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学数学故事
小学数学故事1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小学数学故事2
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个数学公式“w=_+y+z”。许多人不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说:“w代表成功,_代表勤奋,y是不说空话”。
其实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数学等式。我就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4—1=0”。看到这个等式,大家一定会说,“4—1”怎么会等于0呢?应该等于3才对,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为大家说一说“4—1=0”的真正含义。
有一次,学校组织检查各个班级的.卫生情况。我们组一共4个人,负责打扫教室卫生。老师特别嘱咐我们要好好打扫,为班级争光,我们四个人个个胸有成竹。
扫到一半,垃圾桶满了,组长就叫果果去倒垃圾。果果去倒垃圾,我们继续在教室打扫卫生,本来我们扫好了,他也应该到了。可我们左等右等也没等来,最后我们只好把垃圾都扫到墙角。
不一会儿,学校派老师检查了,看到我们班垃圾还在墙角,其他地方看也不看,就写了一个差字。我们气急败坏地去找果果,到垃圾池那儿,果果不在,只有一个垃圾桶孤零零的在大树下面,要上课了,我们只好先上楼了。一到教室,一眼看到果果坐在座位上,我们都去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回来,还把垃圾桶丢在大树下面。果果懊悔地说:“我刚把垃圾倒完,就想去厕所,回来的时候在垃圾池旁边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垃圾桶…”我们纷纷数落他,差一点把他说哭了。做完广播体操,学校公布了卫生检查情况,我们班最差。同学们都怪我们为班级抹了黑,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们。你说果果一个人失误,让我们四个人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这难道不是“4—1=0”吗?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集体争光,都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如果当时我和果果一起去倒垃圾,如果看到他没有回来,我们三个中任何一人能下楼去拿回垃圾桶,结果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互相帮助,不至于让我们辛苦的努力化为“0”。
小学数学故事3
动物村的乌龟爷爷生了重病,病入膏肓了。一天,他把动物村的小狐狸和小熊叫到自己的病床前,用最后一点力气对他们说:“孩子们,爷爷已经老了,就快要离开你们了,爷爷生前最喜欢的就是你们俩。现在我有两块菜地,都是扇形的。其中一块半径为20米,圆心角是90度,另一块的半径是15米,圆心角是180度,我把这两块地分给你们,我的时间不多了,你们自己挑吧!”说完,乌龟爷爷留恋地望了望四周,望了望面前泣不成声的小狐狸和小熊,叹了最后一口气,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狐狸和小熊到龟爷爷家去分地。小狐狸眼珠子一转,选了圆心角是180度的菜地。而小熊心满意足地拿到了另一块圆心角为90度的菜地,心里美滋滋的,想:“这样的一块菜地,与圆心角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半径大的菜地就大喽!小狐狸可真笨啊!”
一年过去了,小狐狸和小熊的菜地都丰收了,他们把自己种的东西拿到动物村的市场上去卖。动物村有一条奇葩的规定:一样的瓜果蔬菜,卖价必需相同。由于小狐狸和小熊的菜地是龟爷爷事先播种好的,所以种类都一样。过了两星期,小狐狸和小熊的蔬菜都卖光了,小熊数了数,所得为2481元,他兴冲冲地去问新闻播报员鹦鹉小姐小狐狸卖了多少钱,却得知小狐狸卖了3132元,他十分奇怪,心想:“我的地明明比小狐狸大呀!为什么他所得的钱比我多呢?难道小狐狸吃了豹子胆,敢违反动物村的规定吗?”它越想越不对劲,连忙跑去询问山羊老师。
听完小熊的叙述,山羊老师摸了摸他那长长的胡须,笑了,他不紧不慢地说:“没有错,小狐狸赚的钱是应该比你多。你看,你菜地的.面积应该是πx202÷(360°÷90°)=314m2,而小狐狸的菜地面积是πx152÷(360°÷180°)=353.25m2.而353.25m2明显大于你的314m2,所以小狐狸的菜地面积的确应该比你的大,所赚的钱也应该比你多,要知道扇形的面积不光是看半径,与圆心角的度数也是息息相关的呀!”
