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时间:2023-08-05 08:52:26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我们“春晓”班就有这样一位一笑倾人的“佳人”,他叫郭佩涵,他的嘿嘿一笑把我倾倒了。

(通用)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进入寒冬后,天气反反复复,总归是冷嗖嗖的,人心也不由自主地紧缩着。早读马上开始时,我走进了教室。读书氛围一如近来的天气,令人打不起精神:学生犹如霜打的茄子,犹如打败仗的士兵,犹如营养不良的难民……萎靡不振!作为老师,你绝对不能轻易被这种不良状态传染,即刻,班里开始了一场“狂风暴雨”、“雷电风暴”。

  “今天一天内,每个同学都来找我背诵《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无壮士》要求背诵的段落!”我的话音刚落,便传来一阵倒吸气声,气压陡降,但是他们的状态一下子也紧张起来了,“茄子”、“败兵”、“难民”,似乎从来不曾在他们身上发生过,我看到自己预设的胜利正在向我遥遥招手!但是,现实是残忍的,历经两三个早读的背诵,竟然有一半的学生还不会背,我在内心反省自己前段时间对他们太宽容了。

  郭佩涵磨磨蹭蹭地来到了我面前,开始了他那吞吞吐吐、磕磕绊绊的背诵。

  “停停停,那是山乡村野!”我忍无可忍地打断了他。

  “嗯?老师,是山村乡野!”

  “是山乡村野!”

  “不对,我给同桌背的`就是山村乡野!”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我示意他看看课本。他一边翻书,一边嘀咕着“就是山村乡野……你看!”他把他的书搁在我眼前,生怕我看不见的样子。

  “难道是我记错了?那多丢人!”我心里嘀咕着。眼睛看向他的课本。啊……石头落地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还好我对了啊,看他怎么说。

  他用小巧有神的眼睛偷偷看着我的脸,就像站在洞口观察敌情的小老鼠。脑袋瓜里估计已经转了无数圈了。

  慢慢儿地,他的脸蛋上聚拢出两个小漩涡,眼睛被淹没了,眉毛聚到一块儿了,手却开始在头上抓来挠去,憨厚的笑声从他嘴里传来:

  “嘿嘿……嘿嘿……”

  醉了,我真的是醉了,被他憨态可掬地样子醉倒了,心灵如沐春风,轻灵柔软了。望着讲台下千差万别的他们专心地做一件事的样子。

  罢了,罢了,还是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吧!给他们点时间、耐心,慢慢来,慢慢来。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2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困惑、有激动、有伤心、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尤其是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重点研究话题。

  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开始积累、智慧开始成长,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成长和环境有莫大关系,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第一阶段的成长、成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

  这学期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大胆得很,喜欢在课堂讲话,有时老师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下子讨论开了,但交流时却讲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深度,有广度了。虽说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大胆,是孩子们的主动,是孩子们有话就说,是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眼前——这种乱说、乱动,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种现象症结何在?是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与孩子们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发生共鸣?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虽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但我敢肯定,这种课堂,教与学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当然不尽人意,这也绝对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父亲如此费力,艰难的爬过月台,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我想,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并写下读后感,好吗?”

  结果所有同学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实在令人感动。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

  语文是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诗,字字句句跳跃的是浪漫的情愫;语文是画,流离色彩调和的是人间缤纷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励,付出真诚,付出执着,你的语文教学将会撑起灿烂的一片天!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3

  三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都是那么调皮。对于孩子的错误我总是以训斥来结束。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们调皮,很少表扬。从这一件小事看来他们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期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好处上说,也许调皮的他们更期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因为调皮,平时挨的批评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调整方式。

  从那以后,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们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就立刻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此刻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毕竟小孩子的自控潜力比较差,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现实的。所以遇到他们上课又很不认真,小动作不断,对要掌握的知识模模糊糊的.状况,我并不灰心,因为我明白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能取得成功。哲人以前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期望透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4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牛顿从因做风车不会讲道理而受到同学嘲笑中受到教育,发奋学习,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故事.

