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

时间:2022-12-10 13:38:12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幼儿教育随笔【荐】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随笔【荐】

幼儿教育随笔1

  家长接孩子的时间,和往常一样,我一边和家长攀谈,一边提示孩子带好工具。泓泓小朋友瞥见妈妈来了,伸开双臂扑已往:“妈妈,我想到楼下再玩一下子。”平常常常亲亲、抱抱孩子的我,一把抱起泓泓亲了一下,并逗她说:“等先生抱够了,你再和妈妈一路去玩。”谁知孩子一边挣扎,一边叫:“欠好,欠好!”眼泪都流下来了。我立刻放下孩子,刚想跟她说声对不起,孩子却一回身气?地下楼去了。

  第二天,我向泓泓致歉后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孩子说:“我不喜好开打趣,也不喜好别人亲我。”“可先生是爱你才亲你的,另外小朋友都盼望先生能亲一亲抱一抱呢。幼儿园教育随笔”“我和别人纷歧样!”孩子很爽性地说。泓泓的话让我沉思。平常,我老是以为只如果爱孩子,不管用什么方法和表达都行,孩子确定是乐意担当先生的爱意的。可本日却让我苏醒地意识到孩子与孩子是纷歧样的,他们照旧一个模型里倒出来的,而是千姿百态、各有喜欢的。我们要凭据孩子的本性喜好,选择恰当的表达爱的方法。要是不适当,反而会引起孩子的误解,乃至反感。“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不但在教诲讲授中要好好遵照,在对孩子的情绪表达上也是云云。

幼儿教育随笔2

  今天早晨,刮起了大风。入园时间到了,有的家长领着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看着孩子自己跑进教室;有的家长把孩子放下扭头就走,孩子独自走进教;有的家长和孩子手牵手时而走走跳跳,时而跑跑停停,他们有说有笑的来到幼儿园。这时只见吴洋爷爷推着自行车,带着吴洋来到幼儿园,然后把吴洋从车上抱起,往教室门口走去。可能是吴洋太沉的缘故,爷爷抱着孙女有点吃力。见此情景,我赶紧接过吴洋,吴洋很有礼貌的和爷爷说再见,然后走进教室。吴洋坐下以后我和她攀谈起来:首先表扬她是个讲礼貌的好孩子,接着跟吴洋说:“爷爷年纪大了,以后自己走,不要爷爷抱好吗?”只见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说:“我说自己走,不让爷爷抱,可爷爷不让,怕我冷。”说着就要哭的样子,我赶紧扭转话题说:“你是个好孩子,以后不再叫爷爷抱了对不对?”欣倩点了点头说:“我已经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家长朋友们,爱护孩子,疼爱孩子是每个做长的天性,但是不要过分的去保护,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家长朋友们,让孩子们自己走吧。

幼儿教育随笔3

  作为一个学前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我经过4年本科、3年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当老师,又给学生讲过7年的儿童心理学课;再后来,便一直从事学前教育的编辑工作。各种儿童发展理论,不敢说精通,也略知一二。但是,当我面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时,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我只觉得可爱,却常常有看不懂的困惑:他在玩什么?为什么对这个游戏感兴趣?他的学习是什么?他的发展是什么?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要怎么样支持他呢?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用这个句式描述我的惶恐则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读不懂一个孩子。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开始重读与儿童有关的书,学习的时候很兴奋,跃跃欲试;可是当我面对儿童时,却又变得生涩,就像个新手。

  我很挫败,却又束手无策。

  xxxx年最后一天,看罗辑思维掌门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他关于人工智能学习方式的解释,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还记得人工智能有多厉害吗?xxxx年3月,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与韩国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进行人机大战,最后A1phaG04比1狂胜李世石。20l7年一开年,AlphaGo的升级版MaSter,又以60胜O负l平的战绩横扫人类。

