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5 14:59: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对话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话教学设计

对话教学设计1

  模块分析:

  Unit1为学生展示了学校生活中学生打招呼,告别及自我介绍的情景。教师应充分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材料让学生看、听、说故事,使学生理解语言意义和语言情境。在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大量的模仿,为熟练运用打基础。Unit2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如的说和运用语言来打招呼、问好、自我介绍和告别。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说边演,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

  生上学、放学时用英语和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及告别的真实任务来提高

  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歌曲的学习和游戏可以巩固本模块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学会唱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动起来唱。做游戏时则要考虑让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任务的真实性或相对真实性,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Unit1 I’m Sam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Hello,Hi与同学打招呼。

  2、能够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姓名

  3、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内容与同学再见。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英语与别人打招呼并介绍自己。

  教学难点:介绍自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录音机,人物头饰,单词卡

  教学步骤:

  准备导入:

  1.教师在走进教室时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说:“Hello.”或Hi.与近处的同学握手,向远处的同学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师打招呼的同学说:“Very good!Well done!”或“Clever boy/girl!”

  2.用英语告诉学生本人名字,说:I’m Ms Jia.并将名字写在黑板上。

  活动1:听音指图

  1.打开并举起书,让学生看到练习。指着各幅图用中文问学生图中的情景(校园中Sam,Daming,Amy和Lingling在介绍他们自己;在离开学校时,他们互相道别)。

  2.放录音或读对话。学生看书听录音。放录音时教师要举起书指着图上说相应话语的人物。再放录音,要求学生们指着相应的说话的人物。

  活动2:听音说话

  1.读出前两幅图的对话,要求学生跟读。

  2.向学生解释老师将以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来介绍自己。每次老师说:“Hello,I’m(人物的姓名)他们要回答:“Hel1o,(同一人物的姓名)。”

  举例:

  老师:Hello,I’m Lingling.

  学生:Hello,Lingling.

  3.用Sam和Amy做更多的例子。每个名字练习多次。

  4.向学生说明Hi和Hel1o是一样的。重复这一活动,用Hi代替Hello,读出剩下的对话,每句都要停顿,让学生跟读。向学生说明Goodbye和Bye,bye是一样的。

  活动3:向同学问候及道别

  1.让学生们看书。告诉他们老师是A,他们是B。老师将会说:“Hello,class.”他们必须说:“Hi,(老师的姓名)”。用Goodbye做同样的练习。和学生单独做练习。

  2.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说“Hello。”和“Goodbye”。”让他们参照书中的例子。一个学生做A另一个做B。当他们说“Hello”时,必须握手,当他们说“Goodbye”时,必须互相挥手。和学生做一些例子。要求他们介绍自己,至少向班上四个同学说“Goodbye”

  作业:1、听录音两遍并背诵课文。

  2、利用学习的内容与同伴进行对话。

对话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习。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

  闲书不“闲”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对话教学设计3

  How are you?

  教学目标:

  1、掌握句型: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2、能利用新学的句型与同学、老师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掌握句型

  教学难点:重点句型中单词的发音

  教学用具:录音机图片单词卡

  教学步骤:

  准备导入:

  1.复习问候与道别的方式。

  活动1:听音,指图,说话

  ⑴.让学生看前两幅图。用中文提问。图中角色叫什么?(在第一单元已经介绍了他,学生应该记住了他的姓名)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他在和谁说话?

  ⑵.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时指出相应的图。再听录音,每句话后暂停,让学生跟读。

  2.在教室内走动,向一个学生说:Good morning,__x..让__x回答:Good morning,MsJia.

  3.让学生对坐在身旁的同学说Good morning和Hello.

  4.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句型: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

  5.告诉学生老师要点两个学生到教室前。他们握手,第一个学生说:How are you?,第二个学生说:I’m fine,thank you.然后他们回到座位上。

  6.让其他组的学生继续练习。

  活动1:游戏

  1.让学生看图,两人一组朗读对话。

  2.让三个学生到黑板前面来。让一个学生背对着另两个学生。他们中的一个说Hello!How are you?这个学生转过身,对那个他认为说话的学生说:I’m fine,thank you.然后提问这个学生How are you?那个同学回答:I’m fine,thank you。做几个例子,教师要解释游戏方法。

  3.让学生四人或五人一组进行活动。

  4.邀请一组到前面来表演。

  补充活动:

  1.学生师将边做动作边说。他们必须要判断表演与说的动作是否一致。教他们英语单词Yes和No.

