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

时间:2023-03-14 17:43:28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5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5篇

  1、回顾生活中的书,引出文中最大的“书”。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平常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我们还知道读了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师边说边板:书、字、画、知识、作用),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生:齐读课题。(学生齐读的声音很响)

  师:如果声音稍微轻一点,可能更好听,试试。(学生果然读得很好)

  师:下面请把书翻到83页。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师:谁愿意和我合作,一起来读1-4小节(学生小手如林)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师:如果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谁?

  生:沉思片刻,我是川川。

  师:一个很机灵的孩子。师生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师:你读得很认真,谢谢你,谁愿意再和我合作,超过刚才的小朋友?

  师:你能超过刚才的小朋友吗?

  生:自信地点点头。

  师:为什么能超过他?

  生:我相信自己能超过他。

  师:好!有自信,咱们就成功一半了,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你明白了什么?师生合作再次朗读1-4小节,读完后,全班孩子鼓掌。

  师:小朋友热烈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读得很不错。从我们刚才的对话中你们明白什么?

  生:我知道了岩石就是一本书。

  生:我知道了,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3、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

  生:想!

  师:点击课件,出示岩石,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生:读。

  师:你读得不错,把句子后面的“?”都读出来了。谁再来?

  生:读(没有读出厚厚的感觉)。

  师:“岩石书”一层一层,厚吗?(师边说边做手势)。

  生:厚

  师:如果你把“一层一层”、“厚厚”这两个词语放慢读,会更好,再试一试,好吗?

  生:认真地再读,有进步。全班孩子都为他鼓掌。

  师:还有谁再来读?……

  师:男生试试看?男生齐读。

  师:相信,女生一定不会比男生差,来,试试看!女生齐读。

  师:平分秋色,都很不错。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10小节。

  师:是啊,孩子们,岩石就是“书”,让我们翻开这本岩石书,看看里面写了什么?下面就请两位孩子来读读5——8小节?愿意当叔叔的请举手?好,就请你,小手举得最高的孩子。谁来读川川的话?好,你来吧!生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俩读得真投入,孩子们,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生: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师: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随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生:摇摇头,没见过。师: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我想“雨痕”大概是一点一点的,是雨掉下来打在石头上形成的。

  师:你很会说话,用了“我想”、“大概”,说明这是你猜想的。你觉得,雨点落下来,长年累月,慢慢地,地上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坑了,这就是雨痕,对吗?

  生:对!

  师:真有意思!

  生:我觉得雨痕应该有大的,有小的!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如果下小雨的话,地上的坑就小一点,下大雨的话,地上的坑就应该大一点。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在座的很多小朋友可能跟你想的一样。

  生:这雨痕应该是圆圆的,就像小雨点一样的。

  师:你想的也不错!谁来说说波痕呢?

  生:波痕应该是一波一波的,(生加上动作表示)就像海浪一样!

  师:点点头,你还加上了动作,真形象。

  生:波痕应该是一条一条,弯弯曲曲的。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生:很有兴趣,大声回答,“想!”

  师:那请大家睁大眼睛,瞧!(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生:第一个是雨痕,第二个是波痕,第三个是矿物。

  师:小眼睛,真亮,全找对了。你们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呢?(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生: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生: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师:慢慢来,别着急,再来介绍一下,可别添字啊!

  生:再读了一遍,可还没准确。

  师:有进步,没加字?可还有点不顺,再来一遍,一定会更棒!

  生:再读一遍,读顺了。全班孩子又自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摸摸他的头),不怕失败,有进步,就值得表扬,再加油啊!

  生: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师:介绍得真清楚。谁能把三种连起来介绍,自己先试试看。

  生:认真地连起来介绍。

  师:你真能干,三种连起来介绍也非常流利。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师当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师:哎哟,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师: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平时看到的小鱼是有鳞片的,可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

  师:平时的鱼是有鱼鳞的,这里的小鱼却没有。

  生:我平时看到的小鱼是会游的,可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

  生: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

  师:那平时的小鱼呢?生:平时的小鱼是活的,在水里游的。

  生: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生:平时看到的树叶是有缝的,这里的树叶看不清楚。

  生: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像石头一样,这些叫什么呢?

  生:我知道,叫“化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课外书里看到的。师:你看,多看课外书,就是不一样,你知道得真多,对,这就是化石。

  师:(出示句子),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你的图画介绍得可真有趣!谁再来介绍……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生:想!师:大家看,(师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生:我知道这是恐龙,这是丹顶鹤、乌龟。

  师:这是丹顶鹤吗?

  生:这是虾,还有恐龙蛋。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有哩!),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生认真地准备。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虾,那儿还有恐龙蛋哩!

  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

  师: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出现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小动物在树林里快活地生

  123下一页活着。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小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

  师:是啊,树林里空气好清新哪!

  生:我刚才仿佛看见大海里小鱼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师:这个时候陆地已变成了大海,不过那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大地突然沉下去了。

  师:你想看到的可能是地震那一瞬间的情景。可是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生读得很快

  师:哎哟,这时间可是成千上万年的,你如果读得慢些,声音稍微轻一些可能更好,别紧张孩子,再来试试。

  生:读,果然有进步。学生鼓掌。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谁来读读第10小节?生:读……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地壳运动的过程。

  生:想!师:出示课件。生:看得非常认真。

  师:这段地壳运动的动画很有意思,可惜,没有声音。谁愿意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呢?好!那么多小朋友愿意,自己先试试看,呆会儿我请最认真的小朋友来配音。

  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试,请你吧!

  生:声情并茂地读,全班孩子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你读得很不错!看到你读得那么有声有色,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师生分角色,读全文。

  三、了解“书”的作用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对话读,你知道吗?读了这本书岩石有什么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有哪些宝藏呢?

  生:读了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石油!

  生:我们可以找到煤碳、矿物。师:那你知道川川以后长大想干什么呢?

  生:做地质勘探员。

  师:对!四、总结说话,引向更广的“书”。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这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其实我周老师也是一本书,我脸上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2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氖瑁墙镂慕萄У目占溲由斓娇瓮猓嘌鸭⒄怼⑽招畔⒌哪芰欣谘镂乃刂实娜嫣岣摺?br>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

  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

  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

  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

  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

  (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

  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三、评价归纳

  (师生共同对学习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

  赠汪伦(lún)

  李白(?)

  将欲 深千尺(升)

  忧郁 惊喜 不及(感动)

  忽闻 送我情(降)

  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

  四、训练迁移

  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

  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

  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设计思路: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切忌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本设计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到作业设计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板书简洁、明了,为这一设计意图做了较好的诠释。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3

  名称及内容:家长会上话青松——《青松》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

  一、漫步诗林巧引题。

  师: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师: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生:赞美、赞颂、歌咏、歌颂……

  师: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

  生:《咏华山》、《咏梅》《咏鹅》《咏柳》……

  (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师: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生:(迫不及待地)还有《草》《小池》《风》……

  师:哎呦,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生:自由发言。

  师:想不到我们班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有诗人的冲动,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小诗人、大诗人。

  师: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生:我想歌咏大雪。大雪下过之后,我们可以滚雪球、打雪仗、还可以在雪上溜冰,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生:我想歌咏青松,因为它在大冬天里也不怕冷,大雪压着它也不怕。(这位同学预习过《青松》一课)

  生:我想歌咏梅花,因为它也不怕冷,天越冷的时候,它开得越美,开得越香。

  生:我想歌咏翠竹,因为冬天里它长得很绿,而其它的植物大多都干枯了。

  师: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师:《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

  《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一读古诗求流利

  师:(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生发言)

  师: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

  生自由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师: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有三生分别带学生读生字)

  师: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

  (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我知道大雪压青松的意思,就是大雪压在青松的身上。

  生:我知道青松挺且直的意思,就是青松被大雪压着,腰也没弯,很直。

  生:我知道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到了雪化的时候。

  生: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高洁?

  师:不懂就要问,很好!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只有一个举手。)

  生:高是说松树很高,洁就是清洁。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过会再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生:雪很大,很厚。

  生:雪落在地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被子。

  生:到处都是白色的。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雪很重。

  生: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

  生: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师: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生齐: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生:我在考试考了100分的时候会挺起胸。

  生:我在跑步得了第二名的时候会挺。

  生:我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时候会挺。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生:是在大雪压着的时候挺的。

  生: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挺的。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青松,你真是好样的。

  生:青松,你真了不起。

  生: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生: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师: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师: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

  (美读,配乐读)

  师: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师: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师:《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都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那两首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4

  师: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

  师:我是你们的好朋友?

  鼓掌。

  师: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

  鼓掌。

  师: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昨天老师让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字卡,带来了吗?

  师:好,做得真好。都放在生字的左角上。

  师:小朋友,请看大屏幕,这三个字谁认识。

  出示:我会读。

  师:都会读,那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多好听的声音啊,谁来读读课题。

  生:纸船和风筝。

  师: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会在课文里这个字也要读轻声。现在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大枫叶,借助拼音识字;遇到难读的句子画下来。

  生读。

  师:刚才这些同学这些句子有点难读。谁觉得我会读。你来读。

  出示:我会读。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师:小组里读一读,互相帮助。

  生读。

  师:谁来。

  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扎。

  师:还有哪句?

  生:风筝。

  师:这句有谁读给大家听听吗?好,你来试试吧!

  生读。

  师:最后还有一个句子,大家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

  师:注意这个字是平舌音。松鼠。

  生读。

  师:这么多的枫叶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待会儿告诉大家好不好。

  生讨论。

  师:好,小朋友我发现他这个好办法,他来介绍给大家。

  生:土上面有一只羊,羊掉了一根毛。

  生:每天头上戴草帽。

  师:哪个字啊。

  生:莓。

  师:真妙啊。还有吗?

  生:一个人很少用口说话。

  师:什么字?

  生:吵。

  师:吵闹的吵。

  师:请往这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注意往这看,眼睛不要眨。教师这有一棵神奇的果树,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谁来摘果子。摘一个果子,你就读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就把字卡放到我们的纸船上来。

  学生上来摘一个字卡。

  领读扎。

  生跟读。

  师:再读。

  生:扎,扎风筝的筝。

  师:看来这个果子成熟了。再摘一个。

  生:吵,吵闹的吵。

  指名几个同学跟读。

  师:再摘一下。

  生:坏,坏事的坏。

  师:一起举起来老师看一看。看来这个果子也成熟了,可以放在纸船里了。再来。

  生:福,幸福的福。

  师:你很能干。谁再来。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5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当侦察兵吗?