  课文先讲了牛顿小时候爱做手工,对这一点,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及词语。如:“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在讲到这一点时,出示小黑板:

  他停下来看。

  他停下来仔细看。

  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

  这样看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其中的'不同,且“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学生也很快知道了“几乎忘了回家”,以此看出牛顿那种入迷的程度。

  而在讲述这一课时,我主要是以牛顿思想的变化,在课文中主要是牛顿几次心情变化为主线讲起的,让学生去体会牛顿的心情。在这里,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参与其中,抓住“满脸通红”、“难受极了”、“没有流一滴泪”来说: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泪?他此时会想些什么呢?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5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年少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我本课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如品味“钻研学问”“切磋学问”等词语。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本文中句子——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这个句子中对“笑”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三、教给背诵课文和理解词语的方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背诵课文的片段,并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背诵,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把科学的背诵方法渗透打教学之中。此外,文中的词语“饱学之士”“划粥割齑”等尝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理解。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高课堂的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6

  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邯郸经济开发区北屯头小学韩林芳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8个春秋了。回首八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赞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甜甜的微笑。

  每节语文教学课,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学困生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我接的是二年级,又是班主任,刚走进班的第一天,我就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全班学生连自己的姓都不会写,我一个一个看,一个“裴”字,学生都写得五花八门,一时还有点接受不了,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后来,学生的名字会写了,他们也很高兴。

  有一次,班里有一个学生调皮,上课不学习,下课专门抄写作业,

  当时,我很生气,每天就是批评,但收效甚微,后来,我每天给每个同学做工作,谈心,原来是批评过度,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语文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活动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所以我认为,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有可能溅起一片涟漪。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去发现这片海洋的宝藏。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我们说,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文本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生命。语文课堂本就是个充满感情,注重情感教育的地方。当我们总是感叹于现在的孩子少了爱心,太过自我时,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诉。

  五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有一篇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谈“孝”。我这样给学生讲,我出示了电视中曾经播放过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我们身边有

  很多,希望同学们能把你认为最感动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起初,大家都在说电视,网络上的所见所闻,的确使人感动。其中,有个叫王含雪的女同生说:“老师,你知道吗?有一次我看到妈妈的肚子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妈妈说那是生我的时候留下的。我觉得好疼啊,平时我的手上划了道小口子我都会流眼泪。妈妈的伤疤那么长,那么深。一定痛死了,妈妈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而我还惹她生气,甚至不知道妈妈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我觉得我不是个好孩子,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说着说着,她早已泣不成声,晶莹的泪水已滚落下来。这时,教室鸦雀无声,我们都被感动了。她对妈妈的真情流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龄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接着许多学生也讲着自己感人的故事,同学们都听着听着,潜移默化中都感受到了什么是“孝顺”,懂得了父母起早贪黑是为了自己,自己应该好好学习来汇报父母,同时也进行了感恩教育。

  还有一次,我上作文课时,由于学生的视野较窄,想象力不丰富,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也成了我的难题。首先我让学生看作文书,

  他们看的作文书也是相同的,写起作文来写的也一样,老是跟抄写的一样,有时在考试遇到了与平时同样的题目,学生写的也一样。甚至被领导认为让学生背诵的作文,实际上是学生的作文书相同,看的时间多了,就记住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很多锻炼写作能力的小游戏。起初,每天上课前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我讲我的小故事”。在这里,同学们有的讲述自己知道的小故事,小笑话;有的

  讲述自己在假期和日常生活中经历

  的记忆深刻的事情。从起初的一小段到最后讲的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我知道有了“说”的经验,就有了“写”的材料。

  于是,“日记”开始上场了。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字数不在多少,感情却要真实。每天我进行批改后,都在班里逐篇讲解。同学们或多或少的窥探欲使讲解变得格外有吸引力,要么捧腹大笑,要么点头称是,就这样无意识的收获了。

  现在,再看看他们的作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还是不够动人。于是,我又设计了新的口语游戏。让同学们每个人写8个感兴趣的词语,这样全班就是近200个词语。放在一个盒子中,让同学们抽取任意4个,构思成一个小故事。同学们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有着那么多新颖的创意的想法,让这个游戏趣意盎然,回味无穷。在这其中,同学们对事件的构思和连接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给了作文题目,几分钟就迎刃而解。

  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正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这种感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语文课堂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体现出“人文关怀”,“放射出人性光芒”,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7

  看着这摇摇晃晃的索桥,脑海中不禁开始想象关于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讲述了几个和索桥有关的小故事,但是作者主要通过讲述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文中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张硕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得非常到位。这样的惊喜比什么都好。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8

