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时间:2024-03-29 12:34:32 小学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合集9篇]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1

  “在童话中学习数学,在童话中陶冶心灵,在快乐中和谐发展”,这是我在数学课堂上用童话创设情境教学中的体验。人们用无穷的智慧,创造出动人的童话故事,儿童对它有着着迷的兴趣。如何让童话故事为我教学之所用,使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并沉浸在童话情境教学的模式中,这难道不是我们数学教学要探究的方向吗?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合集9篇]

  一、用童话故事创设学习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所教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暇的孩子,他们的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他们无法接受深奥、复杂的数学知识;他们的感性思维丰富,爱唱、爱跳、爱动、爱表现。他们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童话故事中那白雪公主般的美丽、魔镜的魔力、圣诞老人的智慧和法力。如果谁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将是多么得开心。因此,我想我的数学课堂能否也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呢?

  事实证明,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利用童话故事创设学习情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甚至夸张来塑造可爱的童话形象,为数学教学服务,其对自然事物拟人化的处理,生动、神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受学生的喜欢;以童话故事的发展为线索,有机串联整个的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沉浸在童话般的数学世界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放飞学生们心灵的翅膀。譬如,在学习了行程问题后,我让学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我在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在一个班我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题目是这样设计的:“甲乙丙三人乘着同一辆出租车从A地分别到B、C、E地去(ABC在同一直线上),A地到B地的路程是10千米,甲从A地乘到B地下了车,乙又行了10千米到C地下了车,丙再坐了10千米到达C地下了车,共付给司机60元。请问甲乙丙怎样分配车费比较合理?”大多数学生读题后,茫茫然中一头雾水,好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难理解题目的意思,干瞪着眼了无兴趣,我只好在那儿唱独角戏。我对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感觉很难受,心理非常郁闷。再三反思,为什么学生的情绪这么低落?回答问题总到不了点子上?是不是我设计的题目不够完美,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翻看了《数学课程标准》《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第二天,我教另一个班级时,把这道题改编成富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狐狸、小猴和小熊结束了愉快的夏令营以后,决定坐一辆出租车回家。狐狸想:3个人合租一辆车,比自己单独坐合算多了,而且我家最远,所以我最划算。小猴家最近,车行了10千米,他就下了车,又行了10千米,小熊也下了车,车又行了10千米,狐狸也下了车,下车时,狐狸付给司机60元钱。第二天,狐狸就对小猴、小熊说:‘昨天我付了60元钱的车费,60÷3=20(元),你们每人给我20元。’‘好。’小熊立即拿钱给狐狸,但是被小猴给拦住了。‘不行。这样分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呢?’聪明的小朋友,你猜小猴要怎么分车费才能让小熊和狐狸心服口服呢?……”在这个富有童话趣味的数学故事情景中,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学会解决问题方法。通过近一年的童话数学教学,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的学生都很明显地喜欢上数学课,喜欢我这个数学老师,我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进步。

  二、用童话数学激发学生情感,尊重学生个性表达

  “童话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新颖、独特的数学故事情境,以童话为载体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把系统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原创性童话故事结合起来,将童话形象有机的融入数学教学中,做到童话故事和数学学习的密切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满足儿童的天性需要,激发儿童学习知识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合作性,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童话数学”的情境教学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符合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童趣。童话故事还可以启迪孩子们的心智,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一个载体。孩子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可以在他们亲身感受的基础上,编童话故事,共同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也就更高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想象……别看孩子们年纪都小,他们也是一颗颗活脱脱的生命,他们有情感,有悟性,能享受审美情趣。教师要带领他们走进学习数学的殿堂,在童话故事的天地里畅游,把自己融进了故事,共同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不断地摸索中创造有个性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实施“童话数学”的情境教学,充分尊重和顺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特点,满足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将系统的小学数学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自然、巧妙地结合在曲折、生动的童话故事之中,使孩子能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进入到数学教学情境中去,从而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大大缩短传统的教学时间,使他们能够在童话中学习数学,在童话中陶冶心灵,在快乐中快速成长,和谐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2

  参加项目的校长们,将自己在美国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设计成了数字故事。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我们研究生参与一起修改数字故事。四个数字故事的主线是学生――教师――课程,其中,《忙碌的一周》比较了中美教师课时量和工作方式不同,引人深思;《一人一课表》介绍了美国中小学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个性化设计的特色;《三个新生》分别通过对有心智问题、健康问题、语言困难的三个不同学生的关照,介绍了美国学校如何关注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领袖之路》则通过美国“领袖教师”和中国“特级教师”的成长比较,让人们思考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

