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

时间:2023-03-19 17:42:57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集锦15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

  师: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集锦15篇

  生:想。

  师(出示小马图片):现在来分享小马的故事。

  师:通读全文,思考:课文说了件什么事?

  生:(略)

  师:找出妈妈的话。

  (出示“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子,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生读此句。

  师:别人指的是谁?找出它们的话。出示“水很浅,刚没(mò méi)小腿,能趟过去。”“小马,小很深,会淹死你的。”

  生:老牛、松鼠

  师: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相关文字)

  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师:小马是怎么问老牛的.?老师来做老牛,谁来试试问? 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读得怎么样? (又试了一次)

  师:小马相信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谁来了?他是怎么说的?

  生:(略)

  师:为什么松鼠突然跳下来?

  生:着急、担心。

  师:小马怎么做的?

  生:收住脚步。

  师:为什么“吃惊”地问?

  生:(略)

  师出示:松鼠的话:“小马,小很深,会淹死你的。”

  师:怎么读?

  师:妈妈怎么说的?小马为什么难为情?

  生:他没仔细地想松鼠和老牛的话。

  师:***,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找学生上台表演“小马趟河”)

  师:为什么河水“既不象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象松鼠说得那么浅?

  生:小马既没有老牛那么高大,也没有松鼠那么矮小。

  师:猜猜看,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什么?

  生:

  师:小马懂得了这个道理,多亏了谁? 生再读马妈妈的话。

  师:说说自己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处理的?

  生: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跟爸爸妈妈或朋友说一说你成长过程中一件难忘的事。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2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氖瑁墙镂慕萄У目占溲由斓娇瓮猓嘌鸭⒄怼⑽招畔⒌哪芰欣谘镂乃刂实娜嫣岣摺?br>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

  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

  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

  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

  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

  (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

  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三、评价归纳

  (师生共同对学习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

  赠汪伦(lún)

  李白(?)

  将欲 深千尺(升)

  忧郁 惊喜 不及(感动)

  忽闻 送我情(降)

  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

  四、训练迁移

  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

  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

  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设计思路: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切忌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本设计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到作业设计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板书简洁、明了,为这一设计意图做了较好的诠释。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3

  一、 出示《游子吟》古诗。指名读。

  二、 检查预习。

  1、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唐朝)

  2、 他为什么写这首诗?(生:他想铭记母亲对自己的慈爱)板书:铭记(什么叫铭记)生:永远记住

  3、 师小结:他就是想记住母亲的.恩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师提示学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读一节,动笔画出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最感动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从一针针一线线体会到了母亲很关心很爱他,缝得很仔细,指名2-3人读中体会问:她在缝衣服时还会想些什么?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生1说舍不得儿子走;生2说她想儿子早点回来)

  第二节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指名说并读。(师点评你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生2读(师点评你读出了依依不舍)生齐读。这时孟郊看到母亲头上怎样?他心里又会怎样想?生1她昨夜肯定没睡好,为我操心生2母亲昨晚睡迟起早生3:母亲为儿子操心把头发都弄白了。师:湿润是什么意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没流下来)

  师小结:母亲的恩情一方面体现在行动上,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上。板书

  四、 让我们轻轻地读这首诗,找出文中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仔细听。

  师: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生:):

  师:有一天,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给他缝补衣服。

  师: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生;临行密密缝

  师让学生说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让学生练习背诵,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上。一组展示背诵(齐背)背得怎样?有感情吗?另一组挑战背。师小结:刚才两小组同学把最后一行诗句背诵的特有感情又《游子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千古名句,要记住。那么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小组内讨论,看谁能做一个爱母亲的孩子

  生1帮母亲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务。生3:洗脚。

  师: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落实到行动上今晚给母亲洗脚。

  板书: 行动上

  母亲的恩情 太阳的光晖

  铭记 语言上

  孟郊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4

  一、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过一个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你们还想听吗?

  生:想!(全体学生齐呼)

  师:好!老师就再给大家讲讲这个小故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教师伴着动听的音乐,动情地范读课文。)

  生:(听完故事不由得鼓掌)

  师:通过大家的掌声,我发现你们已经被这个小故事打动了。那你们一定知道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什么?谁能主动地说一说?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小松鼠和小熊刚开始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它们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纸船和风筝又使他们和好。

  师:对,讲的就是这样两件事。文中的两个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这两个小动物也来到我们的身边。快瞧这个是谁呀?(出示小熊的图片)

  生:小熊。

  师:快点跟它打声招呼!

  生:嘿!你好!

  师:快看!这又是谁呀?

  生:小松鼠。

  师:也跟它打声招呼吧!

  生:hello,你好!

  师:看来大家很喜欢它们,今天就给你们一次机会扮演他们怎么样?

  生:噎!(十分兴奋)

  师: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来扮演它。

  生:(选择角色)

  师:我来看一看,你们进入角色了吗?(采访一名男同学)你是谁呀?

  生:我是小熊。

  师:(又走到一名女同学身旁)你是谁呀?

  生:我是小松鼠。

  师:看来大家都进入角色了。(出示图画)这分别是小熊和小松鼠的家,哪只小熊和小松鼠能把自己的家安在合适的位置上?

  生:(到黑板前贴图)

  师:(对小熊说)你为什么把家安在这儿?

  生:因为我的家在山脚。

  师:真聪明!安对了!(发现另一位同学将小房子安在山腰忙问)快看这只小松鼠安的对吗?

  生:不对!小松鼠的家在山顶,他把家安在山腰了!应该在山的最上面!

  生:(在同学门的提示下小松鼠安对了。)

  师:我们把这两个小动物也贴在家门口。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师:纸船和风筝怎样是它们成为好朋友的呢?读一读,课文3-7小节,一会就请你

  们谈一谈。

  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先请这只小松鼠谈一谈,你是怎样与小熊交上好朋友的?

  生:我一个人住在山顶上没什么意思,听说山下有一只小熊,我就折了一只纸船,上面写了祝你快乐!并且把我最爱吃的松果一起送给它。我想小松鼠看了一定

  会很高兴,并能愿意跟我交朋友。

  师:(出示图片)快瞧,这就是小松鼠折的那只纸船,它是怎样到小熊的家门口

  的呢?拿出你们的小手,演示演示!

  生:(按自己的体会演示,有的小手弯度很大,速度很快;有的小手弯度很小,速

  度很慢。)

  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你为什么这样演示?

  生:因为我从课文中“漂呀漂”一词能看出来,小船在小溪上漂流时应是很轻很

  慢的。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手演示的速度很快,下面我们拿出小手再来体会体会。

  生:(全体学生演示得都很轻很慢。)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谁能把你们体会的感觉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眼前仿佛真的看见一只小纸船在小溪上漂呀漂!

  师:小熊有人都祝你快乐了,你的快乐是什么呀?

  生:我的快乐是能交上好朋友,每天有人陪我玩。

  生:我的快乐是每天看到动画片。

  生:我的快乐是每天都能得到朋友的祝福!

  师:小松鼠希望你每天都获得这样快乐,小熊你的心情如何呀?

  生:我很高兴!

  师:哪只小熊比他更高兴

  生:我!

  师:看来你高兴的程度比他还要深。文中有一个词就形容你现在的心情,是哪一个?

  生:“乐坏了”!

  师:对,你们就来读一读第4小节,看一看哪只小熊真的乐坏了。

  生:(学生自由练读)

  生:(一人站起来表情朗读)

  师:你读的确实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像一只比较开心的小熊,而不是一只乐坏了的小熊。谁愿意再试一试

  生:(朗读得很形象)

  师:这只小熊真的乐坏了!接下来我该请小熊再来谈一谈,怎样和小松鼠交上好朋友?

  生:看到小松鼠的'纸条和松果之后,我想总应该有个礼尚往来呀!(众笑)本来我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小松鼠,但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于是我就扎了一只风筝,上面写上祝你幸福,并且把我最爱吃的水果草莓送给了他。

  师:这就是小熊扎的那只风筝,它又是怎样飘到山上去的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太想了!

