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

时间:2021-04-26 12:40:57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推荐】高考话题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高考话题作文6篇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余尝客九江,舟行适合当涂。其间有太白酒楼者,遂乃登临。但寒流清泚,远山憔悴;风烟掩抑,支离草际。则太白坠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流迹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遗闻,多能道者。又读太白文字,虽作世道茫然,终为抔土,而率性净直,不知悲观语,真仙人矣!嗟乎!万物不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洁,失意而终其志者,复古至今,而又有几人能像谪仙之流欤?往虽必然,可谢后人,遂歌以吊之。

  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莲。长安肆中识尔面,当涂江心慕君颜。玉柱烟鬓雏凤眼,剑眉入云天。颀身腰悬剑,舞影自翩跹。敢以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

  忆昔少年初,壮志离蜀滇。谢屐逐野路,扁舟济江湖,浩宇长风连天幕,丘山短歌怀作古。歌罢酾酒倚叠巘,可以思绝峨嵋巅。莫愁湖上人莫愁,飞燕堂前旧飞燕。地柱崩倒东南陷,天姥连天势拔岳。名山兮多险,飞瀑兮生烟。

  荏苒十年,遍于诸侯,君还记否?莫将余情听残漏,只为社稷报君侯。老夫鬓发已先秋,年少壮志尚未酬。渭阴众闻“蜀道难”,颖阳独叹“将进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钩。文章易成功难就,槛外空余水悠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腔报国心,供奉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应。世间文人情,千秋万岁名。便卧龙廷草狂书,书生只笔却强胡。诗成妆浓凝香露,清平三调宜圣主。便为圣主念朝朝,只为贵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许,岂随霓裳羽衣曲。

  落日城头土分爨,学剑便为随雕鞍。匹夫犹能临死难,丈夫岂可醉酒酣。投笔请缨斩楼兰,入暮志在青海湾。兵败须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谁与叹,谁与叹?空有志,在边关。尘衣袖风鬓丝乱,当涂江头独潸然。秋心有泪流如水,杯酒无味醉同欢。

  君不见黄金台,几人欢笑几心寒。纵令蜀国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荐才。宝玉难从夺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昆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断风晓楚天阔,月既无言入城郭。

  天何如之苍苍兮,乘大鹏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潇洒兮,望环佩之陆离。其心也不悔兮,岂在乎功利。终其生于黄土兮,历万世而自然。成其名于后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禄高官兮济世,虽富贵兮不汲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梦兮,谪仙死而谁涕。

  谪仙生时,不得其志。将泣于文,将兴于山,自适也。即万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处世为人,岂我不可为我辈圭臬乎?故曰:成矣太白,不朽太白!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每年的高考的都格外受到关注,始于作文,终于状元,今年也不例外。还没有开始,网络上就谣言一片,开考当天上午10时40分,辽宁高考作文题被曝为《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正热议非凡的时候,却又被辟谣说消息有误。随着考题的逐步被公布,讨论愈加狂热。

  高度的信息化进代,一切交流和传递都变得简单。跟风式的讨论,从来不缺乏围观者。在“曝光率”和“关注度”代表经济效益的当下,商家、媒体早已把高考当成一种产业来经营,当成一种营销渠道来推广。不知道是高考加剧了围观,还是围观放大了高考,反正高考已经泛化成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

  集体讨论高考作文,倒不是作文本身占据了多少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这仅是因为作文人人皆会,又映射着时下的社会现状,在数理化难以成为大众话题的情况下,作文就成了全民讨论和参与的一个契合点。于是人人皆有发言权,参与权,都可以有模有样的评价一番,至于教育圈者,各路专家也可趁机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由此,相应的满分作文,创意作文就会浮出水面并得到社会的热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命题作文辅导和专家培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个人素养已被忽视,作文也因“轻道重术”而成为一种功利产品。历年高考作文中,有靠背功而“抄袭”和“仿写”的,有以“文言文”另类取胜的。X年媒体报道,四川某报社记者X4年前发表的杂文《桃花源祭》,被人抄袭后摇身一变成了X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无独有偶,西安高考满分作文《豆角月亮》,与当年的《故事会》上袁炳发的《弯弯的月亮》一文在故事情节和结构上完全相同,只是一些细节和文字有了改动。

  讨论的结果带来的恰是作文的同质化。当一个选题如何写成为一种社会公识,当一个文章如何做有了固定的套路,作文就成了一种工具。《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调查显示83.3%的人承认上学时写过撒谎作文。一个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由此看,在现行教育模式下,与其说是作文,不如说是在“造文”或“编文”更为合适。