  生:(略感兴奋)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侦察员,去协助某边防团三连的战士侦察密林怪客。

  (生读题)

  师:小侦察员们,你们接到侦察任务后在想些什么?

  生:我想这怪客是谁?他在密林里干了什么怪事?

  生:我没有当过侦察员,不知道怎样侦察。

  师:老师也没当过侦察员,但老师年纪大,看过不少侦察影片、书籍,知道要想完成侦察任务,必须先充分地了解情况。幸亏三连连长那儿就有一份三连驻地发生的怪事的记录。(出示记录)请大家自由读读,想想这事“怪”在哪里?

  (师板书“发生怪事”,生自由读怪事记录)

  生:怪在饭放在高高的竹架上,一般小动物是够不着的,再说饭没有翅膀。

  生:怪在都是在夜里不翼而飞。

  生:这样的事发生一次就很奇怪了,可现在是接连几天出现。

  (学生交流后,上台板书“接连几天”、“不翼而飞”。)

  师:你能否通过朗读表现事情之怪?

  (指名朗读,评议,再读。)

  师:你了解了密林里发生的怪事后,又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得在竹架周围潜伏,因为饭是在竹架上不见的。

  师:潜伏的地点是竹架周围,潜伏的时间呢?

  生:应该在夜里,因为丢饭的时间在夜里。

  生:我觉得这密林里可能有特务,他们潜入边境找不到饭吃,就趁深夜时来偷。

  师:由此可见,情况非常严重。小侦察员们,现在咱们就出发,开始侦察,查它个水落石出。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待会儿你来谈谈原先接到任务时所想的哪些问题已明白了。

  (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明白了侦察的方式是潜伏。

  生:我明白了这密林怪客是一群猴子。

  师:课文哪句话写你们发现了猴子?

  生:啊,猴子!竹林里蹿出来一群黄毛猴子。

  (指导读准确、读通顺)

  师:当你发现怪客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觉得非常喜悦,因为发现了怪客怎能不高兴?

  师:你能读读吗?

  (生朗读,但情感有些不到位。)

  师:我想大家回顾一下侦察的过程,就会对这份喜悦有更深的感受。请大家自由读2、3自然段,等会儿说说你们在侦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自由读2、3自然段)

  生:我感觉眼睛特别酸。没有月亮,没有灯光,只有星光,光线很暗,我睁大眼睛看,好酸呀!

  师:那你就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吧!

  生:不行呀!眼睛闭上了,可能目标就在这个时候逃走。

  生:我感觉腰酸背疼腿抽筋,(众笑)从夜幕降临到启明星高高升起,足足潜伏了一长夜,好累啊!

  师:那就活动活动筋骨。

  生:不行呀,身子一动,就会惊动目标。

  生:当时,天在下雨,很冷。

  师:同意吗?

  生:天没下雨,因为天上有星星。战士们穿上雨衣是防蚊子、防潮湿。

  师:当小侦察员就得有敏锐的判断能力。

  生:我觉得蚊子直在我耳边嗡嗡叫,很烦。而且蚊子不时钻进衣服里咬我,使我起了好几个小疙瘩。(众笑)

  师:那你就挠挠痒吧!

  生:不行呀,这样会惊动目标。

  师:是呀侦察是异常的艰辛,让我们一起读读2、3自然段,回顾那难忘的经历。由于我们是小侦察员,因此在读的时候把“战士们”都改成“我们”。

  (生动情地朗读)

  师:经历了漫漫一长夜的`艰苦侦察,目标终于出现了,这怎能不叫人喜悦呢?(板书侦察艰苦)

  (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评议重点是“啊”的读法)

  师:当你发现怪客时,你的心情还怎样?

  生:我感到很惊奇,没想到是一群猴子在搞鬼。

  师:那你就用惊奇的语气来读读。

  (生读,师引导评议,重点是“啊”的读法。)

  生:我的心情感到很轻松,原以为是敌人,心一直揪着,现在才知道是黄毛猴子,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下来。

  师:这就叫——(如释重负),你来读读。

  (生读,师引导评议,重点是“啊”的读法。)

  师:侦察是艰辛的,但苦中也有乐趣。小侦察员们,你们在侦察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自由读读写猴子偷吃的片段(屏幕显示)。

  生:(先读出语句)这领头的老公猴警惕性挺高的,它左顾右盼的样子特有趣。

  师:是呀,我们在侦察,这老公猴好像也在侦察。(众笑)

  生:(先读出语句)猴子们一拥而上迅速掀开锅的急样很有趣,它们好像饿坏了,都怕自己去迟了没有吃的了。

  师:在寂静的黎明传来“咣当一声”,这声音应是又急又响,再来读读。

  (生再读)

  生:(先读出语句)猴子嘛往往喜欢吃水果之类,可现在它学人样吃饭吃得那样香,这很有趣。(学生交流之后,分别上台板书: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味)]

  师:猴子偷吃的情景真是妙趣横生,咱们美美地读读,可配上动作。

  (生读片段)

  师:你在侦察的过程中还看到哪些有趣的情景?请先想想,再和伙伴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想象。

  (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想象。)

  生:一只猴子抢到饭团,爬上大树用尾巴卷住树枝,倒挂下来,边悠闲地荡起秋千,边津津有味地吃起饭团。

  师:这猴子可真够浪漫。(出示剪辑的卡通画面)(众笑)

  生:一只猴子爬上竹架,伸手往锅里捞,可锅里已空空了,它急得哭了起来。

  师:这猴子可真是可怜。(出示画面)(众笑)

  生:有一只猴子好不容易抢到饭,急忙塞进嘴里,可一不留神被噎住了,急得它泪水直流。

  师:这猴子可真是乐极生悲。

  生:有一只猴子抢到了饭,它欣喜若狂,另一只猴子看见了立即扑上来抢,它们立即扭成一团。结果饭团被第三只猴子抢走了。

  师: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生:有一只猴子,抢到了饭欣喜异常,伸出两只手指做出了胜利的手势。(出示画面)

  师;看着眼前猴子偷吃的情景,小侦察员们,你们在想些什么?

  生:原来是你们这些黄毛猴子干的,害得我一夜没合眼。

  生:你们这些猴子倒快活,可害得我这么辛苦,头上的包包都还没有退。(众笑)

  生:这些猴子可真是滑稽有趣,把它们逮住吧。

  师:小侦察员们,你们已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可三连连长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咱们发一条短消息给它吧!(屏幕显示手机)

  生:连长,密林怪客就是猴子,你不用担心了,

  生:连长,你可以睡大觉了,(众笑)那些饭是猴子偷吃的。

  生:连长,密林里没有敌人,是猴子在搞鬼。

  生:连长,偷吃米饭的是一群猴子,怎么处置,你下命令吧!

  师:连长收到了短消息,非常高兴,也回复了一条短消息:(屏幕逐个显示:小侦察员们,你们眼睛亮,脑子灵,毅力强,将来必成大器。)

  师:这也是我对大家的评价。

  师:同学们,我们离开三连驻地不久,战士们与密林怪客之间就流传下了一段佳话,下一次我们就组织一个记者团,再赴那儿采访。后会有期!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6

  一、激趣渲染,唤起生活的积淀。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课件展示:太阳的笑脸)

  生:太阳!

  师:是啊!,今天太阳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咱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吧!

  生:太阳你好!

  师:同学们对太阳应该不陌生,我们的课本前面第21课讲的就是

  <<太阳>>,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课件出示:21课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起齐声朗读21课的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声朗读.

  师: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指板书)

  生:太阳是大家的.(齐读课题)

  二、扎实识字,打好感知的基础。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注意把字读准,诗句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歌.

  师: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谁有信心读好老师手中的卡片?

  生积极举手.指一名答.一张卡片读三遍.(趁.陪.霞.彤.红彤彤)

  生:彤t ó n g , 红彤彤 t ōn g 。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彤的声调变了,红彤彤读一声tōng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注意到这个字单独读二声---

  生: t ó n g 。

  师: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读一声---

  生: t ōn g 。

  师:好,像这位同学一样,我们一齐把字词读两遍!

  每小组又开火车读一遍,检查掌握情况。

  师:真棒!声音真响亮.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老师分别找四名同学分小节读一读 ,其他同学做认真的小听众,看他们是否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学生勇跃举手,师指四名学生分小节朗读,然后生生互评,矫正错误,取长补短。

  三、吟诵品味,享受诗意的醇美。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可以吗?

  生(大声):可以!

  师:我读诗歌的第一小节。

  同学们听听,看老师读得美不美?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配以动画及音乐。话音一落,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情绪激动)谢谢你们的掌声,看样子,你们对老师的朗读很满意,那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美?

  生1:老师读得太有感情了。

  师:呵,我是在努力表现,努力地以情感人。

  生2:老师把“朵朵白云”这个词突出来读,读得特别美!

  师:多灵的耳朵,老师正是这么处理的。

  生:老师字音读得准,读的时候很慢,有节奏感。

  师:是啊!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就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谁也看到了?(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了天上有朵朵白云,太阳落山了,晚霞变得特别的红。

  师:你看到的图画居然和老师看到的一样,你是从诗句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师点击突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

  师:跟老师一起去看看那洁白的云朵吧!(点击出课件“朵朵白云”)

  生惊呼:啊!真美!

  师: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点击出图“红彤彤的晚霞”)

  师:现在你知道“红彤彤”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红彤彤”就是说颜色特别的红,红得十分的艳丽。

  师:多美啊!你们也像老师刚才那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在座位上先练一练。

  生练读,师巡视。指一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一名学生读。(速度快)

  师: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1:还可以.(有点羞涩)

  师:想听听你的小伙伴是怎么说的吧!你自己点名,听听同学的建议。

  生2:她读得还可以,就是速度太快了,她应该慢点读。

  生1不同意:我认为白云变成晚霞的过程是比较快的,所以要快一点读。

  师:是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

  她还应该把“朵朵白云”和“红彤彤的晚霞”读得再美一点。

  生3读得入情入境,很有感染力。

  师:就像他这样,一齐美美的读读第一小节。

  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都记在脑海中吧,看大屏幕,试着背背第一小节。(课件展示:动画)

  师:太阳落山的景色真美啊,太阳也是大家的朋友,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自由的读第二小节,想想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生答。(师结合板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师: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我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洒”的意思。(全班做动作)

  师:有这样的金光,鲜花才开的艳丽。

  师:她还把小树往高处拔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是不是拔萝卜一样的“拔”?

