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7 20:24: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9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2、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培养,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听、说、读、写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读书习惯已基本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阅读、分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即“感受阅读的乐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以及课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策略与准备

  1、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在本课教学中,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为平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做引领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质疑导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2、教学准备

  虽然教科版语文教学资源比较少,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列表中也没有教科版语文教材的内容,但我们在小学课程资源中找到了人教课标版四年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正好与我们使用的教科版三年语文下册第9课《桂林山水》完全相同,于是就采用了其中的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实际做了一些改动。通过风光视频、配乐范读、变音示范、对比图片等丰富的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3、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通过反复的听、读、议,理解朗读的变音规则,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明确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在美的欣赏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朗读体会法:通过欣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学生自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四、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现在就请作者为我们做导游,共同来游览美丽的桂林山水(揭示并板书课题,同时播放《桂林山水》配乐朗诵风光视频)。这样,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优美的画面和悦耳的乐音中观赏、聆听、品味桂林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欣赏了桂林美景,让学生伴随全文朗诵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认真听范读,读通课文,圈画自学生字、词。

  (2)试着找一找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品词赏句,自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欣赏“漓江的水”视频,进一步加深体会。检查思考题①,学生会找到“静、清、绿”的特点。教师归纳后板书:简画水,静清 绿。

  (3)看屏幕,听第二段范读。看“大海”和“西湖”的图片,思考: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4)认读“澜、漓、瑕、翡”四个生字,课件展示书写规范。

  (5)检查思考题

  ②,重点学习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 课件播放重点句朗读,强化学习“啊” 的变音规则。

  ② 品读比较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③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设计与运用思路与第二段相同。看桂林的山的视频,听本段朗诵,自读找到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对比泰山、香山图片明确作者的写作手法,认读“峦、兀、嶙、峋”四个生字,重点学习描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句子,进一步掌握“啊”的变音规则,在品读中深化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认读“筏”字的读音和写法,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通过运用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画卷,促进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拓展探究,深化总结。

  1、小组合作,假如你是小导游,请你为桂林山水设计导游词。这一步骤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2、欣赏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此设计意在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再次感受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对桂林山水奇妙景观的赞叹和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归纳、讲评,谈学习收获。

  4、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结束本课时教学。

  六、说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七、说教学反思

  通过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促进了教师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农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让农远工程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更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后面自主探索8和9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的能力。虽然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也初步具备了观察、探索、概括的能力,因此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尝试放手,鼓励学生根据前面对“1-6的乘法口诀”学习的经验自主编制并发现特点,把记忆口诀的难度分散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掌握口诀的特征。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2.在活动和游戏中记忆口诀,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初步学会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因为口诀数量增多和积的增大,学生记忆困难,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本着“思路让学生想,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先学后教,当堂内化。

  2.学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学会用已有知识类推出新知识。

  其中主要渗透了两种数学思想:

  一是利用知识迁移得到新知的类推思想;二是最后一题把复杂变为简单的转换思想。

  六、教学程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六个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学生抢答。

  2.根据七巧板说出上课标题。

  3.猜测7的乘法口诀的样子

  1.出示提示语。

  2.书写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以已有知识经验尝试说出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

  (二)

  探究新知

  编制口诀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单,列出乘法算式,最后依据乘法算式和已有知识经验编制出口诀。

  1.引导学生先完成前两句口诀的编制。

  2.在教室巡回指导。

  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他们独立自主的编制口诀,在编制中进一步感受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从而突出重点。

  (三)

  多种形式

  记忆口诀

  1.学生汇报编制的口诀。

  2.观察探索口诀的特点。

  3.以齐读、对口令等形式记忆口诀。

  1.板书7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总结出口诀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记忆。

  在汇报和探索口诀特点中进一步理解口诀的含义。

  (四)

  应用口诀

  解决问题

  完成大屏幕出示的算一算、填一填、用一用等5道题。

  适时点拨,讲解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在练习中,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价值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回顾知识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捕捉信息,适时给予加强。

  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

  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

  7的乘法口诀

  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展开教学的。刚开始采用“猜一猜”活动创设别有情趣的导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7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7的口诀相对难记,我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规律后,再结合对口令、开火车、来加强记忆,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在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看“日历”计算天数、计算古诗的字数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将学生数学思维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

说课稿 篇3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的同时结合时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第3题:这一题主要指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重点指导怎样数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数,学生在汇报时这也用课件演示裁剪的过程。为今后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埋下伏笔。

  3、第5题:这一题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比较,对于其中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能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就可以。

  我选择以上3题作为本节课的新知实践运用,让学生在不同应用中体会比较的方法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几种面积比较方法的理解,并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学生带出教室带进生活。

  四、全课小结、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这里的小结归纳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还应是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体验上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需要为主题从生活情境创设到整个展开过程的立体立体安排,到重难点突破以所学知识的拓展应用都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教师要层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次教学,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应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当然,我的教学设计中肯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指正,今后我将在课堂这个博大的空间伴随学生共成长,努力追求,不断探索!

