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雷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新、扑”两个字。
2.能想象并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积累写得好的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想象并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变化,背诵课文。
难点: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只蜘蛛道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字词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雷雨》一课,通读了课文,识记了生字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掌握得怎么样?(PPT出示“雷雨、乌云、闪电、房子、窗户、清新”等词语)指名读、齐读
2.孩子们读得真熟练!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雷雨的景象的?它们分别是哪几自然段?指名回顾(师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你们记得真牢!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二、读中品悟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前的景象吧!
1.(PPT出示)请孩子们轻声朗读1-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铅笔圈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师随机提醒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摆正读书的姿势)。
3.谁来说说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乌云蜘蛛闪电雷声)
4.创设情境,品读课文
⑴黑沉沉压
①形象感知:孩子们找得真仔细,那我们先来看看乌云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那课文是怎么描写的?(PPT出示图片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孩子们看像这样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这样就是黑沉沉。
②积累词汇:那你能说几个“黑沉沉”这样的词语吗?指名说。你们积累的词语真丰富!
③品读“压”的妙用:那黑沉沉的乌云是怎么下来的?(压下来)谁来做压的动作?孩子们,当你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是什么样的感觉?(有点害怕,透不过气来)请将你的感受读出来!来,这片乌云,请读,这片,这片……好,我们一起来。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得多好啊!让老师觉得有55片乌云一起压下来了。
(2)垂
是啊,一个“压”字用得多好呀!那么第二自然段中也有一个词用得非常棒!你知道是哪句吗?(出示图片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对比理解:那如果我们把“垂”换成“落”字,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PPT出示:稻谷、苹果树、落叶、兔子图片和句子)孩子们你们看图想一想,看看哪句用“垂”哪句用“落”?
金黄的稻谷()下来。苹果从树上()下来。
叶子从树上()下来。兔子的耳朵从头上()下来。
②联系生活体会“垂”字用得准确
真棒!是的,文中的蜘蛛垂下来时是被一根蛛丝连着的,就像这样(师拿出蜘蛛,演示“垂下来”)“垂”字用的多准确啊!
③个性朗读:那从“垂”字你读出了什么?(蜘蛛的害怕……)
害怕的蜘蛛,你在哪?请你读,你来读,我们一起读。
⑶越来越……
①那此时,同学们快来看一看,听一听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多媒体播放雷声音效)
②谁能读好这句话?(相机范读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③说话练习并小结:是的,两个“越来越……”写出了景象的变化。
那你能用“越……越……”说句子吗?指名说。哇!孩子们,你们的句子也说得越来越棒了!
5.朗读1—3自然段
⑴师范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闭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6.个性表达,试背1-3自然段
那你能借助电脑上的图片(PPT展示雷雨前景象的动画),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吗?说的真棒!老师相信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这3个自然段了。好!那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试着背背这雷雨前的景象吧!
三、总结学法
听,我们班的孩子背得多熟练呀!那总结来的本领一定不会弱!
回顾我们学习雷雨前的景象这部分,是怎么学的呢?指名说,师小结并PPT出示:
1.圈画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品读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试着借助板书或插图,说说文中描写的景象并试着背下来。
那么我们现在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这两部分的内容吧!
四、合作学习雷雨中、雷雨后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用以上方法学习,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部分学习)
(一)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1.好,那雷雨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呢?指名说(树、房子、雷声、雨)
2.孩子,我们试着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如: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啊,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声越来越小)
3.指导朗读
(1)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说得真棒,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雷雨中的景象吧!指名读
(2)掌声伴读:让我们一起边读边用掌声把雨声的大小变化表现出来吧!
(二)课间休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组优美的图片,好好欣赏,休息一下吧!(配乐播放雨后的美景图片)
(三)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休息之后,老师相信我们班孩子学习劲头一定更足了。
1.那你知道刚刚图片中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吗?(雷雨后)那这些雨后的景象给你怎样的感受?(清新、愉悦……)
2.那文中雷雨后描写的哪些景物也让你感到清新、愉悦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板书(彩蛙挂、蜘蛛坐、水满蛙叫)
⑴预设一: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孩子们想象一下,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什么感受?(多美的图画)
⑵预设二:“蜘蛛又坐在网上。”(出示蜘蛛在雷雨前后对比图片)蜘蛛,在雷雨前很害怕,那现在呢?(悠闲自在)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坐)指导读出蜘蛛此时的心情。
⑶对比朗读(将雷雨后与雷雨前两部分对比朗读)
⑷小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动物欢畅,雷雨后的世界真令人陶醉!五、回顾全文,拓展说话
1.孩子们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请你借助老师课件中的填空题,来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变化吧!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用自己的话。(出示填空,学生练说,指名说)。
2.试着背诵课文。
3.文中的雷雨给了我们如此惊心的历程,那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师出示: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动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表达。
六、写字指导
孩子们你们这节课不仅读得好,找得准,而且背得熟,说得棒,老师相信在写字上一定会更加出色!
1.引导观察:今天我们来学写两个左右结构的子(新,扑),那么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宽窄、高矮、笔画)那么同学们观察一下,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重点:“新”的左边的亲要写得瘦窄;“扑”左右等宽,左高右低。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反馈评价。
七、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那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畅所欲言)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雷雨前的压抑,雷雨中的震憾,雷雨后的清新,还品读了课文,积累了词句,收获真不少!课下孩子们将《雷雨》这篇课文背熟,并把文中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
16.雷雨
雷雨前乌云压蜘蛛垂
闪电亮雷声响
雷雨中小→大渐渐小
雷雨后彩虹挂蜘蛛坐水满蛙叫
《雷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一教时
【重难点简析】
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
雷雨
【投影】
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
《雷雨》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一、谜语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谜语,是猜两种事物,第一个(大屏幕出示)
A.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是什么?雷
B.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雨
师:把这两者合起来,就组成了今天咱们要学习的事物,它是......板书:雷雨(指导雷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2、一般什么季节下雷雨?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师:看来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3、有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善于观察,他把自己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就让咱们和这位小朋友一起感受一下这突如其来的雷雨吧!