小熊恍然大悟,一边后悔自己没有选择另一块菜地,一边赞叹小狐狸的聪明才智,发誓从今往后一定要学好数学,超过小狐狸。
小学数学故事4
在一个孤岛上,住着两种居民:人和吸血鬼。有一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有一半的人和吸血鬼都生了狂病而变得精神错乱了。这样一来,这里的居民就分成了四类人:神志清醒的人、精神错乱的人、神志清醒的吸血鬼、精神错乱的吸血鬼。从外表上是无法将他们区分开的。他们的不同在于:凡是神志清醒的人总是说真话的,但是,一旦精神错乱了,他也就只会说假话了。吸血鬼同人恰好相反,凡是神志清醒的吸血鬼都是说假话的,但是,他们一旦精神错乱,倒反说起真话来了。这四类人,讲话都很干脆,他们对任何问题的'回答,只用两个词:“是”或“不是”。
有一天,有位“逻辑博士”来到这个岛上。他遇见了一个居民P。“逻辑博士”很想知道P是居于四类居民中的哪一类。于是,他就向P提出一个问题。他根据P的回答,立即就推定P是人还是吸血鬼。后来,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又推定出P是神志清醒的,还是精神错乱的。
“逻辑博士”先后提的是哪两个问题呢?
小学数学故事5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幼儿园的孩子正是三种思维方式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他们主要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例如,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头脑中的关于角色、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来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幼儿故事是为幼儿创作的具有完整情节的文学作品。它的叙事性和文学性与儿童的情感有极强的交流作用,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故事组织的完整性也适合儿童的年龄学习和心理,因此幼儿都喜欢故事。孩子们一方面从故事中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许多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有趣的新天地,增加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故事中渗透着丰富的数理逻辑知识,能帮助孩子在生动的情节和形象中去理解接受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有利于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故事能帮助幼儿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好故事呢?
一、开发拓展经典故事的教学价值。
挖掘适合数学教学的故事素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发现收集有价值的故事,并对收集来的故事进行改编,使之适合数学教学的需要。
经典故事往往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在家庭中家长也会自觉地给自己的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因此这些经典故事对幼儿的吸引是不容置疑的,这也为我们利用一些经典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如经典故事《拔萝卜》经过改编后,被用在大班的序数教学中,活动证明了故事能帮助幼儿很顺利地完成10以内序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教师说教的状况。这一活动主要通过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出场顺序引导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通过理解故事和续编故事认识1-10的序数,学习从不同起始位置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拔萝卜的角色只有六个,在认识6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拔萝卜的故事,使角色增加到十个,延伸到10以内的序数。从不同位置起始确定物体的位置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巧妙地利用作业单上萝卜不同的位置引起幼儿的思考,促进他们对序数的理解认识。
经典故事特有的魅力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教师巧妙合理的改编能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故事的教育价值。
二、根据需要创编数学小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是找不到合适的故事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小故事。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求教师在不失去文学性的前提下,做到文理兼容,恰到好处地为数学目标服务。如数学教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就很好地将年、月、日的知识结合在故事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知道了年妈妈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12座房子里,12座房子有大有小,大房子住31个日娃娃,小房子住30个日娃娃,最小的房子一般住28个日娃娃。教师将这些幼儿难以表述和理解的知识渗透在生动的故事中,帮助幼儿理解了年月日的关系,并且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了寻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激发了幼儿对日历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学习。
故事情境能引起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在情境中幼儿能十分投入地在游戏化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故事《熊宝宝的蛋糕》充满了生活气息,以大黑、小黑做蛋糕、分蛋糕为线索开展活动,故事中“分得均匀”的要求也符合幼儿内心的初始愿望,使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能积极地从内心意愿进行二等分的操作练习,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是由于不是以枯燥的数学目标为前提,所以幼儿就能饶有兴趣地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数学了。
为了使幼儿能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也可以创设连续的故事情节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意境中进行活动,而且能体现数学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教师能敏锐地在故事中找到符合幼儿学习的切入点,就能创造性的利用故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四、鼓励幼儿自编故事。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已经能创编一些合理的故事,因此鼓励幼儿自编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故事是可行的。如看一幅图自编故事就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编应用题提供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妨设置一些含有数学内容的图画,让幼儿根据图示来编故事。如图上有8只桔子,其中有3只画的是桔子皮。要求幼儿根据这幅图合理地开展想象并讲述,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幼儿辨别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十分有利。编应用题时要求语言简练明确,有陈述和提问,不能像故事那样围绕过多的角色展开情节。从而使幼儿在自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和概括语言,达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两得。
五、用数学的方法记录故事。
小学数学故事6
世界上的一切,有时都是冥冥中注定的,有些不可强求,只能以平静的心态接受,这也许就是随缘吧!