说课稿 篇4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节。本节共三个例题,例1、例2的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的展示数学原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贯穿初步的数论及组合知识。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 、能力训练目标:

  1)、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个性品质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产生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通过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以及观看鸽巢原理演示图,建构知识,从本质上认识抽屉原理,将抽屉原理模型化,从而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教法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背景:

  团结是少先队队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现在所执教的中队由于前三年频繁换辅导员,所以九月刚与他们接触时,中队人心比较焕散,队员们比较自私自利,计较个人得失,令我感到棘手的还有小干部之间的拉帮结派、自我表现。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利用各种机会,让队员们能认识到中队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有所反思,继而能从我做起,增强团队精神,争创一个团结、快乐的新集体。因此,结合团章,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1、通过队课让队员认识团结是建设好集体的基础,是快乐的基础。

  2、通过相互友爱,互助协作、从中体会团结的快乐。

  情感:在集体中感到快乐,并体会到友爱、互助、协作使大家更团结,创造了更多的快乐。

  行为:能在互助协作中主动表现出团结友爱,并能积极地创造快乐。

  其中通过相互友爱,互助协作、从中体会团结的快乐是教学重点;能在互助协作中主动表现出团结友爱,并能积极地创造快乐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队员的思维认识和个性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根据队章特点,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从学生体验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团结力量大,友爱、互助、协作又表现和创造出团结。

  三、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从“团结”字眼着手,决定了这是一种情感教学,一种体验教学。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多媒体制作、图片、一个队员的自述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投入,自然而然地得到团结的重要,从而淡化教育的痕迹,达到润物无声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表现团结的活动记录,并在十分钟队会中交流、表扬。这样做目的是激起孩子们对生活中点滴细节的回忆,唤醒孩子们“友爱团结”的情感,引导他们去发现,为深入地感悟打下基础。

  课堂上,我设计了以旅游的形式贯穿全课,并在各种假设的旅游点——筷子王国、肯德基家园、乐陶陶家园、团结加油站、美丽的校园中和学生一起交流、体验。

  第一环节:在游戏中,认识团结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驱动力,小学生对游戏充满好奇,好奇心能驱使他们进行深入地学习、求知。因此,一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多媒体动画——筷子王国(点击课件),让学生观赏一根筷子、一双筷子、一把筷子争执的几组镜头,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其实际操作、谈感受,体会一个优秀中队的建设离不开团结,从而为下文明确做到团结的三个途径作铺垫。

  紧接着,又是一个肯德基垒高桶的游戏,两小队结盟,派出四名代表,用十个肯德基的全家桶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赛,最后哪一队垒得最高就是获胜方。其他队员作拉拉队激烈的场面,孩子们肯定群出群力。这时我让获胜方说出胜利感言,其他队员谈体会。紧跟着我还设计了一则快板,师生共同合作说出。我相信队员们在玩、看、想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又加深对队员明确这节队课的目标——团结是建设一个集体的法宝。

  第二环节:在回忆集体生活中,感悟友爱是共创团结的一条途径。

  首先,课件出示多幅平时队员在共同生活中的照片:快乐的十分钟、为队员过生日、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共同出黑板报、集体大扫除、丰富的课外活动……因为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队员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场景。随后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小组讨论:照片钩起了你们什么回忆?为什么你们笑得那么灿烂?队员们说一说自己所经历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队员间的一种友爱之情的深切感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第三环节:在情景中,理解互助也是共创团结的途径。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集体生活中那团结友爱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示意来到团结加油站,去倾听一位队员的烦恼:有谁帮帮我。(点击)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为什么只留下了他一个?如果留下得是你,你会怎么做?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团结的路上,肯定有不和谐的音符。所以只有坚定团结,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中队集体。此时若有同学举一反三,谈到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其他疙瘩,以及如何解决,我会立即肯定、表扬。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队课的开放性。

  第四环节:在实践中,表现团结需要互相的协作

  当孩子们的感情沉积已久,需要爆发时,我设计回到美丽的校园,在队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串联起这学期大队部的活动成果,如:领巾心愿卡、感恩七彩签、心愿故事、给爷爷奶奶的一封信等内容来布置一块版面,展现中队风采。队员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现团结的高潮,学生对于协作表现团结的情感认识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趁着孩子们团结协作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他们在课后做个寻宝奇乒,除了在课上表现这种精神,课后也用小眼睛去发现别人闪光点,或自己表现出这种团结精神的事例,并记录在表格中。这样一来,这一课外活动延伸使队课有连续性,引导学生从中队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现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践履”的目的。

  第五环节:在歌声中,升华队课主旨

  最后,我以改变而成的队歌以及请客人老师当堂拍照、留下全家福作为结束。(点击音乐)欢快的歌声、灿烂的笑声就像一团烈火再次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激情,使队课的主题不断扩张、升华。

  总之,这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团结的重要性,并从三个角度表现团结。愿每个孩子都能真正领悟,指导自己的实践,把我们四(3)乐陶陶中队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好集体。

说课稿 篇6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在通过简单的折纸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练习,会使其折纸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

  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用边对角,边对对角线的技能进行折叠。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

  重点:

  幼儿能根据自己喜好图上漂亮的颜色。

  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

  活动准备:

  白色方形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在折叠好的蔷薇花的花瓣上图上颜色

  2、制作完后把作品桌子(讲台)上,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3、评价幼儿作品,表扬敢于大胆创新的幼儿。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蔷薇花,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看、想、做、说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折纸产生了兴趣,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进行辅导。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2.实用的物理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4.实用的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5.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6.实用的说课稿范文七篇

7.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8.【实用】说课稿范文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