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01 14:59: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村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首词。这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学习的三个境界,在读中发展语感,体验情感,领悟内涵。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教学中不适宜对其进行“条分缕析”和“细究深挖”。本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重点处相机点拨。在古诗破解文义的.设计中,抓住关键字眼,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è)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设计理念】 中国阅读教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曾说:我们已经走进了“读图时代”,画面阅读正与文字阅读互竞雄长,它们共同开辟出一条“全脑阅读”的新路。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图画来,从图画中看出文字来。本着追求这一理念,本课时古诗教学设计中从图入景,随景读文,逐步引入学习古诗。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 媪(ǎo)、剥(bā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村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3、谁能把题目读好?

  (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4、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

  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媚”读去声,“媪”读“ǎ0”,“剥”读“bāo”.

  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音”。

  师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文时,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学习。

  4、初步感知全词大意。

  交流:能说说这首词的大意吗?你感觉哪个句子意思不好理解?(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指导)

  5、生分组说词意,读诗句。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

  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生交流:

  a、看到池塘上泛着的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上芙蓉—荷花,还泛着青春的红晕。引读:这就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b、“溪上”:看到一对老夫妇坐在家门前聊家常。引读: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c、看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纺织精致的鸡笼。引读:这就是—“中儿正织鸡笼。”

  d、“溪东”:看到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苦地锄苗。引读:“大儿锄豆溪东。”

  e、“溪头”: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藕吃莲子,不时咂着小嘴。引读:这就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师:“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的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

  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

  1、师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2、师: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

  a、品味“无赖”。

  (1)仔细读读最后两行,想一想。“无赖”在这里应该取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从“喜”字感受到诗人对小儿子不是讨厌,而是喜欢;从“卧”字感受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小儿子的姿态、吃相等方面来理解。

  (3)“最喜”和“卧”字让同学们推敲出了无赖的应取之意感受到小儿子的活泼顽皮,那怎么读呢?指名读,读出小孩子的可爱、淘气、活泼的童趣。

  b、品味“醉”。

  (1)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醉可以组什么词?(陶醉、洒醉、沉醉……)

  研究:在词中你认为哪种醉更为恰当?

  预设:美好的风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夫妻的恩爱让老两口陶醉。

  除了陶醉,老两口闲暇之余喝喝洒,聊聊天,因此还有些酒杯之意。

  ·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老两口心理,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后再读,读出温馨的情景。

  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感情诵读)

  d、理解诗人之“醉”。

  (1)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醉,还有谁在醉?(诗人)

  (2)想象诗人喝了一点酒来到这里看到和平安宁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诗人因为什么而醉?仅仅是因为喝酒了吗?(诗人因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醉,因安宁的田园生活而醉)

  (4)师: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四、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

  1、师: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

  2、师生全作背整首词。

  3、师生对白。师说词意,生说词句。

  4、指名背诵。

  5、师: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爱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五、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景—美 人—美

  醉

《村居》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村居》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设计理念

  1.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引导学生想象意境。

  2.倾听——描绘——诵读——吟唱,各环节循序渐进,对文本的理解梯次加深。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试着吟诵本诗。

  2.在想象中理解诗词的意境。

  3.懂得春天的美好及自己所处年级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吟诵本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描写儿童的诗词,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的诗---《村居》,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吗?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二、聚精会神学古诗

  1.齐读古诗

  2.作者高鼎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诗稿》等。

  3.美读全诗,深化理解

  (1)草长莺飞二月天

  a.这句诗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时间?事物?草儿怎样生长?黄莺怎么在天上飞?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春的使者已经来到人间,它们在说什么呢?“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2)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A.什么是拂?你能做一下拂的动作吗?在这里是杨柳自己抚摸堤岸吗?是风。什么样的风?春天里的温暖的风。这里是把杨柳怎么化了?拟人化了!

  B.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柳树的诗句?