2008年奥运会开幕了,我跟随爸爸一起去上海体育场观看奥运会足球比赛。汽车穿行在繁华的大上海,终于来到了体育体育场。
一进门,我看到许多警察叔叔排列整齐地站在体育场门前维持秩序。爸爸问我:“这一条小路大约长200米,每隔5米站一名警察叔叔,那这条路上一共站了多少名警察呢?”我说:“200÷5=40名,一共站了40名警察叔叔。”谁知道爸爸说:“难道路的'两侧只有40名警察吗?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情况要考虑?”哦,我马上明白了,原来我只算了一侧的人数,还没算两端,应该是(200÷5+1)×2=82名才对。
我们继续向里面走,看到很多人在选购奥运纪念徽章、钥匙圈、拼图等等。我们挑选了5个奥运纪念钥匙圈和2套拼图。一个钥匙圈5元,一套拼图20元,爸爸拿出一张100元让阿姨找钱,恰巧那位阿姨的计算器找不到了,阿姨和爸爸让我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钱。我拿起笔在纸上列出了算式:5×5=25元,2×20=40元,25+40=65元,100-65=35元。原来爸爸买这些奥运纪念品共需要65元,阿姨应该找回35元。阿姨验算了一下,确定我的计算是正确的,就找给爸爸35元钱。看来,正确学习计算真的很重要,如果计算错了,那岂不要找错钱了!
通过去上海体育场发生的这些事情,我决定以后更要认真学习数学,因为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学好数学,生活将会丰富多彩!
小学数学故事7
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小学数学故事8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的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思想。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小学数学故事9
每逢春水融化之后的第一天,动物们也刚刚从冰冻中醒来,一个冬天没劳动了,各自都拿出看家本领,寻找到当地的土产,拿到深林深处举行的动物集市上,主要是以物易物,或表演节目来换取食物。这不,熙熙囔囔的集市又摆开了。
响彻云霄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好一个热闹非凡的景象。狡猾的狐狸也来了,它可懒的找土产,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想靠坑蒙拐骗过日子。这不,它挂出一块题板,上面写了“10除以3等于多少?”然后扯开了嗓子喊道:“来吧,来吧!我聪明的朋友们,告诉我等于几,答对了,就可以得到10个苹果,如果没有答出,就交上5个苹果,你们看,多赚呀,快来,快来,这么好的事儿,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喽!”在狐狸极具煽动性的话中,大家不由自主地围了过来。兔子半信半疑地窃窃私语到:“这样一来,它不可亏大了?”“是呀,肯定有陷阱,”小熊小声地说,这些话恰巧被耳尖的狐狸听到了,它满眼诚实,信誓旦旦地说:“放心,童叟无欺,不然就让老天爷劈死我!”
一旁的马大叔已经等的不耐烦了,它大咧咧地说:“我来,我来!”它拿出一张纸,马上写了起来,“3.34”狐狸想都没想,立刻说:“错,我们来算一算,3.34-3,是多少?答案是10.02,大于10了,所以说……”狐狸意味深长地故意不把话说完。马大叔叹了口气,只得乖乖地交上了5个苹果。接着下来又有不少动物上去试了,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可一概都失败了。狐狸赚了整整一车苹果,笑得它本来就小的狐狸眼眯成了一条缝……
这时,大象博士来了,它一看这题目,马上笑了起来:“哈哈哈,你们都上了它的当啦!10除以3是个无限循环小数,是3.3333333……所以说,你们是答不出正确答案的。”
狐狸见势不妙,脚底抹油想溜,谁知,仿佛要印证它之前说的话似的,一道雷刚好劈了下来,更想不到的`是,还正好劈在了它的身上……
数学故事5星期六,我和妈妈来到了外婆家,看到了外婆家养的两只小狗,它们都非常可爱。一只长得胖嘟嘟的,像个圆滚滚的小球,灰色的皮毛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另一只则长得小巧玲珑,浑身洁白如玉,就像穿了一件雪白的外衣,依偎在狗妈妈的怀里,太温馨了!根据出生的时间和颜色,外婆还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老大叫灰灰,老二叫小白。一到“狗屋”旁,我就被活泼机灵的小狗们吸引住了,外婆不知不觉的已经来到我的身边。外婆说:“小晴呀,你已经上到四年级了,今天外婆就考你个问题,看你能不能答出来?”“小case!”我自信地回答。
小学数学故事10
“卖萝卜喽,卖萝卜喽”,小兔子第一次卖萝卜显得很兴奋,在市场上大声吆喝着。
一只狐狸路过小兔子的菜摊,问道“这萝卜挺新鲜的啊,怎么卖的?”
