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1-05 09:21:02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②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③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⑤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②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③君主世袭成为制度,修筑城郭沟池以加强防御。制定礼义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以端正君臣之分,加强父子感情,促进兄弟和睦,使夫妇关系和顺,用以设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地的疆界,使勇力和智力得到尊重,使个人建立的功劳属于自己。

  ④他们用礼来显示正义,考验信实,指明错误,确立仁让典范,给人们指示永远遵循的原则。

  ⑤如果有人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使他有权有势,也要把他罢免,使人们都知道他是危害社会的人。

  2、略。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答案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3、①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参考答案】

  1、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②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③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④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2、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3、①三;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②总—分—总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略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01-28

中考冲刺的励志语段(精选50条)06-22

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附答案10-15

运算练习试题11-22

练习四教学设计04-30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看图写话填空练习带答案04-15

小学段教学计划01-17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07-21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08-29

文言文辞职报告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