  生:不是,是说太阳照耀小树,给它营养,让它长得很快。

  师:原来是阳光使小树茁壮成长,长得快的意思。

  师:最有意思的就是太阳陪着咱们玩了,谁去过海边?

  “我去过!”“我去过!”(学生表现激动,举手勇跃)

  师:你去海边都干什么了?

  生:我潜水了,小鱼就在我身边游。

  师:人鱼共游,其乐融融呀。

  生:我在沙滩上奔跑,追逐海浪。

  生:我捡了好多的贝壳,贝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我还看到“横行霸道”的小螃蟹。

  师:有意思,那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高兴、开心、痛快、舒服、兴奋、其乐无穷……

  师:大家积累的好词可真多!那你就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吧!读读后二行。

  (生读,不够兴奋。)

  师:你高兴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表情?(指导面带笑容地读)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

  生:喜欢!(大声地)

  师: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和同桌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指一名读。

  师:如果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就更好了。

  再指一名,边有感情的朗读,边做动作。(全班鼓掌)

  (全班起立,齐读第二小节,加上动作)

  师:同学们,我们注意到这里有一个——--(课件显示:省略号变红)

  生:省略号(大声地)

  师:“省略号”在这表示什么?

  生: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没有说完。

  师: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生1:她把温暖的阳光送到世界各地。

  生2:太阳让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

  师:说得多好啊!我要把它打下来。

  (教师现场打字)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像她这样,像书上那样说出优美的诗句吗?

  生:她让柳树长出漂亮的绿头发!

  师:啊!真棒!他还用了拟人的手法,柳树活了,像人一样了。

  生:(一口气)她让小草更绿了,她让小树更挺拔了,她让森林更加茂盛了,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为我们班的小诗人鼓掌!

  师:太阳做的好事真不少,我们把太阳做的好事也记一记吧!试着背背第二小节。

  生齐背。

  师:太阳忙碌了一天,她会和我们一样也进入甜美的梦乡吗?她会去那儿?去干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大屏幕小声读读诗歌的三四小节。边读边想,她又去哪儿了,去干什么了?(课件出示:三.四小节)

  生: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哪儿?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侯,走向另外的国家。

  师:太阳趁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去干什么了?

  生:去别的国家,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带去快乐?

  师:请你读读第三小节。

  师:我们注意到第三小节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一闪一闪的——(课件:感叹号一闪一闪)

  生:感叹号。

  师:还有摇着大脑袋的——(课件:问号左右摇摆)

  生:问号。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

  指一名读。

  师:太阳就要落了,她就要走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真是舍不得,我不想让她走。

  师:那你就把这个“感叹号”所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吧!

  生读。

  师:听得出你真是舍不得太阳啊!

  师:那大脑袋的问号呢?谁来读读这一句?

  师:找个同学完整的读读第三小节。

  指名读第三节。(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感叹句和问句)

  师:谁愿意读读第四小节?

  指一名读。

  师:那里的孩子还都在睡梦中等着太阳,我们可不能把他们吵醒了,所以最后一句要读得——

  生:轻一些。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把三、四小节分好了角色,

  (课件出示:分老师、男生、女生、全班这些角色)同学熟悉一下,先练习练习。

  生分角色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练习结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信心十足)

  师: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分角色朗读,并配以动听的音乐。

  师:我为你们鼓掌。合作十分愉快!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别的国家里也有——(指板书)

  生:鲜花,小树,小朋友。

  师:太阳把她的金光也往——

  生:鲜花上洒。

  师:她也把小树——

  生:往高处拔。

  师:她也陪着——

  生:小朋友在海边玩耍,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师:太阳不仅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别的国家的,所以说——(师指课题)

  生:太阳是大家的

  师: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课件展示:书中插图)

  生1:我想说我们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生2:无论你来自何方,都拥有美丽的太阳!

  生3:我想象他们一样也放飞手中的和平鸽,让它们飞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放飞手中的和平鸽,(生做放飞的动作)让她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

  师:还有最后几分钟,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送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好吗?

  生:好!

  师:会背的同学就背一背,不太会背的可以看书有感情的朗读。

  师:下面请听诗朗诵《太阳是大家的》

  全班起立表演。

  师:真精彩!最后跟老师一起去作业超市逛逛吧,你喜欢哪样作业就选那样,也可以多选。

  生:我想有感情的朗读.

  师:别忘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生:我喜欢这首诗,我想把它抄下来。

  师:好的,字迹一定要工整啊!

  生:我要把诗中最美丽的景色画下来。

  师:到时候一定要拿给老师看哦!

  生:我想把这首诗背给小伙伴听。

  师:看样子,每位同学心目中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作业,那就认真完成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生:谢谢老师!

  评析:这是一节富有“语文味儿”的课,情感浓郁,听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富有理趣,可谓道是无晴却有晴。应该说,只有新课程才能打造出这样“诗感”和“课感”相融合的课堂。

  1、 诵读体悟得文味儿。本节课的诵读不是简单地一读了之,而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整节课学生沉浸在作品这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达到了“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程度。

  2、 虚心涵泳得文味儿。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同一扁课文,对它的理解是多元的,不是惟一的。执教者把握住诗歌讲究“只可意会,不何言传”的意境美特色,充分让学生诵读,学生在吟诵中品味诗歌的意境。本节课的一个细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生A对生B提出朗读速度太快时,生B不同意:他认为白云变成晚霞的过程是比较快的,所以要快一点读。教师肯定生B的看法,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一细节中,其实充分呈现了“一树盛开万种花”的局面,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想象,诗意的语文学习浸染着浓重的个性色彩。

  3、 诗意生成得文味儿。课改提出从教教材转换为用教材教,勇于把语文课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和学生一道动态生成,这更应是语文课堂的诗意追求。第二小节教学中,在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并理解了省略号的用法后,执教者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美,以当小诗人的形式,让学生徜徘在诗的王国里,共享着挥洒才思的愉悦幸福,陶醉于舒展心灵的纯美本真,个体世界的诗意在积累充盈。这样的语文学习必将成为他们童年中最动人的一幕!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7

  一、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过一个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你们还想听吗?

  生:想!(全体学生齐呼)

  师:好!老师就再给大家讲讲这个小故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教师伴着动听的音乐,动情地范读课文。)

  生:(听完故事不由得鼓掌)

  师:通过大家的掌声,我发现你们已经被这个小故事打动了。那你们一定知道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什么?谁能主动地说一说?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小松鼠和小熊刚开始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它们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纸船和风筝又使他们和好。

  师:对,讲的就是这样两件事。文中的两个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这两个小动物也来到我们的身边。快瞧这个是谁呀?(出示小熊的图片)

  生:小熊。

  师:快点跟它打声招呼!

  生:嘿!你好!

  师:快看!这又是谁呀?

  生:小松鼠。

  师:也跟它打声招呼吧!

  生:hello,你好!

  师:看来大家很喜欢它们,今天就给你们一次机会扮演他们怎么样?

  生:噎!(十分兴奋)

  师: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来扮演它。

  生:(选择角色)

  师:我来看一看,你们进入角色了吗?(采访一名男同学)你是谁呀?

  生:我是小熊。

  师:(又走到一名女同学身旁)你是谁呀?

  生:我是小松鼠。

  师:看来大家都进入角色了。(出示图画)这分别是小熊和小松鼠的家,哪只小熊和小松鼠能把自己的家安在合适的位置上?

  生:(到黑板前贴图)

  师:(对小熊说)你为什么把家安在这儿?

  生:因为我的家在山脚。

  师:真聪明!安对了!(发现另一位同学将小房子安在山腰忙问)快看这只小松鼠安的对吗?

  生:不对!小松鼠的家在山顶,他把家安在山腰了!应该在山的最上面!

  生:(在同学门的提示下小松鼠安对了。)

  师:我们把这两个小动物也贴在家门口。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师:纸船和风筝怎样是它们成为好朋友的呢?读一读,课文3-7小节,一会就请你

  们谈一谈。

  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先请这只小松鼠谈一谈,你是怎样与小熊交上好朋友的?

  生:我一个人住在山顶上没什么意思,听说山下有一只小熊,我就折了一只纸船,上面写了祝你快乐!并且把我最爱吃的松果一起送给它。我想小松鼠看了一定

  会很高兴,并能愿意跟我交朋友。

  师:(出示图片)快瞧,这就是小松鼠折的那只纸船,它是怎样到小熊的家门口

  的呢?拿出你们的小手,演示演示!

  生:(按自己的体会演示,有的小手弯度很大,速度很快;有的小手弯度很小,速

  度很慢。)

  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你为什么这样演示?

  生:因为我从课文中“漂呀漂”一词能看出来,小船在小溪上漂流时应是很轻很

  慢的。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手演示的速度很快,下面我们拿出小手再来体会体会。

  生:(全体学生演示得都很轻很慢。)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谁能把你们体会的感觉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眼前仿佛真的看见一只小纸船在小溪上漂呀漂!

  师:小熊有人都祝你快乐了,你的快乐是什么呀?

  生:我的快乐是能交上好朋友,每天有人陪我玩。

  生:我的快乐是每天看到动画片。

  生:我的快乐是每天都能得到朋友的祝福!

  师:小松鼠希望你每天都获得这样快乐,小熊你的心情如何呀?

  生:我很高兴!

  师:哪只小熊比他更高兴

  生:我!

  师:看来你高兴的程度比他还要深。文中有一个词就形容你现在的心情,是哪一个?

  生:“乐坏了”!

