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5 13:34: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 说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我想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研读第一段。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2——4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丽,体会燕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下面我想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4大板块。分别是:

  一、谈话,引导积累,

  二、学第2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三、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静态之美。四、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微风吹拂着。。。。。。的春天。”这三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三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黄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我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哪些生机?请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我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我想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我打算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掠过,一转眼,沾着,横掠等词,对于斜、唧,掠过、一转眼这四个词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我想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第二小板块:研读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

  学生讨论引导,:你可不可以画五线谱来说明他们的相似之处。接着小结后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条线上,有些落在第二条线上。。。。。。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就好象钢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子。你猜想他们会唱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唱《小燕子》。现在他们没动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齐读这个句子。

  回读:这份宁静和悠闲,这份静态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这样说燕子,读——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如果说上面是动态之美,这又是怎样的画面。(静态)这样的想法叫动静结合。板书:动静态。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以一个大问题为学习背景,让学生在画,读,悟,想象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品味几痕,让学生感悟宁静和悠闲,理解五线谱的比喻,欣赏静态的多姿,意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唧唧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第五板块——作业超市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话。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

  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第一题运用第一段写作方法学以至用,举一反三。第二题体现语言的积累过程。第三题诗歌也感悟相结合,诗即是画,画也成诗。

  四、说板书设计:

  飞行的美(动) 停着的美(静)

  掠 几痕细线

  唧 几个小黑点

  沾 象正待演奏的曲谱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1、本节主要内容的特点和地位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

  (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这需要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由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因为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二是因为这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等这几个基本概念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4.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教学课件(2)预防接种证。

  学生:(1)调查自己或他人打预防针的情况(2)预防接种证。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2.说学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师生活动主干线: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资料分析一: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问题一: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资料分析二: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问题二: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你说我说:生活中常见狗、牛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这是怎么回事?

  试一试,我能行:

  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

  师生共同小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分析三:

  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问题三: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然后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道防线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并总结出抗体、抗原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我来试一试: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与前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相同吗?有何独特的特点?

  我们来总结:

  (二)免疫的功能

  自读提示:

  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

  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

  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三)计划免疫

  还记得小时候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吗?让带预防接种证的同学说出自己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预防疾病的类型。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后出示“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卡”,让学生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师根据课本插图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交流一下吧!

  能力展示台:

  比一比,谁的课堂效率高:

  1、某人与甲肝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甲肝,你知道为什么吗?

  2、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你知道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为什么吗?

  3、20xx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曾发生了利用邮件传播炭疽病的事件,造成人员死亡。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就对牲口炭疽病进行了研究。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4、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的皮肤,而不用别人的皮肤,这是为什么?

  5、若某儿童口服“糖丸”后,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儿童是否不患此病?请你说出原因。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首先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引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

  游记: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

  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

  游踪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刚才的游踪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

  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点;

  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

  板书:巴东三峡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

  作业练习

  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4

  新课程一再强调要把握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不要浪费一分一秒,为了避免满堂灌,我在《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一课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式的学习,尽量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课堂中学到知识。现我就将我的想法与设计与大家共勉,以求抛砖引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难点:说说自己朗读这篇课文时所想到的。

  学情分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课时:

  一课时(由于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设计一课时的时间尽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只起引领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直奔主题导入,既检查了预习情况,又自然与新知衔接。

  二、多种方法认读生字、词

  学习课文字、词是基础,因此,我以抽读;男女生赛读,师配合读,游戏测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三、自然过渡,图文结合

  谈话并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找到文中的主人公小兵,从图中体会他的神态及心理作用,以此学习并理解“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多么喜欢”等词的意思。

  四、重学2——13段,这是本文的重点,在这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的方式读,读后并汇报了解到什么信息?师进行小结再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及内心活动、并相机板书。

  五、默读最后两段,体会阿姨和小女孩的善良和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六、默读全文,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并写一写

  当学生读完了过后,让学生写出自己读了课文后想说的话,激起孩子感情的再一次升华。

  七、本堂课就是贯穿着人间、人心中的爱,因此,我在引领学生喜欢谁并说出原因的同时,最后总结出“只要我们心中都有爱,人间处处是温暖”。

  板书设计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懂事、孝顺、

  关心家人

  不随便要陌生人的礼物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初步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来解答一些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实际是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类型,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百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能够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分析分率所表示的意义,并能根据分率对应关系求出分率所对应的数量。

  能力方面:学生能够根据数量关系画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线段图。

  本节课是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它的数量关系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基础上,再增加一步,进一步探究求一个数的(1-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学生根据数学信息自主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尝试探究的方式,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两种解法的比较中,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学思路及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复习铺垫,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模仿练习,拓展练习,深化练习)三部分、课堂总结及作业。

  1、课前激取导入:本节课我首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分男女队,看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的分数知识解答问题,这样就为新知识做出铺垫。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根据运动会创设的情景提供了信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将学生所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分析问题。(2)在分析问题中让学生找到关键句子,重点理解在理解中让他们动手操作,画图,在理解。(3)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发现有的问题是以前学过的有的问题没有学过,从而引出新知,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学习了新知。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在充分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4)比较问题:当学生展示出两种解法时,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学生自己感悟理解解题思路。通过这两种解法的比较,教师小结:两种解法都可以,但是难易有些不同。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能理解的算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巩固练习:(1)设计了与例题类似的练习并分男女队完成。(指名板演)(2)设计了看图列算式(3)拓展联系让学生独立完成。

  4、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在解决时要注意什么?