  2.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作业:1、听录音两遍并背诵课文。

  2、利用学习的内容与同伴进行对话。

对话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纠正小班幼儿爱咬笔头、吸手指的习惯,培养卫生习惯。

  2、通过活动使幼儿收获卫生知识的同时,在语言、触觉、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头饰布、口袋、苹果、香蕉、梨、橘子等干净卫生的水果、不合乎卫生条件的小零食,各种类型的玩具、与卫生有关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讲“牙齿和舌头的对话”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牙齿和舌头相互诉苦,说各自所尝到的不良滋味和对它们的害处。让幼儿对活动主题有大致的了解。

  二、 展示出图片,可以让在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幼儿,将可吃和不应该放到嘴里的东西分类,然后告诉老师和其它小朋友。老师和幼儿一同参与,积极的引导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

  三、 通过听音乐传递口袋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分辨可吃和不可吃的东西。锻炼自己,逐步提高自我分辨能力。可以请一个小朋友装扮成“智多星”(头饰布),坐到小朋友们围成的圈内。然后听音乐传递口袋,袋内放入准备好的物品。音乐停时,口袋传到谁手中,谁就伸手到口袋摸一样东西,然后问“智多星”你爱吃这个吗?在其回答后,接着问站到他面前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说说看。”

  四、 通过图片指错活动,让幼儿巩固和掌握卫生知识,切实收获卫生知识。一张图片可由几个画面组成,比如有的小朋友在洗水果,有的直接拿着水果在吃,有的剪指甲,有的啃指甲等等画面。幼儿可以通过比赛,看谁指出的错误又多又正确。

  五、 教学反思:

  结束活动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复习今天所学卫生知识,让小朋友主动参与物品归类结束整个活动。

  咬笔头、咬手绢、吸手指等这些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不良习惯,通过设计本次活动,我觉得幼儿在卫生知识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音乐传递口袋”活动,幼儿可以在语言、触觉方面得到锻炼,在“图片指错”活动中,幼儿又可以在观察力、比较与分析能力方面得到提升。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健康身体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我认为我设计本次活动很适幼儿。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少数幼儿参与不积极。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幼儿生活中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幼儿性格内向

  参加活动不积极;幼儿对回答问题有畏惧心理。为了使幼儿积极参与,我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性格内向和有畏惧心理的幼儿我增加了其回答问题的次数,并给与更多的关爱与鼓励锻炼幼儿的胆量。缺乏卫生常识的幼儿,我让其充分参与“智多星”的活动,让其接受和掌握卫生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方式,主角从教师到教师和幼儿,到最后完全由幼儿主导。这样,幼儿收获的不仅仅是卫生知识,也从语言、触觉、观察力、比较与分析能力诸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功能:问候和道别/自我介绍

  2、掌握语言: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

  3、掌握词汇:too,boy,girl,Ms,good afternoon

  4、理解复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新学的句子扩展对话

  教学难点: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再增加语言的量比较难。

  教学用具:录音机单词卡图片

  教学步骤:

  准备导入:

  1.复习第一模块的语言点。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对话:

  A:Hello,How are you?

  B:I’mfine,thankyou.

  2.告诉学生老师要说:“Hello。”他们要参照黑板上的例子回答。

  3.在教室四处走动,向一个学生问好,他/她要以B的身份回答。多做一些例子。

  4.让学生分组做练习。要求他们与身边的三个同学练习。

  活动1:听音指图

  1.让学生打开书看图。指着图用中文问他们是否能说出图中人物的姓名(Sam,Daming,Lingling,Amy)。

  2.用中文就故事提问,如:孩子们在哪?为什么老师要叫Daming“Ming”?孩子们为什么笑?

  3.放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指着相应的对话泡。

  4.举起师的书,指着书上的人物,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姓名。

  教学技巧:

  让学生做一个自己的名字牌,如果可能,让他们放在桌上或粘在校服上。向不同的同学问候,打招呼。比如:“Hello…。”现在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打招呼。可以让他们按角色名字来表演,而不用他们自己的名字。

  活动2:听音说话

  1.让学生看第二幅图的对话。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解释“too”与“also”意思相同。别人说:“I’m fine.”时,我们要说:“I’m fine,too.”

  2.让学生合上书。指着自己书上的人物,挡住对话泡,看学生能否记住人物说的话。让学生五人一组,朗读课文。

  5、利用男孩,教读boy再利用多个男孩教读boys让孩子们感知复数。同理可教授girl.

