得数“16”。例:

  2、关于点的问题

  在小数除法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要通过移动小数点得到实现,计算方法归纳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两个计算的关键步骤也是出现错误的主要版块。

  ⑴被除数的小数点移错。有的学生在计算中并未掌握好算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只是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不同的倍数,体现出来就是简单地去掉两个数的小数点,以达到“转化”成整数除法的目的。

  ⑵商的小数点忘点、错点。在小数除法第一课时里,掌握算理是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是“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解释。经过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计算方法。接着学了小数除以小数以后这个商的小数点的确定就给中下水平的学生带来了困难,练习中就经常会出现商的小数点与原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者商的小数点忘记点等问题。例如:÷=92。

  二、“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小数除法的计算对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以及对以后进一步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计算问题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除了在教学时突出算理、让学生成为计算方法的探究者、在计算后强调验算以外、结合教学实际我学习相关资料,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培养估算意识,发挥估算运用价值

  “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量”的估计。二是指运算中的“估算”。在课改中更是把加强估算教学作为计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如果能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大大提高计算正确率。例如,在进行÷的计算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开始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得出估算结果,分析精确值应该就是在20左右,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在计算后再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与之前的估算范围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出错,如果计算结果是的话就能马上知道结果出错了。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较好的计算习惯。此外“扩大被除数末尾忘记添‘0’”、“被除数末尾的‘0’未要移上去”等计算中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2、留住错误样本,挖掘错误资源价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订正计算错误的时候不善于寻找自己计算的错误原因。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订正作业的时候保留原来的错误过程,在错误的算式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订正,这样就给学生寻找错误根源保留了样本,新的计算过程则成为寻找错误的参照。一定时间后可组织学生阅读作业本,主动积累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失误题等,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制定“采蜜本”,用来收集错误题目,经常看看避免错误再现,也可以将自己的错误题目抄下来给自己出份试卷练习,还可以将这试卷给同学做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教师可在搜集错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对比训练。

  3、开展计算比赛,形成认真计算习惯

  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受到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学生经常有轻视的态度,如果能找到一种方式能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调整出最佳状态,能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主动反思,那么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将大有提高,久而久之也能在强化计算技能的同时形成认真计算的习惯。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各种类型的比赛往往比一般形式的作业更有兴趣。所以在新授课后,根据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比赛,比赛在突出针对性、过程性、挑战性的同时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比赛的题目可以从作业本中搜集来的错误率高的题目组成或改编而成,每次5题左右,让学生觉得比赛不是增加作业负担;比赛不能一次结束,这样往往不能体现过程价值,可以分成3次,在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内完成,让学生在某次失败后还有时间去调整自己的计算习惯,让学生在某次成功后还会机会在下次的比赛中巩固自己的计算习惯;教师应认真做好每次比赛的记录,对一题得一分做好统计,3次比赛结束后,评出分数最高的几位学生为“计算能手”,在班级里发奖状。如果有教两个班级的,可以在各自的班级比赛结束后举行班级间的“计算王”大赛,让计算比赛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计算比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计算比赛中收获技能、收获习惯、收获成功。

【小数除法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13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5-30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说课稿08-23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6-15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4-20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04-12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1-24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反思06-16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4-3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