  师:(播放软件)谁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5小节)

  师:朗读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词(出示卡片“飘呀飘”和“漂呀漂”)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带有“”的漂,另一个是带有“”的飘。

  师:你是从字形上进行区别,谁还能从其他方面进行区别?

  生:带有“”的漂,是指什么东西在水上漂;带有“”的飘,是指什么东西在风中飘呀飘。

  师:你们又从字义上进行了区别,会运用这两个词吗?谁先来说一说“漂呀漂”怎

  么用?

  生:树叶在水上漂呀漂。

  生:冰块在水上漂呀漂。

  生:小竹排在水上漂呀漂。

  师:这个“飘呀飘”怎么使用呢?

  生:塑料口袋在风中飘呀飘。

  师:你用得对,不过我们从小就应该具有环保意识,不应该让白色垃圾在风中飘。

  生:气球在风中飘呀飘。

  生:白云在空中飘呀飘。

  生: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飘呀飘。

  师:你们看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带有“”的字与水有关,带有“”的字与风有关。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你们可以找一找,读一读,用一用。

  师:小松鼠快看,有一只风筝向你飞来,怎么办?

  生:(做一把抓住风筝的样子。)

  师:小松鼠也乐坏了,谁来读一读,看看哪只小松鼠坏了?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小节)

  师:就这样纸船和风筝使它们成为好朋友,多开心呀!(神情变得严肃)可是有一

  天,它们俩竟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天空中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

  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吵架之后两个小动物的心情怎么样呢?就请大家读一读

  课文的9-12小节。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要到一只小熊家进行采访。这只小熊请你实话实说,你与小松鼠吵架之后心情怎么样?

  生:我现在的心情特别的难受,真有些后悔,要是不吵架该有多好,就能跟它继续

  玩了!

  师:我听说你在家还扎了风筝,这是怎么回事?

  生:其实,我真的想给它放风筝与它和好,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怕它不理我。

  师:你扎的风筝,到底放没放?

  生:没有。

  师:我再到一只小松鼠家去采访。这只小松鼠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也很难过,每天都给小熊折一只纸船,但不好意思放,怕小熊不理我。

  师: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它们俩谁也没有放纸船和风筝。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

  这样。一连好几天过去,这只小松鼠你想放风筝吗?

  生:想!

  师:如果让你再等几天放,行不行?

  生:不行了!我已经受不了了,想马上与它和好!

  师:那好,你就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小松鼠想和好的那段话。

  生:(读课文的第11小节)

  师:这只小熊你愿意与它和好吗?

  生:我愿意,因为听了他的朗读我真的感觉受不了了,我已经被感动了!

  师:快看!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出示风筝图片)

  生:出现了小熊放的风筝。

  师:咦?我怎么发现有一只小松鼠哭了呢?

  生:我看见小熊放的风筝,我太激动了,他终于原谅我了,我们又可以成为好朋

  友了!

  生:我主动与小熊和好,它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我太高兴了,所以就哭了。

  生:我有个问题:文中的小熊为什么到了傍晚才给小松鼠放风筝?

  师:你们就是文中的小熊快来谈一谈吧!

  生:因为傍晚时风比较大,风筝能飞到山上。

  师:这是一只富有生活经验的小熊。

  生:傍晚时夕阳会很美,这时放风筝一定会更漂亮。

  师:你是一只善于发现美的小熊。

  生:收到小松鼠的小纸船后,我又想了整整一下午觉得自己的毛病很多,今后一定和它友好相处。

  师:你是一只善于反思的小熊。

  师:多么感人的小故事呀!大家体会得很好!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小动

  物说一说。

  生:小熊我想对你说你应该像小松鼠那样主动与朋友和好,学会宽容别人。

  生:小熊你应该学会与别人沟通,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生:小松鼠我觉得你很了不起,你能主动与小熊交朋友,而且与朋友吵架之后,你

  主动与对方和好,我今后要向你学习。

  生:我想对这两个小动物说,没有朋友,世界就不可爱,愿你们和好之后能珍惜这份友谊。

  三、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师:我相信小松鼠和小熊听了你们的话之后,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迪。此时此刻,你们自己有什么打算吗?

  生:我想交好朋友。

  生:我前几天与同桌吵架了,我要向他道歉。

  生:我想做个贺卡,表达我对朋友的一份祝福。

  生:我想折一只飞机送给我的好朋友,希望他的学习成绩能像纸飞机那样越飞越高。

  生:我要折一只纸船,希望它漂到世界各国,这样就能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都成为好朋友了。

  生:(学生按自己的心愿开始活动。)

  师:老师真心地希望你们手中的卡片能变成纸船和风筝,传递着你们的友谊和谅解。愿你们在生活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愿这个动人的小故事,永远珍藏在你的心

  底。谢谢同学们今天与我渡过这美好的时光,再见!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5

  一、教材说明

  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上仍是光秃秃的,过了好些日子才长出小小的叶子,这是小枣树的短处。但是,到了秋天,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坐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它的香甜。这是小枣树的长处,也正是小柳树的短处。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教学时,可尝试以小组辩论的方式,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可从以下三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意就不难理解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这个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小枣树说的话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词句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懂得“只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小枣树说的话,并把它背诵下来

  五、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两位小客人和大家一起上课,高兴吗?(高兴)

  (多媒休课件展示:小柳树和小枣树 目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小柳树和小枣树(齐回答)

  师:板书课题。15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想)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师: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得更流利就必需和谁交朋友?(生字宝宝)

  (多媒体出示生字宝宝)

  师:看这些字宝宝,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谁上前拼读?(其它同学跟读)

  师:领读。

  师:摘掉拼音帽,你还会读吗?

  生:自读

  生:读给桌听听(你的同桌读得不准,帮他纠正过来)同桌检查。

  师:检查(个人读、抢读)

  师:同学们叫得真准,真棒!这些生字宝宝真高兴!它很好奇,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同桌俩相互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样子)

  生:交流汇报

  (师引导评价)

  出示多媒体

  师:大家得方法真好!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做到善于观察。生字宝宝听了也是非常高兴。

  师:好了!生字宝宝,你都认识了,相信这次读课文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它们长得有什么不同?小柳树是怎样说自己的。(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来)

  生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生2: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一点儿也不好看。

  师:同学们找得真好!你能正确在读读这句话吗?请试一试吧

  (多媒体出示:学生说的两句话。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

  师:范读,生感悟。

  师:愿意读给你的同桌听吗?

  生:交流

  师:告诉大家,你的同桌读得怎么样?

  (多媒体提示这些字重读)

  生齐读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能把这个句子读得这么美吗?

  (师生评价)

  师:那么,小柳树是怎样说自已的?

  生:(交流)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出示课件,小柳树说的两句话。让学生感知小柳树得意、骄傲的神气。把得意的神气读出来)

  师:你觉得小柳树怎样?

  生:(交流骄傲、得意、瞧不起,没有礼貌)

  师:你能不能把小柳树的得意的神气读出来。

  生:自读感悟

  师:谁愿读给大家听?

  生:个人读

  (生评价)

  师:就这样秋天不知不觉来临,小柳树和小枣树又有哪些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感知秋天已来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变化。体会小枣树的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师: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而小柳树什么也没结。小柳树就想:我总是说小柳对不好看,这回它该说我啦!可是过了一天又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小柳树实在忍不住了。她问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小柳树低下来,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师:小枣树又是对小柳树怎么说的?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师:听了小枣树的话,小柳树怎么了?

  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为什么不好意思?小枣树怎样

  生:小柳树只看到小枣树的缺点,没看小枣树的优点。

  师:最后小柳树,不好意思,也说明了什么?