  展示会通过主题报告、数字故事、全场互动等方式,立体展示了校长境外学习所带来的观念变革。其中的“数字故事”播放环节,充满整个舞台背景的巨型高清显示屏上,用PPT展示了“影子校长”的四个感人故事,动人的画面和环绕大厅的音乐,给参会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震撼。故事结束,现场人们脸上的激情光彩和热烈掌声告诉我们,数字故事将知识、事实等与图像、音乐、情感融合在一起,发挥了其他表达传播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效果,给会议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这是在上海市政府活动中,第一次使用数字故事作为会议组成的一个部分。

  我是在2001年知道“数字故事”这个概念,当时,指导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从国外文献上,了解到在北美流行一种被称为“Digital Storytelling”的教学方法。后来,我们的研究生在上海、苏州、无锡、海盐等地的中小学搞研究,将数字故事的教学策略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

  “数字故事”,是一种运用数字化技术来讲述故事的新方法。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Dana Atehley先提出“数字故事”。Atchley是一位职业的故事创作者,在计算机刚刚兴起之时,他看到了计算机在媒体运用上的潜力,积极倡导运用计算机来讲述故事的技巧,产生了“数字故事”这种更具创造性的讲故事方式。1995年,Atchley与同伴创立了“数字故事大会节日”(DIGITALSTORYTELLING CONFERENCE&FESTIVAL),经过Atchley与其他媒体设计师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习和使用数字故事,数字故事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流行工具,甚至美国不少大学也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学生学习数字故事的制作。

  2007年后,教师博客逐渐普及,教育叙事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而流行。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发现,用大家都会使用的.PPT将教育叙事制作成数字故事,记忆、理解和传播的效果更好。最早实验在教师培训活动中使用数字故事,是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师培训中,我们将“泰迪的故事”设计成PPT数字故事。这是取材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国际圆桌会议上,美国一个著名的“与众不同”网站(省略/)上面的《三封来信》感人故事,讲述了一位因母亲去世而陷入困境的学生泰迪,由于老师的关心,改变了这位学生的命运。现在,《泰迪的故事》PPT在全国各地的教师培训中广为流传。

  受到《泰迪的故事》的启发,2010年9月,上海市教育工会组织了上海优秀女教师数字故事设计比赛。那年,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咏叹夜莺》讲述了周小燕教授的故事,在教师节会场上让许多观众落泪。从2010年开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全国数字故事大赛,颁布了数字故事评价的四条标准: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正式启动了数字故事在基础教育中的推广工作。在2010年全国数字故事评选活动中,山东淄博老师设计的《老师,我可以不爱吗?》、《红色卡片》等一批优秀的数字故事作品感动了评委。

  现在,许多学校将数字故事运用到学校的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情境创设和学生高级思维培养中。涌现出了《云南日记》、《卖瓜子的孩子》、《三袋米的故事》、《手谈》、《大山的故事》、《小小的画》、《儿童哲学》等一大批优秀的数字故事作品。根据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在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的六环节教学设计模型:主题设计――故事制作――故事展示――问题引导――思维互动――上升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3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大学本科理科班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史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放式教学,采用为数学家写小传、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布置开放作业、进行数学故事会等授课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数学家写小传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史中蕴含着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及数学家深邃的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淀着极其丰厚的人文教育营养。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和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面临着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从数学发展史可以看到数学的每项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离不开经验和教训,每项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之上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应看到,在数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那种一丝不苟、乐于奉献、不畏坚难的追求知识的精神,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为数学家写小传,先后写过刘微、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牛顿、莱布尼茨、高斯、欧拉、阿贝尔、魏尔斯特拉斯等等。把这些数学家的事迹及数学成就串联在一起,就是一部数学发展史。下面是学生写的高斯小传。

  二、师生合作科研

  大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搞科研。中学时间紧,谈不上搞科研,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有较多的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去年我担任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的主持人。在立项时,我就吸收了两名学生,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科研的意识,从课题的选题、填表、审报、写开题报告、阶段性成果汇报到结题报告书写以及参加鉴定会,都让学生参与,并定期召开会议,公布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从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近两年的时间里,本课题组把中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总结,达二十多种,我还让学生把一些思想方法编成歌诀的形式,以方便学生的记忆,效果很好。该课题于20xx年6月结题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我们还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发表在《科技信息》上。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全部了解到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撰写毕业论文以及搞教学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布置开放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再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材没有作业,我所布置的作业好多是开放性的,例如:“论述费马大定理的内容及研究过程”、“简述非欧几何的创立”、“介绍欧拉的生平及数学成就”、“简述庞加莱的数学成就”、“20世纪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数学有那些猜想,研究进展如何”。“数学史上有哪三次危机”

