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故事

时间:2025-11-07 12:34:38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故事精华(15篇)

小学数学小故事1

  蝴蝶效应

小学数学小故事精华(15篇)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小学数学小故事2

  我与数学之间像有一道情缘,连系着我们彼此;像有一条丝绸,绑着我们的心灵;像是一棵大树,它呵护着我一点点长大,我和它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

  小时候,还不到两岁,妈妈就陪我认数字,那时,我经常把6当成9,把1念做7,现在想起来,我就会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到了三岁半就开始学10以内的加减法,每天都要做上30——50道,院子里用粉笔写着满满荡荡的算式,有时也会厌倦,但只要妈妈一摸我的头,我就会像只饥饿的狮子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做完全部。久而久之,我就练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上幼儿园时,老师一说要写算式,同学们的眉头就像被锁住了一样,而我却像只高兴的小猫咪“喵喵”的叫着。写作业时,同学们都捉耳挠腮,眉头紧锁,满头大汗,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掉入洞穴,被魔鬼吞食似的,我在背地里偷偷的笑,不到五分钟,我便把作业写完了,得了100加红旗,其他的同学都没有做完,眼巴巴的看着我被老师表扬一次又一次。同学们羡慕极了,有的同学甚至对我有了嫉妒,恨我恨的咬牙切齿,但老师却还没有停止对我的表扬,经常夸我数字写的漂亮,算式算的又快又准,这让我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同学们也心服口服的`称我为“数学天才”。

  转眼间,我便上了小学。刚开始,爸爸妈妈有些担心我学不好,因为,刚上小学,毕竟有些不适应,又何况知识也在越来越难。于是,爸爸买卷子让我做,妈妈则帮我补习功课。但我的学习就像在幼儿园时,而且比在幼儿园还要好,做作业对我来说还是小菜一碟,不仅做得快,并且正确率高,一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便想: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能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但那次考试,我因为大意而没有得到100分,我哭了,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辜负了老师,对不起家长和同学,我觉得非常羞愧,从那以后,我改掉了缺点,期终考试时,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我像只高兴极了的小狗,一会儿跑来跑去,一会儿欢呼雀跃,一会儿又笑逐颜开。这次考试,我又总结了一个经验:做题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要细心认真。

  数学,伟大的数学啊!我坚信这伟大的数学会给我奇妙的快乐与自豪。

小学数学小故事3

  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谁最小。

  数字娃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

  数字娃娃“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小学数学小故事4

  我是一个很喜欢数学的小女孩,我很喜欢数字,对任何有关数字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在上学的路上,我会情不自禁的数路边的大树还有从身边走过的汽车,到了学校有时也会数我们这栋楼有多少个班级?还有班上有多少个座椅、板凳等?一个一个的数有时真的很浪费时间,自从我学会了乘法和除法,那算起来就会很快了,不信你看!

  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超市,在买蛋糕时侯,阿姨说这款蛋糕4元一个,妈妈问我,如果我们要买6个要付多少钱呀?我立刻就回答用乘法计算 : 4x6=24(元 ),那我们再买2个2元的'呢?我就说那就再加上2x2呗,一共就是24+4=28(元),妈妈笑了,我们又走到卖薯片的那边,妈妈又问,妈妈这边有30元,薯片是6元一袋,我们可以买几袋回家呢? 我一想,这不是可以用我们刚学的除法吗? 30 ÷6=5袋 ;妈妈说真是学有所用呀!我很开心,没想到数学知识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呀!

