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究并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等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3、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生动有趣地讲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究并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等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评书式导入激趣)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咱今天单表一人,他 “东京汴粱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级,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林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起书空)
2、回忆1—3节,在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
指名回答。
3、回味形象。
洪教头执意比武让我们感受了怎样的洪教头?(傲慢无礼、自以为是)与他形成鲜明对比,又刻画了怎样的林冲?
二、品言得意识英雄
1、4——8自然段你看到了哪几个画面?(浏览)
2、品读初战画面。(平淡的字眼品精彩)
(1)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对林冲和洪教头二人初次交手的情景,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语句划下来。(学生读书,圈画)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关注的语句(预设)。
出示一: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 来! ”
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出示:然后说:“来,来!”感受与原句表达的不同。
出示: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抓住“只好”、“请教”体会。
示例二: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抓住“吞”“猛敲”“冲”体会。
(3)齐读。
看似平淡的`字眼里实际是精彩无限,我们仔细逐磨。这就是水浒语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啊!
3、品读第六节,感受林冲的机敏。(语言背后的玄机)
(1)默读。用刚才学的抓关键词的方法,你能读出来看似平淡的语言里实际藏着玄机吗?自己读读,看哪些地方写得有意思,用笔圈画出来。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关注的语句。
预设一:“洪教头提起棒就要打”
预设二:“小人戴着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真的输了吗? 再读读林冲的话。体会出什么?
(3)讨论:柴进到底希望谁赢?
抓住“二十五两重的大银”来讨论。
总:刚才我们尝试通过关键词的品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4、品读第七节。(招式背后的形象)
(1)自由读,画关键词,想象比赛画面。
(2)同桌互读,感悟比赛场面的紧张精彩以及人物的形象特点。
(3)交流读后体会。
(4)引读感受招式对比背后人物性格冲突。
当洪教头用尽浑身功夫使出“把火烧天”的狠招时,林冲只是把棒——一横。
当洪教头跳起来举棒劈头打来时,林冲只是往后———一退。
当洪教头虽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时,林冲只是抡起棒———一扫。
(5)练习讲故事(最精彩的一个回合)
出示关键词,想画面讲故事。
三、拓展视野论英雄
1、讨论失败原因。
灰溜溜走开了的洪教头,回家后总结失败的原因就是武功太差了,你觉得呢? (学生写后讨论)
2、教师总结。
洪教头输就输在没有真正懂得一个字——武。把武字拆开就会得到一个“止”和一个“戈”。戈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戈字也就有了争斗的意思,而止戈就是学武之人应该运用所学之力,去制止争斗。所以“武”字真正含义就是:以武止戈,以德服人。林冲不正是这样吗?
3、引发阅读兴趣。
在《水浒传》中,像林冲这样的好汉,还有很多,快去读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波澜壮阔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四、布置作业
在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的基础上,用抓关键词想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忍 骄
智 躁
武
稳 狠
强 弱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旨,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 摘录文中精彩语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积累“逆境”话题的名言警句
3. 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体裁和行文风格 。
教学重点:
2、3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始检测:
检测导学案2、3填充情况。
二、 导入新课: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 的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的哲理散文——《论厄运》,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三、作者介绍:
培根:
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注意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学家。《培根论人生》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问世400余年,几乎被翻译成成人类所有语言。文章见解深刻独到,分析周密严谨,文风老辣锐利,体现了他“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开创了英 国散文的传统,影响极大。
四、解题:
厄运:即中国所说的逆境。
五、文本研习
1.自读《论厄运》,找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
明确:(1)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3)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 4)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2.从“论厄运”的角度用自己的话整理作者的观点。
明确:(1)战胜厄运是奇迹,令人惊叹。
(2)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质。
(3)厄运不会把我们击跨,反而 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3.根据观点句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引用名言与神话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 “真正的伟人”。
第二层:(“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用《圣经》.圣诗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第三 层:(“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结尾),用比喻与对比说明厄运中孕育着希望,更能显 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3. 理解:“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 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明确: “刺绣”——人生,生活;“花朵”——美好的品质;“背景”——苦难.厄运。
4. 作者 在本文中主要谈论的是关于“厄运”的什么?