  这些作业,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还要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才能完成,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小的研究课题。这样唤起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需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要求,学生的作业兴趣浓厚了。这样的作业形式,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对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开展数学故事会

  数学故事会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科技活动形式。数学故事会主要是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扩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数学故事会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数学游戏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科幻小说等。数学故事一定要突出故事性,情节要引人入胜,还要强调语化。

  不同的数学故事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是以介绍数学家生平事迹为主要对象,记人也记事。通过动人的事迹、典型的事例,表现出他们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再现数学家的形象,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得到教益。象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就很鼓舞人,攻克费尔马猜想,使之成为大定理的过程也很艰难也是十分有趣的。

  每两章进行一次“趣味数学故事会”,激励学生查阅搜集有趣的数学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进行梳理与整合,写出有趣的数学故事,以便在故事会上演讲。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史,研究数学史的积极性,使一门枯燥无闻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4

  一、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

  2、观察。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

  3、猜想。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4、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对于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习数学。

  5、竞赛。它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

  二、数学游戏的组织

  关于数学游戏的组织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

  1、制定计划。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制定计划是游戏教学组织的首要环节。一个游戏的开展,必须经过严密的安排、设置,有计划的进行制定,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点。具体设置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都必须要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

  2、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数学游戏的组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游戏教学。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

  3、游戏活动规则的交待。数学游戏进行时,必须要交待游戏的具体规则,对参与者和不参与者,都要提出要求,要遵守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活动,而且还要有意识地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

  4、编组活动。游戏的组织结构有个体型、小组型、全班型。个体型是指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参与游戏,全班型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游戏,各个个体间的活动要求协作配合,全班型利于教师控制整个游戏的发展,并通过游戏对全班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小组型则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它可以采取多种组合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就近分组。将相邻就近的同学分为一组,可以避免由于课堂形式改变过大而造成混乱。第二,水平分组。按学生知识、技能的高低分组。第三,自由组合。这主要由学生自愿组合成游戏小组,这种小组往往凝聚力较大,并有一定的风格。对于小组型的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可以按游戏的内容、班组情况、学生特点来选用。

  5、进行活动评价。一个教学游戏的活动结束后,必须对这个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抽象出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对于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充分发动学生共同总结评价,然后加以提炼与系统完善。

  三、数学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游戏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一种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作为数学的眼光,它是一种感觉,一种意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它还带有一定的天赋能力。数学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5

  一、引言

  数字故事是集图片、声音、知识、情感于一体的故事讲述方式,它将传统的故事讲述艺术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保留原始故事特色的基础上,在传统的故事讲述中添加了现代媒体元素,使故事情节的衔接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数字故事叙述兼具传统故事共享性和现代媒体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

  二、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数字故事叙述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当中,以下是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展现了数字故事叙述如何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以及调查研究学习者和教师对数字故事叙述方法的评价。

  (一)数字故事学习对象

  本次数字故事叙述研究的学习对象为黑河市第六小学6年级全体英语教师,以及6年级l班的40名同学,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数字故事叙述实施前调查

  在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制作之前,对6年级1班的40名学生做了数字故事学习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卷40份,有效问卷39份。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于数字故事的学习兴趣、小组协作学习、制作数字故事时的困难和个人爱好等方面进行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数字故事的学习兴趣方面,绝大多数同学(87.5%)对讲故事的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去制作数字故事,并且想将自己所学知识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制成故事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但在问卷调查中也同时发现,有少数学生(22.5%)不喜欢数字故事学习的方式,他们虽然对数字故事不是很了解,但是可以尝试接触;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有45%的同学认为在数字故事叙述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例如硬件设施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以及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等;在选择数字故事制作的方式方面,有90%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数字故事,并愿意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此次问卷也发现,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有不同的优势,作为教师要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数字故事小组分工,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三)数字故事准备与学习

  在进行数字故事叙述学习前,首先用案例介绍数字故事的概念及制作方法与过程,该班级的师生之前从未使用过数字故事进行教学,然而,学生却对数字故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数字故事制作之前,笔者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了解到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用电脑打字,对Power Point软件有基本的了解,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基本没有困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很难理解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抽象理论,因而在将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学习之前,教师要作出数字故事叙述范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数字故事叙述的相关内容,以及让学生掌握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叙述的'流程。