  6、学生表演对话。

  作业:1、听录音两遍并背诵对话。

  2、与同学表演对话。

对话教学设计6

  一、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教学内容

  本框题主要内容为两目:(一)架起理解的桥梁,讲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沟通商量的要领;(二)交往讲艺术,主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自己应有的胸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索解决亲自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从而与父母和谐相处。

  2、【能力目标】

  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体会父母深沉、无私的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增加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品质,引发学生人生价值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掌握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之以教师必要的点拨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教师:1、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以便在活动中给与更多关注。

  2、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学生:回忆最满意的成功解决与父母矛盾的经历和最糟糕的解决与父母矛盾的经历。

  八、教学用具

  多媒体

  九、学情分析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亲子交往之中,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与冲突。家庭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家庭矛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冲突,是必要的。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基本功,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求安排这一教育内容。

  十、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子女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造成两代人隔阂的直接原因。产生代沟、出现隔阂怎么办?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任其发展,那样对自己和父母都没有好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与父母平等地对话、沟通。怎样沟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的方法。

  本课内容顺接上一课时,主要是解决家庭矛盾、冲突的方法,从语言上进行过渡后,自然进入主题。

  活动一:

  感知幸福

  1、播放flansh《父女经典对话》

  说一说:你听了动画中父女俩的对话后有什么感想?给我们什么启示?

  2、出示两张家庭照片

  说一说:看了这两张家庭照片后,你会怎样形容这两个家庭?用flansh动画,一则动画内容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让学生多感官感受,其中的情景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二则flansh本身很受学生的喜爱,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和讨论作好铺垫。

  两张家庭照片很自然地唤起学生对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联想。

  活动二:

  认识冲突

  分析两种家庭观念,从而正视家庭矛盾,认识家庭冲突。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夸大与父母的矛盾和看不到与父母矛盾的观点都是不对的,积极的做法是在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必要性。

  活动三:

  探求方法阅读书中p23的故事,思考:

  1、假如你是小冰,你会怎样做?

  2、你能寻求解决这一冲突的好的方法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设想有几种方案,选出哪种方案比较好,能让双方都满意,并分析为什么?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体会家长的心情,学会与家长沟通,进而归纳出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这既是一个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掌握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方法。

  活动四:

  实践方法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事

  心灵档案:说一说与自己父母发生过的一次矛盾,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学会沟通,理解父母。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以激发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情感,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活动五:

  继续探讨分析小陈的故事(做作业磨磨蹭蹭,但有孝心,张罗为爸爸过生日,遭到误解),设想一下小陈会怎样做?引入这个故事,目的在于进一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并得出沟通的基本要领。

  活动六:

  经验介绍

  学生:交流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

  教师:推荐八招与父母交往之神功

  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交往,核心是爱的奉献。沟通的成功与否,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基本的要领外,还要意识到:沟通是要讲究艺术、策略的。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基本要领,懂得了沟通是要讲究艺术的。家庭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我们能以孝敬之心、孝敬之行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

  播放动画故事《苹果树》,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为布置实践作业做好铺垫。教师总结全文,使学生形成完整印象,从而对所学内容非常明确。

  在观看动画中升华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课后探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付出,我们应满怀感激之情。然而,亲子之间的矛盾又使我们平添许多烦恼,也令父母忧心忡忡。你听过以歌曲形式表现的“家书”吗?来,让我们马上动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然后再在信的下面请父母写上回音。

  通过作业,将本课的学习落实到行为实践中,并通过亲身实践,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让学生解其言、识其意、明其理、记其要。

对话教学设计7

  设计意图:

  对话是记叙文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文章中插入对话,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活泼,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是,很多学生往往不知如何有变化,丰富地写出人物的语言。我设计的这堂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相配合,利用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使人物的对话鲜活起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教学目标:

  1、在描写人物话语时,能够同时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生动细致描写;

  2、掌握人物话语描写时提示语位置的多种变化及标点的用法。

  4、养成关注他人、用心倾听、感受他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人物话语描写时,把话语描写与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共同配合,进而更好地对人物话语进行描写,凸显人物性格。

  教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情景模拟、方格纸、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从上课的开场白引出课题。

  师:时间总是过得如此匆匆,一晃,雷老师在三尺讲台耕耘已经整整16年,可是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今天,雷老师就尝试将刚才课堂上美好的瞬间写下来,留做美好的回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男生齐读……,同学们觉得老师这么描写,够不够精彩?为什么?