  师:对,你们就来读一读第4小节,看一看哪只小熊真的乐坏了。

  生:(学生自由练读)

  生:(一人站起来表情朗读)

  师:你读的确实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像一只比较开心的小熊,而不是一只乐坏了的小熊。谁愿意再试一试

  生:(朗读得很形象)

  师:这只小熊真的乐坏了!接下来我该请小熊再来谈一谈,怎样和小松鼠交上好朋友?

  生:看到小松鼠的纸条和松果之后,我想总应该有个礼尚往来呀!(众笑)本来我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小松鼠,但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于是我就扎了一只风筝,上面写上祝你幸福,并且把我最爱吃的水果草莓送给了他。

  师:这就是小熊扎的'那只风筝,它又是怎样飘到山上去的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太想了!

  师:(播放软件)谁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5小节)

  师:朗读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词(出示卡片“飘呀飘”和“漂呀漂”)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带有“”的漂,另一个是带有“”的飘。

  师:你是从字形上进行区别,谁还能从其他方面进行区别?

  生:带有“”的漂,是指什么东西在水上漂;带有“”的飘,是指什么东西在风中飘呀飘。

  师:你们又从字义上进行了区别,会运用这两个词吗?谁先来说一说“漂呀漂”怎

  么用?

  生:树叶在水上漂呀漂。

  生:冰块在水上漂呀漂。

  生:小竹排在水上漂呀漂。

  师:这个“飘呀飘”怎么使用呢?

  生:塑料口袋在风中飘呀飘。

  师:你用得对,不过我们从小就应该具有环保意识,不应该让白色垃圾在风中飘。

  生:气球在风中飘呀飘。

  生:白云在空中飘呀飘。

  生: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飘呀飘。

  师:你们看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带有“”的字与水有关,带有“”的字与风有关。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你们可以找一找,读一读,用一用。

  师:小松鼠快看,有一只风筝向你飞来,怎么办?

  生:(做一把抓住风筝的样子。)

  师:小松鼠也乐坏了,谁来读一读,看看哪只小松鼠坏了?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小节)

  师:就这样纸船和风筝使它们成为好朋友,多开心呀!(神情变得严肃)可是有一

  天,它们俩竟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天空中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

  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吵架之后两个小动物的心情怎么样呢?就请大家读一读

  课文的9-12小节。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要到一只小熊家进行采访。这只小熊请你实话实说,你与小松鼠吵架之后心情怎么样?

  生:我现在的心情特别的难受,真有些后悔,要是不吵架该有多好,就能跟它继续

  玩了!

  师:我听说你在家还扎了风筝,这是怎么回事?

  生:其实,我真的想给它放风筝与它和好,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怕它不理我。

  师:你扎的风筝,到底放没放?

  生:没有。

  师:我再到一只小松鼠家去采访。这只小松鼠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也很难过,每天都给小熊折一只纸船,但不好意思放,怕小熊不理我。

  师: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它们俩谁也没有放纸船和风筝。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

  这样。一连好几天过去,这只小松鼠你想放风筝吗?

  生:想!

  师:如果让你再等几天放,行不行?

  生:不行了!我已经受不了了,想马上与它和好!

  师:那好,你就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小松鼠想和好的那段话。

  生:(读课文的第11小节)

  师:这只小熊你愿意与它和好吗?

  生:我愿意,因为听了他的朗读我真的感觉受不了了,我已经被感动了!

  师:快看!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出示风筝图片)

  生:出现了小熊放的风筝。

  师:咦?我怎么发现有一只小松鼠哭了呢?

  生:我看见小熊放的风筝,我太激动了,他终于原谅我了,我们又可以成为好朋

  友了!

  生:我主动与小熊和好,它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我太高兴了,所以就哭了。

  生:我有个问题:文中的小熊为什么到了傍晚才给小松鼠放风筝?

  师:你们就是文中的小熊快来谈一谈吧!

  生:因为傍晚时风比较大,风筝能飞到山上。

  师:这是一只富有生活经验的小熊。

  生:傍晚时夕阳会很美,这时放风筝一定会更漂亮。

  师:你是一只善于发现美的小熊。

  生:收到小松鼠的小纸船后,我又想了整整一下午觉得自己的毛病很多,今后一定和它友好相处。

  师:你是一只善于反思的小熊。

  师:多么感人的小故事呀!大家体会得很好!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小动

  物说一说。

  生:小熊我想对你说你应该像小松鼠那样主动与朋友和好,学会宽容别人。

  生:小熊你应该学会与别人沟通,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生:小松鼠我觉得你很了不起,你能主动与小熊交朋友,而且与朋友吵架之后,你

  主动与对方和好,我今后要向你学习。

  生:我想对这两个小动物说,没有朋友,世界就不可爱,愿你们和好之后能珍惜这份友谊。

  三、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师:我相信小松鼠和小熊听了你们的话之后,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迪。此时此刻,你们自己有什么打算吗?

  生:我想交好朋友。

  生:我前几天与同桌吵架了,我要向他道歉。

  生:我想做个贺卡,表达我对朋友的一份祝福。

  生:我想折一只飞机送给我的好朋友,希望他的学习成绩能像纸飞机那样越飞越高。

  生:我要折一只纸船,希望它漂到世界各国,这样就能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都成为好朋友了。

  生:(学生按自己的心愿开始活动。)

  师:老师真心地希望你们手中的卡片能变成纸船和风筝,传递着你们的友谊和谅解。愿你们在生活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愿这个动人的小故事,永远珍藏在你的心

  底。谢谢同学们今天与我渡过这美好的时光,再见!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8

  师:孩子们,看看体育馆大不大,这么多老师和咱们一起上开心不开心?

  生:开心。

  师:相信大家一定会上得更好。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我刚才已经把动作卡片分给你们的小组长了,你们喜欢什么就戴上什么,那你就是什么了。

  生戴卡片。

  师:带好了,告诉我,你是什么?

  生1:我是长颈鹿。

  师:你是什么?

  生2:我是老虎。

  师:噢,你是凶猛的大老虎。孩子们,现在你们不能不能用动作、声音把你代表的动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呀!谁来?

  生:我是小牛,哞!

  生:我是小猫。

  师:你用声音表现一下。

  生:喵!

  师:真乖,你一只可爱的小猫。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进入角色,做你们的鸽子姐姐,一会儿鸽子姐姐就带你们去森林里玩,你们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好,现在我们乘上小火车,等铃声一响我们就一起走。

  响上课铃!

  多媒体出示火车前进

  师:“心语林”车站到站了。我们利用这个时间聊聊天行不行?昨天才和你们相识,了解不多,鸽子姐姐想知道你们平时在学习语文之前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语文?

  生:读课文。

  师:你知道咱们要学新课文,你读了几遍?

  生:五遍。

  师:你读了五遍,太好了。读课文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谁还有别的方法?

  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狮子让猴子当万兽之王?

  师:好问题,谁还有?

  生:为什么狮子让别人当大王自己不当?

  师: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希望大家都能勇于提出问题。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没关系,马上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你们还预习了什么?

  生:生字。

  师:本课生字有什么,你试着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生字。

  师:太棒了,你基本全认下来了。学习了生字就能为学好课文做准备。谁还来说?

  生:找资料。

  师:很好,不仅扩大知识面,还能更好的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好,让我们再一起坐上我们的小火车,继续前进吧。

  展示多媒体:采集林

  师:采集林到了,相信在这儿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刚才聊天,知道你们有那么多好的学习方法,面对一篇新的课文,先做点什么呢?你想干什么?你来说。

  生:读生字。

  生:读课文。

  师:看来你们都非常会学习。鸽子姐姐尊重大家的学习,把课本打开。鸽子姐姐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先给一个机会我读给大家听好不好。有一个要求,请大家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师范读。

  师:好了,鸽子姐姐读完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小朋友自己读,划出生字,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生字,读准本课的.生字。请我们的小组长领着大家读一读。

  生读,教师巡视。

  师:我刚才看到了,有的学生是用熟字带生字,有的是拆部件。这些都是学习生字的好办法。

  出示轮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9

  一、体会湖面的变化

  (一)朗读课文。简单说说在不同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

  (二)体会湖面的静态。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描写了湖面,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一句把什么比作镜子,它怎么会像一面镜子?

  生: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当时没有什么风。

  师:能联系天气,体会湖面的平静,好。平的东西很多,比如墙壁、桌面。要像镜子,还得怎样?

  生:还要很亮。夕阳照在小湖上,湖面很亮。

  师:夕阳照着平静的小湖,湖面水平如镜,多美呀,朗读体会。

  (三)体会湖面的动态

  1.从第二自然段找到写湖面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有了这变化,湖面还美吗?

  生:(有的说)美;(有的说)不美。

  师:美不美,要从词句来体会。看下面的填空:荡起的( )( )的波纹

  课文用哪两个词语形容波纹,形容了什么?

  生:“一圈圈”、“粼粼”。

  生:“一圈圈”形容波纹很多,是一圈套着一圈,很多很多圈。

  生:“粼粼”形容波纹很明净。

  师:(用双手比划波纹由小到大,从里向外一圈圈荡开的样子)想象,这样荡起的波纹像什么?

  生:像开花似的。

  师:像开了什么样的花呢?对着上面的填空,把下面的空填上:像盛开的( )( )的大花。

  生:“一朵花”

  生:“美丽”

  师:把上下两句填空连起来,体会湖面出现了波纹美不美。

  生:荡起的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像盛开的一朵朵美丽的大花。

  师:多美呀!再看浪花,也通过填空来体会:无数的( )跳跃的浪花,像( )的( )花。先体会浪花的特点,再想象这样的浪花像什么。

  生:浪花很亮,闪闪发光。

  师:为什么是晶莹闪光的`?

  生:因为夕阳的柔光给照的。

  师:这明亮晶莹的浪花像什么花?

  生:宝石花。

  生:水晶花。

  师:好,把这个句子的空都填上,体会浪花美不美?

  生:无数的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像数不清的宝石花。

  师:好,“数不清”与“无数”相对,“宝石花”是对“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的生动比喻。现在再考虑,变得不平静的湖面美不美呢?

  生:(异口同声)美!

  (四)从湖面的变化,认识小湖的美。

  平静的湖面美,不平静的湖面也美。如果湖面无变化,总一个样子,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生:就不好看了,让人看烦了。

  生:就没有意思了,因为太单调了。

  师:怎么单调呢?