小学数学小故事5

  最近,数字王国出现了许多“不法分子”,他们的身份证明都是假的。数字王国的国王想到一个绝妙无比的办法——大排查,这样就可以将“不法分子”赶出和谐的数字王国。

  一天清晨,士兵井井有条地站在城市入口,对出入的人进行排查。不一会儿,门口就出现了一名男子。士兵说:“请出示身份证。”男子犹犹豫豫地拿出身份证递给士兵甲。士兵甲见身份证上显示他的名字是“2:7=4:5”,脱口而出:“对不起,身份证错误,您不能过去。”男子火冒三丈:“凭什么说是错误的?我的名字可是真真正正的'比例呀!”男子本想鱼目混珠,躲过排查,谁知士兵爱岗敬业,办事一丝不苟。“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积相等,但你不符合要求!”这时来了一位娉娉婷婷的女子,士兵检证后,让她过去了。男子还是不罢休:“你们重女轻男,她可以过,我却不可以!”“对不起,你的身份证不符合要求!”没办法,男子只好走了。

  日上三竿,又来了一位男子。他拿出身份证,让士兵测了一番,只见身份证上显示“速度与时间一定成反比例。”士兵甲立马下了逐客令:“对不起,你的身份证是错误的。”男子心不在焉地说:“你敢冤枉我?你不知我可是反比例公爵吗?”士兵甲说:“我不敢冤枉公爵,只要您的身份证的确是错误的。”“谁说的,速度与时间可是反比例呀!”士兵甲心平气和地解释:“只有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才能与时间成反比例。”这下子,男子终于心服口服了……

  经过士兵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不法分子”都赶出了数字王国,数字王国终于回到了从前和谐、美好的样子。

小学数学小故事6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在20xx年就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从参加工作走入讲台以来,我最大的感受便是:课堂教学让我重新认识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原来一直以为师道尊严,教师是高高在上,其绝对权威不容置疑。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以及业务学习,我逐渐明白:课堂是师生间的一种对话,师生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没有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对的平等。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意识到: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会感受到孩子们真正的自主;只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时,才会发现孩子们原来也是这般的“伟大”;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感觉到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

  以下的一个小故事是我教学中的点滴再现,虽平凡,但很实,正是因为有着一颗平常之心,我才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在教“万以内数比较大小”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带来了厚厚的书本,告诉他们比比看看谁的书最厚,里边装的知识最多,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给他颁发“知识小博士”证书,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搬出从家带来的厚书,寻找着书本最后的页码。 “我的页数最多,有988页!”王春滢第一个把自己带来的书的页数报了出来。

  “988!”我一边认可地点头,一边把数字一板一眼地写到黑板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这本书有988页,这个数可真不小哇。看来这个证书得发给她了!”

  我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的页数比她的还多,有1302页呢!”“1302?”我把这个同学报的数字写到988的旁边。“凭什么就说1302页比988页多?”文艺委员从来不肯轻易认输:“你的都是1、2、3,还有个0,我的数都是9和8,怎么不比你的大?”她的质问还真拉来了响应的伙伴,但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反对:“988再大也没有到1000,1302可是一千多呢!”“1302是四位数,988是三位数,四位数就比三位数大!”激烈的争论中,同学们时而独立思考,时而互相商量,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伴着激情自由地飞翔。一次、两次……直到我郑重地宣布第四次,大家才心服口服地让我把证书发给了吴梦瑶。

  ……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为,正是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积极思考的环境,学生才能更放得开。在课堂中,我总是尽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的自由讨论,自主发言,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我想,只有尊重学生,顺其自然,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课后我在想:数学所要给予学生的不仅是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并有兴趣解决生活中无数个数学问题!体验多了,信息丰富了,课堂活跃了,探索有价值了,孩子们的兴趣浓了,数学也就不再枯燥了。只有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尽情地舒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激情的陪伴下自由地飞翔!