  2、揭示课题。

  今天,雷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把对话写得更加丰富多彩。全班齐读课题。《变化丰富写对话》。

  二、分析比较,体会写法

  2、出示第二段话。

  师:刚才同学们这么热情地帮老师提建议,雷老师啊,决定好好修改一番,现在终于改好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女生齐读。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

  ①边读边思考,老师在哪些方面做了修改?结合交流,谈好处,并板书

  分段写神态

  提示语动作人物活

  位置变心理文章美

  师:像这样在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之外,交代话语是谁说的,以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的语句,就叫提示语。有了这三兄弟的装饰,提示语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作者笔下的人物,仿佛也在我们的眼前活了起来。(板书:人物活)

  师:你还能找出其它两句中的提示语吗?(教师画出)仔细看他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语有的在话语的前面,有的在话语的后面,有的在话语的中间)提示语的位置变了,文章不再单调,显得生动多了,文章也更加优美。(板书:文章美)

  师:同学们,再看看,这两段的书写格式有什么不同?第一段话,老师只用了一段。而第二段话,老师用了几段,怎么分的段?对话分段,很清楚,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还可以拉长篇幅,显得字数更多呢!

  3、细心观察的同学,一定知道跟随提示语的位置发生变化,还有什么也发生变化?(标点符号)

  提示语在前,“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提示语在中间呢?

  提示语在后面呢?

  5、齐读口诀:同学们真棒,不但会发现,还会归纳。

  三、排列句子,领悟用法

  1、排列句子。

  师:现在,老师要开展一个有趣的低年级版的活动,是什么呢?排列句子,不过,每一组的要求可不一样。仔细听好了。

  2、总结点评:这个活动让我们知道提示语的位置变,标点符号也要变。

  四、课堂实践,运用方法

  1、出示对话内容,指名上台表演。

  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小品,注意哦!要仔细观察演员的表情、动作、如果还能猜出演员的心情那就更好了。

  2、交流观察所得。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表演,重新整理这段对话。在写之前,雷老师有一个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小演员演得不够好,你也可以想想,如果你来演,会怎么演?

  五、交流分享,总结写法

  1、分别赏析优秀及有待提高学生的片段,全班交流。

  2、总结本课的收获。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3、教师总结顺口溜。老师也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编成一段顺口溜,请全班同学和着节拍齐读。

  写对话分好段提示语位置变三兄弟配合好人物活文章美

  师: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其实人物对话的提示语还有一种变化,就是省略提示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最后,祝愿同学们今后能写出更多,更精彩的美文!下课。

  板书设计:

  变化丰富写对话

  分段写神态

  提示语动作人物活

  位置变心理文章美

对话教学设计8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二、课前准备

  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人物

  苗苗的见解感受

  我的见解感受

  季羡林的见解感受

  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对话教学设计9

  整个教学流程以书虫闯关的形式展开,每一关的内容如下:

  一、书虫第一关

  读下列词语:

  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二、书虫第二关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书虫第三关

  1、书虫鉴定会:

  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

  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四、书虫第四关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五、书虫第五关

  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

  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六、作业

  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

  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听后感】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对话教学设计10

  论文关键词: 对话教学 课堂教学 设计原则 内容 设置

  论文摘要: 对话是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课堂中的对话具有知识、情感和精神层次。对话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让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让想象与创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互动与合作充盈着教学肌体”这些基本理念,坚持四原则:问题导引、尊重差异、贴近生活、关注生成。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在民主、平等、尊重、宽容和爱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互动方式在经验共享中产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以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教学形态。这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让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舒展学生个性,让想象与创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会沟通和分享,让互动与合作充盈着教学肌体”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思想,是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应坚持以下几项主要原则,即问题导引、尊重差异、贴近生活、关注生成。下面笔者就四项原则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问题导引,引领教学

  问题,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情景,一种“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即刻知道这种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既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着差距与转换的障碍”。正是这种差距的存在和既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成功转换的召唤,吸引着对话教学的师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持续不断的互动行为。换言之,问题是对话的焦点。也就是说,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因此,加强问题导引是对话教学课堂设计的关键一环。

  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知识一定要结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当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就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顺应新的学习需要,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例如学生对函数概念学习感到困难,这是因为过去所学习的代数式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都是通过运算来求得结果,着眼点是“运算”,而函数概念则是用变化观点来考察数量之间的关系,其着眼点是“关系”,表达方式是解析式、表格、图像。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和新的知识相适应,学习就会产生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问题导引,帮助学生调整改组认知结构。如对于以40千米/小时行驶汽车,试分析行驶时间与路程关系,可采取如下问题链:

  (1)让学生分析这一问题中有几个量变化。

  (2)若用s,t表示路程和时间,找出s,t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3)找出关系式s=40t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当时间t变化时,路程s也随之变化,最后教师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新的认知结构也就随之形成了。