小兔子一看有生意光顾,连忙迎上前来,满脸微笑着说:“大萝卜40元一筐,小萝卜10元4筐。”
狐狸看了看旁边,只有小兔子一人在卖萝卜,眼珠子一转说:“那么合起来就是50元5筐了,是不是?”
“对,对! ”小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好,我买3筐小萝卜,2筐大萝卜,一共50元。”
小兔子心想:50元5筐,小萝卜也不就成了10元一筐了吗?多赚了。都说狐狸狡猾,又会算计,我看这位狐狸大叔也挺大方的。
于是,小兔子高高兴兴地收了钱,狐狸不动声色地把萝卜运走了。
回到家,小兔子把今天卖萝卜的经过告诉了妈妈,以为妈妈会表扬它,谁知妈妈却说“傻孩子,你被狡猾的狐狸给骗了。”
小兔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兔妈妈解释说:“原来的大萝卜是40元一筐,小萝卜是10元4筐,每筐小萝卜也就是2.5元,虽然你卖出的小萝卜是赚了,但你亏掉了了大萝卜的钱。狐狸买了3筐小萝卜,2筐大萝卜,你应该收回的钱是:40X2+2.5X3=87.5(元),可你只收回了50元,少收了87.5-50=37.5(元),你说是吗?”
亏了这么多呀,小兔子红着脸,紧握着小拳头,双眼似要冒出火来,恨死了那只狡猾的狐狸。
兔妈妈一看小兔子这架势,摇了摇头说“外面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多,出了问题,应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听了妈妈的话,小兔子恍然大悟,默默地低下了头,都怪自己平时没有好好的学习数学,以后可要好好学习,再也不上别人的当了。
小学数学故事11
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从小到大,每两人相差的数量都一样。又知第八个兄弟分到6两银子,每两个人相差的'银子是多少?
想:因为每两个人相差的数量相等,第一与第十、第二与第九、第三与第八,……每两个兄弟分到银子的数量和都是20两,这样可求出第三个兄弟分到银子的数量。又可推想出,从第三个兄弟到第八个兄弟包含5个两人的差。由此便可求出两人相差的银子是多少。
解:每人平均分到银子数量:
100÷1O=10(两)
第三个兄弟分到的数量:
10×2-6=20-6=14(两)
每两人相差的银子数量:
小学数学故事12
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说明人们常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
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名叫基普,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 个结,一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才准撤退。
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
古人不仅用绳结记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如,他们饲养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里,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这样,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出来一头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傍晚羊进栅栏时,进去一头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如果石子全部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子;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去寻找。
小学数学故事13
德国着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学数学故事14
雯雯和淑淑是一对好姐妹,她们都非常热爱数学。一天晚上,她们在甜蜜的梦中进入了一个数学天堂:
眼前是一扇大门,大门两旁站着“0”和“1”,“0”说:“欢迎来到数学天堂,只有通过前面的四关数学难题,才能享受门后的美妙生活,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一件衬衫打八折出售,售价是200元。求它的原价是多少?”雯雯眼睛一转,一会就给出了答案:“这简单!原价×折扣=现价,它打了八折,列式是200÷80%=250元。原价是250元。”“1”说道:“不错,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大门敞开了,雯雯和淑淑进入了第二个关卡。
雯雯和淑淑来到另一个房间,房间里没有大门,只有一池岩浆和一朵白云。岩浆前站着“2”,白云上则站着“3”。“2”严厉的说道:“这局难度提高了,答对就可乘上白云飘到第三关,答错就要得到惩罚,准备好了吗?”姐妹俩看了看那一池火红的岩浆,咽了一口口水:“准…准备好了。”“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是5:2。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姐妹俩的大脑正急速运作着。“我知道了!”淑淑兴奋地喊了起来。“是嘛?说来听听。”“比是5:2,那总份数就是5+2+2=9份,顶角就是180×9分之5=100度,底角就是180×9分之2=40度。三个内角分别是100度、40度、40度。”“3”说道:“恭喜你们,答对了。请乘上白云,祝你们一路平安!”“谢谢!”
