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4 13:35: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模板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是阅读,围绕教学设计的思想就是阅读理念。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制订了下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分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讲的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竺、桢、皱”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 自然段)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本环节设计阅读是关键。通过训练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朗读,并加以谆谆诱导,让学生揣摩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学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这一环节,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提问、指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及分组讨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热情参与、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指导和提升。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阅读教学只是手段,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从小学到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的得到更多的快乐。

  七、板书设计

  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确观 察

  可

  桢 一 丝不 苟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在上课伊始,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通过提问“本文讲的是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人公—竺可桢,并板书;在后面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主旨—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及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道理。板书“精确观察”“一丝不苟”。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的说明。如果我有什么缺点和不足的地方,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名位评委:

  大家好!

  曾几何时,公路成了扼杀生命的无qingsha手,交通问题如同是一块沉重的石头紧压着人们的心魂。太多太多的事故让人惨不忍睹,让人闻之撕心裂肺。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有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丈夫离开了心爱的妻子,妻子告别了心爱的丈夫,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残酷,那么难以置信!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不懂交通规则,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所以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江西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安全我知道〉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小学4—6年级版本中第三章中的第9课《遵守交通规则》。本课是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内容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懂得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2.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一些安全知识。

  3.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一些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交通标志及标志名称 心形卡片

  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真实的场景再现” ﹑“学生的现场体验”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达到增长知识、明白道理、指导行为的目的。

  本节课中,我从认知—情感—内化—行为—习惯,层层渗透,步步深化的学法,使学生变外显行为活动为内化思维活动。

  为了使活动目标顺利完成,活动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节课,我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设立了五个环节:“观视频,引安全” —“看图片,知安全” —“识标志,晓安全” —“赠礼物,传安全” —“爱生命,注安全” 。

  环节一:观视频,引安全。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看完后,便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交通如此井然有序呢?从而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课题就是《遵守交通规则》。

  是呀,只有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可是有些人却偏偏不这么做。(出示图片)这就是我设计的——

  环节二:看图片,知安全。

  1、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情感的激发是一堂课成功之路的关键。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扮演警察,身临其境地告诫图中的人,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怎么做?当看到有人闯红灯时,有的“警察”就会说:“停停停,你看你,红灯亮了还往前走,小命不要了吗?赶快回来,等绿灯亮了再走!”;(师在图片下相机出示:红灯停,绿灯行!)当看到两个同学互拥着骑自行车时,有的“警察”会说:“同学,你们这样勾肩搭背地骑车不怕车毁人亡吗?一心一意地骑,走非机动车道路,别让家长担心!”;(图片下出示:骑车时不要一手扶车把。)当看到有人翻越护栏横过马路时,有的“警察”会说:“你是跨栏运动员吗?要是被车子轧死了,你的家人怎么办?行人过马路应该走斑马线!”(出

  示:行人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等。义愤填膺的同学们在看图片—扮警察—找人茬—传法规的亲身体验过程中,既了解了一些安全知识,又指导了他人的行为,同时还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这样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2、这一环节过后,紧接着,我顺水推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包括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今天学了课文后,你觉得你当时应该怎么做?从课文联系到生活实际,加深对交通规则的理解,逐步深化,提高认识,达到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3、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鲜活、真实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意志、习惯。说完身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后,紧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观看一段真实的交通事故视频,把学生深深地引入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去。(出示视频)当同学们都还沉浸在悲痛的氛围中时,我马上抛出问题:“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躺在地上的人是你的父母、亲人呢?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我紧接着逼问——“如果躺在地上的人就是你自己呢?”此时无声胜有声!静静地,静静地,我留给学生沉默的时间,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由动到静,由看到想,此时,我想不用我多说一个字,答案都将写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生命脆弱,珍爱生命,遵守交规!” (板书:珍爱生命,遵守交规!) 尔后,我顺势出示20xx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数据:20xx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造成62387人死亡、237421人受伤。 20xx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大中型客货车引发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特大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5.1%和86.5%。惊心动魄的视频,冰冷无情的数字,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惊醒!同学们,为了让我们更安全地出行,除了要知道一些交通规则外,我们还得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出示图标)

  环节三:识图标,晓安全。

  1、说一说:小组讨论图标的含义。(生答,师出示答案。齐读。)

  2、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表面上认识这些图标,我抛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图标?”比如:人行横道的标志(一个人在许多条横线上行走。) ;十字交叉路口(三角形里面有一个十字) ;同时我引导学生:凡是在某种图标上面画了一个圆圈并且在圆圈里划了一条斜斜的红线就代表禁止。比如:直行——箭头向上;那么禁止直行?——就在直行图标上画一个圆圈并且在圆圈里划了一条斜斜的红线;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记忆,从看图标,自然而然地内化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轻松﹑愉快地巩固了图标含义,获得了新的安全知识。

  3、为了检测同学们对是否真正记住了这些图标,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我把标志和标志名称分别发给一些同学,让他们找朋友。拿标志的同学站在前面一排,高举标志,大喊:“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标志名称的同学赶紧找起来。如果找到自己的朋友,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人站成一组。全部完成后,高举图标和名称,带领同学读一遍。如果找对了,我就把交通标志作为奖品送给同学们。这里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兴趣倍增。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愉悦身心,又巩固了知识,岂不乐哉!乐哉!