  数学问题千万,情景变化万千,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情境适当通过导引,营造学生思维空间,同时设计出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攻克难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尊重差异,舒展个性

  巴赫金指出:“对话性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真正的对话关系承认个体生命的同等价值,是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的“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或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可见,差异性是对话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在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中,我们应尊重这种差异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性格等)并合理地引导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不应该用统一的教育目标来评价学生,而应走进千差万别的学生世界。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预想出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预设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出动态的教学过程,给课堂提供弹性的教学空间。

  例如:“同底数幂乘法”一节课中,对于“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性质的形成过程。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先提出问题a ·a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得到以下过程:

  a ·a

  =(a·a·a)·(a·a)(根据乘方的意义)

  =a·a·a·a·a(根据乘法结合律)

  =a (根据乘方的意义)

  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上例,计算下列小题,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原式与结果的关系猜想结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之后再推导公式a ·a =a (m,n为正整数)。

  以上设计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上的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都会有所不同,对于“做一做”中的三个小题,有的学生每道题都仿照例题去做,有的学生做一题后就可以感觉或猜想到性质,而后边的两题就直接写答案。同时上述设计也明显束缚了一部分学生的手脚,没有给学生“节外生枝”的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采用以下设计: "

  首先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算一算: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 次运算,那么10 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得到:

  10 ×10

  =(乘方的意义省略)

  =(乘法结合律省略)

  =10 (乘方的意义)

  这样引入与之前例的设计对比,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便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前例,计算下列小题,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 对于以上内容预设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案。

  方案一:与前例设计相同,学生仿照引例完成“做一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中的幂与原算式中幂的底数和指数的关系,从而猜想出结论再推导。

  方案二:“做一做”中的三道题,如果学生只把第一题按引例写完整过程,而后两题直接写出了答案。说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想到了结论并运用了,这时教师可顺势提问:“后两个小题的答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从而引出性质再做推导,如果三个小题都直接得到答案也可这样处理。

  方案三:引例中10 ×10 =?如果学生直接得到10 ,说明学生很聪明已经不需要教师“小步走”细致的引导,这时教师顺势提问:“你的答案是怎么得到的呢?”引导学生把他已经用了的性质说出来,然后用“做一做”中三个小题进行验证,再推导。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弹性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随机应变,从而给课堂提供弹性的空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个性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当代多元智力理论也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这些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甚至同一个人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如果用统一的要求培养个性和多元智力有差异的学生,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差异教学观念,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精心设计差异性和选择性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善、自由和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尊重多元,崇尚差异,追求个性,凝练特色是差异性教学原则核心。

  3.贴近生活,面向世界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面向世界”指的是由科学世界面向生活世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学说,他认为:①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②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③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更是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正道出了教育的本源:生活是教育、学习、道德、创新之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生活的数学化”和“数学的生活化”去实践,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活动真正走进生活,同时生活也走进数学教学课堂。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外部信息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贴近社区、学校和学生实际,从中提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尝试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去创设问题情境,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又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时,他的引入是这样的:

  师: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异口同声):看过。

  师:如果你的票是5排2号,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找到第5排,再找到第2号。

  师:如果把排号写在前面,号数写在后面,你的位置就可用一对有序数对(5,2)表示。那么(2,5)可表示……

  生:第2排第5号。

  师:对。如果把位置看作一个点,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就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来确定了吗?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电影票问题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规律,通过对排数、号数与位置关系的分析,同化为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的学习,使有效学习在情境导入中得到落实。 "

  贴近生活必须处理好“走进”与“走出”的关系。教学设计要走进生活,是要解决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以增强趣味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体验知识对自身的意义;走出生活,意味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不是复制生活内容,不是让学生去重温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而是让学生学会建构、学会以数学的眼光来思考现实问题,把知识融入自身的经验结构之中,生成新知识;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获得生长和发展。

  4.关注生成,共享成功

  生成相对于预设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抓住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亮点,并以此作为活的教学资源。 教学的生成强调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师生提供交流的可能,要保证充裕的“前理解”时间和对话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去思考,自悟自得,深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对话教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满足于“带着问题走向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要使预设的问题要具有生命力,则必须要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情景中不断吸纳即兴的、始料未及的许多新成分。换句话说,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要加强对生成性问题的关注,加强对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也就是关注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所思、所惑、所感、所悟,并以之作为问题的生长点。