  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一笔,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好好利用这一时期,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持久学习兴趣。我们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可以看出,编者选取的故事、角度以及故事所涉内容之用心,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小故事,进而发挥其教学作用的最大化,是当下每个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教材上的故事虽是单一不变的,但教师的呈现手段可有多种多样,究竟如何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让平常的“小故事”发挥其不可忽视的“大作用”,这是检验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局限性与其生活经验的局限性,这些小故事可能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此时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带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由平面变为立体、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枯燥变为活泼。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小见大,重视小故事教学中发挥的'大作用,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是学生初次接受长篇大段文字的理解阶段,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往往会留有很长时间,给予学生多读、熟记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其语感,培养其语文学习的连贯思维,从而学以致用,进而将语文更好的融入生活。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在平时学习生活的间隙,往往会脱口而出某些词句。由此可见,这些看似安静流于书本的小故事,正深刻影响着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故事教学的这一机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一些相关的灵活问题,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关于“农民伯伯种粮食”的小故事以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浪费粮食或者珍惜粮食的片段;又或者,提出“为什么我们要珍惜粮食”这一启发性的问题。此时学生往往会根据原文的只言片语再结合自身的观点进行表述,从而间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二)培养写作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丰富素材对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积累大有益处,它同课外书本同等重要,我们要好好利用教材这一直接资源,通过课堂的有效教学得到丰富与练习。例如在写作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段落章节来带领学生把握的整体脉络,还可通过故事中的寓意思想启迪学生,增加其写作素材,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把握整体思想的基础上学会不突兀的引入对作文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在吸收原文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再创作。

  (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素材的选取中小故事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很多学生往往悟不到道理层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段落、词句,进行深度剖析,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通过对“总分总”、“总分”等结构的系统性学习,让学生体会的起承转合,并把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阅读能力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小学做好基础,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懂得如何阅读、从阅读中受益。

  二、语文素养的间接提高

  小学语文教材中小故事不仅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手段,还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阶梯,在认识汉字、读汉字的过程中,学会了发音要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在写汉字的过程中,学会了一撇一捺写清楚,做事要耐心细致;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叙事思路要清晰一词一句不可乱用等等,此外还学到了透过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例如在学习《小鹰学飞》这篇的时候,很多同学对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这一举动不是很理解。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学无止境”、“人生需不断进取”等道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灵活拓展课堂内容。如教师可以恰当引申出一些名言警句,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班级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小鹰的感情变化,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于这些道理认识的深刻性。

  三、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

  汉字是我国文化传承的力量,学生是使祖国未来的脊梁,在他们一生的学习中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应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长远角度,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为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接班人而不断努力。小学阶段是使学生树立好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如同一颗颗等待发芽的树苗,正确的三观是树苗笔直生长的重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树苗不惧风暴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一篇小故事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对网上丰富教学资源的搜索,将图片与PPT结合,生动地为同学们讲解这座空腹式的圆形拱石桥。同时我还通过相关视频的搜索,为同学们生动形象的展示出赵州桥的匀称结构以及桥上石栏石板古朴美观的雕刻,以此激发出同学们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之情。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教师随时掌握时事介绍我国今日的科技研发日新月异,如介绍关于我国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课下教师还可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同学们了解“赵州桥、鲁班的故事”等传说,让同学自主的将我国古代文化与现在时代发展联系起来,提升同学们放眼看世界的格局。或让同学们了解相关文学创作,如“赵州桥联”等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并且借此间接地将我国传统文化扎根于新的一代人的思想中。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语文教师有义务让我们的文化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更好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其终身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9

  根据 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0

  《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上,成了我比较头疼的事情。前面我已经带领学生精读了课文《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而这篇课文是略读变精读,还是略读变自读,还是略读变不读。最后我决定从阅读提示三点入手:

  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3文章末尾的“小泡泡”,则提出了“续编”要求。

  一、概括故事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根据人物概括课文内容(由于本文人物较多、小故事也较多,如果没有任何提示,很难把故事概括清楚。)然后老师随机出示画面,学生根据画面概括内容,让班上的同学巩固一次。最后自己说故事内容。这种方法学生对于故事的概括把握比较好,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说出故事的内容。