  (诗意: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C.我们小孩子都不能喝酒,不能体会喝醉酒的感觉,大家见过喝醉的人吗?

  是什么样子的?(模仿一下),这里为什么说杨柳醉春烟呢?

  D.因为杨柳在春风中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了一样。你被什么陶醉过吗?那是什么样的感觉?这里描写醉的仅仅是柳树吗?还有谁?(诗人)

  E.诗人看到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也是陶醉其中。这里的点睛之笔就是“醉”字,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让我们陶醉在这两句诗中,再来读一遍。

  (4)儿童散学归来早

  散学:放学。

  A.人物出现了,是谁?他们干什么去了?放学的时间如何?

  (早)

  B.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回家要去干什么?(放风筝)

  (5)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春风纸鸢:鸢:老鹰。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A.忙是什么意思?(急忙,赶忙)

  B.这句的意思是:赶忙趁着东风正起的时候放风筝。

  C.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4.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5.你从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对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和赞美,对儿童的喜爱与欣羡。)

  三、五颜六色画古诗

  1.多媒体展示提前拍摄的学生给古诗配的画作(配古典音乐)。

  2.评比班级“金画笔”“银画笔”,并给予奖励

  四、南腔北调吟古诗

  1.吟诵

  A.刚才我们知道诗中的孩子们上学去了,他们学习什么呢?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一些诗词等。他们学这些东西的时候主要是吟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古人的与众不同的读书方式。

  B.复习上节课学的吟诵方式

  C.多媒体出示吟诵调子,按节奏朗读

  D.在读的基础上跟老师一起吟诵

  E.自己创作吟诵调子,班级展示

  五、课堂小结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看到诗中儿童在春天的无限生机中放飞风筝,你有没有心动呢?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的纸鸢,在春天里自由徜徉!

  六、板书设计

  景勃勃生机的春天

  村居

  人儿童是希望,是憧憬

《村居》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过对词的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今天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来读几首古诗。(课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学生齐读这几首古诗)

  2.读了这些古诗,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都是关于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诗。)

  3.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清平乐村居》。(出示词)

  【设计意图:所选读的这几首古诗与所要学习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易于激发他们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辨析“剥”的读音,说一说“蓬”在这里为什么不读轻声,知道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是哪几个字押韵的。)

  2.古代的词都是可以用来合乐歌唱的,因而在读的时候除了押韵之外,还非常讲究节奏和谐。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3.课文读好了,但是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自己的'预习尝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4.要能准确地说出词意,必须先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师生共同讨论“吴音”、“媚好”、“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5.谁来说说这首词描写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典诗词离不开一个“读”字,学生只有读顺读通了词句,才能披文入境,进一步去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同学们,读一首好词,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对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面对这样的一家人,你能用书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板书:醉)

  2.从低矮的茅屋,我们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户物质富有的人家,但是两位老人却能一边饮酒,一边亲热地谈笑,说明这里的“醉”不仅仅指两位老人因酒而醉,肯定还有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使他们陶醉其中。想想看,两位老人到底会陶醉于什么呢?

  3.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相应的讨论。

  (1)为乡村美景所醉。

  这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课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个词勾勒出了乡间的田园风光,其实乡村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讲一讲。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为夫妇恩爱所醉。两位老人有可能在亲热地交谈什么呢?

  听了两位老人的谈笑,老师不禁想到了《诗经》里的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现在的流行歌曲来翻译,就是“最浪漫的事,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对老夫妻相敬如宾,相爱一生,这样的情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为儿子的勤劳孝敬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个儿子一边劳动一边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劳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这幸福之中啊!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为小儿子的天真顽皮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抓住“卧”字想象小孩子一会儿躺卧,一会儿趴卧,一会儿睡卧的姿势,体会其天真顽皮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吗?

