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幼儿教育随笔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育随笔1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最密切: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老师的情绪直接带动和影响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心目中,只要老师天天有笑脸,就是好老师,可见微笑对孩子有多么重的分量。
孩子虽小,可他们会察言观色。老师的一个微笑会给孩子的课堂带来很大的兴致;老师的.一个微笑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份美好的心情。
有时心情不好,就很难做到微笑,因此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情绪,我们最好把不愉快留在心中,不要把它带入幼儿园中来影响孩子们的情绪,在孩子入园离园时,热情的接待孩子,在平时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并对孩子投以真诚的微笑,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幼儿教育随笔2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我们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否则教育的结果会收效甚微,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首先我们让家长了解我们感恩教育的内容,把活动方案告知家长,统一认识,使家长了解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请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给孩子布置的关于感恩的活动,需要在家里完成的,鼓励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反馈信或表扬信的形式或利用家园联系册等形式反映给我们,我们再把这些好的材料宣扬给孩子,让孩子及时得到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们的行为。家长对此活动也非常支持。同时我们还开辟了“家园联系栏”、“家长留言”,让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发现有什么好的方法、做法、成功经验,及时张贴在我们的留言板上,我们会择优录用。这样上下一条心,使我们的感恩教育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在游戏中渗透感恩教育,幼儿的感恩教育也体现在游戏中,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各种知识都可以从游戏中得来”,教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挖掘每个幼儿的闪光点,给予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肯定。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活动,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尽量安排一些团结协作的活动内容,如:《运球比赛》、《拍球接力》等活动,从而使幼儿对同伴有个较为客观的认识。使幼儿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如:在游戏区内进行《开医院》这个游戏时,孩子们非常有秩序的进行着各种活动,“病人”在得到了“医生”的帮助后,会很自觉的向“医生”道谢,“医生”也会很认真的给“病人”看病,这个游戏培养了孩子礼貌待人、主动交往、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室外活动时,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一起活动,或给小班幼儿讲故事,做体操动作示范、大班的孩子还主动教小班、中班的孩子玩球、玩呼啦圈、跳绳等,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间的友谊,养成乐于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使幼儿知道自己帮助了别人,同时自己心里也感到了快乐
幼儿教育随笔3
慧萱是我班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老师跟她讲话的时候她紧张的肩膀耸起来,动作也很慢。很少有小朋友主动和她玩。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出去玩跳跳球,她能连续跳很多,是在班里跳的很好的孩子。看到她认真的样子,我组织孩子们玩看谁跳得多的比赛,平时不认真练的小朋友一会就坚持不下来了,慧萱和两个小朋友坚持到了最后。借此我抓紧时间表扬了慧萱,其他孩子们也向她投向羡慕的目光。我注意到慧萱此时的表情,淡淡的笑了(平时可不爱笑)。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跟小朋友说,今天慧萱跳跳跳球很厉害,第一份饭给慧萱。说完又看到她淡淡的笑了。
我请孩子们主动和慧萱一起玩。一段时间后看到她的笑容多了,也主动和老师说话了,有一次还主动跟我说:老师,我想跟你pk跳跳球"。看到她的'进步,我也为她感到高兴。慧萱在幼儿园里更快乐了。
多多表扬内向的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班级中,融入到孩子们中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班里的一份子!