  人工智能何以如此厉害?罗振宇解释说,这是因为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完全不同:“人因为能力有限,思维方式是尽量简化……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传递知识。但是机器的能力足够强,它不需要把世界简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实是让世界恢复了原本的复杂性。于是,在人工智能逻辑里,它不关心人类对一件事情的定义,但是它可以输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数据,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达到同样的结果。”比如,人工智能认识猫,不是依靠有关猫的定义,而是通过看一百万张图片“认识”猫。最后,它能精准地在一千万张图片中找出那些有小猫的图片。

  我一直对大数据似懂非懂,但是,当我脑补一百万张小猫的图片时,那一刻,我明白了大数据的意义,也明白了我的知识短板:对于儿童的认识,我缺乏“大数据”的支撑。

  未来人工智能哪家强?罗振宇说,谁的数据更多,更精准,谁的技术怪兽就会被喂养得更强。

  仔细想来,这个道理并不新,也不神秘。就好比优秀的医生和律师,都是由大量的病例、案例“喂”出来的一样。我认识的许多优秀幼儿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脑中储存着“大数据”——许许多多鲜活的、各个不同的孩子。每每说起来,都如数家珍。你说到任何一个问题,他们都能给你讲出一个相关的孩子的故事。

  相比理论培训,幼儿园老师都喜欢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最喜欢参观幼儿园和观摩活动。我们杂志社每年举办的南北精品活动展示非常受欢迎,我想,这也是老师们在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库。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指出,关于人是怎样的系列研究发现,情境性是深度学习的特点,也是它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简单地说,指的是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的学习,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儿童学习如此,成人学习亦如此。如果要真正了解儿童、读懂儿童,就要从观察一个个儿童开始,建立我们自己的儿童大数据,支撑那些大道理。

幼儿教育随笔4

  教学方法机动灵活,才有必须的启迪好处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例,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控制自我,处变不惊,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及时地引导幼儿联想,巧妙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如教师正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练习听信号走,天上南飞的大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兴奋地议论着,对老师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教师可暂时中止活动,加入到幼儿行列中,同幼儿一齐观察南飞的雁群,并引导幼儿说出雁群的队形,同时告诉幼儿雁群为什么要排成队飞,并告诉幼儿大雁纪律性很强。不能掉队等,还能够教给幼儿候鸟啊、南迁等词汇,让幼儿了解大雁为什么要南迁等搞笑的现象。待雁群飞过,再灵活地组织幼儿活动,如向大雁学习,遵守纪律,听老师的信号走成雁群的队形或其它队形,这样必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

幼儿教育随笔5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

  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幼儿教育随笔6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们没完没了的“打小报告”现象,不能不动一番脑筋。既不能小题大做,又不能不管不问,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每一次都当成有利的教育时机,教会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不,小津含又来报告了:“老师,馨馨碰着我了!”“馨馨碰着你有什么要紧的,”我笑着说:“她可能是不小心的,你应该原谅她。以后啊,别人不小心给你添了麻烦,你要谅解人家;你给别人添了麻烦,笑着说声对不起,别人也会原谅你。以后再有这类事,不要动不动报告老师了,好吗?”小津含闪着大眼睛听着我轻描淡写的一番话,似有所悟地回去了。小涵涵又来报告了:“老师,我的小刀没了,可能是昊昊给我偷去了。”我严肃地说:“涵涵,你说昊昊偷了你的小刀,有证据吗?你看见了?”“没——没有”。“就是了。不了解情况怎么就乱说呢!这可不行!遇到这种事,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丢了,或是忘在家里了,或者,你应该耐心问一问小朋友们,是谁拿去用了,或者谁跟你开玩笑,藏起来了。就是昊昊给你拿去了,说不定是跟你闹着玩呢,你说是不是?以后再遇到这类事,要动脑筋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找老师了。”这一位“原告”也欣欣然走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很少为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了。他们逢事互相谦让,似乎成熟了很多。