  生:总是一个样儿,没变化就单调了,不好看了。

  师:说得好。缺乏变化就单调,就不吸引人。课文里的小湖,湖面有静有动,富有变化,使小湖显得很美。

  二、体会鸬鹚的可爱

  (一)湖面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简单说说怎么有关。

  (二)观察图画,联系课文,了解鸬鹚的外形特点。

  (三)体会鸬鹚捉鱼时的表现。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鸬鹚捉鱼的经过,找出来读一读。

  2.你觉得鸬鹚捉鱼时表现得怎么样?

  生:它很听话,渔人拿竹篙那么一弄它就下去了。

  师:渔人怎么一弄,鸬鹚就立即跳入水里了。这里有一根教杆,拿来当作竹篙这里是讲台桌,把一侧当作船舷。谁愿学课文里渔人的样子,让鸬鹚下水。

  生:(表演动作,用教杆在讲台边轻轻擦过。)

  师:真正的渔人这一下不仅轻,还怎样?

  生:快。

  生:熟练。

  师:这轻快熟练的一弄,课文叫作棗?

  生:“一抹”。

  师:从鸬鹚对这一抹的反应,不仅看出它听话,还可以看出它对捉鱼怎么样?

  生:它特别积极,它都等不及了。它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在等待命令。渔人一抹,命令来了,它马上就跳到水里。

  师:把鸬鹚来捉鱼时的表现和入水的情况联系起来,咱们体会到鸬鹚捉鱼是很积极的。再从它们出水的情况看。把写鸬鹚出水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从它拍翅膀的样子,能想象它要对渔人说什么吗?

  生:“主人,我捉到鱼了,给你!”

  生:“我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鱼!快拿去吧!”

  师:你怎么知道它捉的鱼很肥大呢?

  生:它的喉囊鼓鼓的。

  师:鸬鹚这样主动地帮渔人捉鱼,真称得上是渔人的棗

  生:好帮手。

  生:忠实的朋友。

  3.认识鸬鹚的可爱。

  师:把鸬鹚捉鱼这部分内容再读一读,说说鸬鹚可爱在哪里。

  生:它是渔人捉鱼的好帮手。

  生:它把捉的鱼都给了渔人,它很忠诚。

  师:这是从鸬鹚对渔人这方面说;再从鸬鹚引起的湖面的变化体会。

  生:它一捉鱼,打破了小湖的平静,使小湖有了变化,更美了。

  师:好,鸬鹚的活动引起了湖面的变化,给小湖增添了美丽,这是它可爱的又一方面。

  三、体会渔人付出的劳动和感情

  鸬鹚虽然有潜水捉鱼的本领,但是能这样可爱,又离不开谁呢?

  (一)观察图画,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渔人为训练鸬鹚是下了功夫的。

  生: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一样,要是没训练好,早乱扑腾了。

  师:好,注意透过鸬鹚的表现体会。再从渔人来体会。

  生:渔人没有急着捉鱼。他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师:仔细观察图画,体会渔人怎么悠然。

  生:他盘腿坐在船尾,挺舒服的。

  生:他歪着头,看着平静的湖面,像镜子,还有稻田,一望无垠,他心里很高兴。

  生:他美滋滋地抽着烟。

  师:“悠然”是什么意思,渔人为什么能这样悠然。

  生:“悠然”是自由自在。

  生:“悠然”是悠闲自在。

  生:鸬鹚给训练好了,很听话,渔人才能这样悠然。

  生:他想先别忙,先吸吸烟,待会儿鸬鹚一定能帮我捉好多好多大鱼。

  师:这信心来自平时训练鸬鹚下的功夫。平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时候才能悠然。

  (二)从渔人使用鸬鹚捉鱼的行动,双方的配合效果看,渔人为训练鸬鹚是下了功夫的。

  (三)从渔人喂鸬鹚的时间、动作,想象他会对鸬鹚说什么,体会渔人对鸬鹚是关心、爱护的,是付出了感情的。

  四、总结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

  点评

  我听过王秀云老师讲授《鸬鹚》这篇课文,又读了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我觉得王老师非常重视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眼,需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需要怎么教就怎么教,而不是因袭过去,千文一法。这正是精湛而巧妙的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学要有一定的程序。但如果程序繁复且固定化了,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不着眼于学生学懂学好,而是习惯于教学步骤的一成不变。不管什么课文,也不管什么学生,总是这么几个教学步骤,堂堂如此,绝无例外。讲读课文也往往是一句句一段段地挨着次序提问分析,不管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总是一段段讲下来。殊不知,凡学生已经理解的或通过自学能够理解的句段,可以放过去或让学生自学。王老师《鸬鹚》这一课的教学,就摒弃了形式主义,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步骤。

  在教学当中,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入手,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入手。王老师针对《鸬鹚》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了从指导学生认识课文所介绍的具体事物入手,安排教学步骤,通过逐步地认识事物,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思想认识的。王老师的这课教学大致分为四步:一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湖面的句子,弄清湖面的变化,体会小湖的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鸬鹚动作的语句,体会鸬鹚的可爱;三是引导学生理解渔人的悠然、渔人与鸬鹚的默契配合,体会渔人所付出的辛劳与美好感情;四是引导学生理清渔人用鸬鹚捉鱼的全过程,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经过以上几步,学

  生对事物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相应加深。同时学生在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了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感教育。

  这课书,如果还是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讲解,那么每一段都要对小湖、鸬鹚、渔人加以分析,势必会使教学显得重复,学生也会感到乏味。而王老师针对课文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极为出色地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我以为,王老师的成功是她深入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以及每一个教学步骤以至每提一个问题,每讲一句话都作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的结果。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0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

  2、会用“料知”和“得意忘形”各造一个句子;了解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

  3、学会按照课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4、感觉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妖术,勇于和妖怪斗到底的精神。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理解内容按提示划分段落,学习第一大段。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唐僧赶走了孙悟空,白骨精喜出望外,它捉到了唐僧没有,唐憎师徒性命如何,接下去请读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思考课文大意: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很容易地把唐僧,八戒直奔花果山,去;孙悟空立即,打死,自己变成。孙悟空用计引诱白骨精三变,使唐僧。孙悟空打死了。

  读后检查:①认读生字卡片;②口头填空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成“起因一经过一结果”三段。

  1、唐僧被捉,八戒请回师兄。

  2、孙悟空用计揭穿白骨精妖术,师父悔悟。

  3、孙悟空打死白骨精。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读一、二自然段。

  2、理解“寡不敌众”、“直奔”等词语意思。

  3、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和课后第4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敦学要点:

  精读课文第二段,完成课后题l、2。

  一、精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2、讨论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孙悟空听到妖怪又出来作祟,就立即赶往白骨洞。——‘‘作祟”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立即”一词写出了什么?

  (2)孙:晤空决定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醒。一一说说“揭穿”、“妖术”、“觉醒”是什么意思。

  ①这里的“计”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故意问:“你的大徒弟孙悟空呢?”

  ③又为什么故意问:“女儿是怎样用的计?难道他们都识不破吗? (理解“得意忘形”)

  ④从哪里可看出唐僧觉醒了?

  (“此刻才明白”、“气愤地说”、“十分后悔”、“不禁失声喊道”)

  (3)他想起了孙悟空,不禁失声喊道:“悟空,我不该是非不分,人妖颠倒……“(这里的“是”与“非”’“人”与“妖”各指什么?)

  (联系三打(一),具体说说唐憎是非不分,人妖颠倒。)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孙悟空的两次故意”,白骨精的“得意忘形”、唐僧的“气愤”“悔悟”。

  4、了解文中有关标点的用法:

  破折号:老妖婆——白骨精的母亲(起注释作用)。

  引号:“老妖,婆”加上引号起否定作用,因“老妖婆”是孙悟空变成的。这种引号的用法与直接引用某人讲的话不同。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读第三段,思考:孙悟空是如何消灭白骨精的?

  2、找到有关句子读读,说说孙悟空是如何消灭白骨精的?

  3、齐读第三段。

  三、作业。

  1、熟读全文。

  2、准备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一、听写词语。

  二、总结全文。

  1、各自轻声读全文。思考: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充分揭露了白骨精的( ),表现了孙悟空( )、( )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唐僧( )、( )的弱点。

  2、指名分段朗读,讨论上面填空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复述故事。

  (一)回忆复述要求:

  A压缩课文内容:长话短说(概括地说)。

  B说课文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C删、并次要内容:人物的对话、环境的描写。

  (二)示范指导第一段。

  提示:悟空走后,唐僧被捉。

  复述:孙悟空走后,白骨精轻而易举地把唐僧捉进了白骨洞。

  (三)尝试复述第二段。

  提示:八戒请回孙悟空。复述:八戒去救唐僧,但寡不敌众。他直奔花果山,、请回师兄来搭救师父。

  (四)独立复述下面的课文。

  悟空打死老妖,“老妖”进洞。

  悟空赶往白骨洞,碰见了赶来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的母亲。悟空打死“老妖”、自己变成“老妖”的模样进了洞。

  “老妖”引白骨精三变,唐憎悔悟。

  孙悟空决定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醒,他故意问唐僧你的大徒弟孙悟空哪里去了?引诱白骨精说出是她为了吃唐僧肉,三次用计使唐僧把孙悟空赶走的。孙悟空又故意问是怎样用的计,引诱白骨精得意忘形地三变。唐僧这才明白是上了妖怪的当,十分后悔当初不听孙悟空的`话,不该是非不分,人妖颠倒,把孙悟空赶走。

  悟空打死白骨精。

  孙悟空现出真身,高举金箍棒,向白骨精打去,白骨精慌忙招架。八戒齐力奋战。白骨精正想逃跑,孙悟空晃动身子,变出十几个孙悟空,把白骨精围住。孙悟空口吐神火,把白骨精烧成了—堆灰。

  四、引导课外阅读《西游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趣吗?这样的故事在《西游记》这本书里有许多,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以后班上开个故事会,说说《西游记》里的故事。

  五、作业。

  1、读熟《孙悟空三打的骨精》(一)(二),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看《西游记》

  6、《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㈠》课堂实录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㈠》教学实录之一

  课前唱《西游记》主题曲

  歌中猴哥叫什么名字,还有其他名字吗?