  (四)数字故事制作过程

  1.师生协作,选择故事主题

  利用数字故事进行英语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所以教师在选择故事主题时,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风格和现有的英语水平等,确保选择的故事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此外,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故事主题,这样数字故事叙述教学方法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字故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2.分组协作,搜集数字故事材料

  教师对班级所有同学进行分组,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学习任务,在作品的制作过程当中,要保证班级全员参与。分工小组在选择故事主题之后,学生要通过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文本、图片和声音等相关资料,为更好地制作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数字故事制作

  在确定分组和选择故事主题范围之后,每个数字故事叙述小组的成员要根据选定的数字故事叙述主题搜集相关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材料,然后将搜集的文本资料编制成详细的故事脚本,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绘制简单的故事情节版画,并对故事情节进行串联,然后故事小组根据故事情节表演、配音,使用PPT或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并加入适当的视频、图片和背景音乐等。

  4.作品展示及评价

  本次研究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共制成作品20份,在数字故事作品完成之后,每组要将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班内同学和老师,学生数字故事作品的展示不必局限于班级内部的展示,还可以将制成的数字故事叙述作品上传至互联网或者是娱乐论坛当中,将数字故事叙述扩展到班级以外的区域,增强数字故事叙述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多媒体互动平台,共同讨论、欣赏数字故事叙述作品。

  (五)数字故事叙述实施后调查

  1.学生问卷调查

  在评价小组数字故事叙述作品之后,对于数字故事在少儿英语教学中应用后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40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发现有绝大多数学生80%对数字故事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表明数字故事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将近75%的学生认为数字故事可以有助于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数字故事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82.5%)和信息搜索能力(84%);本次数字故事制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95%的同学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他们提出的建议和观点能被小组采纳到数字故事制作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责任感;在数字故事的实施过程中,有83%的学生能够对遇到的许多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也说明数字故事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作品时有75%的同学会认真观看他人的故事作品,并对数字故事对儿童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表示认同;数字故事作品的创作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90%的同学可以从中发现和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把自己的优势应用于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

  2.教师访谈分析

  在数字故事叙述的作品完成之后,对黑河市第六小学的英语教师做了简要的采访,他们对于数字故事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数字故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本次数字故事叙述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遇到了许多多媒体制作技术方面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心,他们通过主动寻求家长、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或者是上网采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次对教师访谈发现,数字故事叙述方法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发展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力等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全面提高。

  (3)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次访谈也发现,数字故事叙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字故事制作要求学生亲自撰写故事脚本,并选出自己喜爱的角色,设置故事情境,增添故事内容,串联故事板,绘制情节版画,演绎故事情节,所有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手实践,为了创作出既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数字故事,学生需要发挥创新性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和团结协作学习,因而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6

  在数学学习中,动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喜欢数学时,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很容易得到提高;若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那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动机,成绩是不理想的。同时,研究表明: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数学,是因为那些重复的计算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合理应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既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数字故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增加课堂的活力

  当前的数学课堂普遍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总是一成不变,如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做练习。这样的数学课堂没有师生的交流互动,没有学生的合作探究,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很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在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二、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数字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导入环节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笛Э翁弥校教师如果能设计好的.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课伊始,教师可以给学生创编一个《趣谈西游记之分饼》的故事:“唐僧得到三块一样大小的圆饼,先将饼平均分成四份、八份、十二份,然后分别让孙悟空、八戒、沙僧三个人拿其中的三份、六份、九份。同时,唐僧问:‘你们觉得我的分配公平吗?’”当教师给学生讲完这个小故事后,学生就会被故事中的有趣情节所吸引,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唐僧要把饼分成不同的份数?”于是,教师趁势导入这节课学习的主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集中注意力听课。

  2.演绎数字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课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述数字故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演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如可以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选几个学生进行故事演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中隐藏的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演绎故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加深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可以说,这种故事演绎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讲解数字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7

  一、数字故事与教育教学

  在国外,正在开展或已经开展了许多关于数字故事服务教育的研究项目,以下就从国外研究现状和我国教育实际出发提出将数字故事融入到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构想。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教育

  在国外,教育软件程序可以根据使用者提供给计算机的一些信息和资源产生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趣的、生动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住他们,当然吸引住学生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欣赏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故事,而是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时候能从中学到课本上的知识。

  (二)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

  在国外,基于中学的数字故事的研究是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联系起来的。运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在这个软件系统上可以展现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博物馆,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场所。