幼儿教育随笔4
我始终相信,爱可以感动任何人,引导任何人!对于孩子我们始终贯彻爱的教育。
教室里飞来了一只小燕子,孩子们感到很新奇,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叫开了:“小燕子!小燕子!”“抓起来,看看!”小燕子很害怕,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只听见“咚咚”的撞击声。我走到门旁边轻轻地把门打开,静静地看着燕子,看到这一举动,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了,也静静的看着燕子。我明白他们懂了,小燕子一直找不到出口,孩子们有点急了,雨佳不敢大声说,她轻轻地说:“老师,小燕子真可怜,它找不到出口。”宸霏是个感情丰富的孩子,她一听立刻眼泪汪汪,差点哭了。我轻轻地说:“放心,小燕子会找到的,因为我们大家在帮助它,我们有爱,我们不希望它受伤!对吗?”孩子们点点头,静静地等着。小燕子在胡乱的碰撞中,终于从大门中飞了出去。孩子们很激动,大声的叫着:“老师小燕子飞出去了!飞出去了!”有的孩子甚至拍起了手,眼睛一直望着窗外。我不阻止,因为我希望他们享受着感动的'一刻。
之后,我问他们,当你看到小燕子飞出去的时候,你觉得怎样?你在想什么?孩子们很乐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文地说:“小燕子找妈妈去了。”雨佳说:“看到小燕子飞出去,我很高兴!”……我说:“是谁帮助了小燕子?”孩子们大声说是老师。我说:“不是,是我们的爱!我们爱它,所以开门放了它。我们身边也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也要我们用爱来帮助他们,你们说对吗?”“对!”孩子们说的很响亮。
爱可以教会爱,我一直坚信。
幼儿教育随笔5
刚接触轩宝贝的时候,感觉他毛病好多呀!上着课动不动就下座位,一会又打断老师讲课,发玩具的时候,玩具刚倒出来就,他恨不得把所有的玩具收入囊中,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点吓人,让人头疼的是,不知道从哪开始帮助他改变。
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他玩玩具时,动不动就趴到桌子上,这个行为班上二十几个小朋友,他是特例,我感觉很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习惯,提醒了一遍又一遍,总是不起作用,接连几天都是这样的状态。
有一天早晨,他来的最早,只有他一个人在玩玩具,我也搬了一张凳子坐到他旁边,跟他聊起天,
“维宝,现在就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玩具都是你的啦,我们把玩具放中间好不好,要用多少,拿多少,好不好?”
“好!”
“维宝,为什么你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呢?我都没有发现其他小朋友会这样做!”
“因为,我都拿不到……”
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不是他本来就是一大堆的坏毛病,坏习惯,只是遇到问题,他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所有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哦!是这样啊,那以后你拿不到玩具,你叫老师帮你拿,或者是请旁边的小朋友帮你好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爬上桌子上哦!我们还要在桌子上吃饭呢!不卫生是不是?”
“好……”
“你答应老师了哦!要做到的哦!我们来拉钩!”
孩子其实很乐于遵守约定,但是孩子需要你的提醒和坚持。
当天维宝并不是就再也没有爬桌子了,只是在不小心爬上桌子的时候,我及时的提醒了他,他听取了,并且得到了我的表扬,接下来的两三天,他做到了都能得到我的表扬和鼓励,很快,他就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现在他再也不爬桌子了!
幼儿教育随笔6
今天,康居小区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习。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习安全防护知识,达到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能力。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在演习之前,我班制定了详细的疏散方案以及疏散路线,明确分工几位老师所担负的.疏散任务。并与孩子们共同讨论:“遇到地震怎么办?当你自己在家陌生人敲门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孩子们对这些话题特别感兴趣,当我说到自己在家有人敲门怎么办,有的孩子说:“可以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快回家;可以藏到卧室不说话;可以拨打110……”别看孩子们年龄小,办法真不少。
下午3点整,各班级听到总指挥小张园长的哨声后,演习正式开始。你可别小瞧我班宝宝们年龄不大,老师一个口令发出,再看!一个个用毛巾捂住鼻子、嘴巴,弯着腰紧跟在老师身后,生怕落在其后……
幼儿教育随笔7
教了这么多年学,但小朋友们的美术活动往往以不愉快而告终。很多时候,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把花了一节课时间的作品送到我面目前,我“严格要求”多是指出画面的不足,好让幼儿更上一层楼,小朋友得到我赞许的机会总是很少,一次美术活动就以相当多幼儿的不高兴画上句号。
这种时候,我也苦恼,我常常在想:一次成功的美术活动的标准是什么?