  二、课堂体会小木偶的心情是,我采用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括号中填上表现小木偶真实表情的词语这一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木偶的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完成了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完后重点体会最后一段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我根据前面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因为是谈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学生兴趣较浓,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表情,生活需要用真情实感来对待。

  四、最后拓展,“续编童话”,并让同学展示。这个方面学生想象丰富,故事生动有趣。

  不足:

  1、开始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比较枯燥,对于下午上课的学生兴趣不是很浓。

  2、在体会小木偶的心情时,没有关注学生的体会,其实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应该多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有这样的体会。

  3、对于课文中心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这次的赛课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我以后的教学也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以后要多观看名师的教学视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1

  吴明亮是我们班的学困生,可以说学习和品质“双差”,每天都有不少于五个学生来办公室告他的状,是个让人十分头疼的学生。怎么办呢?不能放任不管,拉吧!给他拉到主干道上来。找他谈话,不想让他感觉到老师找他就是为了批评他,这样他会离我想要他去的地方更远,得让他对我打开心扉才行。

  他来到了办公室,我首先拉过旁边其它的老师的椅子请他坐下,可他却怎么也不愿意坐下,无论我怎么柔声地告诉他我只是请他坐在这儿,我们像朋友一样的说说话,不会批评他,但他还是固执地站着。逼问急了,他答出一句令我心灵震颤的话语:“我坐那儿是对你的不尊重!”听了这句话心中蓦地了然:吴明亮有救!

  跟他谈话后了解到,他上课总捣乱是因为感觉很无聊,觉得语文教材很无趣,好多东西他不会,所以就想捣乱引起别人注意他。而当阅读《中国古今寓言》时,自己就来了兴趣。经过耐心的`劝说,我们俩达成协议,且“打钩盖章”了,他同意每次下课后来和我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新东西,哪怕一节课学了一个生字,了解到一个知识点也行,我会在班内表扬他,也会给予他物质上的奖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交流,吴明亮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次的阅读展示课上他评价了《秦氏好古》中的秦氏人,原评价语如下:

  我觉得这位秦氏人太傻了,因为他能够去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并用自己的家产去换古董,即使再爱古董,那也不能为了古董倾家荡产,最后落到了在大街上乞讨,我觉得这位秦氏人太傻了。

  谢谢大家,我评价完了。

  教室里顿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每次阅读展示,只要到吴明亮所在的这一组,他都争着上台。而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一次比一次高。“他敢于上台,就是进步。”“他比上一次有信心了。”“他虽然评价得还不全面,但他毕竟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评价的语言给吴明亮的心灵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说:“是同学们一次次的掌声,一声声的鼓励,使自己获得了自信,感到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从这有观点有事例的评价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努力,他在兑现着他的诺言。只有真诚的理解和信任才能激起差生的学习动机。学困生不笨,只是很少有成功体验,所以才会越来越差,用爱召唤,学困生一定会还你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我们的新课标书目的阅读跳出了语文教材诸多乏味篇章的圈子,将原生态的优秀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作品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使平常不爱学习的孩子心灵受到震撼,加上老师的循循善诱,学困生的转化效果更加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2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视频: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生:盖房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造犁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师: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视频: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同学们,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令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喜欢漂亮的衣服吗?

  生:喜欢。

  师:喜欢美味的蛋糕吗?

  生:喜欢。

  师:喜欢优美的环境吗?

  生:喜欢。

  师:是的,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看你喜不喜欢。

  (播放视频)师:小村庄的环境怎样?

  生:很美。

  师:能具体说说美在哪儿吗?

  生:河水清澈见底。

  生:森林郁郁葱葱,天空湛蓝湛蓝的。

  师:哦,森林郁郁葱葱、天空湛蓝湛蓝的,(贴:森林图)所以很美。那么你们喜欢这个村庄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5页,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那现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还在不在?

  生:不在了。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现在这个村庄不在了?

  生:早先。

  师:谁知道“早先”是什么意思?

  生:很早以前。

  师:嗯,就是很早以前有过,现在已经——生:没有了。

  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它到底变得怎样呢?接着往下看。

  (播放视频)师:看到现在的小村庄,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他们在破坏小村庄。

  生:我想不应该乱砍树木,应该爱护树木。

  师:不应该这样做,变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很可惜呀!那么这个小村庄变成这个样子了,是谁造成的呢?请同学们继续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

  (生朗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是谁造成这种结果?