明确:厄运的价值与意义。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公公对他们的亲切嘱咐,第三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选择,第四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结局。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板书课题: 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点评:本教学片断打破了以往只是由老师单方面提出易错字词并进行强调的教学常规,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比较,并及时练写,注意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
生:可爱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评点:在这个指导造句的教学片断中,教师由课文中绒球的“可爱”,引到生活中一些东西的“可爱”,非常自然。利用“可爱”说话,兼顾到在前、在中、在后的位置变化,提示造句时给词语多安排些位置,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语言,读一读。
2、细读太阳公公、降落伞和另个两个小降落伞的话,
①太阳公公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有没有读懂。
出示卡片,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能去,不能去。
师:但是,太阳公公是这样说话的吗?
生:不是。
师:他是怎样说的?(指几名同学读一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师: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分别出示以下三句话:
①“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③“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3、指名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第一颗小种子轻视土地、向往沙漠的语气和第二颗种子得意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对话。
5、抽几桌起来朗读,评出最佳小组,得红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组朗读课文3-4节,可小组商量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组朗读,评出最佳小组。
点评:通过反复的朗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分角色等),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言,为复述课文打基础,同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并采用最佳机制,不使学生有厌烦感。
二、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指名说说有什么结果。
3、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派代表进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
教师指导:
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4、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点评:学而能用,懂而会用,活学活用,这是学习语言的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使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通过让学生争当最佳小导演.最佳小演员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也意在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新意:
(1)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教师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竞赛性朗读、示范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出语感,为理解课文、表演故事提供了必要有铺垫。
(2)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学生要争当最佳小导演,势必要去仔细读课文,才能设计好动作;最佳小演员要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也要认真读课文,用心记台词。这又促使学生去认真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
(3)在竞争中加强合作:通过评选“最佳”活动,创造竞争机会,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而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表演,不是一个人的事,而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地探索学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生日新月异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资源链接:
读《同步阅读》有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南京市政建设录像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韵文。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领着大家去看看南京。 [播放]南京市政建设录像
△ 小朋友,认识录像中的这些地方吗?谁去过?你什么时候去的?到了这些地方有什么感受?小朋友感觉我们南京很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6。
二、初读韵文
我的十分钟
1、自己拿起书来,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两遍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出示] 韵文
△ 有没有什么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小老师带读。
▲指名读,正音。
▲开火车读,借助汉语拼音将韵文读通读顺,掌握字音。
三、看图学字、学词
1、[出示] 投影
△ (师分别指着喷泉、雕塑、音乐厅、花坛、草坪、林阴道)告诉老师,这些是什么呀?
[出示] 喷泉 雕塑 音乐厅
花坛 草坪 林阴道(加拼音)
▲指名读,读准字音。
△ 你最喜欢哪一处建筑?可以说给我们听听吗?能把它用很优美的语调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背诵。
2、[出示] 投影
△ (师分别指着大厦、电梯、停车场)你认识这些设施吗?
[出示] 大厦 电梯 停车场(加拼音)
▲指名读,读准字音。
△ 谁来说说,你们用过这些设施吗?用过的小朋友说说,你觉得它们用处大吗?
▲是的,这些都城市中的公用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指导朗读、背诵。
3、[出示] 投影
△ 出了刚才我们提到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出示] 轿车 地铁 立交桥(加拼音)
▲指导朗读、背诵。
4、熟读韵文。
▲我们小朋友要像看电影一样,一边读一边想,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四人小组读,指名读。
▲我们不光要读正确,读通顺,而且语气要轻缓,速度要适中。
▲指导朗读、背诵。
自主练习
5、课外延伸:
△ 除了书上介绍的,你们了解或者去过哪些地方,看到过哪些建筑设施,使用过哪些交通工具?