  能不能演一演他的动作?

  一、揭题

  师:今天学习其中一则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这个故事熟悉吗,怎么熟悉的?今天学习得有新的收获。

  二、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用上我非常气愤同情憎恨……

  生读课文

  生:我非常憎恨白骨精

  生:我非常同情孙悟空

  ……

  生: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为他不泄气

  师:对他说法有什么意见?他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干坏事?那可不行,坏事越干越多了。

  三、通读课文,理解脉络。

  师:找“三”

  生:白骨精三骗唐僧。

  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生:白骨精三次跑。

  师:能不能用箭头表示?

  (板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骗唐僧唐僧三拦孙悟空

  四、深入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课文怎样形容白骨精(出示)

  生:“计”指什么?白骨精为了吃唐僧,用了什么诡计?(与三十六计联系)

  生:白骨精三骗为了挑拨离间。

  生:白骨精三骗为了调虎离山。

  生:白骨精为什么扮成村姑?

  生:为了迷惑唐僧

  生:用了美人计……

  师:白骨精用了这么多诡计,可以说它是“诡计多端”。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时间了解敌人,这对描写孙悟空有什么作用。

  生:反衬孙悟空。

  2、师:正面走进孙悟空,看每一个回合。

  自学第二段,选择最能表现孙悟空的句子,把它读好。

  读句子:

  a、“孙悟空用……妖怪”

  指名——评议——练读——指名

  (生:我觉得它重点词语读得很好;师:哪些重点词?)

  b、“大胆妖怪……”

  读——评议——练读——指名——评议

  为什么读得重?

  (生:后面不要软下来,评议时说)劈头就打

  生说另外的句子……

  c“啪地一声,那村姑侧地而去”,启发什么?

  生:悟空厉害!

  生:不留情。

  朗读(齐读2遍)

  3、刚才我们是读,其实还可以想。

  选择一个人物,把它内心的活动写出来。

  练习纸:

  白骨精:我要变与村姑、老妇、老汉去骗他们,因为()

  孙悟空:我一定要打妖精,因为()

  唐僧:我看到孙悟空打妖精,我要拦,因为()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1

  教学实录:第一会场下午第一节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 宁 夏 吕淑萍老师《窗前的气球》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2课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咱们大人初次见面要握握手,我们初次见面,来跟老师拍拍手,就算认识了。(绕场一周和孩子们依次拍手)

  师:今天换了新环境上课,站在你们面前的是新老师,你们有什么问题问我?

  生:你叫什么名字呀,老师?

  生:您姓什么?

  师:刚才她们两个提的问题,我想只要有双明亮的眼睛善于观察,一定会找到答案,看一看,谁有答案,说一说。

  生:叫吕淑萍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这里有(指屏幕)

  师:老师发现你有双 明亮的眼睛,善于观察,你从这大屏幕上还得到哪些信息?

  生:我们今天要学22课。

  师:那你们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

  生;读过。

  师:你们都读了几遍?

  生:三遍、四遍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窗前的气球是什么气球?

  师:呆会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生:老师应该是宁夏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的老师吧。

  师:美没错,你也善于观察。

  师:关于宁夏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老师可以帮你们解答。

  生:宁夏有什么?

  师:宁夏有五宝:……红的是枸杞、蓝的是……欢迎你到宁夏来。

  生:宁夏有什么美丽的风景?

  师:你想到宁夏去旅游吗?我告诉你宁夏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它东临中国母亲河黄河,西靠……

  生:宁夏哪里有小学呢?

  师:宁夏遍布都是小学,我们银川市就有21所小学,我是21小学的老师。好了,在刚才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特别善于观察;都有一对灵敏的耳朵,注意倾听,都有一付金嗓子,声音响亮。我相信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定会上得很成功。有没有信心。

  生:有。

  上课

  师:小朋友请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气球。

  师:平时,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看到过气球?

  生:比如说在舞台上看过。

  师:你知道舞台上的气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庆祝

  师:看来它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气氛

  生:在酒店里看到

  师:也是用来增加欢乐气氛的。

  生:我在街上看到过。

  师:逛街的时候见过。

  师:看来,在生活中气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增添欢快的气氛。可是,今天这一课的气球却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呀,变成了一剂治病的良药。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本,学习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吕老师写字的时候,我不能回头,但是我相信,我身后一定有41双明亮的眼睛在认真地看着我写字。写字的时候要做到横平竖直,还要做到写字的时候运笔要稳。你瞧,“气”这个字最后一笔“钩”,这个“钩”一定要钩上去,球最后一笔“点”,虽然小,一定要标上去。谁来读课题。

  生:22 窗前的.气球

  师:(领读)气球。

  生:气球。

  师: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轻轻打开书,你瞧,蓝色通道里有7个生字,是今天要认识的,轻轻把笔拿出来,在课文中用圆圈把这七个生字画下来,然后给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生:学生自学

  师:巡视指导:你真棒,坐姿很端正,速度也快。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画完了。请把铅笔轻轻送回家。现在告诉老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表示,恩,都标对了,标完的同学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两遍。开始吧。

  生:读书。

  师:什么叫自己读自己的呢?就是我不和别人一起读,我看谁会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瞧那个小伙子多好的学习习惯,读完后坐得多端正,大家要向他学习。读完的同学同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课文中画圈的生字。开始。

  生:同桌互相读。

  师:咱们的习惯要读好几遍,听老师的要求,就读一遍,读给你的同桌听,30秒时间,开始。

  生:同桌再次互读。

  师:老师检查一下,刚才你的同桌都读对了,高高举起你的拇指。如果两个都读对了,击掌祝贺一下,如果你的同桌还有问题,请你帮助一下他。

  师:没问题了,那老师考考你们,这些正字宝宝带着词语宝宝跑到了气球上,你能不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自己快速读一遍。

  生:自由读屏幕上的词语。

  师:如果你能读出。它就会变成笑脸。

  生:学生逐个读

  师:这么多同学还想读,我们一起读。如果你们都能读对,气球将飞到科里亚的窗前,带去你们的祝福。

  生:(齐读)读词语。

  师:这次,那些调皮的生字宝宝搬家了,跑到这五个句子中去了,你们赶快读一读,能读出这五个句子来吗?

  师:出示五个句子:

  (1)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2)气球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3)这下他猜出来了,准是米沙想的招儿。

  (4)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5)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师:刚才读这些句子时,你觉得哪个句子最难读,手势表示一下。

  生:第四句。

  师:谁来读第四个句子。

  生: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师:小伙子,你努力读句子时不添字,不丢字,不回读,不错字。这叫正确流利,我们和他一样正确流利读第四句。

  生:(齐读)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师: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读课文的情况,课文有五个自然段,我请五个小朋友来读书。其他同学捧起书,看着课文,认真听,看她们读得好不好。老师给你们读课题。

  师:22 窗前的气球

  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那张,你再读一下

  生:科里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师:初次接触课文,没关系,回头再练练。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里的“谁”指的都是可能是哪些人?

  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师:刚才读这段,你想到了“谁”可能是那些人?

  生:科里亚。

  师:哦,科里亚躺在病床上,谁也见不到,这个“谁”可能指哪些人呢?

  生:“谁”指的是大家。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大家是指的谁?

  生:同学。

  师:除了他的同学,还有谁呢?

  生:还有他的爸爸妈妈。

  生:还有米沙。

  师:还有可能看不到谁呢?看不到什么呢?

  生:老师。

  师:除了人,再想想,躺在病床上的科里亚,还有可能看不到谁呢?

  生:看不到外面所有的东西。

  师:比如说。

  生:外面的高楼大厦。

  师:你太会感受了。

  生:有可能看不到它心爱的宠物

  师:你太会想象了。有可能看不到他的宠物,有可能看不到大街上的川流不息的车辆,有可能看不到绿油油的草地,我们一起来做个说话练习:自己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病床上的科里亚,看不到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科利亚__________。自己练习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

  生:病床上的科里亚,看不到同学,看不到高楼大厦,看不到汽车,科里亚非常难过。

  师:你看,他刚刚积累的词就会用了,很好的学习方法。谁还想再来说

  生:病床上的科里亚,看不到他可爱的宠物,看不到他的家人,看不到他的同学,科里亚,你快点康复吧。

  师:你把你的祝福也放进去了。他看不到这么多东西,他怎么样?

  生:很伤心。

  师:课文当中说呀,躺在病床上的科里亚觉得真没意思,现在科里亚的心情你能体会出来吗?

  生:能。

  谁来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老师希望通过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科里亚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读一二自然段。

  师:通过你的朗读,似乎把我们带到了科里亚的病床前,让我们看到了他伤心难过的样子,就在这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窗前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怎么回事呢?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述了这个情景,这一段只有两个句子,第二句是个疑问句,读的时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来。老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是怎么回事?一起读。

  生:(齐读)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就知道了。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看你们班男子汉读书怎么样。男同学捧起书。

  生:男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米沙,跟老师读一遍

  生:米沙。

  师:第四自然当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要注意一下:

  出示:科里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科里亚的心情好了许多。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些?

  生:科里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师:为什么?你再读一读,读出来也可以。

  生:科里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师:他读得多好,像他这样读一读。

  生:(齐读)科里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师:刚上课时,老师说过,窗前的气球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是治病的一剂良药,它究竟代表着什么呢?我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想一想,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科里亚为什么笑了,比一比,看谁想得多,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生:四人小组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师:出示课件:

  想一想,说一说:科利亚_________________,高兴地笑了。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2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

  师(点击课件画面,出现动画):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脚步。而我们,总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睁大双眼,敞开心扉,去寻找春天。

  师板书:找。

  师:课文中有几个孩子,冲出家门,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师(补充板书)

  生(齐读)找春天。

  师: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好不好?

  生(齐):好!

  生读书。

  师(大屏幕展示生字):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吧。

  生认读

  师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

  生齐读生字。

  师:春姑娘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姑娘的踪迹。当我们发现她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哪找到了春姑娘。

  (学生开始有声有色的齐读课文,师行间巡视。)

  师:春姑娘听到同学们把她读得这么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和同学们见面了。

  (生高兴地笑了)

  师:赶快把你从课文中找到的春姑娘与小组的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分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找到的春天记录在老师发放的纸卡里。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交流中,师则到各组去参与。

  师:哪位小朋友已经知道了春姑娘藏哪儿了?