幼儿教育随笔7

  今天,我刚出幼儿园的大门,就隐隐听到“快藏起来”的说话声,再一瞧,是一位幼儿家长,看见我,她红着脸用开玩笑的口气强笑着对我说:“这孩子拿了幼儿园的玩具,我说叫老师看见会批评你的。”这位家长那样尴尬,她笑的又那样不自然,马上明白了“快藏起来”的含义。

  后来,孩子来园时把玩具又交给了我,我也夸奖了他,对仅三岁的孩子,我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可我怎么也摆脱不了对他的家长极不称职行为的责怪,家长这样做,是在纵容孩子私拿幼儿园的东西,占小便宜,也有意无意的把老师摆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上,对孩子的影响太不好了,孩子私拿幼儿园的玩具,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替孩子藏着、掖着,应该教育孩子不乱拿公家的东西,教孩子把玩具送回来,见了老师,有什么说什么,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老师,使双方都心中有底,共同教育好孩子,老师和家长一样爱孩子,“快藏起来”说这话的家长是否太拿老师当外人了?

幼儿教育随笔8

  女儿争着抢着要洗碗,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咣啷……妈妈,对不起”的声音。

  “不会干还偏要干”我明知无法挽回,还是忍不住气呼呼地埋怨。

  “不学怎么会呢?”女儿声音不大,却透着不服。

  “你这是学洗碗还是学砸碗?”我更来气了。

  “哼,像爸爸那样不干活一定砸不坏了。”她居然起了高腔,并洗手不干了。

  “……”我还真给噎住了。

  事后,我越想越觉得女儿的话很有道理,并由此联想到了课堂教学,那些虽然喜欢回答问题但又经常答错的孩子,很多老师不喜欢。现在想想,答错题的孩子至少有两点是直的肯定的:一是他做了,他没开小差,在积极思考,而且还敢于表现,只是可能方法或思维角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没做好”;二是通过展示他做错的过程,能够让大家发现“做错”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比起那些“老老实实坐着,头不抬,眼不眨,口不开”的守纪律的孩子要好得多。因此,我认为“做错”比“不做”好,只有肯做才有可能“做对”。

  “不做”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只要孩子“做”,就应该给他们“做错”的权力。相信做到了这一点,“爱做”的人会越来越多。

幼儿教育随笔9

  今天,我被重新分配到小班去当“孩子王”。怀着兴奋的心情,我来到了我们幼儿园神圣的地方——小班活动室。我曾经无数次的想象小班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更曾在心底小小的期盼“有一天我也能当小班的老师”。但当我迈入小班时,入眼的是抱紧爸妈不放手的宝宝、入耳的是一片嚎啕。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站在一边“看着”。

  你看,尹俊杰小朋友死命抱住送她来园的妈妈,怎么劝也不放手;你再看,马心桐趁着上厕所又偷偷跑到滑梯上玩了,任你在下边喊破喉咙,依旧我行我素;还有,那个是家中独子的王俊杰更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我现在真是一个头俩个大,实在没了办法。“原来,小班的孩子这么难‘管教’呢......”我正在想着。突然见到尹俊杰抽噎着放开了妈妈的手;看到马心桐乖乖的从滑梯上走了下来;看到“调皮鬼”王俊杰端端正正的坐好了......发生了什么,奥,原来小班的老教师——马老师出马了。

  午休的时候,我赶忙跑过去请教这神奇的“魔法”。马老师神秘一笑: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不过因材“管教”罢了。平常孩子来了,我就细心的观察他们的特点,渐渐地就找到了“对付’他们特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适用所有孩子,有的仅仅是针对一个孩子。就像尹俊杰每次来园老哭,我就承诺她“你不哭,我们玩会儿滑梯,妈妈就会第一个来接你”;还有马心桐,她是一个“小吃货”,每次不听话,你就只要说:“再不来,加餐都被别人吃掉了”保证管用......至于小尹同学就更好处理,这孩子吃软不吃硬,你只要夸夸他保证做得比谁都好......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我又学到了一招:因材“管教”。平时静下心来观察孩子,找到突破点,教孩子就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难。