  对话教学是一种活动中的教学,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在对话教学中师生要围绕问题展开对话,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发生多元的碰撞;其次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少用指令性语言,多用商谈性语言,同时要让学生的正当要求能够顺畅表达出来;最后是尊重对话主体之间所表达出的真实看法或意见,在对话过程中,主体要表达的可能会是他们的一种偏见,但只要是真诚的,就是一种对别人和自己负责的表现,因此偏见并不是对话过程中要消除的障碍,真诚的偏见是对话发生的前提。对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来自他们自己的思考,他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话教学不仅使师生在课堂中能围绕知识性的问题进行平等的探讨,而且能使师生在课堂中获得愉快健康的情感体验,同时更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道德上的启迪,懂得学习对人生的幸福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3]张增田.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理念与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xx,(5).

  [4]余子侠.陶行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朱军辉.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导入策略[J].考试(教研版),20xx,(2).

对话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体会对话描写的普遍与实用。

  2、了解并掌握对话描写的技法。

  3、掌握对话描写中冒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对话描写的技法。

  难点:掌握对话描写中冒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想看看吗?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片段一分钟,只出画面不放声音。)

  2、从你们的表情看,一定有话想说?(你说出了大家想问的问题,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3、是呀,人物不说话,再好看的动画片也没有看头了。

  4、现在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再来看一遍动画片。

  (接着播放动画片的原声回放,欣赏)这回感觉怎样?

  5、有人物就得有声音、有语言。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之间说的话就叫对话。

  6刚才看了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觉得很没有意思。我们很多同学在写文章的时候,不也把文章里的人物当成了哑巴吗?人物忙这忙那就是不说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能让文章里的人物开口说话,也就是写对话。

  小结:“从无声到有声”的独特体验,使我们知道“对话”是多么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对话。

  二、说“对话”。 现场采访

  1、今天老师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请你们接受我现场采访好不好?

  师:这位同学,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高兴事、伤心事、或烦心事,心里一定有话想对人倾诉?你最想对谁说?(多角度)

  师:接下来,我要采访的第二个问题:既然大家都选好了要说的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师:我采访的第三个问题:当时你是怎么说的?

  2、其实老师作为主持人采访你们,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话过程。

  三、练对话

  过度:同学们《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想必大家已经看过了,对里面的人物、语言是再熟悉不过了。课件:请你猜一猜

  1、课件:请你猜一猜

  ( )恐怕高兴得太早了!

  ( )太好了,可以吃大肥羊了!

  ( )你竟敢骗我灰太狼?你给我记住,我会再回来的

  过度: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动画片里面的人物对话,其实对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2、(1)一天,小芳对我说她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是妈妈从超市给她买回来的。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请你填一填

  练习一 小芳( )说:“ ”

  (2)忽然有一天,小芳告诉我她的布娃娃不见了。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练习二:

  小芳()说:“ ”

  (3)布娃娃不见了,小芳伤心地哭了起来,并且求我帮她找回布娃娃。她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练习三:小芳( )说:“ ”

  小结:

  同学们,透过你们的描述,老师仿佛看到了小芳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时的样子,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她到底找没找回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呢?(想)好,就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

  小芳高兴地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

  “我的布娃娃不见了?”小芳愁眉苦脸地说。

  “你能帮我找找我心爱的布娃娃吗?”

  “太好了!”小芳欣喜若狂,抱着布娃娃又蹦又跳,开心地大叫,“我找到我的布娃娃啦!”

  (1)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你们读引号里的内容。老师读的部分叫什么?你们读的部分叫什么?

  (2)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标点符号也发生了变化?

  小结:你们真不简单,既会归纳又会总结。这段对话,只写了小芳说了什么?如果再加上我是怎么说的?不就是一篇很好的小短文吗?

  四、写对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认真观察。

  要求:(1)、图上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2、利用今天的知识,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让文章里的人物都开口说话。注意冒号、引号的用法

  3、看谁能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

  五、总结:

  其实,写好人物对话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的耳朵。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加,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对话。老师期待着!

对话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词典,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准备】

  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习课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体会了小姑娘的窃读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采访著名作家 季羡林先生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下面我们先听听本课的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把生字新词及不明白的语句画出来,

  教师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了解。

  二 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 全班交流,重点研读

  1、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欢乐,帮助写作。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闲书也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助大家写好文章。

  今天老师要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那么请先爱上阅读吧!