接着,第三关的房间是一个糖果屋,里头有一个饼干做成的.屋子,周围摆满了糖果和巧克力。正在姐妹俩看得入迷时,“4”一本正经地说道:“咳咳,两位小姐,这次考验的是你们的心算,如果说错了,就会被关进那间饼干房子里,答对了就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糖果。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听好了。一种长方形砖块长24厘米,宽12.5厘米,厚5厘米。问200块这样的砖块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雯雯若有所思:“这道题方法简单,想要心算正确还真有点难度。”过了一会,淑淑说道:“一块长方形砖块是24×12.5×5=1500立方厘米。”雯雯接了下去:“有200块,再乘200,1500×200=300000立方厘米=300立方分米。”“太棒了!快来挑选自己喜欢的糖果吧!”姐妹俩挑好后,坐着糖果电梯升上最后一关。
第四关的监考员“5“是数学天堂里最有名的图形高手,但是,却很幽默。雯雯和淑淑走来,“5”挺着啤酒肚前来欢迎:“哈哈,我的考试题目是最简单的,都是基本知识,如果输的话你们前面的功夫可都白费喽。”“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有哪几种?”淑淑说道:“有六种141型,3种132型,额……”雯雯补充道:“还有222楼梯型和33楼梯型!”“嗯,不错,真是所谓的‘姐妹同心,齐力断金’。”
全部的难题通过之后,雯雯和淑淑来到了数学天堂,那里仿佛仙境一般,想怎么玩乐,想怎么吃喝都可以,全都是免费的。但是,快乐的时光毕竟是短暂的,姐妹俩从梦中醒了过来。
小学数学故事15
笛卡尔是法国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兴趣很广泛,取得了很多成绩,比如哲学、物理学、数学等等。我们今天就说说他的数学成就,就是他对解析几何学的贡献。
笛卡尔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丧母,父亲非常溺爱他。他身体不好,父亲就和学校商量,每天早上晚点儿起床,好多休息一会儿。后来,笛卡尔就养成了在床上沉思的习惯。据说,笛卡尔的许多发现都是早上在床上思考得到的,这里面就包括解析几何。
有一次,笛卡尔生病卧床。这又是他思考问题的好时机。身体躺在床上休息,脑子可没闲着。这些日子,他正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代数里面的方程啊什么的都是抽象的,而几何里面的图形却是很直观的,要是能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在代数和几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那该多好啊!可是,这座桥在哪里呢?在哪里呢
突然,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一会儿,蜘蛛又顺着丝爬了上去,在屋顶上左右爬行。
小学经典数学故事《从蜘蛛想到的》:笛卡尔看到蜘蛛的表演,突然大受启发。他想,可以把蜘蛛看作一个点,他在屋子里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用数字,把蜘蛛在某一个时刻的位置表示出来呢?他又想,屋子里相邻的两面墙,再加上地面总共可以交出三条直线,如果把地面作为起点,把交出的.三条直线作为三个数轴,那么空间中任何一点的位置,不就可以在这三根数轴上,找到的三个对应的有顺序的数字来表示了吗?
传说未必可信,但是笛卡尔的功劳是不容怀疑的。1637年,笛卡尔出版了《几何学》这本书。在书中,他把坐标系引入了几何学,将几何和代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此,很多抽象的代数问题和繁复的几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后来牛顿把这门数学分支命名为解析几何学。
【小学数学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故事12-03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10-25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11-08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1-14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优秀)11-13
小学生数学故事02-23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0-28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华)11-18
小学数学故事集合[24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