  通过总结让学生再次加深对解题思路的理解。

  四、说教学理念

  1、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充分地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复习导入、新授、练习的环节均重新设计了练习题。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游击队歌》。

  说实在的,抽到这个课题,对于这首又老又旧的歌曲,我感到是一种困惑和茫然。尤其是针对我所在的永兴中学的农村的学生,他们获取音乐信息的渠道比较闭塞,而接触流行歌曲的机会偏多,可以说对流行音乐是耳濡目染,甚至对他们自己熟悉的比如本地的歌手冯磊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致能随便就哼唱出一首流行歌曲并唱得有滋有味。但他们音乐素质总体普遍较低。因此,常规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现状。于是,我对这个课题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思考。首先,我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理念:

  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理念。音乐作为最富于情感表现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生动准确地掌握这首歌曲呢?根据学生的情况,本人从这样一条主线进行:观赏——聆听——体验——创造——拓展——回味来展开教学活动。以求达到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

  教材简析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于1973年底创作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之所以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传唱,是因为:歌曲的音乐语言准确、生动,概括地反映了抗日烽火中游击健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精神。比如:歌曲用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写成。歌曲典型艺术性在于: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骨干音)的明亮音调巧妙结合,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音乐形象。又比如,它的旋律整齐平直;节奏变化明显;调性色彩对比强烈。特别是最后,A段以压缩形式再现,使整个歌曲即有变化又很统一,完满地结束了全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力度、休止符等在歌曲的艺术形象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来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教学目标

  学情决定着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手段。音乐课程标准把“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理念和依据。根据编者意图和审美的角度,尤其学生的学情和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入手为此,我为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是:

  1、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演唱歌曲体验中,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发奋学习。

  2、 根据歌曲的特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结实,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

  3、 尝试探索设计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演唱体验中,根据歌曲的特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结实,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

  难点:能够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聆听欣赏教学法。

  2、 情感体验教学法

  3、 参与实践教学法

  4、 多元感受教学法。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于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挥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本课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心灵朋友”,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敏锐的耳朵去聆听、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音乐美感的真谛,去唤起音乐审美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影片片段欣赏。

  《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抗战影片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游击队的特点。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对这类式的战争影片已经有所了解,以次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儿时喜爱的影片对现在的学生而言,或许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语言,尽管在他们看的是《哈里波特》

  (二)聆听:

  1、聆听教师范唱:教师准确生动的范唱能够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音响感受,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

  2、聆听录音:《游击队歌》四部合唱(教材提供的音响资料)。

  (三)交流:结合影片片段和歌曲谈谈自己对抗日战争和抗日歌曲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引入新课)。

  二、歌唱:

  1、哼唱旋律——解歌曲的旋律特点。(随电子琴或音乐录音演唱。)

  2、节奏词念(朗读歌词)——感受歌曲的节奏美。

  3、随琴歌唱初步完整演唱全曲,整体感知。

  三、探究:

  1、随琴演唱第一乐句唱,提示注意第一小节(弱起节奏)。

  △ :设问:采用弱起小节有什么作用?

  △ 学生讨论。

  归纳:采用弱起小节能够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灵活机智、声东击西的形象。因此,在演唱过程要清晰均匀地吐字,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音色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涵。

  2、出示课本上三幅图画:

  (夜间伏击) (奋勇前进) (欢庆胜利)

  讨论设计:根据三幅图画的情景,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例如:运用音乐力度记号,恰倒好处地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

  3、尝试探索设计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进行伴奏。

  意图: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根据这首歌曲的内容特点,利用身边音响资源的,如:弹舌、捻指、击掌、敲击桌面、踏步或篮球、排球拍击等响声制造各种声势为歌曲进行伴奏,完美地演绎歌曲。

  四、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有选择地进了行音乐的拓展欣赏活动:

  1、观赏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游击队歌》的舞蹈片段。

  2、聆听曲作者本人改编的《游击队歌》四部合唱。

  3、欣赏男声四重唱《游击队歌》。

  4、学生提供的音响或音像资料。

  意图;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音乐作品内在的魅力,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不同的艺术表现作品,交流共享,把美育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五、课堂小结:

  1、 学生交流对本课的学习感受;

  2、 教师评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节奏和曲调通达灵魂深处,使人感受其美妙,并真正受到教化”。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真正地走进音乐,走进了《游击队歌》,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继续唱好这首歌。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2.【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3.【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4.【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5.【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6.【精华】物理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7.实用的化学说课稿锦集六篇

8.【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