  生:小柳也认自己错了。

  师:知错就改就是好样的,大家还会喜欢你的。

  师小结:好了,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有长处和短,同学们在一起千万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不看短处和缺点,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啊?(小枣树)

  就像我们在识字4的中学得那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

  师:你喜欢课文中的谁?说说理由

  生:交流

  师小结

  五、实践活动:

  课后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已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提醒。

  反思:“你能正确在读读这句话吗?请试一试吧。”用的是激励的语言;“愿意读给你的同桌听吗?”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能把这个句子读得这么美吗?”用的是征求的口吻。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的满足,从而激励了他们的学生积极性。同样的,教师一句“告诉大家,你的同桌读得怎么样?”激活了学生参与的愿望,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个体活动、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交替进行,体现了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理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学习主人的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鼓励,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6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生互动拍手小游戏 :

  师: 我拍上

  生:我拍下

  …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大家已经和它们见过面了,它们是(出示“称”)

  生:称

  师: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它。(再出示“赞”)

  生:赞

  师:还记得那句话吗?“诚实赢得…… 虚伪招来……”

  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课文中它们组成了一个新词,叫——

  生:称赞

  师:什么是称赞?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表扬

  生:赞许

  生:赞美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叫《称赞》,大家来齐读课题。

  生:称赞

  师: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一起打开书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们认识了几个动物朋友?

  生:两个

  师:今天老师还把他们请到了课堂上来,他是……(出示刺猬图)他是……(出示小獾图)

  生:刺猬 小獾

  师:他们的名字你认识吗?谁来读?

  生:刺猬(三声)

  师:“猬”本来读四声,和刺连在一起,读轻声。

  师:“獾”有点复杂,大家一起读。

  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文中讲了谁称赞了谁?

  生:刺猬称赞了獾,獾称赞了刺猬。

  师:看来他们是互相称赞。(多媒体出示)

  师:他还称赞你们呢?称赞你们读书认真,听课仔细。

  多媒体出示图片(火车上面有生词)

  师:只要读对了火车上的词,小火车就可以开起来。每人读一个词,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

  (生接龙读词)

  师:有两个小问题想和大家交流,“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为它是用眼睛看。

  师:傍晚是什么时候?

  生: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

  师:老师告诉你,傍晚是天快黑,还没有黑的时候。

  (接着指名读)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能读准确,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吧。

  生同桌读词

  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那就让我们就坐上火车出发吧,闭上眼睛。火车带着我们穿过山洞,越过小河。大森林终于到了。清晨的森林美丽而宁静,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在路边遇到了小獾,他们在做什么呢?请同学接读1-4自然段。

  生:接读课文。

  师: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小板凳?

  生:粗糙的小板凳。

  师:看上去怎么样?凳子腿有的――有的――

  生:凳子腿有的细,有的粗

  生:有的正,有的歪。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有一块粗糙的木板,你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

  生:凹凸不平

  师:我来摸摸,还有很多毛刺呢!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

  生:粗糙

  师:这么粗糙,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

  生:一个比一个做得好。齐读该句。

  师:我认为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同意吗?

  生急于回答。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两个字——读书,读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

  生自由读。

  师:应该称赞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你为什么要称赞他?

  生:虽然他做得很粗糙,但是他做得很认真。

  师:既然认真,为什么还那么粗糙?

  生:因为他还没有学会。

  师:他正在学,那他学的态度怎么样?

  生:认真

  师:拿起书,一起读第二自然段,让老师通过你的朗读看出来小獾值得称赞。

  生齐读

  师:有的同学把“糙”读成了造,跟老师读。

  师:还有什么原因,要称赞小獾呢?

  生:到傍晚的时候,拿了几个红苹果……

  师:看来你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听别的同学说,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

  生:他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师:看屏幕,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个做得有些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师:我觉得第一个做得应该很粗糙,第二个比第一个好,第三个更好。

  师:说其他东西,还会说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生:一个比一个多。

  师:一个和一个,能比较多少吗?

  生:一个比一个长。

  师:大树怎么比?一棵比一棵

  生:高

  生:粗

  生:长

  师:还能说什么?铅笔可以说——

  师:鲜花可以说——

  生说。

  师:现在我是明白了,“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你们是聪明的'小刺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小獾的优点。你们的细心,你们的热情打动了我,我被你们说服了。咱们一起来夸夸小刺猬!

  出示句子

  生练读

  师:现在我就是小獾,谁来夸夸我?

  指名读

  师: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做动作。

  师:真的吗?

  生:真的

  师:听了你们的称赞,我心里高兴极了。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大家看(出示课件)到了傍晚,他做出了一把椅子,一句称赞的话居然使他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去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自己到课文里找一找,默读4、5、6自然段,把小獾说的话用笔画下来。

  生小声读

  师: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生按要求读书。

  师:小獾说了些什么,谁能说出你画的句子?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请大家看屏幕,把小獾说的话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师:请问什么是“泄气”呀?

  生:没有信心

  师: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板书)

  师: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气了,你还想做吗?

  生:不想。

  师:这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你,让你有了自信。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生:板凳能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做好了板凳,还想做什么?

  生:还可以做椅子

  师:是呀!正是有了自信,他还做起了小椅子。这句话可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小獾,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样?别把高兴藏在心里,

  学生试读。

  师:带着自信,带着你们成功的快乐,挺起胸膛来读。

  生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傍晚发生的事情吧。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师:(对其余学生说)你们是小评委,看谁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

  (生表演读)

  师:“不好意思”是什么样子?不好意思地读一读。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向称赞谁?

  生称赞。

  师:听了他们的称赞,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很舒服。

  师:其实小评委也值得称赞,因为你们善于观察,发现了他们的优点。

  师:小刺猬也得到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是怎么做的?

  生:小刺猬立刻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读句子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因为这称赞——

  生:消除了疲劳

  师: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高兴极了,因为——

  生: 疲劳-消除(板书)

  师:你们看,相互的称赞让他俩成了好朋友,这称赞还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哪!(板书)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刺猬和小獾恋恋不舍,让我们再来写写字(出示象形字“采”)

  师: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师:回家练习写“采”“背”,再读读课文,下节课来演一演。

  板书设计:

  称 赞

  刺猬 獾 泄气

  自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7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最新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

  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设计四,二上识字2,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8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习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习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习,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师: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他们都是作诗的高手,他们在游览祖国山山水水时,写下了这两首优美的诗,愿意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吗?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四、读懂诗句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师:有人天黑了去山里看瀑布吗?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阳更好些。现在为止只有“香炉”没有人说对,它不是真的香炉,而是……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习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连起来是千古名句啊。谁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五、读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9

  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音乐)

  师:你想拥有什么?如果你拥有了你想要的这样东西后,你的愿望是什么?

  生1:我想变成小鸟,这样就可以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生2: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鸟画一个窝。

  师:这样小鸟就会觉得怎么样?

  生:很暖和。

  生3:我要做小鸟,小时候妈妈照顾我,长大了我照顾妈妈。

  师:用假如说了这么多,今天有一个小诗人用“假如”写了一首小诗。现在请你去读一读这首小诗,读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小诗人想拥有什么?拥有了他想要的东西后有什么愿望?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我小诗人想拥有什么?

  生:一枝马良的神笔。

  师:他想拥有的是一枝马良的神笔。神笔马良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他的神笔可神了,画什么

  生:有什么。伙什么什么就成真。

  师:那么这个小诗人他想要画什么呢?

  生1:他想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想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脚。(课件出示三个愿望)

  师:(指着“腿”问):这个字念什么?

  生:腿。

  师:恩,是给不幸的朋友画一双好腿。

  二、分析第一小节

  师:自己读第一小节,读完后自诩想想没有画红红的太阳的时候,小树是怎么样的?画上了红红的太阳以后,小树又是怎么样的?

  生自渎第一小节。

  (课件出示红红的太阳下的小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红红的太阳。

  师:小诗人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生2:阳光很灿烂

  师:哦,很灿烂的阳光。那么在红红的太阳照耀下的小树是怎么样的呢?

