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5-02-24 11:35: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

  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我就觉得我发现了一片新大陆。果然不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对理科爱上加爱。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科学家和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就拿其中一些来说,牛顿通过苹果和月亮引发万有引力的思考;瓦特通过被蒸汽掀起的壶盖改进了蒸汽机;戴维通过对化学的'热爱发现了新元素……和一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家,第谷,哈雷,富兰克林等等。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数理化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本科学发展的历史书。古时候的人们迷信,希望能通过一些他们所能认为寄托思想的一些事情比如去教堂祷告之类的。而有些顽固之人也会以上帝的名义来束缚百姓的思想。就让科学在那时变成了邪术,不少科学家也因此丢了性命。

  因为一些传统的观念,许多科学被误解。同时许多事例也在提醒着我们,真理往往是实践发现的,伽利略通过实践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维萨留斯通过实践搞清了真正的人体结构……

  阿基米德被不懂科学的士兵砍下头颅,伽利略被判冤罪300年,开普勒因贫病一身无钱糊口病死他乡……都在告诉我们对科学,对真理应当重视起来。而《数理化的通俗演义》这本书更是向读者更好地展现出了数理化的“”进化”过程。更是唤醒了年轻读者的数理化的兴趣,也许有人会因此改变人生的方向,扬起科学的风帆,更重要的是无论读者年龄的长幼职业的差异,都可以从科学的发展史,从科学家的成长史中汲取科学的营养领悟和体会科学精神。

  其实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后面都隐藏着一段血与火,泪与汗的历史,这里面有慷慨的悲歌,有胜利的喜悦,要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步自然科学史绝不比一部社会科学史逊色,当我们循着这些科学家的足迹再走一遍时,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公式定理是多么珍贵,多么可爱,这时在学习它不但有了兴趣,而且有了感情。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书心得个人感悟2

  《数理化通俗演义》是我们这学期的必读书,这本书其实妈妈暑假时就已经从图书馆借回家,但我一看题目有“数理化”三个字就没有读下去的兴趣,认为一定是一本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书。直到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读这本书,我才开始拿起书架上被冷落许久的.书,才读了开篇第一回,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梁衡,他非常有创意,用古代章回小说的形式来写这本书,让原本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就像在读《三国演义》。比如讲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时,他没有直接介绍杠杆原理的定理,而是先写叙拉古和罗马的战争,阿基米德制造了新式武器——抛石机和阿基米德之爪,帮助叙拉古以弱胜强打败了罗马。这两样武器都是因为用了杠杆原理,威力大增。抛石机能把石头抛到一千多米的地方,阿基米德之爪能把敌人的战船抓走,罗马人损兵折将,还以为遇上了怪物。读到这里,我不禁对杠杆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畅想自己在战场上如何用杠杆原理设计更加厉害的武器,秒杀敌人。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科学家都是敢于质疑的,比如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才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科学家也是善于实践的,祖冲之经历无数个日夜奋战,图形遍地,算筹成堆,才算出了最新的圆周率。科学家还要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提炼出0.1克氯化镭......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的这些精神,学习的时候常提出疑问、不断实践、坚持不懈,才能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功。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2

  梁衡著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以章回小说的体裁,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看完之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鼓舞。

  这部书融知识,人物,故事,方法于一体,虽然所涉人物所生时代与国籍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故事相通,留给我们的启迪也异曲同工。

  一、敢于质疑

  本书以屈原的《天问》开篇,其实是在告诉人们,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始于疑问。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布鲁若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行星三定律,得出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结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就是这样不断地怀疑权威、挑战权威,才有了人类对宇宙不断的认识。

  科学上一个个的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牛顿因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可以说疑问是探索之源,发现之本。因此宋代的理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二、善于实践

  每一个伟大的发现与创造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都是在不断的观察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阿基米德不断实践发现了浮力,祖冲之日复一日的计算,得出了最新的圆周率。

  实践出真知。因此,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知行合一,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说,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实践的重要性,中国最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并且将其列为国家课程之一的必修课。可是这门课程并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地方把它看成可有可无,应付了事。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综合实践是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不但要把它上好,还要把它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知识应有的作用。

  三、不怕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巨人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而走向成功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所有材料后,才知道钨丝最可行。( )瓦特发明蒸汽机也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就要放弃的时候,是他妻子的鼓励,才促使他坚持下来。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从成吨的沥青中提炼出0. 克氯化雷…世界上没哪一个成功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要不怕失败。

  四、勇于奉献

  人要干成一项事业必须要有点精神。这精神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品质。

  哥白尼终身观天,风霜不避。法拉第寄人篱下,忍辱求知。达尔文环球五年,出生入死。居里夫人为提炼雷,不怕酸碱烧手,不怕浓烟呛鼻。…为了专心搞科学研究,牛顿,诺贝尔等科学家终身未娶。

  每一个新的发现、发明都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必然受到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有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生命。

  希帕索斯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被扔进了海里。

  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学,被罗马教皇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

  伦琴与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素而过早离开人世。

  ……

  科学需要奉献,科学需要付出。

  如果一遇到阻力就停止,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么,终将是一事无成。

  科学就因为有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才使人类社会由愚钝走向了文明,由落后走向了发达。

  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的行动,唤醒他们科学意识,激发他们创新与创造的潜能,以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通俗易懂离婚协议书09-09

国演义读后感09-29

隋唐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11-09

《三国演义》读后感09-05

三国演义读后感11-08

《三国演义》读后感09-27

三国演义读后感10-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