我逐渐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与兴趣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过高地要求他们有怎样的绘画技能。孩子能将他们心中的画面用色彩、线条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在讲解中,我尽可能地用形态各异的物体来拓宽幼儿的思路,要求幼儿围绕主题自由发挥,形状、颜色都可以不一样。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以参与的身份、欣赏的心态对待幼儿。当幼儿问我:“老师,这样可以吗?那个可以添上吗?”我就给孩子们微笑与肯定。渐渐地,被我摆放在小画展中的幼儿作品越来越多,作品的题材也越来越广。这时,我由衷地体会到,来自幼儿心灵的画面,才是最真。
幼儿教育随笔8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年轻父母在经济大潮中开拓进取、奋勇拼搏。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老人抚养。但许多老人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对孩子关爱有加,要什么给什么,事事包办。从而导致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思想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一个孩子在生下来时有无限的能力,在正确的指导下,他是无所不能的。但是我们孩子的这种能力往往被家长剥夺了。就拿我女儿来说吧,在她两岁时,吃饭本应该能自己吃,可是她奶奶就是要端着碗往她嘴里喂,恐怕弄脏了衣服,更担心孩子自己会吃不饱。所以说在这方面我们对孩子都进行了百般的呵护,其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诸多能力的下降。女儿现在上二年级了,自理能力差,遇事没主见,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可能有的朋友会问,这件事有这么严重吗?那我很严肃的告诉你,人的智力是怎样产生的?人的智力是通过大脑器官对世界的探索培养起来的。如果我们对孩子事事包办,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在一个环境里,他没有机会去运用他的大脑,没有机会运用他的语言功能,更多的就是不能使左右脑相互结合,将他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在长大之后,在各方面都会不如别人。
众所周知,孩子早期教育的周围环境将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形成,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年轻人相比较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更喜欢安静和有秩序的家庭环境,因而当孩子达到他们的“好孩子”标准时就大大赞赏。相反,当孩子出于好奇而表现出来的好动、乱涂乱画、吵闹或损害玩具等行为则会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这样,孩子就会朝着老人们所期待的行为发展。对于老人来说,照顾孩子还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他们担心孩子出门与别的孩子玩时可能会造成伤害或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侮,常常限制孩子出门,或灌输一些不恰当的观念,如“别的孩子会欺负你的”“不要相信别人”,甚至会吓唬孩子等等,这些灌输,往往会使孩子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去年,我园小班来了一位叫伊宁的小朋友,奶奶经常在幼儿园“陪课”。这个孩子胆小怯懦、敏感多疑、不合群,总是被奶奶揽在怀里不肯放手。经我们调查,孩子从一周岁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吃住。虽然父母经常在家,但他们的教育方式老人不认同,还经常为“管”孩子婆媳之间闹矛盾。每个人的教育方法和要求不一样,弄得孩子常不知听谁的话好。但孩子更愿意趋向于对他眼前更有利的选择,而这往往不利于他的成长。
在此,我奉劝孩子的祖辈家长,不要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切出发点都要基于孩子将来生存、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譬如,孩子在两三岁时可以自己吃饭了,就不要执拗去喂;孩子轻轻摔了一跤,就让他摔,摔了之后才知道如何避免。总而言之,就是要多动嘴、少动手,多指导、少代替。
亲爱的老人们,请放开双手吧!这样我们的孩子将在立足社会时定能展翅飞翔。
幼儿教育随笔9
一次去超市,给儿子买了一盒浸泡型的番茄蛋花汤,第一次喝成品菜汤的儿子三口两口喝了个精光,喝完后说:“妈妈,这个汤太好喝了,可惜我忘了让你也尝尝。”平时儿子吃东西,都会先让家人品尝,虽然我们不舍得,但他有那份心我们心里挺高兴。
