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优秀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优秀1
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表达我内心的欢喜,因为一次语文教学大胆的尝试,令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不同的喜好。那种感觉棒极了,如儿时看见了彩虹一样惊喜!
那是一个发生在春天的真实的故事。上午第二节上课铃敲响了,我站在四(3)班的讲台上,望着那一堆做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没有说话,生气极了!孩子们想到“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乖乖地坐着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鸟叫,我不禁从窗外放眼望去,只见杜鹃花的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开得正欢,一片片树叶也绿得逼你的眼。我心想:为何他们的眼中就找不到春天的美呢?看着他们不安的神情,我意识到自己此时过于威严了,有点于心不忍。于是气消了,转念一想:何不带孩子们一起到教室旁的花岭公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同学们,你们平时有去花岭公园玩吗?我微笑地问。
“有。”孩子们小心翼翼齐声地回答。
“那你们在那儿有没有发现春天不同其它季节的。美?”我接着问道。
一阵沉默。我只好点名。
“没怎么发现,因为看多了,再说一般都是到那里玩。”那孩子如实地回答。
想想他们也是,平时谁有心情去欣赏去发现呢,学习任务又重,一有机会肯定疯狂地玩耍。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便简要重复了写景物的注意事项。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们没有写好作文是因为没有细心观察,没有比较四季的变化。今天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同前往花岭公园去感受春的气息,寻找春姑娘风采,然后把它写下或画下,好吗?”我异常冲动地说,连我自己都有点意外,因为这存在安全隐患。
“好!耶!”孩子们欣喜若狂,感到非常意外。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干就干。公园近在咫尺,我们一会就到了。
在公园里,我用了五分钟指着实物示范性地举了两个例子说明春天就在我们身边和发挥想象力的重要性,接着说好集合时间地点就让他们自己自由活动了。
此时的孩子们超出我想象,认真极了,在我眼里俨然是一位位小小研究家。他们分头行动,这里东找找,那里西瞧瞧,一旦有新的'发现便又异常活跃,呼朋引伴前来观看。“快来看啊,我在石头下翻出了刚冒芽的小草了。”一个说。“有趣,我们赶紧记下它们的颜色、样子吧,要不然,一会儿又忘了。”另一个说。“瞧,那儿花开得真美,还有点香!”“还有不少老爷爷老奶奶在练太极拳呢”“还有Baby出来晒太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并记下公园内的所见所闻。
一切顺其自然,一切又似乎在我的掌握中。但有四五个调皮的孩子快下课时忍不住撒起野来,在绿树掩映下的猴山中玩捉迷藏,我正想制止,突然想这不正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春景图吗?我非常享受此时的心情,正当我陶醉时,从远处传来一声尖叫然后是一阵笑声,几个孩子跑来惊奇地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一只大老鼠从树丛中穿过,真有趣!唉,现在的孩子真是悲哀,我不禁这样想。但想到我今天的创新让他们如此生动地享受“学中玩、玩中学”的语文课,又会心地笑了。
时间悄然流逝,一节课就在欢乐声中结束了。我们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语文乐园”。这课“上”得如何,有没有效果,不拘一格的作业会不会还完成不了……我一边走一边想。
第二天,作业按时交齐了。在这个45人的班里,这的确不常见。因为这班基础普遍较差,有几个经常不做作业,平时怎么说也没用。这首先让我有点激动,接下来令我高兴的是作业五花八门,可见他们的喜好各不相同,有写景作文,有日记,有五彩缤纷的画,有的还附上了写春天的歌词,有些不怎么会写的同学也有一两段关于春天的感受,从中虽有些句子不够通顺,但都写出了春天里花、草、树、木、人在他们心目中的样子,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其中有一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诗:“春天在我的笑声中,我在春天的画里”。欢乐和希望就是春的主题,意境太美了!我不禁感叹。还有个喜欢绘画调皮的孩子交了一幅童趣十足的画,画中有几棵翠绿的大树,几个小孩子兴高采烈地在树底下捉迷藏,丛中还画有几只小鸟,有的在飞,有的站在树枝上叫,仿佛它们也参与到这个游戏中了,它的题目是《春天到了》,看后顿感清新,童趣十足!幸亏当时没有中断他们的快乐,我想。记得那天我足足用了一节课来评比他们个性十足的作业,用完了所有赞扬的话,掌声不绝,孩子们手都拍红了!那天我们师生都快乐、激动无比。慢慢的他们掌握了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的学习方法,开始爱上语文甚至有些人爱上了令人头疼的作文。
事隔多年,那两个孩子的特别的作业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可见孩子的的潜力是无穷的,足以震撼大人的心!孩子的表达方式和爱好其实是多样的,只要老师善于去挖掘!我想不时改变教学方法,布置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孩子走出课室学语文,这会给孩子学习的新鲜感、快乐感,同样孩子会给你带来惊喜!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优秀2
记得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鹅妈妈的故事》是长春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个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只要带着一颗童心,体会鹅妈妈和小鹅的深情去朗读,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本节课力图体现的便是“强化朗读感悟,相机识字、释词。”
1、以读为主,纵向推进
本节课我就将“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无论是整篇课文还是某一段课文的学习均从读从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在本节课中我是牢牢抓住"幸福"这个主线进行教学的,那么体会小鹅和鹅妈妈的幸福是教学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在读第一自然段时体会散步时,在妈妈陪伴下的小鹅自由玩耍的快乐幸福,读第二、三自然段时,体会下冰雹时在妈妈的保护下小鹅温暖舒适,没有受到伤害的幸福。并通过学习4———6段体会鹅妈妈看到孩子平安那种由衷的幸福。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揣摩,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当学生的朗读生动感人时,我相信这正是对课文内容的最好注释。
2、整体观照,横向联系
强调主线推进,不是要搞单线推进,不能为读而读,干读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实行整体观照,兼顾多项教育目标,横向联动。要在朗读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相机识字、释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他们创新思维,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例如:教学“辽阔”这个词时,先让学生说说词意,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并通过扩展训练,达到会用“辽阔”这个词语的目的。在教学”艰难”一词时,我让学生找一找鹅妈妈之所以如此"艰难"原因,学生在下文中找到因为她伤势严重,所以"艰难",这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读"艰难"时应很轻很慢,很困难,而是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胳膊当成鹅妈妈的翅膀,来表演一下,这种体验活动,化静为动,使学生对词语有切肤感受。另外在教学"呻吟"一词时,我不仅关注了字音还特别关注字形,强调结合课文理解词意。相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参与,并在实践中朗读,学生一定会读出词语的形象和韵味,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3、加强整合,读中渗透