  (三)数字故事与项目学习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项目学习在各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很难规定学习内容的顺序和范围,知识的零散性影响学习的系统性、结构性和连贯性等。国外的教育工作者们正在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数字故事来进行项目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叙事的方式,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系统性有机地构建起来,弥补了项目学习的不足。

  (四)数字故事与语言教育

  数字故事在语言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觉得写作不再是一件难事。完成的数字故事作品会让学生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在成就感的驱动下,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大大增加。

  二、在教育中使用数字故事的优势

  (一)多样化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所有给出的关于数字故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练习方法而言,数字故事更加具有多样性。数字故事的创造性,可以使得电脑呈现的故事、场景没有任何一个是相同的。一旦学生使用了数字故事制作软件后,千变万化的故事内容就会和多样的故事场景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数字故事作品,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了,从而可以最大化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促进价值观的内化

  数字故事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因为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创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的激励下,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课堂外投入大量的实践到学习中,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行为的投入。

  (三)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创造力

  主动学习,意指把学习当作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学习。它的发生前提是学生有对学习的渴望和需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在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下按部就班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四)促进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意义整合

  有意义的技术整合被认为是在课程中使用可行的技术进行任务学习,这些任务能帮助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学习。整合的依据不是技术使用的数量和类型,关注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技术,换句话说,有意义的技术整合课程学习关注的是用技术辅助学习而不是学习技术本身。

  三、小结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出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按照这种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制作数字故事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去,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8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令很多小学生深感头疼的科目,其原因是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很多数学题目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且无法直观地观察到它们。对于小学生来讲,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所以他们也就很难接受小学数学这门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高效地学习数学,教师应结合一些精彩的故事帮助学生。

  一、通过故事导入教学,让学生轻松学习教学内容

  问题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进行导入,将导入环节设计得精彩且有趣,学生整堂课都会非常仔细地去听,但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导入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整堂课都非常无趣。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引入。

  比如在讲授《认识负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讲这样一个故事:“小明是一位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天他和爸爸一起去买东西,爸爸一共带了100块钱,买的东西却是110元钱,没有办法,爸爸只好欠了店铺10块钱回家了。回家后爸爸问小明,今天爸爸带了100元,买东西是110元,爸爸少了多少钱?小明说10块,爸爸问那如果用加减法表述你会吗?小明说100-110=?不对啊,小数不能减大数。”

  这个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生活中常见的一件小事,与学生关系较紧密。全班同学听到这个故事后,纷纷进行探讨。在没有学习负数前,学生无法作答。但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完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很容易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通过故事延续问题,将学生注意力迅速拉回课堂

  小学生天生爱玩,一堂课有大概40分钟,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学习的时间也就是30分钟左右,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不开小差地听课。有时有的学生尽管坐得非常端正,但其实自己是在思考刚刚一起玩的游戏,有的则在思考自己晚上吃什么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聚精会神地听课,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小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

  比如在讲授课文《圆》这一单元时,教师发现很多同学不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于是教师急中生智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教师:“好,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我给大家讲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学生一听有故事,立即将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当教师讲到“师徒三人来到一个山村中,唐僧让孙悟空去化斋,孙悟空临行前在地上画了一个圆,让唐僧坐进去……”时,教师停住了,学生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老师说:“大家肯定想继续听下去,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必须解答后才能继续听。”学生纷纷表示愿意听题目,于是教师说:“孙悟空画圆半径为2米,请问圆的面积为多少?”

  这样的一个故事中的小问题,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趣味故事,然后在讲故事的时候,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讲到关键时,突然停止讲故事,并迅速将话题转移到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中。这样学生为了继续听故事,迫切要求教师将题目说出来并进行解答,从而达到将学生拉回课堂的目的。

  三、通过故事启发思考,让学生独自解答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独自解答问题的能力,如果小学生学习数学一直想依赖老师帮助解答,数学学习成绩就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对称、平移、旋转》一单元时,教师在讲完对称图形后,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中有一只小蜻蜓,它天天都非常开心地飞翔,也每天都以自己可以飞翔的翅膀为骄傲。这天他在外面游玩时遇到一只小蝴蝶,蝴蝶长得非常好看,也有四个和它一样的翅膀,见面后,蝴蝶对蜻蜓说:你好,我们是一家人。蜻蜓看了他一眼说:是吗?但是我怎么不认识你呢?蝴蝶说:我们大家的样子长得很像,你不觉得吗?蜻蜓不相信,蝴蝶带着蜻蜓来到一个小湖边,让它自己看下自己的影子,蜻蜓往下一看,发现它和蝴蝶长得确实很像,于是它俩就成为了好朋友。”讲完故事后,教师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一下,故事中的蝴蝶为什么说他和蜻蜓长得很像,当蜻蜓看到蝴蝶和自己的身影后,为什么也感到很相似?”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蝴蝶和蜻蜓都是轴对称图形,都有四只翅膀,只是翅膀的形状不一样而已。而教师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刚开始可能学生很难回答,但教师如果将蝴蝶和蜻蜓的照片用PPT的方式播放出来,学生肯定会立即想到答案。