  生3:很茂密。

  师:生长的很茂密。还有吗?

  生4:小树很开心。

  师:那为什么小树会这么开心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师:请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喜欢读的学生起立。

  师: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其他同学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在红红的太阳没有画上去之前,小树是怎么样的?在红红的太阳画上去以后小树又是怎么样的?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起立的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

  生1:轻轻叹息,没有“的”字。

  师:对,在读的时候千万不要添字。

  师:在大大的太阳没有画上去之前的小树是怎么样的呢?

  生1:没有树叶。

  生2:就好象枯萎了一样。

  生3:就像是光着身子一样。

  师:没有树叶漂亮吗?

  生:不漂亮。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没有太阳之前的小树是怎么样的。

  生:很冷的,会冻僵的。

  师:哦,很冷的,会冻僵的。那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课件隐去红红的太阳。“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字体颜色变化)

  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谁能够来表演一下,缩着身子是怎么样的?

  生1上台表演。

  师:缩着身子感觉怎么样啊?就感觉冷的都发抖了一样。

  师:缩着身子的小树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1:小树很可怜。

  生2:小树很饿了。

  师:冬天到了,小树的养分也供应不上了。

  师:这小树真是可怜,又冷又饿,那么现在啊,有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小树又会怎么样呢?(课件出示红红的太阳。)

  生1:叶子长出来了。

  生2:更加茂密了。

  生3:我们可以在树阴底下乘凉。

  师:什么时候可以在树阴底下乘凉?

  生:夏天的时候。

  师:想一想冬天很冷,小树在这个大大的红红的太阳底下会觉得怎么样?

  生4:很温暖。

  生5:很开心。

  生6:真舒服。

  师:找找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生:快活地成长。(“也能快活的成长”字体颜色变化。)

  师:没有红红的太阳的时候,小树就……

  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有了红红的太阳之后,小树就……

  生:快活的成长。

  三、分析第二小节(课件出示小鸟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鸟。

  师:请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做在位置上,用你最大的声音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鸟在没有谷粒之前会怎么叫?

  喜欢读的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

  师:想一想没有谷粒的小鸟会怎么叫?同桌之间先学一学。

  生同桌之间相互学鸟叫。

  生学鸟叫。

  师学鸟叫。

  师:那小鸟它想说什么呢?

  生1:我饿了,我饿了。

  生2:我饿了,妈妈快点回来吧。

  生3:我要吃东西,我快饿死了。

  生4: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呀,我要吃东西。

  师:想一想,我们到了第三节课的时候,就感觉到……

  生:肚子饿了。

  师:那时候你就在想怎么还不下课的呀。

  生1:有一次我肚子饿的都通了。

  师:小鸟如果在这样饿下去行吗?

  生2:不行。会死的,鸟妈妈会伤心的。

  师:所以小诗人给小鸟画了许多……

  生:好吃的谷粒。

  师:有了这么谷粒以后,不仅小鸟开心,还有谁也会开心啊?

  生1:鸟妈妈。

  师:为什么?

  生2: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师:如果,你是鸟妈妈,你开心吗?

  生3:开心,因为我就不用这么累了。

  师:你觉得它们怎么高兴?

  生1:高兴得跳起来。

  生2:高兴得飞起来。

  生3:高兴得笑了。

  生4:高兴得哭了。

  师:那你觉得现在小鸟会怎么叫?

  生1:叽叽喳喳,妈妈你快回来吧,你再也不用这么辛苦了,这里有许多好吃的谷粒。

  师:你真是一只孝顺的小鸟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结,看看谁能把没有谷粒吃的悲伤心情,很有了谷粒之后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学生自读第二小结。

  生展示读。

  师:刚才我们听了一只小鸟的声音,现在我们来听听四十只小鸟的声音。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四、分析第四小节

  师:小诗人还有一个什么愿望?

  生:给西西画一双好腿。

  师:老师就觉得很奇怪了,西西是小诗人的`好朋友,帮他当然没有什么话说,可是他为什么要帮助小树和小鸟呢?

  生1:夏天很热,没有地方去,小树底下很凉快。小树帮助我们。

  师:你的意思是小树为我们做了很多贡献,现在小树有困难,所以我们也要……

  生:帮助他。

  生2:小鸟要是饿死了,鸟妈妈会伤心的。

  师:对呀,要是你受伤了,你的爸爸妈妈也会为你担心的。

  生3:鸟妈妈很累的。

  师:对呀,那你的爸爸妈妈累吗?

  生:累。

  师:那我们要怎么样?

  生:尊敬老人。

  生4:要帮妈妈做家务。

  生5:它们都是生命。

  师:哦,小鸟也好,小树也好,它们都是……

  生:有生命的,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帮助他们。

  生6:帮助了他们,环境会更好。

  师:对呀,帮助了他们,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的……

  生:美丽。

  师:你看,这小诗人是多么的善良啊,他还要帮助他的好朋友谁啊?

  生:西西。

  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啊,教室里少了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

  生:西西。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他会不在教室吗?

  生:因为他腿断了。

  师:我们班里也有一个人,脚被车子撞断了,那我们来问问他那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伤心。

  师:我看你真的是很伤心,连声音都这么低沉。

  师:那我们来想想西西,他的腿怎么样了?

  生:腿被撞断了。

  师:你想想腿断了以后就不能怎么样了?

  生1:就不能跳了。

  生2:也不能跑了。

  生3:也不能跳绳了。

  生4:不能踢毽子。

  生5:不能打乒乓球了。

  师:你想一想,在新学期里,同学们都在学校里玩耍,可是你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难过。

  生2:很伤心。

  生3:很不开心。

  师:那当你看见窗外的飞燕和小树的时候,脑子里会想些什么?

  生1:要是我的脚没被撞断该多好啊!

  生2:我的脚被撞断了,要是妈妈送我去医院多好啊。

  师:看来还是一个孤儿,就更加的可怜了。所以小诗人要给他画……

  生:一双好腿。

  生3:以后过马路要小心一点。

  生4: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师:那我们来一起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而是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字体颜色变化。)

  生齐读。

  师:如果,你是西西,现在小诗人还给你一双好腿,你想对小诗人说什么?

  生1:我想对西西说,谢谢你给了我一双好腿。

  生2:谢谢你,我现在又可以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了。

  生3:谢谢你,我现在又自由了。

  师:对呀,没有了双腿,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现在我又有了一双好腿,我就可以像以前一样跑跳了。

  生4:我又可以玩游戏了。

  生5:我不会忘记你的。

  师:对呀,我们做人要懂得知恩……

  生:图报。

  五、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师:那么小诗人的心愿是不是只有这三个心愿呢?

  生:不是,还有很多。

  师:那我怎么没看见啊?我就只看见三个愿望。你从哪里看出来有很多愿望?

  生1:有一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2:小诗人还有很多愿望。

  师:那你觉得小诗人还会有哪些愿望呢?

  生3:我要给失明的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

  生4:我要给小花画一顶小帽子。

  生5:我要给妈妈画一条美丽的裙子。

  师:你为什么想要画一条裙子?

  生5:因为妈妈没有美丽的裙子。

  师: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生6:我要给爸爸画一双皮鞋。

  生7:我要给自己画一个书包。

  生8:我要给自己画一枝神奇的铅笔。

  生9:我要给小蝌蚪找到妈妈。

  生10:我要给妈妈画一条围巾。

  生11:我要给那些没钱读书的人画一所学校。

  生12:我要给一间装满钱的房间,给那些穷人用。

  生13:我要给妈妈画一个蛋糕。

  师:妈妈生日的时候就可以送给她,我们虽然没有钱可以买蛋糕,我们也可以亲手做一张贺卡。那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

  师:不知道的可以回家去问问妈妈。然后在妈妈生日那天送给她你自己做的贺卡。

  生14:我要画许多的书给穷人家的孩子。

  六、课外拓展(课件播放音乐)

  师:还有很多人想说,那么现在请拿出你手中神奇的铅笔,还有两张纸,在纸上画下你的心愿,也可以写下你的心愿,你还可以用假如来写一首小诗。

  学生自由画画,写小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0

  5.一株紫丁香

  师: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

  生:是学生送的。

  师: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这里边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但是老师特别喜欢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老师问问,你们教师节那天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生A:我送给老师一张贺卡,是我自己制作的,上面写着:“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教给我们知识。”

  生B:我也送给老师一张贺卡,上面写道:“祝老师永远年轻!”