幼儿教育随笔10

  午饭前,中班的老师抱着一个孩子来到我们班,只见这个孩子一脸的不高兴样子,问其原因说是手指里不小心扎进去一根木刺,让我帮忙给挑出来。

  我连忙找出缝衣针,用碘伏消了消毒,就准备挑刺了。这个孩子一见我拿了根缝衣针过来,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并且一边哭,一边喊:“我不挑,我不挑……”。我和中班老师一起劝慰她说:“不要紧,就疼一会儿,挑出刺来就好了,否则,一碰到刺就会疼的。”可是我们的话语对她根本不起作用,她还是大哭,并且把手紧紧地缩到背后。

  这种现象都被我班的孩子看在了眼里,他们纷纷围了过来。“不要怕,小妹妹,让老师挑出刺来就不疼了。”“你不要看,我打针的时候就不看,不看就不那么疼了。”“让老师给你粘上个创可贴,往外粘一粘,刺就好挑出来了。”“使劲捏住手指,挑的时候就不疼了。”呵呵,孩子们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在孩子们的方法提示下,中班的这个孩子紧闭双眼,头歪向一边,一个大班的孩子还用手挡住了她的视线,我瞅准了这个有利时机,立刻把孩子手指里的刺给挑了出来。

  “噢……”孩子们一起欢呼起来,中班孩子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来,有时候孩子的力量有时候比我们老师还管用……

幼儿教育随笔11

  5、幼小的心灵

  发现放在讲桌上的图形不翼而飞了。是谁拿走了呢?我趁机和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在课余时间我用橡皮泥捏的孙悟空)孙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他一眼就会认出是谁拿走的。”就在这时,锐锐那惊恐的目光使我猛然意识到,是他拿去了。如果此事处理不当,将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于是,我连忙用和蔼的语气说:"老师知道了,图形宝宝是想到小朋友身上玩一玩。孙悟空,快把这个小朋友带给我们看看吧。"我这么一讲,大家的兴趣来了,小朋友也跟着一齐喊起来。这时锐锐小朋友红着脸说:"图形是我太喜欢它了,就把它拿来了,老师还给你”。我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它,老师送给你,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孙悟空一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大家说行吗?小朋友们都高兴得拍着手说好!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幼儿教育随笔12

  争抢喜欢的玩具在孩子之间时有发生,孩子经常抢玩具,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很“霸道”,不懂得与人分享,以至于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过分谦让的宝宝也会让家长担心孩子将来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专家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尊重自己意愿的同时理解别人的需求。

  别强迫孩子分享

  孩子被抢玩具,常听见家长一开口就说:“你怎么那么小气不和人分享啊”,或者“乖宝宝没吓着吧,别人抢你的东西你就抢回来别怕他!”之类的话,这样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益处。

  普乐谷国际早教中心资深游戏指导师ViVi称,孩子“霸道”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建立的一种表现。从16个月左右开始,宝宝就会对自我渐渐认识,将自己与其他人独立开来。对物品专属权利的占有是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孩子的自我意识强烈,但语言智能、人际智能以及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还不完全,这就导致孩子只知道“我的”,却不知道“他的”“你的”,而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用什么方式去解决,因此抢和打人就成为孩子最先想到的方法。当孩子相处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需要及时引导培养宝宝的语言智能,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强迫孩子分享,孩子被逼着“分享”容易造成人际智能的发展不健全,使其以后愈发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在意并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东西。

  对于“霸道孩子”家长可以这样说:

  第一步,让孩子感受到关注而非教训:“宝宝你为什么要玩那个玩具啊?”“那个玩具怎样好玩啊?告诉妈妈听吧!”

  第二步,教孩子学会与小朋友这样交流:“这个给我玩一下可以吗?”“我玩5分钟就还给你好吗?”“我能跟你一起玩吗?”“我把我的玩具给你,我们交换好吗?”