  (和和美美、天伦之乐、幸福安康、和睦温馨、其乐融融……)

  5.这么美好的环境,这么闲适的生活,这么甜蜜的亲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会被深深地陶醉的,因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从词眼“醉”字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体会思想感情,享受审美乐趣,使之领会抓词眼阅读的方法,同时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的意识及能力。】

  四、走近作者,体会情感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这里流连忘返的辛弃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不过,这首词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赞美吗?让我们来走近辛弃疾。(出示辛弃疾资料让学生阅读)

  辛弃疾是我国宋朝的一位著名词人。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这期间他写出了大量的词作,词中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都没有被采纳。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谗言陷害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这里,辛弃疾度过了他人生最为艰辛的20年。《清平乐村居》就写于这一时期。

  2.当时金兵南下,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陷于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征战沙场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线看到的是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泪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

  是啊,要是没有战争,祖国统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着这样安宁幸福的日子该有多好啊!这就是辛弃疾,一个一生都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

  让我们带着辛弃疾的美好愿望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补充,拓展文本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及写作的背景,使之更能深刻地理解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五、赏析辛词,领略风格

  1.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并不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现在我们来读一首代表他豪放词风的词。(师范读)

《村居》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词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词的学习,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各位朋友,敢和我对对暗号,搞搞默契吗?自信的孩子最有魅力!何为暗号呢?咱们来对诗,我说前句,你们对后句。只要你们能说得上来,就是对上了暗号。

  童孙未解供耕织—— 绿遍山原白满川—— 草长莺飞二月天——开轩面场圃——

  2.真有默契啊!正如诗人李商隐所说,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请同学想想,这些诗都是描写什么的?

  3.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恬静的田园生活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爱,在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诗文里,田园诗词是一颗闪亮的明星。今天,熊老师要和大家一块来学习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看老师板书,字乃人的衣冠,要一笔一画写工整。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谁愿意把课题读一遍?这“乐”字在这里读作音乐的“乐”,老师想请教大家对“清平乐”的理解?你怎么知道的?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习要学会方法,方法用得恰当了,你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请你把注释1大声地读一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读课题的时候,词牌名和后面的“村居”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读。

  2.村居的意思就是乡村人家,读到村居,你想象到了什么?这是同学们想象中的村居。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把这首词自由朗读四遍,前两遍争取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词读通顺,最好能读出节奏。读完后,还要请大家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读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一下呢?

  2.经过大家的提醒,咱们再来读这首词,就简单多了。现在,谁愿意把这首词读一遍?其他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3.他读正确了吗?你真勇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值得称赞的。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大屏幕出示这首词)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四、范读课文,把握诗境。

  1.同学们,读古诗词,初读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和诗人有了初步的沟通和交流。老师读这首词也有自己的感觉,不过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优美的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走进辛弃疾的.田园生活。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3.(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缺少了什么?(放流水声)小溪怎么流的呢?(缓缓地流着、叮咚地流着、潺潺地流着)

  4.同学们想象得合情合理,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因为想象也是学习古诗的方法之一。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构成了一幅美好温馨的村居图。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这首词。(放音乐,师生齐读。)

  五、分步解读,品语诗情。

  1.村居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这首词当中有一个字表达了辛弃疾看到这温馨美好村居之后的情感,哪一个字?

  2.“醉”就是这首词的词眼。辛弃疾喝酒了吗?可是他醉了呀!?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他醉在哪儿呢?他一醉田园风景美如画。同学们,一起读。(磊屏幕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3.这句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4.草是怎样的草,水是怎样的水?同学们,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此时,你就是辛弃疾。饭后,你慢步田园,面对着醉人的美景,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气。田园的空气怎么样?小溪里的水——很清很清;溪边的小草——很绿很绿;溪里的荷花——很美很美,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好一个世外桃园,真是人间仙境啊!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人心扉的美丽呢?辛弃疾,你醉了吗?醉了,那就读啊,轻轻的,慢慢的,读出你的醉。

  5.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自己试一试。

  6.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真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全班同学,咱们一起晃起来,摇起来。

  7.酒不醉人人自醉,辛弃疾醉了,他一醉乡村风景美如画,那还有二醉,三醉,四醉呢?