  (学生举高了手,嘴里说着“我知道了”。学生开始谈开了)

  生1:(我说、我说)刚探出头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

  生2:(我来说)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

  生3:(我还有)树木吐出的点点嫩芽,那就像是春天的音符。

  生4:(争着回答)溪水丁丁冬冬,那是春天动听的琴声。

  生5:(迫不及待地)我还知道了春姑娘藏在了柳枝、风筝、喜

  鹊、杜鹃、桃花、杏花里。

  (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并板书:小草、野花、嫩芽、小溪、柳枝、风筝、喜鹊、杜鹃、桃花、杏花)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真了不起,春姑娘已经被同学们找到了,她很高兴能和同学们见面,所以她带来了一首歌送给同学们。

  (学生们高兴得鼓起掌来)

  播放歌曲《找春天》(部分学生也能动情地跟着唱起来)

  师:让我们一起用美美的声音读读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谢谢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的歌儿。

  生:(激昂地)好。

  学生富含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美丽的春姑娘,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像一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触到了春姑娘的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草已经发芽了、花儿开了、柳枝绿了、溪水解冻了、鸟儿们飞回来了。

  生:(我来补充)我还看到了桃花、杏花开了,小朋友们在春天里放起了风筝,他们可开心啦!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锐利!

  生:我听到了鸟儿们清脆的叫声,还有溪水丁丁冬冬,它们好象在合唱呢。

  生:我听到的是春风轻轻的呼吸声。(你说得太棒了)

  生:我闻到了花儿、草儿、树儿们散发出来的春天的香味儿。

  生:知道我闻到的是什么吗?(快说来听听吧。)我闻到了鸟味儿。

  (同学们笑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了他。)

  生:我触到了春天的柳枝、溪水、花草们,还有春天蒙蒙的细雨。(说得真不错)

  生:老师,春风轻轻吹到我的脸上,让我触到了她。

  师:(欣喜不已,不自觉地笑开了颜。)你说得棒极了,比老师聪明、厉害多了,真佩服你。同学们,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吧!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3

  一、课前活动

  课前教师将彩色手工纸藏在学生位斗里。

  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每人一样礼物,藏在位斗里,拿出来吧,高兴吗?

  没想到是吧?喜欢吗?用它来折个小纸工吧!

  生:(非常兴奋)

  (评:课伊始,教师让孩子们用彩色手工纸折纸工,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愉悦的情感,孩子们激动,摩拳擦掌。他们用心地去折。教师巧妙地揭示课题,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导入

  师:巡视。看!这只小纸船折得多漂亮!我把它贴在黑板上,(板书:纸船)。

  都折什么啦?举起来给老师看看。都挺漂亮。我这儿还有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玩具,它可折不出来,想看么?你把手里的纸工都藏在位斗的最里面,我就给你们看。对,是风筝,(贴风筝)它是扎出来的。(板书:风筝)

  生读:风筝。

  师:读得多准确。“筝”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读一声。(指导“筝”的读音)

  就是这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

  三、初读

  1师:想读吗?那就快打开书92页,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你们都在想办法记住字音,多会学呀!

  生词都会读了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听。

  都谁全读对了?词宝宝可都在这儿,

  CAI:乐坏了扎风筝抓住草莓

  幸福吵架难受漂呀漂

  谁能读?

  生:指名读,(把za风筝,读成zha风筝)

  师:“扎风筝”,这个字在这里读za,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a。它也读zha,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a,比如扎针。

  生读:“扎风筝”

  生:开火车领读。

  抢读

  师:“漂”字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生读

  CAI:[漂漂呀漂漂漂亮亮]

  (评:识字教学抓得实,学生记得牢。识记形式灵活多样,对难字教师加以指导。)

  四、逐自然段读文,随文解决生字词

  师:词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为了把最好的你展示给大家,再练一练。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漂飘的教学

  1、读2自然段时,板书:漂

  2、读4自然段时,板书:飘

  师:都是piao,怎么不一样呢?(画水、风)

  生:纸船在水里漂,所以有三点水;风筝在风里飘,所以有风。

  师:原来偏旁不一样,字义也不一样啊!纸船顺水漂呀漂、风筝乘风飘呀飘,多美呀!谁来当纸船?谁来当小风筝?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CAI: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生读

  师:能加上动作吗?

  生:加上动作读。

  (评:“漂”和“飘”虽然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理解、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从第5自然段开始,开火车分段读文。

  五、整体感知;

  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好几遍了,你能用“纸船”、“风筝”说话吗?

  生:水里漂着一只纸船。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小熊,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送给松鼠。

  生:松鼠在纸船上放了一个松果,小熊在风筝上挂了一个草莓。

  生: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生:松鼠和小熊吵架了,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和好了。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是啊,纸船和风筝是小熊和松鼠的使者。就是这小小的纸船把小熊“乐坏了”。

  (评:让学生用“纸船”、“风筝”说话,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六、精读课文。

  1体会快乐:(出示图1)

  师:你们看把他乐的。你想说点啥?

  生:小熊,你咋这高兴啊?

  生:小熊,你咋乐成这样啊?

  师:乐成咋样了?

  生:小熊手里拿着小船,嘴都合不上了,还在那跳呢。

  师:这呀叫手舞足蹈。是啊,小熊,你咋乐成这样啊?

  (评:从图入手,让学生看图想象,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

  (2)出示3自然段,指名读。

  师:说说吧,他咋乐成这样?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小熊,纸船上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读(很平淡)

  师:你没“乐坏”。

  生:读(生动)

  师:从你的脸上就能看出来,你真是“乐坏了”。不光小熊“乐坏了”,松鼠也“乐坏了”。

  出示5自然段

  生:(读)

  师:就是这纸船和这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多少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师配乐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怎么回事呢?接着读读课文吧!

  生:配乐自由读

  师:课文读到这,如果你就是小熊、你就是松鼠,现在看到这纸船、风筝,你想说点什么?

  生:(沉默)

  师:再读读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生:自由读。

  师:谁想读?

  生:松鼠再也受不了了,……(较平淡)

  师:松鼠孤孤单单地爬到屋顶上,看看满屋顶的纸船,望望空荡荡的天空,他流下了眼泪……再读这一段。

  生:读(很有感情)

  师:小松鼠,看着这纸船,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

  生:纸船,你跟小熊说:“我再也不和你吵架了!”

  生:纸船,你快漂到小熊那里,让他和我和好吧!

  师:板书(让我们和好吧!)都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充满感情)

  师:他们和好了吗?

  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七、写字教学:

  师:松鼠把快乐折进纸船里,小熊把祝福扎到风筝上,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了幸福。(板书:福)“福”你在哪儿见过?

  生:过年的时候,我们家门上贴过这个字。

  师:是这样的吗?(出示实物)谁有补充?

  生:过年的时候贴的是倒“福”。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福”来到了的意思。

  师:平时人们都怎么说这个字?

  生:福临门、福气、福如东海、有福、道福……(组词)

  师:纸船和风筝送出的是祝福,松鼠和小熊得到的是幸福。(理解“祝福”和“幸福”)我这儿有一幅图,你们看:(出示百福图)这是一百个字,还都是同一个字!猜猜,是哪个字?

  生:福!

  师:对!就是“福”字。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喜欢这个字,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福”。他们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也愿意把福字送给朋友,让朋友得到祝福。我们也写写这个字吧。

  师:“福”是什么偏旁?

  生:示补旁

  师:示补旁是示字的变形。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你可看好了啊,千万别眨眼。(师把“示”变成示补旁)短横变成点,长横和撇变成横撇,竖勾变成竖,点不变。这儿有几个点?

  生:一个。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板书“福”。

  师:写个福字吧。描一个,写两个。

  师:我写这个字的时候心里暖融融的,你们呢?

  师:(指板书)纸船和风筝使小熊和松鼠得到了朋友的祝福,使他们拥有了幸福!我们课下也折了小纸工,咱们也写上祝福的话送给朋友吧!

  (评:和前面的教学相呼应,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学会展示自己,懂得关心他人。使孩子的个性健康地发展。)

  八、联系生活,感受真情

  读写、读祝福的话。(放轻音乐)

  评析:

  《纸船和风筝》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理念。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

  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发展。本课的导入自然得给人以清风扑面的`感觉。开课,教师就让学生体会到了意外收到礼物的惊喜;折手工看似与课堂无关,实际上却与后面的教学相呼应,而且使学生解除了紧张情绪,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体验成功,放飞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杨老师让学生把祝福的话写在小纸工上,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伙伴,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

  三、识字教学情境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杨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在识记过程中,学生既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又学会了识记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4

  一、 出示《游子吟》古诗。指名读。

  二、 检查预习。

  1、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唐朝)

  2、 他为什么写这首诗?(生:他想铭记母亲对自己的慈爱)板书:铭记(什么叫铭记)生:永远记住

  3、 师小结:他就是想记住母亲的'恩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师提示学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读一节,动笔画出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最感动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从一针针一线线体会到了母亲很关心很爱他,缝得很仔细,指名2-3人读中体会问:她在缝衣服时还会想些什么?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生1说舍不得儿子走;生2说她想儿子早点回来)

  第二节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指名说并读。(师点评你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生2读(师点评你读出了依依不舍)生齐读。这时孟郊看到母亲头上怎样?他心里又会怎样想?生1她昨夜肯定没睡好,为我操心生2母亲昨晚睡迟起早生3:母亲为儿子操心把头发都弄白了。师:湿润是什么意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没流下来)

  师小结:母亲的恩情一方面体现在行动上,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上。板书

  四、 让我们轻轻地读这首诗,找出文中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仔细听。

  师: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生:):

  师:有一天,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给他缝补衣服。

  师: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生;临行密密缝

  师让学生说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让学生练习背诵,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上。一组展示背诵(齐背)背得怎样?有感情吗?另一组挑战背。师小结:刚才两小组同学把最后一行诗句背诵的特有感情又《游子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千古名句,要记住。那么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小组内讨论,看谁能做一个爱母亲的孩子

  生1帮母亲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务。生3:洗脚。

  师: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落实到行动上今晚给母亲洗脚。

  板书: 行动上

  母亲的恩情 太阳的光晖

  铭记 语言上

  孟郊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5

  一、质疑导读,披文入情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文,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访孔明”,谁能说说对刘备的初步印象?