  生:人们。

  师:那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我们从课文里找出,是人们毁坏了村庄的相关句子给画出来。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师:读了这句子,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是人类破坏了这个森林。

  生:他们用斧头砍掉树木来制造工具。

  师:(出示图片)请看,土地怎样了?

  生:光秃秃的。

  师:好,除了这一句,还有找到别的吗?

  生:他们一年年、一代代……师:赞成的举手?因为他们一年年一代代都是这样去砍,所以大量的树木就变成了——生:一栋栋房子。

  生:各式各样的工具。

  生:应有尽有的家具。

  师:甚至还被人们当——生:柴。

  师:还当柴被烧掉了。还有没有呢?

  生: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看起来他们过得挺惬意的,小日子还是过得非常美满的,这么美满,这么美好的日子想不想继续地过下去啊?

  生:想。

  师:可惜啊!有一天下雨了,这场大雨下得怎样?

  生:大雨停都没有停过。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没喘气儿。

  师:你能把完整的句子读出来吗?

  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师:大雨没喘气儿,把雨写成什么呀?

  生:人。

  师:我们人能不喘气吗?

  生:不能。

  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是什么意思?

  生:没停过。

  师:一分钟都没停过,那你说这雨下得大不大呀?

  生:大。

  师:这个洪水为什么能把小村庄卷走呢?

  生:因为人们把树木全部砍光了。

  师:人们把树木砍光了,跟村庄卷走有什么关系?

  生:树木砍光了就不能抵挡住那些洪水、暴风雨、风沙。

  生:因为没有树,洪水就能穿过小村庄。

  师:没有抵挡住,还有这个泥土全部都是靠树根给它抓牢的,还有树枝和树干还能抵挡风沙和水,如果有树的话,再大的洪水也不怕。你看,现在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

  生:没有了小村庄。

  生:没有了树木、家具、斧头。

  生:还没有了房子。

  师:锋利的'斧头(没有了)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相应地撤掉黑板上的图片,代表消失了。)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但它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这个悲惨的故事吗?

  生:不是。

  师:那它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我们要爱护绿化。

  生:不能砍树。

  生: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师: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生:要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生:要保护家园。

  师:刚才同学们讲得都对。(板书:爱护家园 保护环境)你们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同学没有做好的呀?比如有什么现象,能说一下吗?

  生:有的同学在榕树上爬来爬去。

  生:在草地上踩来踩去。

  生:折下树枝来打架。

  生:随地吐痰。

  生:乱扔垃圾。

  师:胶袋、饭盒这些都叫白色垃圾,白色污染。有的人到某处旅游,在树木上刻字。

  生:有些人把垃圾倒在河里。

  师:他讲得真好,有的人把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直接倒在河里面,堵塞了河道,发大水的时候又流不走了。小村庄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情况之外,还有不少“锋利的斧头”在破坏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请看屏幕——(播放视频:关于生态环境)师:大自然已经在向我们人类发出严重的警告:随意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生:砍树木,化学药品方面。

  生:伤害小动物。

  生:过度捕捞。

  生:随意捕猎。

  生:使用化学药品,产生酸雨。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了那么多破坏环境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呼吁:让不再响起,让森林依旧茂密,让污染不再发生,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做好朋友,共同打扮我们的美好生活!

  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怎么做呢?老师想请同学们设计一些标语来提醒大家,好不好?

  生:(设计标语)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写了,谁愿意来说一说呢?

  生: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生:爱护一草一木就等于爱护我们的家园。

  师:老师希望同学都能按照你们自己写的这样去做,可以吗?

