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9 14:37:2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运用朗读、概括、圈划、评点等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深刻认识“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

  2、在品词炼句中,体会科学家善于发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和手段:情景创设、小组讨论、板书归纳法、

  散读、默读、质疑等方法。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运用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

  二、感知文本。

  老师吹肥皂泡、竖不到翁。

  激趣导入:这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我们是否留意过?留意之后又做些什么呢?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些看似平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蕴藏着伟大、鲜为人知科学发现。有时老师在想: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对我们来说是熟视无睹?为什么我们与伟大的科学发现总是失之交?我们缺少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叶永烈先生去做一次科学探访,或许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找到一些答案。

  1、 朗读录音:

  要求:文章写到了哪几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从这些生活现象中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什么?

  2、 板书:

  洗澡水的漩涡 漩旋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蚯蚓的分布 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睡者的.眼球转动 睡者的眼球转动与做梦有关

  (穿插关于18小节表述不当的质疑)

  学生交流。

  1、 学生认真倾听。

  2、 交流明确。

  三、研读文本。

  四、联系生活,拓展迁移。

  提出话题:三个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现象、三个生活中的问号让三位科学家开启了科学的大门,揭示了让世人瞩目的科学真理。可是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要发现真理说难也并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1、老师提出小组讨论要求

  2、老师明确讨论要求、巡视指导。

  3、、适时追问引导:

  A三个事例中哪些词句能具体说明科学家有敏锐的目光?

  B 善于思考又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C 齐读15、16小节,你觉得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呢?

  4、、归纳小结:科学并不神秘,科学也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板书),不断探究,不断思考,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解答了“一百个”(板书)问号“之后”(板书),才能把“?”拉直变成“!”(板书)也就是找到真理。

  1、 据我所知,在人类的发明,类似这样的例子何止这三个?同学们能否再介绍几个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2、 读完了课文,了解了人类科学许多感人故事,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3、:难道我们的收获而已吗?大家有没有一种想亲身一试,做一回勇敢的实践者的愿望呢?

  4、小结: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真理,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勇气”。愿今天的课能送给大家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一双巧手,赶快抓住你身边、脚边、手边的每一样事物。“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之后,你也会从平凡走向伟大。

  1、学生研读文章(圈划批注)。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集体朗读、个别朗读。

  1、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2、学生交流。

  3、交流: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曾经产生的疑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订正读音:艇(a吧)、纵(山ng)、拥(y5nJ、梁(1i吨)读后鼻音;纵(z6nJ读平舌音;叉(cha)读翘舌音。

  2、订正练习题一

  艇(小艇)梁(桥梁)纵(操纵)又(交叉)

  挺(挺身)粱(高粱)丛(草丛)又(又有)

  3、汇报对词语的理解,并要求说明理解词语方法。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洒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祷告: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哗笑,高声喧哗谈氮

  五、结

  学习字、词,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变成能力。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个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启

  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程序五。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一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方法,自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理解“纵梭交叉”。

  3、联系:“纵横交叉”这个词语回答“小蜒为什么会成为减厄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二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成人批、说写的方法自学第二一…四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11-3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6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10-23

《亡羊补牢》小学语文教案11-21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12-02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10-26

(合集)小学语文教案10-27

【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