  生:刘备仰慕孔明。

  生: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也很能总结。

  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生:课文是怎么详写刘各等人请诸葛亮出山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张飞?

  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我们怎么样来研究文中刘备、张飞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呢?

  生:……

  二、合作探究,深入课文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奸方法。同学们是研究人物的专家,请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自己深感兴趣的人物。交流时要做到有话可说。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师小结学法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先让研究刘备的同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心得体会(交流刘备的几处言行,原则上以学生的学路为主,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

  生:我读了刘备斥责张飞的话,知道了他很仰慕敬重诸葛亮。(一些同学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师:(出示文中四句刘备斥责张飞的句子,不出示提示语)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读……

  师:你觉得读得好吗?

  生:——般。

  师:老师出示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引导学生再读句子。

  生再读……

  师:大家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谁能用四个字概括刘备的话意。

  生:斥责张飞。

  师:(板书后)刘备是这样说的,又是怎么样做的?

  生: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引导学生读好后,概括句意,请学生板生:端正地写“下马步行”。

  师:好,我们应该端端正正写字。

  生:我从“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读懂了刘备敬重诸葛亮。

  师:点击“轻轻”、“恭恭敬敬”,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能不能将这一长句概括成四字短语。

  生:等候孔明。

  师:能不能加进表示地点的词语?

  生:阶下等候。

  师:好,能不能把“恭恭敬敬”这一层意思也说进去。

  生:阶下恭候。

  生:我从“赶紧下拜”句也读懂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诚心诚意的。

  师:出示句子,上学生自己读,同桌交流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评析。

  生:“谒见’’这个词是指晚辈拜访长辈,下级拜访上级,而那时刘备是大将军、皇叔,诸葛

  亮是一个村夫,说明刘备尊重孔明。

  生:我还有补充,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好几岁,谁知道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几岁?

  生:二岁。

  生:五岁。

  生:八岁。

  师:二十岁。

  生:(惊讶)我认为这句话应概括成“下拜谒见”

  师:请研究张飞的同学汇报研究的成果。

  生:课文写张飞是为了反衬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读了张飞的话,我更敬佩刘备了。

  师:出示有关句子(“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白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先请学生自由读,然后交流。

  生:我认为,张飞看不起诸葛亮,所以“——个村夫”应该读得又轻又慢。

  生:我有补充,张飞是一个猛将,说话很直,应该读得很有力。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白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书,互相交流。)

  师:请大家看黑板,用“刘备()为了表明( )”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刘备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

  师:不错。谁能再说得简单些?

  生:我从刘备的“言行”中明白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说,我们善于加强人物的比较进行研究,那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会对刘备的形象和品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师:.(出示刘备张飞的四组对话)请问学们找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越是读得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会越深,请同学们再看看课题,读读课文,你有没有更新更深的发现。

  生:课题“三顾”指刘备去的次数多,坚持不懈。

  生:课文多次写张飞是为了说明刘备心之诚,情之切。

  生:……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商量一下,如果还有新的发现,可以告诉老师。

  三、联系生活,跳出课文

  师:同学们,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启发呢?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请人帮助,心诚则灵。

  学生2:尊重他人,以诚待人。

  学生3: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学生4:作为一名单位领导者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学生5:……(联系到囚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已经学会如何做人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学习的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山课堂。根据大家现在的认识和理解,想提出哪些新问题呢?

  生:张飞能不能与诸葛亮合作好?

  生:课文开头写刘备仰慕诸葛亮,后来写“经过一番议沦后”更敬佩诸葛完了,诸葛亮到底说了哪些话?

  师:他们第一次的对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隆中对》,课后请可学们去研究研究,收获一定不小。

  (学生十分兴奋)……

  师:你们有兴趣想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是怎么合作打天下的吗?课文与原作有什么异同之处吗?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三国演义》。

  9、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鸬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在湖面捕鱼。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3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写在平静的湖面上,鸬鹚等待着渔人捕鱼的命令。第2—4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第5—7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结束,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绘了湖面“静—动—静”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抓住重点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三、设计思路

  学习语文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本课的教学,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在一定的教学单位时间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相应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学习准备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积累知识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鸬鹚课件:鸬鹚图学习了第一段课件:湖面平静图你学了第一段后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湖面很静,也很美丽。

  2、是的,这是一种美丽的宁静,你想把这种物静人宁的美丽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吗?让我们借助重点词句美美的把第一段背背。课件:音乐湖面平的像镜子,岸边垂柳和稻田,渔船浮在湖面上。渔人悠然吸着烟,鸬鹚列队等命令。板书:静

  (学生一起有感情的背诵)

  (二)课件演示,抓重点词,感悟理解课文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请你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来。

  生:这个命令就是:一抹

  师:你真会读书。请你把“一抹”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二次。

  (学生板书,师提醒“末”上横长,下横短)

  师:“一抹”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轻轻一擦的意思

  师:对,那“抹”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可换成“挥”、“扫”、“擦、赶、拍、敲、、、、、、、、”(根据交流板书这些词)

  2、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了?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

  生:渔人轻轻一抹说明渔人很爱惜鸬鹚,生怕伤了鸬鹚。

  师:说的好!这就是你的研究成果,请把你研究的专利写在黑板上,你准备写哪个重点词?

  生:爱惜

  师:好,请你在这写上爱惜。(学生板书:爱惜)

  生:渔人轻轻一抹,鸬鹚就纷纷下水捕鱼了,更可看出渔人对鸬鹚训练有素,鸬鹚很听话。

  师:说的好,请你也板书一个重点词。(板书:听话)

  生:我觉得渔人用竹篙轻轻一抹,就像在拍老朋友的肩膀一样,在鼓励鸬鹚要多抓鱼、抓大鱼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请你也来板书一个重点词。你准备写哪个词?

  生:鼓励

  师:请大家仔细研究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看谁还能研究出什么。(自由读)

  师:你想渔人早不下命令,晚不下命令,偏偏这时下=

  生:这可能渔人发现了一群鱼,他怕惊动鱼群,让鱼跑了,所以用轻轻“一抹”

  师:真聪明,也请你来板书一个重点词:惊动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当然,这“一抹”用的好的理由还很多,我们课外再去研究。现在谁能把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含着情和意读出来?(个别读,再感情的齐读)

  3、同学们对这“一抹”研究真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肯定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2——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研读成果,说说渔人这一抹能抹出那些景象来?课件:鸬鹚捕鱼

  生:我读懂了渔人这“一抹”抹出了“湖面上浪花跳跃,荡起了粼粼的波纹。‘

  师:你是从课文的哪儿发现的?为什么说这“粼粼的波纹和浪花跳跃”是抹出来的?

  生:我是从课文“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中读懂的。因为是渔人的轻轻一抹,鸬鹚扑扑的下水了,才使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而且我觉得夕阳下浪花跳跃的景象也很美丽。

  师:老师觉得你的审美能力相当不错,应该好好奖励你。如果让你来板书出这抹出来的景象,你用那些词来概括最好?

  生:浪花跳跃

  师:很好,请你在这儿板书:浪花跳跃

  生:我认为是抹出了鱼。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课文说:“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他的脖子,把吞进他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他甩进水里。”所以说渔人抹出了鱼了。

  师:就只一条?

  生:有许多条

  师:你又是从课文哪儿发现的?

  生:因为课文中写:鸬鹚不断的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师:特别是哪个词?

  生:不断

  师:那我们怎样板书这一学习成果呢?

  生:许多条鱼也可以说:鱼儿不断、多多……

  师:现在更好了,与前面的“浪花跳跃”更想配,这成果是你发现的,奖励你来板书:鱼儿不断,同意吗?

  生:我从“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中知道还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师:对,请你来板书:渔人忙碌

  渔人这轻轻一抹,原来平静的湖面动起来了,热闹起来了!板书:动现在请同学们和上书本.

  (三)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1.同桌研究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生;我觉得还抹出了丰收,我仿佛看到小渔船里满是活蹦乱跳的鱼。

  生:我有补充,渔人抹出钱。

  师:真的,怎么解释?

  生:因为渔人抓了这么多鱼,第二天到市场上买,就换成了钱。

  师:想的好,这叫勤劳致富。再继续想想,还会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渔人家的电视机、电冰箱、还抹出了渔人丰盛的`晚餐。

  师:说的太好了,谁来概括的说说?

  生;抹出渔人喜悦的心情。/抹出了渔人一家的幸福生活

  师:好,请想想这下板书什么?幸福生活、心情喜悦

  师:谁来板书,那就我来吧!()

  2.同学们真了不起,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有这么多,如此丰富的体会到了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自由读2——4自然段,等会儿把你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句段读给大家听。(个别读,点评,再齐读)

  (四)文章小结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的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渐渐恢复了平静

  师: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课件:捕鱼后的湖面平静,并打上字——湖面有恢复了平静

  师:为什么要用“恢复”?

  生:因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鸬鹚下水捕鱼变的热闹了,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用上恢复

  2.对,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课件:思考:这是一种()的静,()的静。相互讨论完成练习

  生:湖面又恢复平静,这是一种渔人和鸬鹚紧张劳动之后的静,比捕鱼前显得更静了。

  师:渔人满载而归,他们一家又可以吃上新鲜的菜肴,这是一种带有丰收的喜悦的静。

  师:渔人捕了这么多的鱼,明天到市场上准能卖好多钱,为他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幸福,在这静静的湖面上,我们好象能听到他们一家的欢笑声,这是一种洋溢着温馨和幸福的静。

  师:是啊,这时的静比上一次是更恬静,更美丽!老师不得不佩服你们,体验是如此深刻。你能把这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静读出来吗?(细读5——7段)小结

  3.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捕鱼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恢复平静,而这种静和动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都是美的享受!

  4.练习

  作业本完成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1-26

小学语文《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实录07-29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学实录07-30

小学语文一年级:《司马光》教学实录02-18

初中语文《孔子游春》的课堂教学实录07-28

小学一年级语文四季优秀教学实录09-27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01-05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08-31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