  总之,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将故事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在听故事时乐此不疲时,教师讲得内容再多、再深奥,也会吸引学生不断挖掘知识点,并不断寻求答案。因此教师有必须花心思认真揣摩教材,精心编讲一些生动活泼、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故事。在运用时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好度,在必要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把学生从故事自然引领到数学知识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9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幼儿园的孩子正是三种思维方式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他们主要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例如,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头脑中的关于角色、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来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幼儿故事是为幼儿创作的具有完整情节的文学作品。它的叙事性和文学性与儿童的情感有极强的交流作用,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故事组织的完整性也适合儿童的年龄学习和心理,因此幼儿都喜欢故事。孩子们一方面从故事中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许多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有趣的'新天地,增加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故事中渗透着丰富的数理逻辑知识,能帮助孩子在生动的情节和形象中去理解接受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有利于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故事能帮助幼儿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好故事呢?

  一、开发拓展经典故事的教学价值。

  挖掘适合数学教学的故事素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发现收集有价值的故事,并对收集来的故事进行改编,使之适合数学教学的需要。

  经典故事往往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在家庭中家长也会自觉地给自己的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因此这些经典故事对幼儿的吸引是不容置疑的,这也为我们利用一些经典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如经典故事《拔萝卜》经过改编后,被用在大班的序数教学中,活动证明了故事能帮助幼儿很顺利地完成10以内序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教师说教的状况。这一活动主要通过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出场顺序引导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通过理解故事和续编故事认识1-10的序数,学习从不同起始位置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拔萝卜的角色只有六个,在认识6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拔萝卜的故事,使角色增加到十个,延伸到10以内的序数。从不同位置起始确定物体的位置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巧妙地利用作业单上萝卜不同的位置引起幼儿的思考,促进他们对序数的理解认识。

  经典故事特有的魅力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教师巧妙合理的改编能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故事的教育价值。

  二、根据需要创编数学小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是找不到合适的故事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小故事。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求教师在不失去文学性的前提下,做到文理兼容,恰到好处地为数学目标服务。如数学教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就很好地将年、月、日的知识结合在故事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知道了年妈妈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12座房子里,12座房子有大有小,大房子住31个日娃娃,小房子住30个日娃娃,最小的房子一般住28个日娃娃。教师将这些幼儿难以表述和理解的知识渗透在生动的故事中,帮助幼儿理解了年月日的关系,并且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了寻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激发了幼儿对日历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学习。

  故事情境能引起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在情境中幼儿能十分投入地在游戏化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故事《熊宝宝的蛋糕》充满了生活气息,以大黑、小黑做蛋糕、分蛋糕为线索开展活动,故事中“分得均匀”的要求也符合幼儿内心的初始愿望,使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能积极地从内心意愿进行二等分的操作练习,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是由于不是以枯燥的数学目标为前提,所以幼儿就能饶有兴趣地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数学了。

  为了使幼儿能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也可以创设连续的故事情节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意境中进行活动,而且能体现数学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教师能敏锐地在故事中找到符合幼儿学习的切入点,就能创造性的利用故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四、鼓励幼儿自编故事。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已经能创编一些合理的故事,因此鼓励幼儿自编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故事是可行的。如看一幅图自编故事就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编应用题提供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妨设置一些含有数学内容的图画,让幼儿根据图示来编故事。如图上有8只桔子,其中有3只画的是桔子皮。要求幼儿根据这幅图合理地开展想象并讲述,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幼儿辨别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十分有利。编应用题时要求语言简练明确,有陈述和提问,不能像故事那样围绕过多的角色展开情节。从而使幼儿在自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和概括语言,达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两得。

  五、用数学的方法记录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11-08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10-25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优秀)11-13

小学数学故事12-0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09-25

小学生数学故事02-23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1-14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0-28

小学数学故事集合[24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