  [评:借助孩子的感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关心老师。为讲授新课创设了情感基调。]

  师:你们真是一个个尊师爱师的好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

  生:是一位老师。

  师:这位老师在干什么?你们看看她的动作表情怎样?

  生A:夜已经很深了,老师还在灯下工作,她伏在桌子上备课,手不停地写着写着。

  生B:老师面带微笑,眼睛注视着学生的作文本,为学生们批改作业。

  师:同学们说的多好啊!老师为了培育你们,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板书:5、一株紫丁香)

  [评:通过看图,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尊重老师劳动、热爱老师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响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A:我想知道紫丁香花什么样的?

  生B:我想知道是谁栽的,为什么要栽紫丁香?

  生C:我想知道栽紫丁香会给老师带来什么?

  [评: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他们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师: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你就会从书中找到答案的。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师:刚才,我看同学们读书可真起劲,老师问问,你读了几遍?

  生:我读了二遍。

  师:还想读吗?

  生:想。

  师: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愿意读的同学就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默读,边读边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标上“?”,好吗?(学生默读)

  (出示字词课件),先同位互相读,看他的音读的准不准,读不准你给他纠正。(同位互相读)

  师:谁愿意起来读一下?(开火车轮读)(重点指导:浓绿、脚尖儿)

  [评:通过不同形式读课文、读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完成了“识字”和“读书”这两个基本任务。]

  师:同学们的词语掌握的非常好,现在把你们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请各小组长主持,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在班上提出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老师巡回加入各组讨论,各小组开始热烈的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现在你的小脑袋瓜里还有几个小问号?

  生A:“浓绿”什么意思?(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

  生B:“挂牵”什么意思?

  师:晚上放学的时候,你很晚才回家,妈妈在家里等的着不着急?

  生:妈妈很着急。

  师:是呀,妈妈是多么挂念你呀!你明白 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问题吗?

  生:有。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

  师:你真会提问题,提的好,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一会儿我们再解决。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就剩下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了,同学们说说看,打算怎么解决?

  生:自己读书解决。

  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诗中,只要你用心读书,把书读懂了,你就一定能解决。

  [评:这一片断,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生A: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生B:有一颗苹果树和一棵桃树,上面开满了小花。

  师:浓绿的小院充满了生机,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生A:我轻轻打开院门,从窗外望去,看见老师还在备课,我们轻轻地走进小院,怕惊动老师。

  生B:我拿着锹,小红拿着紫丁香,小刚提半桶水,我们动作很轻,我先挖了一个小坑,小红再把紫丁香轻轻放在坑里,然后小刚倒水,我把土埋上。

  生C:我们栽好后,望着紫丁香,望着老师,心里高兴极了。

  师:你们真能干!老师的小院绿荫葱茏,又有紫丁香的衬托,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

  生:美。

  师:那就让我们把小院美好的景象读出来吧,再读出小朋友们踮起脚尖儿的情态来,先自己在下面读读。

  师:谁先来读读。

  (指名2人读)

  师:他们真的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孩子们希望栽上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作伴,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第二节?

  生:用亲切、高兴的语气。

  师:好,那就让我们用亲切的语气呼唤老师吧。

  师:同位先互相练习读,一会儿再让你读给大家听听。

  生:(指名二人读,找一个读书好一点儿的,一个读书差一点儿的读。)

  师:这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怎样?

  生:很关心、很爱护。

  师:孩子们看到紫丁香会想些什么?(想象说话)

  生A:老师一个人每天晚上备课,很孤单,让紫丁香陪伴老师。

  生B:老师每天晚上给我们批改作业,很辛苦,看到紫丁香就不觉得困了。

  [评:老师在讲第一、二节时,因势利导,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潜能。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关心。]

  师:老师仿佛听到了紫丁香的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你们听到了吗?

  生:没有听到。

  师:那就让我们快点拿起书来轻声读一读第三、四节你就会听到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课文)

  师:“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你知道是怎样地动听?

  生A:好象淅沥沥下小雨的声音。

  生B:好象小朋友们沙沙写字的声音。

  生C:还好象春蚕吃桑叶的声音。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声音让人听起来是那么动听。假如你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生A:我会唱“老师,老师,我愿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鸟,每天飞到你的窗前,给你唱动听的歌。”

  生B:轻轻的声音,灯光在闪烁,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老师你还在工作。老师您辛苦了!

  师:唱的多好听啊!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

  生A:满树盛开的小花,好像小朋友们张开了笑脸,在朝老师微笑。

  生B:满树盛开的小花,好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师: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生A:老师,老师,你工作这么累,快点休息一会吧,欣赏我们给你送的紫丁香。

  生B:老师,你工作太辛苦了!让我们给你唱支歌,你听到歌声后,你会觉得轻松愉快。

  生C:老师,有我们陪伴你,你不会觉得孤单,寂寞。我们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生D:老师,你工作这么辛苦,我们以后一定不惹你生气。好好学习,让你快快乐乐的。

  生E:老师,祝愿你永远像这花一样美丽,永远年轻。

  师:“哎呀”,说得多好啊,让老师大吃一惊,想象力太丰富了!你们这么小,就能体会出老师的辛苦,你们也是一个尊师爱师的好孩子。

  师:让我们读出亲切的语气,爱戴的感情来。先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加上动作也可以,你认为做着读不起劲,你就站着读,同位比着读都可以,好吗?

  (学生活动)

  师: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也想读一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师: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咱们可以同位比看读,一人读一行,好吗?

  (学生练读)

  师: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

  师:读的真亲切呀!这一次老师叫一个人到前面作动作读,其他同学轻声读,也可以作动作好吗?

  (学生带动作表演读,课堂气氛活跃)

  师: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谁来说说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把星星、老师的手设制成动画形式) (想象说话)

  生A:老师在那不停地写,困了,用凉水擦把脸,再继续备课。

  生B:老师先批一摞作业,批完后又准备明天的新课。累了站起来走走,然后再继续备课)

  生C:老师累了就站起来,一抬头看见窗外的紫丁香,老师是多么高兴啊!于是她备课更有精神了。

  师:你们说老师辛不辛苦?

  生:老师太辛苦了。

  师:想想用什么语气劝劝老师早点休息?

  生:用关心、亲切的语气劝劝老师。

  师:那又用什么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生:用祝愿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学生在下面练读第5节,再指名二人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老师:“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呢?”(想象说话)

  生A: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辛苦了,一工作就大半夜,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解除疲劳,更有精神地工作。

  生B: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不容易了,想报答老师,关心老师,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累了看看花,还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有好心情备课,就不觉得累了。

  师:你们真是一个想象家,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了,你们说这篇散文诗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你想记住它吗?