  8.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句。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

  第一个问题:“吴音”是什么意思?当时辛弃疾被朝廷贬到江西上饶的带湖,这个地方战国时期称为吴国,所以叫吴音。

  9.第二个问题:“相媚好”是什么意思?老爷爷和老奶奶会说些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夏日的午后,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老爷爷(老奶奶)望了望老伴,笑着说——”)

  10.(大屏幕出示老两口幸福生活的画面)多么幸福的老两口啊!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啊。你醉了吗?请你读!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的肯定。同学们一起读!

  11.酒不醉人人自醉,辛弃疾醉于景美,醉于人和,咱们再来和他一起醉,这三醉是醉于——谁愿意读读第三句。谁能讲讲这句诗的意思?谁愿意夸夸大儿子?12.引读《锄禾》。夸过了大儿,咱们再来夸夸中儿,要求用上一个四字成语。

  13.看着勤劳能干的大儿和中儿,辛弃疾又醉了.可是,还有醉中之最呢!那就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是什么意思? 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是怎么责备你的?看似责备,实则喜爱。所以说小孩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无赖”。你们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再读这一句,读出小儿子的天真活泼。

  14.这句词中的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小孩子的淘气?“卧”什么意思?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个字?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15.“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一个“卧”字写出了小儿子的顽皮淘气,写出了小儿子的悠然自得!用字传神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要不以推敲著名的诗奴贾岛怎么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呢!谁愿意再把这句读一读?

  六、诵读品味,怡然沉醉。

  1.词读到这儿,相信这一家子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一家子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对了,正如大家所说,这是温馨的一家,美好的一家,令人陶醉的一家,概括大家的感觉,那就是和谐(板书:和谐)其实,和谐的生活不仅是古代人的向往,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同样也在追求着和谐,构建着和谐。

  2.此时,辛弃疾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这份和谐中。那么仅仅是辛弃疾醉了吗?还有谁醉了?

  3.这一家子生活富裕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么矮这么小的茅屋,到了冬天怎么遮风避雨呢?我得问一问词中的老爷爷,老奶奶了:你家生活并不富裕啊!你怎么会沉醉其中呢?唉,先别忙着回答,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来回答。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就是我们说的聪明人。(大屏幕出示:虽然……但是…… ?)

  4.老师问了词中的翁媪,你想问词中的谁?

  5.是啊,物质上的财富怎么能比得上精神上的财富呢?要知道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啊!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征战沙场二十多年,曾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四处奔走。由于受到奸臣的陷害,他报国无门,被皇帝贬到江西上饶的带湖隐居。闲居在南方的辛弃疾出来散步,看到了这和谐的一家子,心生向往。同学们,目睹了北方战乱之苦的辛弃疾,此时此刻最渴望的是什么?虽然居住在和平的南方,心却在想着战乱的北方,这叫什么?

  6.引读:辛弃疾向往着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啊!所以,看到这和谐的村居生活,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醉——(学生读第一句)二醉——(学生读第二句)三醉——(学生读第三句)四醉——(学生读第四句)。

  7.国泰民安的理想,报国无门的苦闷,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清平乐·村居,此时此刻,你们能读出爱国词人对美好生活的那一份向往吗?(学生齐读全诗)

  8.从你们的诵读中老师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感受到了和谐村居那醉人的魅力。此时此刻,咱们这课堂上又多了一醉,那就是在场的所有人都醉了。这首词的韵律很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读法。下面我们师生互动来个辛词二重读,好吗?怎么读呢,仔细听好了,熊老师读一句,你们接着把这一句的后面三个字重复读一遍,听明白了吗?那好,咱们来试试。

  9.此时此刻,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地缓缓地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永远……这份和谐为什么能千古流传呢?那是因为词人的词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的,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出感情是诗词的生命。(大屏幕出示:

  感情,诗词的生命

  愁极: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怒极: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忧极: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喜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辛弃疾愁极的时候,可以写出——在辛弃疾怒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在辛弃疾忧极的时候,可以写出——在辛弃疾喜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10.同学们,辛弃疾的每首词都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都是一曲委婉动听的歌,都是一段绵延不断的情。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村居》教学设计6

  【教材简说】

  本课共有两首古诗,这两首诗言简意赅,贴近儿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春晓》中诗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瞬间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那声声鸟鸣、落地花瓣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由喜而惜的阵阵情怀。在《村居》中千里莺啼、花草杨柳、春风轻雾,令人陶醉;少年儿童在大好春光中尽情放飞、玩耍。在文字的引导下、在声声的诵读中怎不叫人爱春和奋发!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春天,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从心底由衷地喜欢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自由记生字。

  ⑵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⑴ 师范读。

  ⑵ 自愿读。

  ⑶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3、吟诵古诗、唱古诗。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1、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2、在春天里,约会古诗。

  3、小组合作,演绎《春晓》。

《村居》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并尝试有感情朗诵古诗。

  2、通过古诗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古筝音乐;古诗朗诵、新唱视频各一段;小草、黄莺、柳树等胸饰若干;古诗背景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已学诗歌迁移,引出古诗

  1、已学诗歌激趣。

  师:记得我们学过诗歌《春天的秘密》吗?诗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过渡引出古诗。

  师: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图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诗

  (一)完整配乐欣赏古诗《村居》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古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古诗,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2、幼儿回答问题,梳理古诗。

  师:古诗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二)借助图片来理解古诗《村居》

  1、出示古诗图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诗。

  2、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老师加以补充更正。

  3、教师小结: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边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侯,把风筝放上蓝天。

  (三)结合视频理解古诗《村居》

  三、多种形式呈现,表现古诗

  (一)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1、师幼讨论如何朗诵《村居》。

  师: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该用怎么样心情和声音去朗诵这首古诗呢?

  (前两句轻柔、稍慢地朗诵,后两句高兴、稍快地朗诵)

  2、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二)在古诗新唱中表演古诗中的情景

  1、欣赏古诗新唱。

  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诵还可以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尝试古诗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新唱中,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呢,请你们来把《村居》表演出来。

  (集体做一做草长和莺飞的样子,用身体动作表示拂堤杨柳的样子;再请若干幼儿配上胸饰进行古诗表演。)

《村居》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从题目可知许的内容为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是一首风筝诗,描写了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快乐的放风筝的情景,诗歌就像一幅画美丽的通俗画。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读与评价相结合中感悟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

  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景美,达到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初识意境。

  师: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同时观赏老师为你们作的画,好吗?

  (师放古筝乐,按诗句描绘的景物顺序展现画面)

  1、整幅诗课文插图

  2、草长莺飞

  3、拂堤杨柳

  4、水泽散发的雾气

  5、儿童欢乐放风筝

  6、回归整幅诗文插图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见了翠绿的草地。

  生:我看见了黄莺在飞舞。

  生:我看见柳条在随风飞舞(摆动)

  生:我看烟雾,不是水雾。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风筝。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国清朝诗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内看到此情此景,仅用了四句话就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村居》课件演示古诗内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意境。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由读,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师: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

  生:旧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变成乡村的村。

  生:顺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6、指导朗读、正音。

  三、细读诗文,感受意境。

  1、师:请同学边读边观看画面,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蒸发的雾气,拂堤:柳枝很长,下垂着,像抚摸着堤岸。

  纸莺:风筝。

  3、师: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能说一说诗文的.大意吗?

  生:叙述诗意(大概诗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长,黄莺飞舞的时候,拂堤岸的杨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样,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赶忙趁着春风放起风筝来)

  四、吟诵诗文,品评意境。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同桌间互读诗文。

  生:练读,相互纠正。

  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读给大家听。

  生:吟诵诗文。

  师:谁能再评一评,通过他的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吗?