小学数学小故事7

  活动课上,黑熊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好!”小动物们齐声回答。“请你们每位准备两张小纸条。”黑熊老师清了清嗓子说。小动物们不知道黑熊老师要他们做什么游戏,一个个兴奋的眼睛发亮,很快都把小纸条准备好了。

  黑熊老师环视一下全班同学,说:“请你们在两张小纸条上分别写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写好后,两手各握一张。不要给我也不要给你身边的同学看。”

  小动物们不久前刚学过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知识,不一会儿,大家都完成了黑熊老师提出的要求。“听着,”黑熊老师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们各位都请将右手中的数乘2,左手中的数乘3,再把乘积相加。不要算出声音来。”

  等小动物们一个个都算好了,黑熊老师又叫算出得数是奇数的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得数是偶数的排成一队。小动物们都站好了,一个个感兴趣地看着黑熊老师,猜测着它下以步要它们做什么。

  “好了!”黑熊老师指着得数是奇数的那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奇数。”

  它又指着另一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偶数。”

  两排小动物们摊开手掌一看,可不是,黑熊老师猜得完全正确。

  小动物们惊奇极了,忍不住纷纷问道:“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

  黑熊老师于是分析道:“

  奇数×2=偶数 奇数×3=奇数

  偶数×2=偶数 偶数×3=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左手是奇数时,奇数×3是奇数,奇数+偶数(右手中的偶数×2),结果是奇数。而如右手是奇数时,奇数×2成偶数,偶数+偶数(左手中的偶数×3),结果是偶数。

  这就是最后结果与左手中数字奇偶相同的原因,也即我这个猜法的根据。”

  小动物们恍然大悟……

  欧洲数学家取得过的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发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成就不是一个科学家单独获得的,而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做出最大贡献的当属意大利数学家塔塔利亚。他的发现是源于一次激烈的数学竞赛。

  这个塔塔利亚本名叫尼克罗,在战争中被法国士兵砍坏了牙床,变成了结巴。由于在意大利语中“塔塔利亚”是“口吃的人”的意思,人们就习惯称他“塔塔利亚”。他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但他十分好学,没有钱买纸笔,就在父亲的青石墓碑上写字计算。不到30岁,他就当上了威尼斯大学的数学教授。

  在他教书的时候,许多人向他请教解一元三次方程的方法。但是,这是一个大难题。谁也没有声称自己会解。塔塔利亚通过努力,发现了一种解特殊的一元三次方程的办法。但是他夸大其词,说自己会解所有的一元三次方程。

  这个消息被一个叫菲俄的大学教授知道了。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觉得:“全世界只有我才会解一元三次方程,这可是我的老师——大名鼎鼎的数学 家费罗教授——传授给我的独家秘方。这个叫什么‘塔塔利亚’的小子怎么可能比我厉害?”菲俄不服气地向塔塔利亚提出挑战。他们就用当时流行的数学竞赛的办法来一决胜负。

  这时候塔塔利亚有点后悔了,因为他只会解特殊的一元三次方程。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下可糟了,牛已经吹出去了,到时候肯定有很多人去看比赛,输了就太丢脸,怎么办?”塔塔利亚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为了这个他常常彻夜难眠。一直到比赛前10天,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解法!

  比赛正式开始,菲俄出的题目果然都是一元三次方程。塔塔利亚早有准备,拿出笔来,唰唰唰,才两个小时,就把所有的题目都解完了。比赛的结果,当然是塔塔利亚大获全胜。

  这次比赛以后,塔塔利亚一举成名。很多人向他请教,他却只字不提,因为他的'解法还不完善。一直到好几年以后,塔塔利亚终于找到了比较完善的一元三次方程解决方式。

  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而没有两者,人们什么也看不透。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趣味数学小故事免费的午餐,供大家参考。

  有十个年轻人到一家饭馆吃饭,人都到齐了,却为座位该怎么安排的问题发生了争论。有人说,应该按年龄大小来坐,也有人说,应该按个子高矮来坐。争来争去,也没有个完。这时,旁边一个老侍者说:“小伙子,你们这样争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不如我提个建议,怎么样?”