四、指导书写
“林”:
▲结构:左右结构。
▲偏旁:“木字旁”,左边“木”作偏旁时,要把“捺”改为“点”。
▲组词:树林 丛林 森林
▲师范写,生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韵文。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一、复习导入
我的十分钟
[出示] 喷泉 轿车 音乐厅 林阴道 立交桥(不加拼音)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出示] 韵文 指导朗读、背诵。
二、指导书写
1、“泉”:▲结构:上下结构。
▲偏旁:“白字头”。
▲指导:下面的“水”的第二笔是“横撇”。
▲组词:泉水 山泉 清泉
▲师范写,生描红。
2、“厅”:▲结构:半包围结构。
▲偏旁:“厂字旁”。
▲指导:第二笔要写得长一些。
▲组词:大厅 客厅 音乐厅
▲师范写,生描红。
3、“阴”:▲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偏旁:“耳刀旁”,注意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组词:阴天 阴沉 林阴道
▲师范写,生描红。
4、“车”:▲结构:独体字。
▲指导:第二笔是“撇折”,最后一笔“竖”。
▲组词:火车 轿车 车站 车票 车轮
▲师范写,生描红。
5、“交”:▲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交通 交警 公交 交货 立交桥
▲师范写,生描红。
6、完成《习字册》。
自主练习
字的组成
泉( — ) 林( — )
三、作业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厅(tin ting) 林(lin ling)
阴(in ing) 交(a ia)
2、写笔顺
阴:
车:
板书设计:
识字 6
智慧瞬间:
5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反聩及校正
八、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音乐的作用,体会人类对动物的爱。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初步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聆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听完你有什么感受?
2.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师:《蓝色的多瑙河》是世界著名的圆舞曲,非常优美、优雅。不仅人欣赏它,白鲸也欣赏它。白鲸和刚才播放的蓝色多瑙河乐曲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
二、学习生字词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读一遍。
2.师: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每只鲸鱼宝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词,一起和这些鲸鱼宝宝交上朋友吧!
3.指导易写错的生字。(慌、区)
三、感知课文
(一)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1.读第2、3自然段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群白鲸不仅聪明,还是一群贪吃贪玩的小调皮呢。不信,打开书读读课文2、3自然段。
2.再次品读,渲染快乐的氛围
师:瞧,它们多快活啊!我发现咱们班也有几只快活的鲸鱼宝宝。
3.指名读2、3段
师:真羡慕他们啊!你们也想当快乐的小白鲸吗?
赶快加入吧!
4.师:白鲸们真是太逍遥了!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板书:追鱼)
你看见这群贪吃贪玩忘记回家的白鲸,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二)体会白鲸遇险后的“绝望”
1.可惜白鲸听不到大家的忠告,他们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
这是怎样的危险呢?(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白鲸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
2.哪些词语说明寒流来的快?(抓住“突然”“转眼”等重点词语理解)
3.这时白鲸的心情怎样?找出表现白鲸心情的两个词语。(着慌,绝望)
什么意思?为什么着慌?为什么绝望?
4.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天气越来越冷,白鲸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白鲸会怎样呢?(又冷又饿,困死在楚科奇海)
5.如果你是白鲸,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后悔当初太贪玩,贪吃,没有想后果)后悔也晚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你听到他们在叫什么了吗?(救命啊!)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谁能把这样的理解送到句子中,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现在你就是这群被困白鲸中的一个,如果没有救援的话,你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三)拯救白鲸,体会“奇迹”
后来白鲸又是怎样得救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营救现场吧!
1.默读5.6自然段,根据内容填表。
白鲸得救的经过:
第一次营救:猎人发现白鲸后 ____,人们________,还_____.可是_____,人们没有办法,只好__。
第二次营救:________开来了,开出了_________.可是_______。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_______,白鲸终于得救了。”
2.全班交流
⑴一共有几次营救?
⑵学习第一次营救,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猎人发现白鲸后马上报信,人们纷纷赶来凿冰抢救,还带来好吃的。”
⑴“纷纷”什么意思?(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⑵“纷纷赶来”是怎样赶来?
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有这么多人赶来,说明人们对白鲸怎么样?
⑷请你找找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感受到人们对白鲸的关爱?
⑸小结:看来,人们对白鲸的关爱真是无处不在啊!