  令人不解的是,在高等教育已成普及的情况下,高考作文还让人如此牵肠挂肚,甚至动用一切社会资源,这背后的社会心态极不正常浮躁大于理性,功利多于长远,炒作多于实际。其实,在这众多的作文题中有一个属于全民命题,那就是在时下这个狂躁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做好自己。

  不偏离生活让高考作文更有价值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回归生活常识,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高考作文,也更容易为文化价值的传播辐射,找到一条更为普适更为开阔的道路。

  离现实近一些让高考作文走出封闭

  如今高考作文命题提倡的却是像“成长”、“时间”、“期待”这类空泛、浮华的文章内容,这类题目本身就不太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视角,即便写出来也极易言之无物。如果学生写出的是装腔作势、无法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那么责任究竟在命题者,还是学生?

  批判精神让高考作文回归真性情

  我们需要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当然不能仅仅靠一篇高考作文就能立竿见影地培养出来,还需要考场之外的长期熏陶和培育,但是这种熏陶和培育何妨从影响力非常大的高考作文开始。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20xx年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工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20xx年的《转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是什么呢,高考作文素材有哪些呢,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分几大点如下: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之一高处绽放的灵魂:

  阅读十指为林的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卑微

  或者高尚

  人世间的真善

  总需要以最美的形式

  绽放在太阳底下。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之二关注源头把握源头: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河流有河流的源头,生命有生命的源头,情感有情感的源头,历史有历史的源头,现状有现状的.源头……社会生活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事物之间相互错杂,只有关注源头进而把握源头,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事物,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读了上述材料,请你写一篇,可以发表对“源头”的看法,可以叙述与“源头”有关的经历或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的。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之三种一棵树识一棵树: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在植树节,如果是我们,会植一棵什么树呢?苹果树、梨树、榕树、黄桷树……不过天天跟书本、习题打交道的我们,好像已经隔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很远了。您认识的第一棵树是什么树,又是怎么认识这棵树的呢?

  请以“我种下一棵树”或者“我认识的一棵树”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xx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之四汉语的荣耀与尴尬: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自20xx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以来,短短五年时间,全球已经有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282所孔子学院,平均每年56所,差不多每6天世界上就会多一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已成为外国青年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2)今年1月,上海市6所大学各自进行了20xx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人们发现,其中有4所高校“不约而同”地没有将语文列为考试科目;与此同时,有的高校明确规定报考考生不分文理,必须进行英语(论坛)、数学考试。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20xx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之五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衡量生活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物质生活的改善,于是乎,名牌和奢侈品在一些人心目中的分量似乎愈来愈重。

  据有关统计,68.8%的受访白领愿意花钱购买奢侈品,受访白领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人均达到22062.8元。26岁的外企职员FLORA月薪5000元。她说,自己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挣面子。28岁的部门主管AMBER拿着8000元月薪,也是一名奢侈品的追随者。她自称买名牌不为面子,不求舒适,只为“激励自己”。AMBER说,她会关注千万富翁的生活方式,这会让她搜罗名牌更有“方向感”。

  在平时的的生活中,你会在意名牌和奢侈品吗?金钱是衡量生活品质的唯一标准吗?作为现代人,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社会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有出于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根据对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社会热点,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我们一家人都爱喝粥,尤其是我。

  粥是一年四季都不能间断的。春天喝鸡蛋韭菜花粥,夏天有绿豆粥、莲子粥,秋天煮南瓜粥、香菇粥,冬天,往往熬骨头粥、萝卜洲。我爱喝粥,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倘若一连几天见不到粥的影子,心中便会怅然若失,吃什么都觉得没有滋味。

  在妈妈的巧手里,我们朴实平凡的小日子贝香甜的粥浸润得有滋有味。即便只是白粥,中间零星撒着些酸豆角,我也会喝得心满意足。妈妈做粥总有新花样,一锅新品出世,往往会遭到我和弟弟的“疯抢”,氤氲灯光下,妈妈眉眼弯弯地看着我们把粥吸得“吱溜”响,那场景,很暖,很美。即使多年后机器,我依然能真切记得那时妈妈眼中的暖意,以及粥下肚后,唇齿留香的感觉。

  妈妈以前是不熬粥的。据她说,还在外婆家时,她几乎时十指不沾阳春水。“都是因为你和你爸爸哟”,妈妈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补充道:“你们父女俩可娇贵了,小的挑食,大的肠胃消化功能不好,害得我只好每天下厨研究各种各样的粥品来伺候你们。”我用勺子轻轻搅动面前热气腾腾的粥,瓷勺子与瓷碗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我的内心满满的都是感动。