  生:想。

  师:你喜欢哪一节,就记住哪一节,自己先在下边练习背诵。

  (先指定一个小组背,再指名背)

  [评:“运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如:学生自由练读,同位比看读,和老师比看读,上台表演读等等。

  通过边读边想象,让语言在头脑中构造出生动的画面与情节,由此获得感悟和体会,并读得更加入境入情,甚至到会背诵。]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散文诗,特别是诗中的小朋友,他们对老师是那么关心爱护。老师知道咱们班学生也是一个尊敬老师、爱护老师的好学生,希望大家今后继续以实际行动,好好学习,作一个尊师爱师的好少年,好吗?最后让我们带着亲切、真诚祝愿望的语气齐读全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结束课)

  [总评:概括仪建华老师这堂课的特点,大致有四点:第一,在边读边想象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一环套一环的启发引导、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读书,在读书的同时自己拼读生字,还让学生在读书时注意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每个环节安排了同位互相读、上台表演读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三,突出对“读”的训练。利用各种形式,以朗读为红线,串起看图、想象、说话的珠玑,让学生在读读、看看、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学生熟读成诵到会背诵。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体会“人民老师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和“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第四,老师始终在愉快平等地和学生对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似乎成了学生中的一员,老师还参加学生的读书比赛中、小组讨论中,这些做法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对老师亲切了,也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1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课题是——画鸡蛋

  生:画鸡蛋。

  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讲谁画鸡蛋的事?

  生:达.芬奇。

  师:把话说完整。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达芬奇画鸡蛋的事。

  师:要是把达.芬奇什么时候,谁让他画鸡蛋也说清楚,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的事。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他说得好。

  师:大家照他说的样子练习说一遍。

  生:(练习说)

  师:打开书,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的。

  生:(打开书,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后)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

  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师:噢,你只是把这两句话读了一遍。“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

  师:说得都对。(出示“什么时候”的卡片)

  师:“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地方。

  师:“意大利”是个国家的名字,应该说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出示“国家”的卡片,挂出世界地图,指出意大利的位置。)“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人物。

  师:(出示“人物”的卡片)“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是什么人。

  师:(出示“是什么人”的卡片)什么叫画家?

  生:画家就是会画画的.人。

  师:图画课上老师教你们画画,你们也会画很多画,你们能叫画家吗?

  生:(发出笑声)不能。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画家?

  生:会画画的大人才能叫画家。

  师:是这样吗?我们学校教图画课的老师都是大人,又会画画,他们都是画家吗?

  生:(沉默不语)

  师:看来这个问题难了一些,听老师说。画家一般是指有画画的特长,画画得很好,并以画画为主要职业的人。懂了吗?

  生:懂了。

  师:你们还听说过什么“家”?

  生:歌唱家。

  生:音乐家。

  生:科学家。

  ……

  师:什么是“著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出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有名的画家。

  师:对了。像达.芬奇一样,他很有画画的特长,一生画了好多世界名画,不但意大利人知道他,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就是著名的画家。

  师: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从“什么时候、哪个国家、什么人物,他是什么人”四个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用话不多,讲得很清楚。一齐把这两句话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把“四百”“意大利”“达.芬奇”“著名”读得重一些,“有个意大利人”后边稍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一自然段两句话概括介绍达.芬奇,是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生:先讲什么时候,再讲哪个国家,接着讲人物,最后讲他是什么人。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为他鼓掌。

  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照他这样说一遍。

  生:(齐说)

  师:我们能不能不按这个顺序,也从这四个方面来概括介绍达.芬奇?

  师:(把黑板上的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国家、是什么人、人物)按这样的顺序该怎么说?自己练习一下。

  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

  师:四个方面都说了,顺序也对了,就是有点不太连贯。应该说“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谁能这样说一遍。

  生: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

  师:这样说就好了。大家练习说一遍。

  生:(齐说)

  师:(把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是什么人、人物、国家)按这样的顺序该怎样说,自己练习一下再站起来对大家说。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有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

  师:很好。从这里我们知道,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学会了,说话的能力就提高了。

  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要他画鸡蛋的事。那么,老师为什么要他画鸡蛋,开始他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后来又怎样画的怎样想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画鸡蛋与成为著名的画家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弄懂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接下去指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读书,思考,议论,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

  点评

  《画鸡蛋》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里选取的教学片断,是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仅此片断,我们便不难看出老师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的教学功底。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务求甚解的学习品质。如老师在讲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时,紧紧抓住“意大利”“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意大利”是个国家的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逐步理解“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在句子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一个明显特征。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可以说是颇具匠心的。在句子训练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就是把话说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他都注意到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从老师的“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务实的教风。在课堂上他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2

  师: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

  师:我是你们的好朋友?

  鼓掌。

  师: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

  鼓掌。

  师: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昨天老师让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字卡,带来了吗?

  师:好,做得真好。都放在生字的左角上。

  师:小朋友,请看大屏幕,这三个字谁认识。

  出示:我会读。

  师:都会读,那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多好听的声音啊,谁来读读课题。

  生:纸船和风筝。

  师: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会在课文里这个字也要读轻声。现在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大枫叶,借助拼音识字;遇到难读的句子画下来。

  生读。

  师:刚才这些同学这些句子有点难读。谁觉得我会读。你来读。

  出示:我会读。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师:小组里读一读,互相帮助。

  生读。

  师:谁来。

  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扎。

  师:还有哪句?

  生:风筝。

  师:这句有谁读给大家听听吗?好,你来试试吧!

  生读。

  师:最后还有一个句子,大家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

  师:注意这个字是平舌音。松鼠。

  生读。

  师:这么多的枫叶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待会儿告诉大家好不好。

  生讨论。

  师:好,小朋友我发现他这个好办法,他来介绍给大家。

  生:土上面有一只羊,羊掉了一根毛。

  生:每天头上戴草帽。

  师:哪个字啊。

  生:莓。

  师:真妙啊。还有吗?

  生:一个人很少用口说话。

  师:什么字?

  生:吵。

  师:吵闹的吵。

  师:请往这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注意往这看,眼睛不要眨。教师这有一棵神奇的果树,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谁来摘果子。摘一个果子,你就读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就把字卡放到我们的纸船上来。

  学生上来摘一个字卡。

  领读扎。

  生跟读。

  师:再读。

  生:扎,扎风筝的筝。

  师:看来这个果子成熟了。再摘一个。

  生:吵,吵闹的吵。

  指名几个同学跟读。

  师:再摘一下。

  生:坏,坏事的坏。

  师:一起举起来老师看一看。看来这个果子也成熟了,可以放在纸船里了。再来。

  生:福,幸福的福。

  师:你很能干。谁再来。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3

  一、 谈话引入

  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大自然找初冬,发现初冬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初冬在哪里呢?你身边有哪些变化呢?

  生答:初冬时,我家买了大葱,淹了酸菜;初冬时,有时下雾……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初冬的美景吧!

  师放课件1、2、3、4、5、6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⒈读课文时把字词读准,句子读通顺;

  ⒉画出生字,读一读;

  ⒊标出自然段。

  1、师:初冬的景色美吗?这节课我们学习19课初冬。板书课题:《初冬》小朋友,赶快打开书136页亲自去感受一下吧,注意(课件)

  (自由读)

  2、小朋友,你刚才读书时新认识了哪些字娃娃,想说就站起来说吧。

  生:直接读字

  瞧字娃娃从书中跳到大屏幕上,你还认识吗?

  师出示课件 初 茫 雾 塔 隔 层 模 耀 庄 稼 射 芒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娃娃?

  生: (1)、初、雾、层、模、耀、庄、稼、射、芒用熟字加部首方法记忆。

  (2) 隔字右下方是一个横。

  (3)、 初、射、庄是翘舌音。芒、塔用对比方法记

  (4)、我想给茫组词,哪个茫?

  你们的记字方法可真多!

  3、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我知道课文有9个自然段

  4、看字娃娃又回到课文中你能读流利吗?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初冬早晨,按下雾时和雾散后写的。)

  5、请同桌交流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下雾时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雾散后景色?

  1——5,6——9自然段。师板书:雾中、雾散

  请小朋友互相读一读,拿笔画一画看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有什么不同?

  男女生对读,体会不同。

  ( 师板书:看不清 、 看得清、望不见、望得见)

  师:你喜欢下雾时的景色还是雾散的景色?小组同学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师下去巡视),谁愿意读出来告诉大家。生:读

  三、细读课文,训练词句,理解内容

  (一)师:为什么喜欢雾散,指名读句子

  1.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课件)

  师:这句话写了柿 子的什么特点呢?