二、新课讲授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69页,认真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下面蜗牛里的拼音帮忙,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1、理清文章脉络:
师:读懂了吗,读懂了老师要考考你,课文中有两幅插图,哪些自然段是描写得第一幅画?哪些自然段是写得第二幅画?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师:先来看第一幅画,哪些自然段是描写了这幅画?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第一幅画画的是下雷雨时的景象,也就是雷雨中。
板书:雷雨中
第二幅画画了雨后,天上出现了彩虹,也就是雨后的景象。板书:雷雨后
师:还剩下1—3段,你看一看写了什么?雷雨前(板书)
2、1—3段学习:
师:那咱们就先来看看,雷雨来临前写了哪些事物?(大屏幕投影)咱们一块读读。
写了哪些事物?乌云、叶子、蝉(板书)
(1)指导写字:虫字旁
学生说到蝉或者蜘蛛时,指导写字。大家看蝉这个字,(出示课件)观察一下应该怎样写?什么结构?
偏旁是虫字旁,虫字旁的字在写时要注意,写得瘦一点,小一点。虫字旁的字,在课文中你还能找到哪些?蜘蛛、蛙。那这些字,你知道怎样写了吗?请把这几个字,写到课本70页的田字格里。
(2)黑沉沉
师:是呀,雷雨来临前,有那么多的事物,天空有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满天说明?乌云非常多。天上到处都是
黑沉沉:是说乌云非常的厚,很多很多层,感觉要沉下来一样,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说吗?
压下来:黑沉沉的要压下来,什么是压下来?假如你的头顶上有很多东西,你来做做压这个动作?这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要压下来,这时你感觉怎么样?
生:难受、害怕、闷得慌、
师:对啊,连树上的叶子和蝉都害怕了,所以它们?师指着屏幕。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害怕来。
朗读第一段:自己读读这段试试。找两个同学试试
(3)除了这些还写了哪些事物?大风、树枝、蜘蛛(出示)
师:就在这么安静的时候,忽然风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你来学学树枝乱摆。我看到大家来回的使劲摆动,这说明什么?(风很大)从忽然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风来得很急。
垂字讲解:
在这样的大风下,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吓得逃走了。
垂:咱们看看怎样是垂下来?(课件)原来垂,就和这个字本身一样垂下来。手势表示。
(4)闪电
大风过后,紧接着就是:手指着屏幕。
比较句子: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屏幕出示)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更突出了闪电一道比一道亮,雷声一个比一个响。)那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试试。两位同学读
最后咱们再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雷雨前这部分。老师起头
3、雷雨中学习
师:通过分析词语、朗读重点句子,咱们知道雷雨前是这样一篇景象,请按刚才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自己读一读雷雨中,请大家自己读读4---6段。
《1》读完的同学,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雷雨中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2》哗、哗、哗:指导朗读
哗哗哗中你体会到什么?这雷雨下得很?
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自己读读试试
两位同学朗读。一起读
《3》句式训练:-----哇-----啊------
师:对,雨下得大,而且是......屏幕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板书:树、房子
师:只有树和房子看不清吗?还有什么?根据孩子回答、板书
试着用这个句式说说出示:-----哇,-------啊,也看不清楚了。
对,是所有的都看不清楚了。
《4》渐渐地:换词
师范读: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给它换个词试试?
对,渐渐地,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5、雷雨后
这场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就雨过天晴了,雨后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呢?谁来说说
《1》清新的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雨后除了空气是清新的还有吗?还有那些事物很清新的?
花草、树枝
师:对,在雷雨后,空气、花草、树叶、、、、一切都变得很清新,除此之外还有太阳、彩虹挂在天空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雷雨过后的心情。教师范读。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舒服、高兴
那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读最后两段吧。
师:小动物们和你们一样高兴,他们都迫不及待的要出来看看这清新的世界了。
想想会有哪些,小动物出来?
三、总结下课
那大家想想雷雨后,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说一说
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
雷雨中:树、房子、(小花、小草)
雷雨后:空气、太阳、彩虹、池塘
《雷雨》教学反思
新课程第四册《雷雨》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生字学习,结合课文词句。
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允许学生提出本课尚不要求或被遗忘的字,在文中画出来。再对照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寻找虫字旁字的书写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及个人独特的识记方法进行生字识记。
二、抓住写作顺序分层教学
雷雨前的部分,我先让学生找小作者选择写的景物,然后理解里面的重点词语、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学习的方法。
雷雨中部分,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随后全班交流成果。
雷雨后的部分,我先让学生随便说有哪些景物,让学生展开想象雷雨后除了还有哪些事物变得清新,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最后,到了“放开手”的阶段了,问学生雨后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三、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中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的朗读,根据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在本节课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用“越越”、“渐渐地”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
【《雷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优选)04-16
《雷雨》教学设计经典[7篇]10-29
《雷雨》教学设计(合集15篇)05-23
雷雨教学反思01-12
《雷雨》教学反思04-03
《雷雨》优秀教学反思02-01
教学设计10-21
文章赏析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江南》教学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