  环节四:赠礼物,传安全。

  1、生写交通安全警示语,请几生到黑板上写。

  2、师把学生写的交通警示语板书成一本书的形状,当作礼物送给学生,并告诫学生:交通安全无小事,遵守交规,平安出行!

  3、师送完礼物后,建议学生把自己写有警示语的平安卡作为礼物送给老师或者同学。在送的同时,对对方说一句有关交通规则的话。比如:王老师,我把平安卡送给你,希望你以后在骑车的时候,不要闯红灯,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又比如:“某某同学,我把平安卡送给你,希望你以后过马路时不要翻越护栏,记住要走斑马线!”学生通过送一送,说一

  说的方式,不但自己巩固了交通规则,还向旁人宣传了交通法规,提高了安全意识,达到指导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五、爱生命,注安全。(播放《祝你平安》歌曲)

  同学们,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大手牵小手,以自己的交通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使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文明交通的良好风尚。同时也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会走路的树》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蕴涵丰富的童话故事,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无限情谊的自然界的角落。而题目本身就引起人们很多的联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碰撞文本,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全文共9小结,分两部分,以“情”线贯穿全文,第一部分描写春天的早晨,小鸟和小树的初遇,小树带着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第二部分描写小鸟和小树的重逢,这时的小鸟已长成了大鸟,而小树也变了,它是原来的大鹿的儿子,它们在交谈中“叫起来”、“激动起来”,这正是感情的喷发。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里,重叙旧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整篇课文用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鹿之间的美好友谊,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说教法学法】:

  1.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学生的自我探究贯穿课堂的始终。

  2.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如想像小树天天来陪小鸟,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了,你们看,小鸟跟着小树来到了( ),看到了( )。进行说话练习。

  3.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感悟丰富的形象,感受美好的情感。

  4.运用“扣读导悟,以读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借助画面,融入情境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借助图画渲染情境。通过语言描绘情境,结合想象再现情境,让学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真正地融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来,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揭示课题《会走路的树》,复习生字词语,导入之后,引导学生想一想:会走路的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读读课文。朗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时,让学生读文来想象一下这幅美好的画面,再通过朗读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正因为学生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慢慢地融入到情境中,体会角色,当然也就容易读懂、读好了。当学生体会到画面的美好,再以“小鸟啊,你好奇什么呀?”请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理解“好奇”的含义。

  二.朗读感悟,展开想象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注重尊重学生自己的朗读体验,抓住“当然可以。来吧!”这句话,说说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体会来朗读这句话,你觉得它是热情的小树,就热情地读一读;觉得它是有礼貌的小树,就有礼貌的读一读; 觉得小树喜欢这只小鸟,就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当然愿意去参与朗读了。接下来,课文讲了,每天得相互陪伴让小鸟和小树成了好朋友,此时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 “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假如你是小鸟,你会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你会见到哪些有趣的东西? 以此疑问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关键。第一部分的结尾:“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棵树告别,飞往远方……”教学时,稍一拓展,孩子便有思有想,有言有语。诸如:小鸟飞往的地方是南方还是北方?为什么要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小鸟在与树告别时,会说哪些话?会走路的树会怎样回答她? 文中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读书,使语文学习实践化、生活化。

  三.读中探究,学会感激

  “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又看到了什么呢?”读了语言文字后学生已能初步感受到了小鹿的美丽。但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学生也许没有真切的感受。此时,让学生看一看那阳光照射下的小鹿,大家会惊喜地发现,“金色的角”在阳光的照射下真的显得特别好看,想象着画面来读句子。在朗读第二部分小鸟和小鹿的对话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师生对读,同桌互读,生生对读,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一次又一次的角色体验来表达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小鸟和小鹿一家之间的那种情感。同时,通过师生的合理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朗读时间,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鉴于此,我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故事呢?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了解大驯鹿的美好品德,明白友好,和善,真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读懂课文的字与词、文与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课文的情与感,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切实提高表达能力。表达中极力引导学生把“学会感激”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发自肺腑地感激老驯鹿培养友情、传授知识、传承美德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四.重视识写,扎实基础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这是低年级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任务。让低年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让他们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最有效直接的途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如在复习环节中,我出示了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早晨、好奇、大概、陪着、有趣、激动”等,通过复习使学时再次读准了字音,再现了字形,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好的识字。在学习生字环节中,再次认读本课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目的是考察学生脱离了语言环境还能否准确识字,从而真正巩固识字效果。指导书写时教师给学生进行了示范,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说板书设计】:

  23会走路的树

  驯鹿

  小鸟 (友好 真诚)小驯鹿

  本课的板书,是传统板书的样式,以重要词语为主,主要突显小鸟和小鹿之间的美好友谊。使学生对应该掌握的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记忆更牢固、持久。