  第三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哎呀宝宝!妈妈好喜欢玩这个呀,陪妈妈一起玩这个吧!”“我们到了吃点心的时间了,你要不要邀请朋友一起来吃呀,不然就和他再见然后吃点心吧。”

  “让”不可违背意愿

  有的宝宝总是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东西他都会让给别人。家长很着急,面对她喜欢的东西,她怎么都不跟别人争呢?

  幼教老师周丽告诉记者,在她接触的小朋友中,确实是存在不敢争抢的孩子。如果孩子是不带着委屈或者不情愿等情绪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到其他人,家长无需表现出担心并且要给其肯定,让孩子内心有被认同感。但如果是孩子怕事胆小,东西给出去了会委屈或者哭着找大人帮忙要回来。这种情况则需要家长多承认孩子的专属物品,让孩子学会用轮流、分享等方法,既保护自己的东西又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共享。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放弃,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谦让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第一步,让孩子意识到小朋友是平等的:“小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你可以跟小朋友商量,建议大家一起玩或者轮流玩。”

  第二步,让孩子知道合理的需要不要退让:“在公共有游戏区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排队轮流玩。”

  第三步,鼓励孩子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知道爸爸妈妈会充分尊重合理需求。

幼儿教育随笔13

  今天去听了一节优质课,是上海来的老师讲的。

  内容大体是教小朋友认识肚脐,关键是肚脐有什么作用,老师说肚脐是爱开始的地方,然后问宝宝们,当他们还没出生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在妈妈肚子里获取营养的,有的宝宝说,是妈妈嚼碎啦,然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再咽下去,也有的宝宝说,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喝奶,当问到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竟然说,没出生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通过脐带连着肚脐眼获取营养的,我们底下的老师不禁为这个小女孩的正确回答鼓起掌来,讲课的老师也夸奖这个小女孩,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呢,小孩回答说是从书上看到的,原来是跟妈妈一起看书时妈妈教给她的,刚刚六岁的小孩子就知道脐带的作用,真是很了不起。

  其实孩子们知道的东西真的不少,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们的求知欲很强,他们对一切的新鲜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如果他们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不给他正确的答案,而是说不会,那样会抹杀他们的好奇心,有时候你不会的问题,可以跟他说,一起查找一下答案,这样孩子答案找到了,也养成了遇事动脑筋的好习惯。

幼儿教育随笔14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在养成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像阳阳、壮壮等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对侯长福、伟杰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助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与此同时,我还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奖以孩子们喜欢的小物品,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发孩子们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动。

幼儿教育随笔15

  这天下午游戏课后,我和孩子们在收拾体育器械。振宇和志扬两个小朋友试着抬了平衡木,没有抬动,于是又叫了两名小朋友,可平衡木还是没抬起来。其他的孩子看见了都跑去帮忙,咦,平衡木还真被他们抬起来了。看着一大群孩子抬着平衡木歪歪扭扭地向前走,我突然觉得这正是教育孩子们团结合作的好时机。于是我问大家:“小朋友,你们知道刚才志扬和振宇为什么没能把平衡木抬起来吗?”“因为我们太小了,没有那么大的劲。”志扬抢着说。“那现在平衡木为什么又被抬起来了呢?”现在人多了,人多劲就大了,就能抬动了。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说了起来。“对,小朋友你们记得老师讲过的《拔萝卜》的故事吗?一个人拔不动,两个人拔不动,三个、四个、五个......大家人多了,一起使劲就能拔动萝卜了,所以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就特别大,就能够战胜困难。”“老师,这是不是就叫团结力量大。”对,这就是团结力量大。“老师,我知道了,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

  由此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小小细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教育随笔【荐】】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随笔07-14

【推荐】幼儿教育随笔12-09

幼儿教育随笔【热门】12-08

【热】幼儿教育随笔12-07

幼儿教育随笔【热】12-06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12-02

最新幼儿教育随笔11-09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1-06

幼儿教育有关的随笔10-22

中班幼儿教育的随笔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