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8 03:32:5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我的爱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正在字读的基础上交流、反馈

  3.情感、价值观

  感悟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教育学生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2.难点: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与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教师导:课文围绕一双鞋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2.出示生字词语与卡片

  3.教师进行强调。

  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1.教师指名反馈:读了全文,课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被什么感动?:被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爱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想想父亲对儿子的子和儿子对父亲的爱是什么?

  4.指名反馈:父亲为满足儿子的愿望,把准备买零食的钱给儿子买鞋,儿子为爸爸的脚不再爱冻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为爸爸买一双最需要的鞋

  5.讨论:爸爸很需要新鞋,为什么没有去买?

  6.教师小结: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故事最感人的地方是父子俩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

  四、总结全文

  人间最美的情感是爱,母爱的无私,父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护、关心、体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组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这个主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本单元的最后略读一篇课文:将心比心

  这两个“心”,一个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指的是别人的心,那么将心比心就指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课文讲谁将心比心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带着问题各自轻声读课文。

  ②交流: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

  引:能说说她们的做法吗?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引导简练、概括地说)

  过渡:真能干!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浅显很朴素。但是,朴素中饱含着真情,朴素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老师相信,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深受感动,那么就把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划一划,再读一读,还可以写写批注。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按要求自读课文。

  过渡:好,让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第一件事

  预设:

  生: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指名多人读。

  评价:阿姨和奶奶素不相识,但她却如此主动如此真诚地帮奶奶,多感人哪!在这感人的举动背后,阿姨又是怎样想的呢?。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指名读,你受感动了吗?

  引:于是,她就去主动为别人的妈妈开门。这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将心比心哪!同学们,阿姨做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而作为奶奶的孙女儿“我”,听了这件事,心里更是——温暖了许久。

  过渡:阿姨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老师相信,妈妈做的这件事一定让你更加感动。我们也来交流交流。

  第二件事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读——讲——读——补充——读

  扎了两针、鼓起青包——疼

  师:针眼处都鼓起青包还不要紧吗?

  师:是呀,母亲此时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这位护士急需要她的鼓励!同学们,这就是——将心比心哪!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师:母亲的话语虽然很轻很轻,但是这句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却很深很深!再次读。

  过渡:母亲高尚的言行背后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谁来读一读下面的一句话。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指名多人读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是否再次被感动了呢?

  交流,回到课题。

  指导朗读时结合课文插图。

  引读: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你读懂了吗?

  ③引读总结(课件随机出现):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阿姨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年迈的老奶奶进商场时,我们会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妈妈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初次扎针的护士屡扎不中时,

  我们会报以她鼓励的微笑。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做到将心比心,当同学不小心碰落了我们的铅笔盒时,

  我们会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当 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做呢?请联系生活写一写。 有些同学特别会思考,特别能写,那么你也可以多写几节。

  ⑤交流。

  机动:小小组组合成一首诗歌。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

  我们心中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们人间处处将温暖如春。

  四、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胡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子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子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画,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可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并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会回答“跑”。师问:为什么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读得让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思,谁读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得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主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作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边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了?(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是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加进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着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大家都挺高兴的,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够在这儿渡过一段使人受益匪浅的时光。(虽然教师努力用亲切的语言来缓解学生对环境的陌生感和一定的紧张度,但是由于光线、位置、听课老师等原因,感觉学生还是有一些放不开。)

  一、运用词语,回顾课文。

  1、复习词语。老师连续说三个词语,然后学生再默,默好当场校对。可以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默。指导字要端端正正地写。 千里迢迢 诗情画意 马不停蹄

  2、请你选用这里的词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培养联系课文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引出下面的学习。)

  养蜂人千里迢迢来到延安赶槐花。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

  (原以为学生很快能说到诗情画意这个词语,但是连续叫了三个学生都没说到这个词,这是因为对这个词学生没有具体的感知,没有形成表象的经验,所以当然不会运用。)

  过渡:养蜂人的生活的确十分辛苦。课文的第三段,就是写这方面的内容。同桌互相合作着读一读,一个同学读写作者的话,一个同学读写养蜂人的话,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学生缺乏倾听的能力,他们的注意力还没有被牵引到学习上来,致使这个环节落实时,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读哪一段,有的在读课文的第二段,指导老师过去才纠正过来。而且由于课文的篇幅很长,这个环节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二、研读课文,理解文本。

  反馈读的效果,让学生说感受。师:你最想说什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确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说,又不失教师的引导地位,引出写作者感受的那句话,使教学流程更加顺畅。)

  1、研读课文,找重点句。

  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是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2、深入文本,理解艰辛和诗情画意。

  (1)艰辛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有人问你,养蜂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有条理地说一说吗?请你再次默读课文,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一个图表,请你根据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赶什么花来填一填。然后再来说一说。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说。如果你读懂了,请用图来表现养蜂人一年到头天南海北的四处奔波的生活。请一个学生上来填写图表,师生合作完成,注意纠正错别字。

  学生认真读第三段,一边读,教师一边指导,请一个学生到上面来画循环图。

  交流。你能看着图表来说一说养蜂人艰辛的生活吗?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积累在“好词花园”里。(学生说的时候,缺少好词好句,而且让学生看着图表上,学生反而把文本中的好词抛弃了,说的过程成了毫无感情色彩的机械训练,效果很差。学生虽然能把过程说清楚,但缺少对养蜂人艰辛生活的直观体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泛读分段,直奔中心,用变序法教《少年闰土》。

  通过泛读,根据课文后第2题分段。明确第四段是本文重点段,其中最后一小段是全文的中心段。

  二、绕心画圆,系列设问。

  围绕中心段提问:闰土心里有哪些稀奇事?文章是怎样生动地写这些事物的?着重写了哪件事?这件事在第一段里也作了描述,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事反映了什么?“我”为什么对这些事感到稀奇新鲜?“我”和“我往常的朋友”为什么不知道这些事?“他们都和一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用闰土的生活同“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尝试讨论,点拔指导。

  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尝试解答,再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拔、指导。

  四、心圆相照,文道统一。

  由道返回,因道学文:读了这课,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为什么?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 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11-2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6

小学语文教案11-30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06

【精】小学语文教案01-07

【热】小学语文教案01-11

小学语文教案【荐】01-13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14

小学语文教案【热】01-08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