  四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 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喜欢读的课外书,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对话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段写对话,了解提示语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习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倾听的习惯;乐于表达和分享。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重、难点:

  1、 引导细心观察,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分段写对话。

  2、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习作中使用冒号和引号。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准备:ppt课件、习作本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我是徐老师。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课,你们欢迎我吗?(引出师生对话,为学写对话打下基础,板书课题:学写对话)

  二、引导学习

  (一)认识对话

  课件出示《灰雀》一文中一组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对话。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二)观察对话

  1.自由读对话,观察并发现写对话的方式——分段

  2.继续观察对话,发现对话的构成——提示语和对话内容

  3.再次观察对话,发现特殊标点符号——冒号和引号

  (三)聆听对话:小猴子想吃桃子(听录音,提要求)

  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好呀,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不够,不够!太少,太少!

  那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四)表演对话

  1、同位分角色演对话

  2.指名表演对话(评价)

  (五)学写对话

  1.回顾对话的写作方式,鼓励书面表达对话

  2.学生写对话,老师巡视指导

  3.出示学生作品,点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分享)。

  三、拓展提高

  1、出示下水作文(进行评价)

  2、提示语三种位置(前、中、后)

  3、提示词(说、问、喊、唱……)

  四、课堂小结1、总结写对话的方法,表扬鼓励部分习作

  2、对学习态度进行点评(颁奖)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把《小猴想吃桃子》这组对话编一个故事。

  2、认真聆听一次生活中的对话,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下来。

  3、写一篇日记,用上适当的对话(可以写今天这节课)。

  板书设计:

  内 容:

  学写对话 提 示 语 (前 中 后) 分 段

  标点符号(冒号 双引号)

  资料:

  1、两个以上人物之间的答话,就叫对话。

  2、提示语的词:

  说 问、答 言、道、回答 提问 建议 表达 表示 提议

  表述

对话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与通用机器人“对话”的途径;

  2、掌握如何与通用机器人“对话”,学会用LOGO语言编写程序指挥通用机器人运行。

  二、教学重难点:

  用机器人能够识别的语言编写程序,并运用仿真程序进行测试。

  三、教学准备:

  机器人跳舞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展示视频:机器人跳舞 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机器人能按我们的要求跳舞呢?它能听懂我们的话吗? 引导学生讨论

  2、揭示课题:第十课 与机器人“对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怎么样和机器人“对话”

  (二)讲授新课

  1、给机器人请一个“翻译”:

  浏览教材75页,师生交流: 谁是机器人的“翻译”? 通用机器人能听懂我们学过的哪种语言?

  2、 给机器人发布命令

  1) 进入通用机器人的编程环境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通用机器人的编程环境吧! 步骤:单击“开始——程序——通用机器人多语言教学系统——通用机器人”

  2)带问题自学教材76—79页 要求:

  a、了解“通用机器人多语言教学系统”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

  b、怎样在编辑窗口中编写程序

  c、了解:机器人走一步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d、试着编写程序让机器人“走边长是50厘米的正方形”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师:程序用LOGO语言表达出来之后,机器人就能明白我们的意思了,那么我们就用仿真运行一下,看看机器人是否真的明白我们的意思,并能正确执行了呢?

  4)学生活动:参看教材上的方法,运行编写的LOGO程序

  5)探究活动 师:在第七课中我们学过用过程嵌套的方法编写DIE程序,尝试让机器人画一只蝴蝶吧! 指导学生探究活动。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点评学生的程序编写情况。

  (三)总结: 师生回顾学习心得:通过在“通用机器人LOGO语言教学系统”中编写LOGO程序,我们已经可以让通用机器人画“走正方形”和“画蝴蝶”了,其实机器人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只要掌握了它的编程语言,就能够教会它按我们的命令做事。

  板书设计:

  第十课 与机器人“对话”

  一、器人的“翻译”

  二、机器人发布命令

  1、进入通用机器人的编程环境

  2、给机器人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程序

对话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建立“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用上两种以上。

  2、让学生了解提示语在中间时,标点符号的正确打法。

  3、让学生知道写对话时,要讲究格式。

  二、教学重点:

  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写对话,做到格式和标点的正确。

  三、教学难点:

  会用提示语在中间的形式来写对话,能将提示语写得生动、具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快乐学习之旅吧!知道李咏叔叔吗?知道李咏叔叔现在主持的一个新栏目“咏乐汇”吗?看来很多孩子都像老师一样喜欢李咏叔叔。今天啊,老师也要在这里模仿李咏叔叔,过一把当主持人的瘾。“咏乐汇”呢,每期都会邀请一位社会精英作嘉宾,我今天也要邀请一位小嘉宾上来跟我交流。这个份幸运会落到谁的头上呢?谁都有机会,因为你们的学号全都在这里。(拿出“幸运罐”。)我请一位幸运小使者来揭晓这个秘密。(使者上台抽出幸运者。)

  祝贺你!准备好接受我的采访了吗?