  生:评价。

  (1) 他晃着头,我感受到柳树在风中摇摆很美、

  (2) 他的笑得再开心些,就更能体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兴奋心情。

  师:那你能来试着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的吟诵。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他读的声音很响亮,要是把醉春烟读得慢一些会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烟这几个字读的声音再拉长一些(师范读前两行话)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从老师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树在飞舞,整座山村到处是雾气……

  师:谁愿意来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试读,同桌比读、男女赛读。

  五、赏读诗文,进入意境。

  师:放古筝乐曲,吟诵古诗,生闭眼想像画面。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风筝飞得很高,美极了。

  生:我仿佛听见黄莺在歌唱。

  生:我听见小朋友在欢笑。

  生:……

  六、欣赏画画,升华意境。

  1、回放课件,生齐诵诗文。

  2、诗人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

  看画面,练背诵。

  七、拓展作业,张扬个性。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2、为古诗配画。

  3、吟唱诗。

  以上任选一题

  板书:

  村居

  草莺飞 醉春烟 儿童学

  拂堤杨柳 早春 竟放纸莺

《村居》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 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

  ⑵ 理解上述词语。

  ⑶ 指名试读课文。

  四、练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

  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五、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上片四行:

  ⑴ 学生读。

  ⑵ 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⑶ 小结。

  ⑷ 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

  ⑴ 指名读。

  ⑵ 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鸡笼是圈养鸡鸭的半球形罩子,平底,用竹篾编织,顶上有孔。看图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无赖”本意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这时作“顽皮”来解释。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⑶ 小结。

  ⑷ 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

  ⑴ 各人自练。

  ⑵ 同座位互讲。

  ⑶ 指名讲说。

  三、总结全文

  四、背诵全文

《村居》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那你在春天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发言)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是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清朝诗人高鼎也被春天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名叫《村居》。(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以读为主,借助课件,感受诗意。

  1.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古诗中易读错的字音。

  3.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听清难读的字音。

  4. 学生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5. 指名读。(2-3人 随机指导,读得好给以鼓励)

  6. 齐读。

  7. 学生质疑,教师借助课件解疑或者学生之间自己解决。

  本首古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如下:

  "莺飞"可利用"莺"的字形解决。

  "拂堤杨柳"借助课件解决。

  "醉春烟"中的"醉"利用组词解决;"春烟"借助课件解决。

  "纸鸢""二月天""忙趁"等一些简单的词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听配乐范读,激发想象,深化诗意。

  1. 学生听配乐范读,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 指名学生简单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景物。

  3. 再听配乐范读,扩展想象内容。

  4. 同桌互相说一说想象的内容。

  5. 指名说。(3-4人)

  6. 利用课件展现学生想象到的画面,看画面听配乐范读,欣赏这首诗。

  (四) 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杨柳醒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多美呀!谁能读一读前两行诗句,读出这种美呢?想一想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引导学生知道要用赞美的语气读)

  (1) 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 齐读。

  2.大好的.春光中,孩子们在自由自在地放风筝,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谁能通过读3、4行诗句,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呢?

  (引导学生要用稍快的语速读,略显跳跃。)

  (1) 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 齐读。

  3. 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配乐朗读。

  4. 指名配乐朗读

  5. 师:"这么美的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谁会背了?自己先试一试。"

  6. 指名背诵。(2-3人)

  7. 会背的请站起来一起背诵。

  (五)渗透口语交际,熟悉背诵。

  1."放学回到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呢?现在老师当妈妈,想象一下见到妈妈应该怎么说?谁愿意跟老师合作?"(师生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发挥)

  2."谁愿意背给姐姐听呢?老师当姐姐,想想见到姐姐又该怎么说?"(师生合作)

  (六)巩固练习。

  抢答题内容:

  1. 诗中哪些词句说明了本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 哪两行诗写的是孩子们的活动?