  生:可以。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3

  《陈嘉庚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在南洋筹资募捐支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捐资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为普及和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家资和毕生心血,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定居,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爱戴的故事。全文语言浅显,但内容翔实,事迹格外感人,深深表达了一个海外赤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热爱,表达了"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一中华子孙的宿愿,提示"回归"这一人生哲理。

  从内容来说,陈嘉庚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较为久远,但他倾资办学的感人事迹却值得我们世代学习和赞颂。作为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开卷有益的课文,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课文内容本身,更要将四年级教材反复教授的批注笔记和摘录笔记的方法继续运用和适当的小结。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分为这几个部分:

  一、检查摘录笔记;

  二、在学生的批注反馈中,抓住关键词进行小结提升;

  三、图片等多种形式延伸“回归”主题,增加阅读的广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反思这一节课,我觉得还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未完成。在交流反馈中,我对学生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的做法指导不到位,缺少适时的小结和归纳;

  二、教学内容不够饱满,忽略了时代背景,如果能对陈嘉庚先生生活的背景通过视频等媒体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学生更能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怀;

  三、情感渗透不足。教师本身缺少热情,常常是为了环节而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上的教育,错失了大好的机会。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资历非常浅,在备课的过程中,几位名师班的老师集思广益,积极讨论,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启发;在评课过程中,很多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在此十分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获得了更多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4

  记得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鹅妈妈的故事》是长春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个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只要带着一颗童心,体会鹅妈妈和小鹅的深情去朗读,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本节课力图体现的便是“强化朗读感悟,相机识字、释词。”

  ㈠以读为主,纵向推进

  本节课我就将“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无论是整篇课文还是某一段课文的学习均从读从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在本节课中我是牢牢抓住"幸福"这个主线进行教学的,那么体会小鹅和鹅妈妈的幸福是教学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在读第一自然段时体会散步时,在妈妈陪伴下的小鹅自由玩耍的快乐幸福,读第二、三自然段时,体会下冰雹时在妈妈的保护下小鹅温暖舒适,没有受到伤害的幸福。并通过学习4---6段体会鹅妈妈看到孩子平安那种由衷的幸福。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揣摩,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当学生的朗读生动感人时,我相信这正是对课文内容的最好注释。

  ㈡整体观照,横向联系

  强调主线推进,不是要搞单线推进,不能为读而读,干读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实行整体观照,兼顾多项教育目标,横向联动。要在朗读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相机识字、释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他们创新思维,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例如:教学“辽阔”这个词时,先让学生说说词意,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并通过扩展训练,达到会用“辽阔”这个词语的目的。在教学”艰难”一词时,我让学生找一找鹅妈妈之所以如此"艰难"原因,学生在下文中找到因为她伤势严重,所以"艰难",这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读"艰难"时应很轻很慢,很困难,而是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胳膊当成鹅妈妈的翅膀,来表演一下,这种体验活动,化静为动,使学生对词语有切肤感受。另外在教学"呻吟"一词时,我不仅关注了字音还特别关注字形,强调结合课文理解词意。相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参与,并在实践中朗读,学生一定会读出词语的形象和韵味,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㈢加强整合,读中渗透

  上述语文教学任务都应该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完成,依靠“朗读感悟”本身一一落实,我力求在“读”上作文章,下功夫。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置于读中,读中问,读中悟,读中背。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记,以读促说。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总之,本节课力争通过强化朗读感悟,推进语文实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美好情感,我也力求在课堂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伙伴,但也有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看客”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正视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快地进步,更好地成长。

  今天能与大家交流,对我来说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真诚地希望借此契机,能从在座各位教师中获得更多的启迪。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谢谢!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并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

  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说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提高思维的想象能力和跳跃能力。

  4、通过猜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瞧!我这儿有一张照片,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请大家猜一猜,照片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的?”

  (学生猜想后回答)

  2、问:“照片里可能有一个什么故事,你能帮我讲一讲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

  2、 师讲自己照片里的故事。揭示课题。

  二、情感交流,提高想象

  1、师:“你们还记得刚才在猜老师的照片时我们是怎么进行的.吗?先猜什么?后猜什么?”

  2、学生想好后回答。

  3、同桌同学用刚才的办法互相猜想。并讲一讲照片中的故事。

  4、自己讲出照片中的真实故事。

  5、教师小结。

  三、布置有情趣的作业

  l 把自己讲的故事写在小本本上。

  l 把自己喜欢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小相册。

  l 用《照片里的故事》为题,设计一期手抄报。

  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画下来,举行一次绘画大赛。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09-26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故事09-24

小学语文故事03-23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丢羊风波08-05

(热)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故事07-18

小学语文哲理故事03-07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故事3篇09-25

小学语文故事(精选15篇)03-31

小学语文故事15篇03-24

小学语文故事(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