  你觉得自己最棒的是什么?是怎么练成的?有什么好经验分享给大家吗?

  好,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还给大家分享了你的成功经验。

  孩子们,刚才我们这样的交流,就叫“对话”。看来啊,对话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没有对话我们人与人之间就很难进行交流。如果用文字把人物的对话生动地记录下来,就叫“对话描写”。(板书:对话描写)那么怎样才能把对话写得生动、具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对话。

  (二)范文引路,揣摩写法

  1、出示例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提示语的用法

  (1)我们先来读一读一位三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先默读,再抽生读。生边读边想:例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篇短文里写得最多的是什么?(对话)

  (3)看来不仅在生活中对话很重要,写作文时写好对话也很重要。第一,写好对话能帮助我们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写好对话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叙述一件事情。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好在哪里?

  (4)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位小作者在写对话时,运用了几种提示语的形式?分别是哪几种?

  在对话描写中,告诉我们话是谁说的,怎样说的这样的语句叫提示语。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提示语有在前面的、后面的、中间的,以及没有提示语的这几种形式。

  (5)对比观察,提示语丰富的重要性。(课件出示只有一种形式的提示语的对话,内容还是和刚才一样。)你们觉得哪篇文章好?为什么?

  所以我们自己在写对话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尽量变换一下提示语的形式,就不会显得干吧、死板。

  (6)还有什么发现没有?有这样一些词,如果我把它们去掉,试试看,会有什么感受?

  看,提示语里每个表示说的词语如:“说”、“喊”或“回答”的前面都有修饰的词语,告诉我们说话者是怎样说的,怎样喊的,或是怎样回答的。发现没有?对比去掉修饰语跟不去修饰语的不同效果。通过学习这篇作文,我们知道了提示语的不同形式,知道了提示语要写得生动、具体才好。那你们能不能学着写一写呢?

  小试牛刀一:

  接下来我们要分角色表演。仔细听听,是几个人在讲话,哪几个人,年龄有什么特点。

  大人:没洗干净的东西是不能吃的!

  孩子:不要紧。

  大人:吃不干净的东西是要生病的。

  孩子:我知道啦。

  听清楚了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在题单上给这段对话加上提示语:想想她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说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

  交流展示自己的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2、再次出示例文,感悟标点符号的用法。

  大家再看看,你在标点方面有没有什么发现?

  (如果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是逗号。

  如果提示语在前面,“说”后面打冒号。

  如果提示语在后面,“说”后面打句号。

  明白了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能试着标一标吗?我们再来完成一个练习。小试牛刀二:

  我们再来看看这篇文章,它在格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每个人的话都是另起一行来写的。)

  对了,孩子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我们发现了作者在写每个人的话时都是另起一行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强调对话的重要,使我们看起来清楚明了,提示语形式多样时,分段写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

  我们在写对话的时候,也像他这样来写,好吗?

  3、教师小结。(理清学生思路,提示重点。)

  通过阅读,观察,我们发现了这篇对话描写写得好,好在这几个方面:首先,作者运用了四种形式的提示语,非常丰富,而且提示语中用了形容词,显得生动、具体;在标点符号方面,他特别注意了提示语在中间时,“说”后面要用逗号;他还很讲究格式,把每个人说的话都另起一行来写,读起来清晰明了。如果你们在写对话时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也能写得很好。想试着来写写吗?

  (三)学以致用,巧妙迁移

  1、下面请观看一段哑剧。我请一位同学来和老师配合表演这段哑剧,老师扮演妈妈,同学扮演孩子。谁愿意来争取这个机会?(与请上来的同学简单交流一下。)

  刚才我们根据人物的语言想象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现在我们反过来要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想象人物的语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通过我们的表情、动作,想象我们会说些什么。

  (哑剧:妈妈下班回家,打开了她平时常拿的包,从里面拿出一样东西……)

  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我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想象的人物语言有意思。(默想半分钟。)

  心里有底了吗?现在请根据你的想象,把这段对件事写下来吧!同桌比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开始!

  2、出示“写作提示”:我们在写的时候记住做到这几点。

  3、老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师生共评。

【对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4-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6-26

《颐和园》教学设计06-24

《雨后》教学设计06-23

颐和园教学设计06-20

《iuv》教学设计06-16

《背影》教学设计06-15

《绝句》教学设计06-14

种子教学设计06-10

《北京》教学设计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