  十个年轻人不知道老侍者想说什么,于是都停住了争吵,听他开了口。

  老侍者说:“假如你们今天按一个排列的次序坐,明天再来吃饭时,再按着另一个次序排列,然后,后天、大后天……都按着不同的次序入座。这样,等你们十个人的次序都变换完了,再也不会有新的次序出现的时候,从那一天起,我每天免费供应你们最好的午餐,你们要什么饭菜,我给你们上什么饭菜。”

  老侍者这奇怪而特别的建议引起了年轻人们的兴趣。于是,他们和老侍者约好,到了那天,一定不许反悔。年轻人们开始坐好用餐,每一个人都兴奋地想象着不用花钱吃午餐的那一天。

  从这天后,他们每天中午都到这家饭馆来吃饭,有一个人专门记录,每次都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就座。可是,一连过了几个月,新的次序还是没有完,他们还是吃不到免费的午餐。后来,年轻人们仔细一算,才知道,要是这么吃下去,根本吃不到免费的午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其实,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来算一下:如果是三个人去吃午餐,排列的顺序就有6种:123、132、213、231、312、321。在假设去4个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后面的三个人就要变化6次,那么,当4个人都轮流作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变化次数就是6×4=24次。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算出:5个人去吃午餐,排列的次数就有24×5=120种,6个人就是120×6=720种……。他们是10个人,算起来,是3628800种不同的次序。而一年是365天,如果他们天天中午去吃午餐,那么要过将近一万年,这个次序才能排完!

  原来,老侍者巧妙地运用了他的数学知识,让抱着占便宜目的的年轻人吃了个小亏,成了这个饭馆固定的顾客,让饭馆小赚了一笔。所以俗话才说: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嘛!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St.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

  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很聪明但是也很狡猾狐狸,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总是被这只狐狸欺骗,上它的当,看看今天又发生了什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狐狸的诡计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狐狸、小熊、小鹿、小猴正在分它们得到的一千克饼。怎样分好呢?狡猾的狐狸说:“饼不多,我少分一点吧!先把饼的20%给我,小猴从我分剩的饼中分25%,小鹿从小猴分剩的饼中分30%,小熊再从小鹿分剩下的饼中分35%,最后剩下的一点点给我,怎么样?”大家觉得狐狸分得最少,就同意了。可最后发现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一半了。同学们,你算出狐狸、小猴、小鹿、小熊各分多少饼,戳穿狐狸的诡计么?

  答案解析:

  20%就是0.2,狐狸分走0.2千克饼后,剩下0.8千克饼了。我们就从小猴分得的饼算起。

  小猴分得的饼为:

  0.8 ×0.25=0.2(下克)

  剩下0.8—0.2=0.6(千克)

  小鹿分得的饼为:

  0.6×0.30=0 l 8(千克)

  剩下0.6—0.18=0.42(千克)

  小熊分得的饼为:

  0.42×0.35=0.147(千克)

  剩下0.42—0.147=0.273(千克)

  狐狸分得的饼为:

  0.2+0.273=0.473(千克)

  结果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有一半了。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小学数学小故事8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小学数学小故事9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 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 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 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 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 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

  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 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小学数学小故事10

  宋代邵雍是数理大家,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描写一路的景物,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也是我们小时候可能就听说过的一首诗,让人难忘啊。

  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妙趣横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清代纪晓岚是著名的才子,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无独有偶,清代的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也连用了十个“一”,生动地勾画了一幅高僧晚归图: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北宋王安石关心民生疾苦,看北宋王朝很多虚设的官员,饱食终日,于是写道: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把他们比作麻雀,形象了地讽刺了他们、反对变法的丑态。

  解放前,法币天天贬值,物价一日数长,一位教师这样描绘饥寒交迫的生活:

  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

  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

  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下面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数字入诗的佳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同学们,你还能想到哪些有数字入诗的佳句么?