  生:(多、大、形状、颜色)形状像什么?

  师:为什么说大柿子像灯笼呢? 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

  生:因为柿 子很大,所以说像灯笼。

  生:因为柿 子红红的,圆圆的,所以像灯笼。

  生:因为柿子很美,很惹人喜爱,所以说像灯笼。

  师:这句话写得这么美,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柿子大、多、像红灯笼呢?

  指名读。

  生评价:我觉得他读出了柿子的大和多。

  生:我认为还应该把一个一个、红灯笼读得慢些。

  生:把初冬景色的美读出来了。

  生:把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读出来。

  师: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指生读)你感觉出柿子又大又圆了吗?你试试吧。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

  师:现在老师告诉大家,这种说柿子像灯笼的句子叫比喻句,在这篇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

  雾散后,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生读句子,和他喜欢一样的站起来齐读。

  (二)自学。先读文,然后找出喜欢的词句,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 读下雾时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下雾景色?(第一自然段)你知道是什么时间,天气怎样?板书:早、雾。(课件)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1、引出:白茫茫

  师:白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好大一片白色。 生:形容一望无边的白。

  白茫茫怎么读才能读出雾的大呢?

  你读读吧,生读句子,他读得怎样?

  师:你能用白茫茫说点什么吗?

  生:白茫茫的浓雾

  生: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一片白茫茫。

  白茫茫这样的词叫叠词,课文中这样的叠词还有好多,请小朋友读书时仔细观察。

  你能照着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2、远处的塔 、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课件)

  像隔着一层纱,什么像纱?(雾)纱是什么样的?(轻、软)那怎么读呢?(读纱时轻读)

  找两个学生读,那我们一起读出看不清的感觉,齐读。

  3、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也不耀眼。

  慢慢地,这个词写出了太阳升起来时速度特别慢。

  你给老师做个动作,什么是慢慢地,真好,怎样读出太阳慢慢升起来呢?(慢一点读)

  生读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太阳是圆的,所以说像红球。 因为有雾,太阳光一点也不耀眼。

  师:你真会读书,你请一个小朋友替你读一遍吧。

  淡淡的 说明太阳光是不强烈的,淡淡的反义词是浓浓的,那你能读这句话吗?(找生读)

  下雾时:怎样读出看不清的感觉?学生试读,同桌互读或表演读。

  一生举手说:老师课文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词我觉得也很美:有白、红、黄、绿。

  师:哎呀!你真有心呀,白茫茫的雾,红彤彤的太阳和柿子,黄灿灿的落叶和青松翠柏,有了这些色彩的描绘,让我们仿佛欣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其他同学也分享一下他的成果吧,自由读一读。也可以读给你喜欢的人听。(1、4、8、9段)

  四、读全文

  师:小朋友,学了初冬一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初冬早晨下雾时和雾散后的景色都很美。)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吧,可以看书读,也可以看画面上的文字读,还可以看画面背。

  老师完整的放一遍(课件)生选择喜欢方式朗诵全文。

  这篇文章太美了,你们的朗诵也很美。

  五、扩展总结

  1、小朋友,初冬过后便是猎猎寒风,皑皑白雪的深冬了,这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小朋友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请你回忆一下,那时候 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和小伙伴先说一说吧!

  2、指名说。小朋友说得真好,当深冬来临的时候,你们 亲自去感受一下深冬的美丽。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那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一下呢?

  生:1、想画一幅初冬的画。 2、想回家给爸爸妈妈背一遍课文。3、想抄写描写初冬的好词好句。4、我想照着这篇课文写一写别的季节。

  请小朋友回家后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对初冬的感受抒发出来吧!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4

  名称及内容:家长会上话青松——《青松》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

  一、漫步诗林巧引题。

  师: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师: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生:赞美、赞颂、歌咏、歌颂……

  师: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

  生:《咏华山》、《咏梅》《咏鹅》《咏柳》……

  (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师: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生:(迫不及待地)还有《草》《小池》《风》……

  师:哎呦,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生:自由发言。

  师:想不到我们班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有诗人的冲动,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小诗人、大诗人。

  师: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生:我想歌咏大雪。大雪下过之后,我们可以滚雪球、打雪仗、还可以在雪上溜冰,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生:我想歌咏青松,因为它在大冬天里也不怕冷,大雪压着它也不怕。(这位同学预习过《青松》一课)

  生:我想歌咏梅花,因为它也不怕冷,天越冷的时候,它开得越美,开得越香。

  生:我想歌咏翠竹,因为冬天里它长得很绿,而其它的植物大多都干枯了。

  师: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师:《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

  《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一读古诗求流利

  师:(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生发言)

  师: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

  生自由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师: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有三生分别带学生读生字)

  师: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

  (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我知道大雪压青松的意思,就是大雪压在青松的身上。

  生:我知道青松挺且直的意思,就是青松被大雪压着,腰也没弯,很直。

  生:我知道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到了雪化的时候。

  生: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高洁?

  师:不懂就要问,很好!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只有一个举手。)

  生:高是说松树很高,洁就是清洁。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过会再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生:雪很大,很厚。

  生:雪落在地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被子。

  生:到处都是白色的。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雪很重。

  生: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

  生: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师: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生齐: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生:我在考试考了100分的时候会挺起胸。

  生:我在跑步得了第二名的时候会挺。

  生:我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时候会挺。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生:是在大雪压着的时候挺的。

  生: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挺的。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青松,你真是好样的。

  生:青松,你真了不起。

  生: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生: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师: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师: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

  (美读,配乐读)

  师: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师: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师:《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都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那两首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5

  一、质疑导读,披文入情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文,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访孔明”,谁能说说对刘备的初步印象?

  生:刘备仰慕孔明。

  生: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也很能总结。

  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生:课文是怎么详写刘各等人请诸葛亮出山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张飞?

  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我们怎么样来研究文中刘备、张飞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呢?

  生:……

  二、合作探究,深入课文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奸方法。同学们是研究人物的专家,请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自己深感兴趣的人物。交流时要做到有话可说。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师小结学法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先让研究刘备的同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心得体会(交流刘备的几处言行,原则上以学生的学路为主,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

  生:我读了刘备斥责张飞的话,知道了他很仰慕敬重诸葛亮。(一些同学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师:(出示文中四句刘备斥责张飞的句子,不出示提示语)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读……

  师:你觉得读得好吗?

  生:——般。

  师:老师出示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引导学生再读句子。

  生再读……

  师:大家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谁能用四个字概括刘备的话意。

  生:斥责张飞。

  师:(板书后)刘备是这样说的,又是怎么样做的?

  生: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引导学生读好后,概括句意,请学生板生:端正地写“下马步行”。

  师:好,我们应该端端正正写字。

  生:我从“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读懂了刘备敬重诸葛亮。

  师:点击“轻轻”、“恭恭敬敬”,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能不能将这一长句概括成四字短语。

  生:等候孔明。

  师:能不能加进表示地点的词语?

  生:阶下等候。

  师:好,能不能把“恭恭敬敬”这一层意思也说进去。

  生:阶下恭候。

  生:我从“赶紧下拜”句也读懂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诚心诚意的。

  师:出示句子,上学生自己读,同桌交流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评析。

  生:“谒见’’这个词是指晚辈拜访长辈,下级拜访上级,而那时刘备是大将军、皇叔,诸葛

  亮是一个村夫,说明刘备尊重孔明。

  生:我还有补充,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好几岁,谁知道刘备比诸葛亮年长几岁?

  生:二岁。

  生:五岁。

  生:八岁。

  师:二十岁。

  生:(惊讶)我认为这句话应概括成“下拜谒见”

  师:请研究张飞的同学汇报研究的成果。

  生:课文写张飞是为了反衬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读了张飞的话,我更敬佩刘备了。

  师:出示有关句子(“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白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先请学生自由读,然后交流。

  生:我认为,张飞看不起诸葛亮,所以“——个村夫”应该读得又轻又慢。

  生:我有补充,张飞是一个猛将,说话很直,应该读得很有力。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白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书,互相交流。)

  师:请大家看黑板,用“刘备()为了表明( )”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刘备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

  师:不错。谁能再说得简单些?