  哪两行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3."村居"的意思是( )。

  (1)在城市居住

  (2)在农村居住

  (七)课外练习。

  1.画:学了这首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2.唱:把这首诗当作歌曲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只要自己觉得好听。

  3.编:按古诗的意思,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任意选作)

  附板书设计:

  村居

  风筝

  柳 黄 莺

  小孩子

  树 小 草

《村居》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2.简笔画,毛笔,字卡。

  3.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二、新授古诗《村居》

  1.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3.“是早春的.二月有些什么呢?”学学:黄莺是怎么飞的,青草是怎么长的,杨柳是怎么拍打的,

  4.“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5.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三、游戏:字图配对。

  1.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2.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3.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那么优美的春景中还会有谁呢?请你们仔细看边画边放背景音乐。小朋友又称之为儿童。这些儿童在忙些什么呢?

  5.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完整欣赏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

  2.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3.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活动反思:

  《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诗句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春景图,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幼儿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欣赏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不是要让幼儿学会背诵古诗,而是利用幼儿与诗歌之间的共鸣点,唤起幼儿对诗歌意境的感受。整首诗歌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是最后两句,由于诗句描写的是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场景,由于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它所传达出的欢快与喜悦也是最能打动孩子。孩子在喜欢上这首古诗的前提下再来理解、朗诵古诗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村居》教学设计13

  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 ,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 !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 ,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无赖一词时,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撒泼放刁,蛮不讲理的人称为无赖,这里是这个意思吗 ?可以看看图,想一想。我觉得是小孩调皮可爱。我接着说:是的,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区别,此时的无赖让人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可爱,这就是古诗词用词的魅力。

  三、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情境美

  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 !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试,他们会说些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笔者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劳动的快乐。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村居》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

  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

  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

  (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

  (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

  (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

  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

  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

  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

  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b、你最想和谁聊天呢?聊些什么?自由说话(同桌进行)

  3、看来这些孩子都能说普通话,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可是这对老夫妻,年级大了,耳朵也不太好,还只会说吴音,我们怎么和他们聊天呢?这样,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和他们二老聊聊?

  4、设置问题:“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小茅屋里?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

  (学生自由表达)

  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难怪二老的脸上总是笑容满面呢!这样的生活真好真好!老师几次都被文章深深的吸引,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歌!

  5、“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辛弃疾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作者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说,教师注意提升)

  6、在那个战争不断兵荒马乱的时期,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谁不向往,这样的生活谁不沉醉呢?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板书(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多读一些宋词,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村居》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春天美景,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弄懂诗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儿童生活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脚步",昨天我们学习了本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绝句》,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村居》,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写。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指名读,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有读出节奏和韵味。

  3、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这首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谁来提出来?

  拂堤:轻拂着堤岸。

  春烟:春天腾起的烟雾。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进行交流交流。

  三、品诗古诗、感悟诗情

  1、出示前两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指名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你看到小草是什么样的?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的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一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小草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人写诗时所处的时间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尽同一种事物,也会呈现中不同的状态。

  (3)这拂堤的杨柳真美!我们还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巜咏柳》,指名读、齐读。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景吗?

  2、出示三、四句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过渡)这迷人的春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让一群孩子欢乐不已。谁来读一读后两句诗。谁来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谁放过风筝呢?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放风筝的景象?

  (2)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写人物的活动,写了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形,感受到孩子充满了生机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闭目想象,老师有感情的范读。

  4、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5、指导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1、背写古诗《村居》。

  2、摘录描写春天的诗句。

  3、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村居

  景(美丽) 人(生机)

  赞美热爱春天

  教学反思: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是一幅有声的画。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下课的铃声。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

  情感是古诗的魂。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欢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从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村居》说课稿11-09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6

太阳教学设计01-23

小学教学设计01-14

秋天教学设计01-04

教学设计与反思12-30

基地教学设计12-26

学校教学设计12-20

数学教学设计12-05

《刷牙》教学设计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