小学数学小故事11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要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没有课的时间给学生补缺补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何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周某某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一切都是新的。现在每堂课都是鲜活的,每堂课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表演者是我的学生和我,其中我的学生是主演,导演有时是我,但更多时候是“真理”与“创新”。学生和我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我领悟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

小学数学小故事12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大臣纪昀(“昀”读“yú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

  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60年时间。“花甲重开”,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120年,这还不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3和7相乘,是21年,所以总数是

  60×2+3×7=141。

  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位老人家141岁。

  再看下联。“古稀”是70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十不稀奇,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70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古稀双庆”,是说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两个70年,并且不止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总数是

  70×2+1=141。

小学数学小故事13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曾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会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对于蝴蝶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Lorenz称之为混沌学。当然,“蝴蝶效应”主要还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也是蝴蝶效应的真实反应。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小学数学小故事14

  狐狸卖蛋

  西瓜卖不成了。瘸腿狐狸改行卖鸡蛋了。瘸腿狐狸守着好多箱鸡蛋,大声吆喝:“买鸡蛋呀!新鲜鸡蛋!多买便宜啦!” 突然,传来低低的哭泣声。瘸腿狐狸循声望去,见到一只大公鸡扶着一只哭泣的母鸡朝这边走来。

  狐狸赶紧打招呼:“二位买点新鲜鸡蛋吧!”

  母鸡听说“新鲜鸡蛋”几个字,突然放声大哭。母鸡这么一哭,把瘸腿狐狸弄糊涂了。

  狐狸满脸不高兴。他说:“今天我第一天卖鸡蛋,你就在我摊前又哭又闹,真晦气!”

  大公鸡赶紧解释说:“我妻子前几天产了一窝蛋,不留神,被小偷偷走了,她非常伤心。”

  听说“偷”字,狐狸一怔。他急忙解释说:“人家常说狐狸偷鸡,可没人说狐狸偷蛋的,这蛋是我买来的,可不是偷你们 的`!”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立刻换了一副面孔。他笑嘻嘻地对母鸡说:“你不要哭嘛!你不是丢了鸡蛋吗,我这儿有的是鸡蛋,

  你买几个回去孵,保证你子孙满堂。”

  听了狐狸这么一说,母鸡立即破涕为笑,当即买了10个鸡蛋欢天喜地的回窝孵蛋。

  母鸡刚走,狐狸“噗哧”一声笑了。他奸笑着说:“我这些鸡蛋都是从母鸡场买来的,这母鸡场一只公鸡都没有,这鸡蛋 根本就孵不出小鸡!”

  母鸡回去孵蛋,一连孵了许多天,鸡蛋连一点动静也没有。又过几天,鸡蛋开始出臭味了,母鸡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公 鸡和母鸡一起找狐狸算帐!

  狐狸死不承认,可是公鸡和母鸡就是不答应。狐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狐狸说:“这样吧!我愿意把这1000个鸡蛋都给你,作 为赔偿。只是有个条件。”

  公鸡问:“什么条件?”

  狐狸说:“这1000个鸡蛋,你们要分5次拿走。每次拿走的鸡蛋数都是一个由8组成的数。8多吉利,8就是发嘛!发财呀!”

  公鸡和母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会算。突然,“叭嗒”一响,从树上扔下一个小纸团,一只猴子在树上一闪就没了。 公鸡拾起纸团一看,立即高叫一声,对狐狸说:“你先给我8个鸡蛋。”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个鸡蛋。”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8个鸡蛋,几次啦?”

  狐狸说:“3次啦!”

  母鸡过来说:“剩下两次,该我啦!你给我8个鸡蛋,再给我8个鸡蛋。”

  狐狸眼睛都红了,他作了个加法:8+88+888+8+8=1000。狐狸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上。

小学数学小故事15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清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

  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积满了雨水,泰勒斯只顾看星星而忘了脚下,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经泡在水里了,水虽仅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两三米,出不来上不去,只得高呼求救。

  当路人救他出了水坑,泰勒斯抚摸着摔痛了的身体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为泰勒斯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而惊叹。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泰勒斯对这种嘲笑只付之一笑,没有说什么。

  两千年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他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小学数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小故事10-14

小学数学小故事【经典】10-15

小学数学小故事(推荐)11-01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02-28

(热门)小学数学小故事10-28

小学数学小故事【精华】10-29

小学数学小故事(荐)10-31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1-12

小学生数学小故事09-23

(经典)小学数学小故事15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