  生:我从刘备的“言行”中明白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说,我们善于加强人物的比较进行研究,那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会对刘备的形象和品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师:.(出示刘备张飞的四组对话)请问学们找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越是读得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会越深,请同学们再看看课题,读读课文,你有没有更新更深的发现。

  生:课题“三顾”指刘备去的次数多,坚持不懈。

  生:课文多次写张飞是为了说明刘备心之诚,情之切。

  生:……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商量一下,如果还有新的发现,可以告诉老师。

  三、联系生活,跳出课文

  师:同学们,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启发呢?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请人帮助,心诚则灵。

  学生2:尊重他人,以诚待人。

  学生3: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学生4:作为一名单位领导者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学生5:……(联系到囚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已经学会如何做人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学习的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山课堂。根据大家现在的认识和理解,想提出哪些新问题呢?

  生:张飞能不能与诸葛亮合作好?

  生:课文开头写刘备仰慕诸葛亮,后来写“经过一番议沦后”更敬佩诸葛完了,诸葛亮到底说了哪些话?

  师:他们第一次的'对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隆中对》,课后请可学们去研究研究,收获一定不小。

  (学生十分兴奋)……

  师:你们有兴趣想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是怎么合作打天下的吗?课文与原作有什么异同之处吗?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三国演义》。

  9、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鸬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在湖面捕鱼。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3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写在平静的湖面上,鸬鹚等待着渔人捕鱼的命令。第2—4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第5—7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结束,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绘了湖面“静—动—静”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抓住重点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三、设计思路

  学习语文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本课的教学,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在一定的教学单位时间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相应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学习准备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积累知识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鸬鹚课件:鸬鹚图学习了第一段课件:湖面平静图你学了第一段后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湖面很静,也很美丽。

  2、是的,这是一种美丽的宁静,你想把这种物静人宁的美丽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吗?让我们借助重点词句美美的把第一段背背。课件:音乐湖面平的像镜子,岸边垂柳和稻田,渔船浮在湖面上。渔人悠然吸着烟,鸬鹚列队等命令。板书:静

  (学生一起有感情的背诵)

  (二)课件演示,抓重点词,感悟理解课文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请你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来。

  生:这个命令就是:一抹

  师:你真会读书。请你把“一抹”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二次。

  (学生板书,师提醒“末”上横长,下横短)

  师:“一抹”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轻轻一擦的意思

  师:对,那“抹”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可换成“挥”、“扫”、“擦、赶、拍、敲、、、、、、、、”(根据交流板书这些词)

  2、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了?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

  生:渔人轻轻一抹说明渔人很爱惜鸬鹚,生怕伤了鸬鹚。

  师:说的好!这就是你的研究成果,请把你研究的专利写在黑板上,你准备写哪个重点词?

  生:爱惜

  师:好,请你在这写上爱惜。(学生板书:爱惜)

  生:渔人轻轻一抹,鸬鹚就纷纷下水捕鱼了,更可看出渔人对鸬鹚训练有素,鸬鹚很听话。

  师:说的好,请你也板书一个重点词。(板书:听话)

  生:我觉得渔人用竹篙轻轻一抹,就像在拍老朋友的肩膀一样,在鼓励鸬鹚要多抓鱼、抓大鱼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请你也来板书一个重点词。你准备写哪个词?

  生:鼓励

  师:请大家仔细研究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看谁还能研究出什么。(自由读)

  师:你想渔人早不下命令,晚不下命令,偏偏这时下=

  生:这可能渔人发现了一群鱼,他怕惊动鱼群,让鱼跑了,所以用轻轻“一抹”

  师:真聪明,也请你来板书一个重点词:惊动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当然,这“一抹”用的好的理由还很多,我们课外再去研究。现在谁能把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含着情和意读出来?(个别读,再感情的齐读)

  3、同学们对这“一抹”研究真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肯定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2——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研读成果,说说渔人这一抹能抹出那些景象来?课件:鸬鹚捕鱼

  生:我读懂了渔人这“一抹”抹出了“湖面上浪花跳跃,荡起了粼粼的波纹。‘

  师:你是从课文的哪儿发现的?为什么说这“粼粼的波纹和浪花跳跃”是抹出来的?

  生:我是从课文“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中读懂的。因为是渔人的轻轻一抹,鸬鹚扑扑的下水了,才使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而且我觉得夕阳下浪花跳跃的景象也很美丽。

  师:老师觉得你的审美能力相当不错,应该好好奖励你。如果让你来板书出这抹出来的景象,你用那些词来概括最好?

  生:浪花跳跃

  师:很好,请你在这儿板书:浪花跳跃

  生:我认为是抹出了鱼。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课文说:“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他的脖子,把吞进他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他甩进水里。”所以说渔人抹出了鱼了。

  师:就只一条?

  生:有许多条

  师:你又是从课文哪儿发现的?

  生:因为课文中写:鸬鹚不断的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师:特别是哪个词?

  生:不断

  师:那我们怎样板书这一学习成果呢?

  生:许多条鱼也可以说:鱼儿不断、多多……

  师:现在更好了,与前面的“浪花跳跃”更想配,这成果是你发现的,奖励你来板书:鱼儿不断,同意吗?

  生:我从“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中知道还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师:对,请你来板书:渔人忙碌

  渔人这轻轻一抹,原来平静的湖面动起来了,热闹起来了!板书:动现在请同学们和上书本.

  (三)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1.同桌研究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生;我觉得还抹出了丰收,我仿佛看到小渔船里满是活蹦乱跳的鱼。

  生:我有补充,渔人抹出钱。

  师:真的,怎么解释?

  生:因为渔人抓了这么多鱼,第二天到市场上买,就换成了钱。

  师:想的好,这叫勤劳致富。再继续想想,还会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渔人家的电视机、电冰箱、还抹出了渔人丰盛的晚餐。

  师:说的太好了,谁来概括的说说?

  生;抹出渔人喜悦的心情。/抹出了渔人一家的幸福生活

  师:好,请想想这下板书什么?幸福生活、心情喜悦

  师:谁来板书,那就我来吧!()

  2.同学们真了不起,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有这么多,如此丰富的体会到了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自由读2——4自然段,等会儿把你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句段读给大家听。(个别读,点评,再齐读)

  (四)文章小结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的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渐渐恢复了平静

  师: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课件:捕鱼后的湖面平静,并打上字——湖面有恢复了平静

  师:为什么要用“恢复”?

  生:因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鸬鹚下水捕鱼变的热闹了,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用上恢复

  2.对,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课件:思考:这是一种()的静,()的静。相互讨论完成练习

  生:湖面又恢复平静,这是一种渔人和鸬鹚紧张劳动之后的静,比捕鱼前显得更静了。

  师:渔人满载而归,他们一家又可以吃上新鲜的菜肴,这是一种带有丰收的喜悦的静。

  师:渔人捕了这么多的鱼,明天到市场上准能卖好多钱,为他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幸福,在这静静的湖面上,我们好象能听到他们一家的欢笑声,这是一种洋溢着温馨和幸福的静。

  师:是啊,这时的静比上一次是更恬静,更美丽!老师不得不佩服你们,体验是如此深刻。你能把这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静读出来吗?(细读5——7段)小结

  3.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捕鱼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恢复平静,而这种静和动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都是美的享受!

  4.练习

  作业本完成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1-26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5篇03-14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15篇)03-19

小学语文《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实录07-29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学实录07-30

小学语文一年级:《司马光》教学实录02-18

初中语文《孔子游春》的课堂教学实录07-28

小学一年级语文四季优秀教学实录09-27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