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懂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你们爱自己的家吗?有个山里的小朋友也很爱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示情景图,初读课文
1、示情景图,放音乐,生自由读
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教师正音。
3、去掉拼音自己试读。
4、指名读。
5、出示词语自由读。
6、开火车读,指名领读。
7、认读生字(注:在认读二类字的过程中,要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自学词的能力。
三、理解课文
找出你喜欢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四、配乐赏读
分段指导朗读,带着感受读。
五、拓展思维:
可以唱家乡、画家乡、说家乡、读家乡、写家乡。
六、小结:
短短的两小节,让我们欣赏了一幅有声的画和一首无声的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认读词语:
二、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我”。
2、出示生字卡片“我”。
3、学生拼读,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
4、分析字形,口头组词。
5、学生书写练习,教师范写,学生在拼音本上写生字。
6、学习“家、丁、叫、行、半”,方法同上。
7、学生齐读生字。
我:笔画比较多,教师要示范,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斜钩要充分展开,写得比左边部分高长,其实也可以遵循写好汉字的规律——左低右高。
家:这个字历来是书法中的一个范字,字形难以掌握,让学生充分观察这么多撇的长短,让他们和睦相处,下边的弯钩要写在田字格的左边。
行:注意左边两撇要上下取齐下撇稍微长些,竖不要长了,占一半。
三、巩固练习:
拼音本上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
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⑴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
板书:前 中 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雷雨前:
⑴ 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⑵ 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⑶ 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⑷ 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 1~3自然段。
雷雨中:
⑴ 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⑵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⑶ 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 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⑸ 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⑴ 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⑵ 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⑶ 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⑷ 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读、背名句。
2、学会阅读短文。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风景作文。
重难点、关键
1、学会阅读短文。
2、练习写风景作文。
课时划分: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⑻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与诗歌,作者优美的语言你们记住了多少,背一背。
二、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出示幻灯片:(写有对联)
(1)范读,指读、齐读。
(2)自由读,想想没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意思。
(4)全班交流。
2、引导读、背。
(!)出示前半句引背。
(2)要求学会运用。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扫清生字)
2、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大理云塔的样子。
(2)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明白的词语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交流,每组可以推荐一位同学介绍,也可以请三位同学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座塔。其他同学同学可以补充、平议。
(4)有兴起的同学把你喜欢的部分被下来。自由练习后背诵给全班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目标预设:
1、 识字13个,写字9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 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 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 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 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 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 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 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 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 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 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 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 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 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 出示生字,齐读
(2) 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
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泊船瓜洲》,了解诗意。
2、理解《泊船瓜洲》一诗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4、朗诵、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诗句意思。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吗?(学生举手发言)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两首很有名的古诗,先学习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
二、揭题
王安石,听说过吗?王安石是宋代的一个大政治家,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这首诗,是他坐着船沿着长江行驶旅途中写的'。那么,是在旅途的哪儿写的呢?
瓜洲在长江的边上,如果这是长江(画长江),瓜洲呢?就在长江的北岸(画“ ”标出瓜洲的位置),那“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泊”的意思?
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示 卡片),是学习古诗
三、解诗。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指读。
3、对照注释,小组合作解诗意。
4、学生交流后汇报,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
小结:
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示卡片: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会意境
1、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放《春江花月夜》)
2、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音乐停)诗人看到想的情景,你们看到想到了吗?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说说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吗?先在下面说说看,一人说,其他人补充。(学生相互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3、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 。
四、体会用词的精妙。
1、刚才,我们扮演诗人想得非常好,想到了诗人脑海中浮现的许许多多的美景。这么多的美景,诗人是用哪句话来概括的?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七个字就概括了这春天的美景,那么,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1)据说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之前,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有“到”、“过”、“入”、“满”等等,最后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呢?我想诗人在吟这个“绿”字的时候,一定翻来覆去吟诵,比较。让我们也来用“到”呀,
“过”呀……吟诵吟诵,比较比较,好不好?
(2)那“绿”字好在哪里呢?
3、齐读后两句。
这里还有个“又”字。说明了时间过得——?
“何时”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学到这儿,我们想到了另一首写诗人在明月之夜思念家乡的诗,是哪一首?
4、小结学法
“想意境,悟到了诗情”。(示幻灯)
5、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朗读,大家再体会体会,看哪些同学想到了意境,悟到了诗情,我就看你们的表情。(放配乐朗读)
6、指导背诵
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能够背下来。会背吗?(同桌互背)
五、总结
六、作业:
选词填空:
1、旺 浓 闹
红杏枝头春意( )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11-3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6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10-23
《亡羊补牢》小学语文教案11-21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12-02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10-26
(合集)小学语文教案10-27
【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