  想象着小时候,妈妈皱着眉头看着噘着嘴不肯吃饭的我,最后只能摇摇头,一边仔细对照着菜谱,一边手忙脚乱地应付着锅碗瓢盆的场景,我舀起一小勺粥,轻轻吹着,那乳白色的琼浆荡漾起幸福的涟漪。妈妈必然是用了全部的爱才能熬制出这样浓稠棉香的粥来吧!熬粥的过程中,她必然是用她那含情脉脉的眼睛望着粥锅,嘴角保持着上扬的弧度。顺滑粘稠的香粥在舌尖跳动,妈妈在眼前笑意盈盈,一切都美好得恰到好处。

  也曾尝试过自己煮粥。那是一个冬天,妈妈胃痛,苍白着脸躺在床上茶饭不思。我心疼不已,走进厨房准备给妈妈做一碗粥。淘米,把瘦肉剁碎,萝卜切丝,老姜拍扁,再准备好一把翠绿葱花。虽然妈妈往常熬粥的步骤都回忆得起来,但是第一次下厨的我还是手忙脚乱。天寒,指尖刺痛得几乎拿不住菜刀,我呆呆地望着大大的萝卜不知如何下手,切姜时又差点切到了手。经过我拼命回忆和主观能动的想象,终于准备好,可以开始熬粥了!我吁了口气,点上火,才发现鼻尖上已经沁出了薄薄的一层汗。我不禁感慨道:人间烟火,可真是不容易啊!妈妈却用接近怜惜的心来守护这乙方霄霄的烟火,守护了十几年!”“妈妈是个美人,岁月请别伤害她!”想起这句话,我不禁眼角湿润,因为知道,谁都阻挡不了岁月的脚步。

  锅里的粥终于欢快地跳起了华尔兹,我小心翼翼地舀出一碗,像妈妈那样的眉眼弯弯,像她那样的充满怜惜。

  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梦中都是那白瓷碗里盛着的热粥温暖香甜的味道,以及那个忙碌的身影——

  妈妈,她用一碗粥的深情,小心安放了我们的时光。

高考话题作文 篇6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贵州青岩古镇游玩。

  由于独特的地理原因,贵州的夏日多雨且阴凉。好不容易,天是放了晴,阳光散了氤氲。山里的风是凉的,夹杂着绿野、林地的清新。树影在石头垒成的墙上不停摇晃着,舞着,墙角处也弥漫着点点绿意,既是夏,也是春。

  顺着危倾的石子路,半山腰处有家茶馆。走了许久,更觉口中干渴,正好进去歇歇。地势原因,这间木屋不大,店主是位年轻的姐姐和一位老妇。店里生意很好,坐满了人,墙壁上挂着块木牌,上面是茶水的标价。我们一家坐在门外一张白方桌上,打量起四周,院子不是很大,木栏上爬着长春藤以及一种不知名的小花,地上有许多青草,草尖上凝着雨珠。像鸟儿一样,那轻盈的身姿是年轻的女主人,一眼看去,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泛着潮红的脸颊与一双满含笑意的眼睛让人倍感亲切,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裙上别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时不时用方言与厨房里的老妇拉拉话,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

  稍稍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准备上路了,但带来的三个杯子里都没水了。爸爸把它们递给我,让我去弄点白开水来。我拿着三个杯子刚准备走,却又被叫住了,爸爸从衣袋里掏出一些零碎的小票,拿了张五元的给我,我会意地顺手放进衣兜。确实在这样的景区里,可没有免费的茶饮。由于我和父母都不习惯喝茶,才让我去要些白开水,三大杯,不给点小费人家大概也不会太乐意。正想着,不觉已至吧台:“三杯白开水,谢谢。”“好嘞,马上!”大姐姐朝我一笑,接过杯子,麻利地倒了三大杯水。“拿好喽,当心烫!”说完她又准备去忙别的了。“给,这是钱!”我腾出一只手把口袋里崭新的五元钱拿了出来,她转过身,看到我手里的钱,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笑了,露出一口白牙:“小朋友,白开水免费!”说完端起一盘茶水为客人送去了。看着这年轻姐姐的背影,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金色的阳光洒落田间,小镇古朴、宁静,溪水欢快且波光粼粼,温热的夏日里有人温暖我的心。

【【推荐】高考话题作文6篇】相关文章:

1.【推荐】高考话题作文合集六篇

2.高考话题作文汇总5篇

3.高考 :以浮躁为话题

4.【推荐】话题作文3篇

5.【推荐】话题作文四篇

6.【推荐】话题作文6篇

7.【推荐】话题作文4篇

8.【推荐】劳动话题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