  【说作业设计】:

  1. 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家长听。

  2. 续写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说课稿 篇4

  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美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5册第11课————《怪兽》。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儿童的世界里怪兽是他们比较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动画片、想一想、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等多种材料绘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怪兽;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怪兽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怪兽》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面具》、《机器人》、《民间面塑》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怪兽》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彩笔绘画来表现画面,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说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说教学难点:怪兽的设计和表现。

  说教学准备:有关怪兽的资料,彩纸,教师范画、作品。

  二、说本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怪兽》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法分析:

  1、观察范作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说教学过程

  1、出示几种动物图片:鹿、马、鱼、鳄鱼、蛇、老鹰等,着重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部位,最后出示龙的图片。并提问:

  ①、这是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 、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怪兽世界里去参观一下{怪兽欣赏}:中国古代的怪兽、外国的怪兽、卡通里的怪兽。

  5、学生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6、学生思考,“你想怎样表现你心目中的怪兽?”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的语言交流为绘画打下基础。

  7、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8、评价。

  六、说课堂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怪兽,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个怪兽最吸引你?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七、说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很多怪兽,实际上这些怪兽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幻想神话中的“灵物”,虽不足为信,但它却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我们都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今天你们让老师也看到了你们的智慧。你们都是好样的。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复兴区户村教育集团xx小学张xx老师。今天我要说的是小学五年级阅读指导课。说课的内容将围绕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展开,题目为《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大家请看!这是我的说课流程图,下面我将从设计意图、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广泛阅读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因此更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思考、质疑、发现和创造,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鉴于以上考量,我选取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作为阅读教材进行阅读指导教学的说课。

  二、教材分析

  我选的图书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课外辅导不够。学生回家有的不主动看课外书,有些不知如何看,有的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还有的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寄托在课外进行,在课内我们更要努力开展好阅读指导课。而且我认为,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更要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上述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总结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目标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困难重重,这就是我们的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重点)

  2、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难点)

  六、教学准备

  (教学难关就在前面,怎么克服呢?为此我在教具学具上准备了:)

  1、多媒体课件

  2、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七、教法、学法

  教学上,我把直观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师生互动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忆中思、说中学、做中悟。凸显了学习的实践性,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探索精神,发展文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的为学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学法则渗透在各个学习活动当中。因此,在教学上不仅让学生从熟知的影视情境入手,而且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

  1、观察回忆法——会学

  2、探究归纳法——乐学

  3、拓展阅读法——善学

  八、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课堂结构上,我设置了4个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我用一首孩子都很熟悉的歌曲来导入新课,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二)初步感知、探讨发现

  在这个环节我实施开放式教学,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通过看图提问,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从而激发探究欲望。

  1、我首先向学生提问:拿到一本书你会先看哪些东西?以此来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相机总结通过封面、前言、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接着过渡: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3、之后运用直观教学法,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故事。你喜欢哪个故事?让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书中的内容,还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由这一环节引出孙悟空这一角色,让学生们说一说:同学们喜欢他吗?为什么?让学生踊跃回答。我这样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关于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书里的内容,并学会适当引用书里的故事情节去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突出地强调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4、接着运用情感教学法,进行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们只看到了他强大厉害的一面,你知道吗?孙悟空为什么这样神通广大,他是怎么学到这样高强的本领的吗?孙悟空不远万里,辗转十年,学艺的路上被人耻笑,学本领的时候耐心向师傅请教,终于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到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般变化和一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今天我们就好好读一读这一节,看一看他是怎么学得一身好本领的?

  (三)细品精彩、剖析人物

  1、我们看书时会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想画面、勤思考、抓词语)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总结读书方法,巩固加深。

  2、生读文,适当的告诉学生可以边读边做批注。

  3、出示重点句子,学生反复阅读,期间,通过出示问题:读悟空学艺这个片段,我认识到孙悟空()的好品质,从()句话可以看出来。这样对重点句子的反复阅读理解,让学生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并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设计一个小悬念,老师出示的只是原著中的一个片段,书里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这是个小秘密,同学们课后去书中寻找吧!

  (四)拓展总结、激发兴趣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很多名著,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九、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利用今天的读书方法,去感悟《西游记》里的其他人物。

  2、请大家课下多读名著,用心体会书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感情。

  十、板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想画面《三国演义》

  勤思考《水浒传》

  抓词语《红楼梦》

  十一、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新课堂理念为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了阅读思维。但由于学生对《西游记》等四大名著的认知基础不同,故实际阅读指导教学中难以精确把握教学深度,同时在活动中对整体认知水平过于关注,对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今后这方面要多加注意!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关于教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关于学情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三、关于教学方法

  1、联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四、关于教具

  1、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投影片

  2、课文配乐朗读

  3、课文意境视频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的品论导入。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 诗歌鉴赏品味

  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精选说课稿模板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3.【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4.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5.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7篇

6.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

7.【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集锦七篇

8.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