上述语文教学任务都应该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完成,依靠“朗读感悟”本身一一落实,我力求在“读”上作文章,下功夫。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置于读中,读中问,读中悟,读中背。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记,以读促说。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总之,本节课力争通过强化朗读感悟,推进语文实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美好情感,我也力求在课堂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伙伴,但也有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看客”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正视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快地进步,更好地成长。
今天能与大家交流,对我来说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真诚地希望借此契机,能从在座各位教师中获得更多的启迪。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谢谢!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优秀3
《丑小鸭》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在语文课改的浪潮中,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赋予了《丑小鸭》新的生命,引发了孩子们多方面的思考。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语文老师,非常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孩子们与我一样喜欢《丑小鸭》,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训练与提高。
《丑小鸭》的语言优美富有情感,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过分理性的肢解只会破坏文章带给读者的整体美感。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学设计,而是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去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一,课文重组,激发情感。
通常《丑小鸭》的教学结构都是按丑小鸭的命运情节发展来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延伸的过程和课文的情节发展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
我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结构时,把丑小鸭的痛苦经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丑小鸭从出生以后受到家人的欺负,到离家出走以后的不幸遭遇。通过朗读,想像,感受丑小鸭的不幸。再回过头来学习丑小鸭看到白天鹅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惊奇,羡慕这两个关键词,感受到丑小鸭渴望得到温暖,得到关爱的心情。通过老师的导语反复跟前面的磨难相联系,相对比来组织教学。这样内容上的反差,感情上的对比,使孩子们对丑小鸭的磨难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为学生学习下文,使孩子们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那种幸福,那种快乐,那种兴奋有更深层次的体验。
这样的安排,较按情节发展线索来安排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感情,也更有利于加深孩子们对丑小鸭由磨难到最后成为天鹅后的那种快乐的感悟。当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感情起伏的跌宕,与丑小鸭一起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时,丑小鸭的形象,丑小鸭的感情,丑小鸭的精神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情境讨论,激发想象。
在教学丑小鸭的三次磨难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感性教育的理念。设计了三个侧重点不同的感性化的讨论点。在教学丑小鸭离家出走一段时,我问孩子们: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太喜欢他,丑小鸭心里会怎么想你认为丑小鸭离家出走对吗孩子们不但能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丑小鸭的痛苦遭遇,并能结合实际探讨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做怎样的选择,这也是对孩子们一次挫折教育。在孩子们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又问:读了这段,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孤独的境遇之后,他们的心与丑小鸭贴得更近了。在读完第五自然段时,老师动情地说:面对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有的大声鼓励丑小鸭坚强,有的说要把丑小鸭抱在怀里带回家去,有的转而替丑小鸭表达愤慨,表达不平。
感性化的讨论,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丑小鸭同命运共呼吸,真正走进了丑小鸭的心灵。
三,深化主题,点燃心灵。
在这堂课的主题挖掘上,我更关注学生从丑小鸭身上自己感悟了些什么,这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些带给他们的人生思考,启迪也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在孩子们读完《丑小鸭》后,我不失时机地点拨:读了《丑小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在你们手中的白天鹅身上。孩子们的心灵被丑小鸭的故事点燃了,他们有的写到:战胜磨难,取得成功的秘诀——相信自己,我能成功!不能笑话别人,笑人不如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想我们应该像农夫那样,做个善良的人。我想对大家说,逆境使人坚强,磨难成就人生。我想对自己说,遇到困能要坚持。我想对大家说,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这是情思的浪花,是孩子们感悟的浪花,更是他们生命的浪花!在感性教育的火焰中,孩子们的心灵被点燃了,散发出异彩纷呈的夺目的光华。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优秀】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优秀04-01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09-26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0-04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优秀合集[2篇]05-30
(通用)小学语文教学故事08-05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必备)09-15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优秀)11-13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反思10-18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经典[15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