3.完成填空:可是刚凿开的冰马上又冻上了,人们没有办法,只好请求援助。
小结:第一次营救失败了。但是人们没有放弃。
4.完成填空: 直升飞机和破冰船开来了,开出了一条长长的通道。可是白鲸一动不动,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放古典乐曲吸引白鲸游出冰区,白鲸终于得救了。
小结:白鲸终于得救了,第二次营救成功了(板书:得救)
5.孩子们,听,优雅的古典乐曲响起来了,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来读读5、6自然段吧!(配乐齐读)
6.学完了课文我们不禁感叹,白鲸的营救过程真可谓是一个“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呢?学生交流,你能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四、深化拓展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群可爱白鲸中的一个,你会对营救你的这些人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参加营救白鲸的人,看到白鲸在蔚蓝的大海上越游越远,你最想说什么?
五、结语:有了这些充满爱心的人,白鲸得救了,有了这些可爱的白鲸,大海更加美丽,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和动物就是在这样的真心真爱的连接下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
六、板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
猎人:马上报信
人们:纷纷赶来
政府:直升机和破冰船
追鱼——遇险——得救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本分。
成功的地方是:
1.字词的教学。本节课,我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教学。课上既有集中检查识字情况,又有在学文的过程中理解品味词语的意思。
2.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
3.重视以读为本。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学生从能读到会读,再到有感情地读,读出了层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足:我觉得还有些地方落实得很不够深入:
1、让学生自己读了书以后,对于读懂了什么,应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抽学生汇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很有帮助,可这节课我没能很好地体现;在引导学生自渎、感悟、体验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应该注重读---评---再读,可我没能很好地把握好时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后,本来打算配上音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可由于自己课堂上语言不够精练,浪费了时间,就没有实现这一环节。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反义词,认识“矮、瘦”等六个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2、能背诵26个英文字母,培养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大写字母的学习。
〖课前准备
拼音大小字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3、出示生字:
矮 瘦 暗 丑 闲 旧
⑴ 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⑵ 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
4、师生合作读:
师读“高”生读“矮”。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7、扩展运用:
⑴ 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
⑵ 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二、我会读
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
教师提出过河要求:
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
出示词语:
打水 打伞 打电话 打鱼 打球 打个问号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齐读。
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
5、评出最佳合作奖。
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
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
三、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
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
3、请学生读。
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
⑶ 同桌互读。
⑷ 男女生比赛读。
5、认识大写字母:
⑴ 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⑵ 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⑶ 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
7、背诵比赛。
语文教案 篇9
情境导入
(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目标聚焦
1.朗读体验,感受亲情与责任;
2.朗读欣赏,品味语言与构思;
3.感悟生活,珍爱亲情。
学习程序
(一)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想写了什么事。
读准字音熬______分歧_____一霎时_____水波粼粼_________
2.小组轮读,说说下列要素。
散步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不同表述)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怎样解决的?
重点探究
文章写的事寻常小事,但却耐人寻味,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1.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
(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地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美点寻踪
1.找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语句,用心朗读,谈出感情,说说感受(语言尽量优美)
2.平凡小时都是挖掘出深意,这是什么写法?
(四)真爱亲情
美好温馨地亲情更感人至深地责任感使命感,往往表现在平凡小事中,渗透在平淡细节中。
1.讲讲你的温情故事。
2.广告画外音
(内容:周末老夫妻准备了丰盛地饭菜,儿女们却一个个不回家热切地盼望、焦急地等待、伤心地叹息,周一、周二、周五夫妻俩孤独地咽下那丰盛地饭菜)
1.对片中地儿女说几句话。
2.你自己有过这样地行为吗?
3.我用我手表达爱。
拟一条宣传语。
四、小结作业
孝心物价,豪宅矮房,华服或布衣,在爱地天平他们是等价的,只有真心对待,及时付出。为你的父母做件事情!哪怕是一个细节,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会倍感欣慰。
板书:
(过去)母亲←我
承前启后
责任重大
我的妻子→儿子(未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升初教案12-15
语文教案11-13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11-2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6
小学语文教案11-30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06
【精】小学语文教案01-07
【热】小学语文教案01-11
小学语文教案【荐】01-13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