可今天禁不住第一次和香气的诱惑,竟然忘了,我想忘了就忘了吧,反正是第一次,以后想着就行了。可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儿子忘了让我们品尝的次数多了,开始迈入吃独食的门槛。为了纠正孩子刚形成吃独食的'习惯,我与家人商量以后孩子吃东西,大人必须品尝,不能因为东西少或贵就不舍得吃。
后来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纠正了吃独食的毛病,儿子从此以后不再吃独食,学会了分享。幸亏我们发现的早,邻里都夸我有一个懂事的儿子。
幼儿教育随笔10
争抢喜欢的玩具在孩子之间时有发生,孩子经常抢玩具,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很“霸道”,不懂得与人分享,以至于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过分谦让的宝宝也会让家长担心孩子将来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专家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尊重自己意愿的同时理解别人的需求。
别强迫孩子分享
孩子被抢玩具,常听见家长一开口就说:“你怎么那么小气不和人分享啊”,或者“乖宝宝没吓着吧,别人抢你的东西你就抢回来别怕他!”之类的话,这样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益处。
普乐谷国际早教中心资深游戏指导师ViVi称,孩子“霸道”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建立的一种表现。从16个月左右开始,宝宝就会对自我渐渐认识,将自己与其他人独立开来。对物品专属权利的占有是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孩子的自我意识强烈,但语言智能、人际智能以及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还不完全,这就导致孩子只知道“我的”,却不知道“他的”“你的”,而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用什么方式去解决,因此抢和打人就成为孩子最先想到的方法。当孩子相处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需要及时引导培养宝宝的语言智能,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强迫孩子分享,孩子被逼着“分享”容易造成人际智能的'发展不健全,使其以后愈发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在意并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东西。
对于“霸道孩子”家长可以这样说:
第一步,让孩子感受到关注而非教训:“宝宝你为什么要玩那个玩具啊?”“那个玩具怎样好玩啊?告诉妈妈听吧!”
第二步,教孩子学会与小朋友这样交流:“这个给我玩一下可以吗?”“我玩5分钟就还给你好吗?”“我能跟你一起玩吗?”“我把我的玩具给你,我们交换好吗?”
第三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哎呀宝宝!妈妈好喜欢玩这个呀,陪妈妈一起玩这个吧!”“我们到了吃点心的时间了,你要不要邀请朋友一起来吃呀,不然就和他再见然后吃点心吧。”
“让”不可违背意愿
有的宝宝总是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东西他都会让给别人。家长很着急,面对她喜欢的东西,她怎么都不跟别人争呢?
幼教老师周丽告诉记者,在她接触的小朋友中,确实是存在不敢争抢的孩子。如果孩子是不带着委屈或者不情愿等情绪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到其他人,家长无需表现出担心并且要给其肯定,让孩子内心有被认同感。但如果是孩子怕事胆小,东西给出去了会委屈或者哭着找大人帮忙要回来。这种情况则需要家长多承认孩子的专属物品,让孩子学会用轮流、分享等方法,既保护自己的东西又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共享。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放弃,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谦让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第一步,让孩子意识到小朋友是平等的:“小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你可以跟小朋友商量,建议大家一起玩或者轮流玩。”
第二步,让孩子知道合理的需要不要退让:“在公共有游戏区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排队轮流玩。”
第三步,鼓励孩子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知道爸爸妈妈会充分尊重合理需求。
幼儿教育随笔11
一天早晨,我在院子里打扫卫生,这时,珈琦的奶奶来告诉我,让我把她的孩子从车子上叫下来,因为孩子不愿意入园了,在车子上,不肯下来,并说可能是妈妈没来送她的缘故,我随她奶奶来到到了园门外,看到她在车子上躺着,并在哭泣,我叫她下来,同样不肯下车,我只好把她从车子上抱下来,问她为什么不肯入园,她不说话,最后跟我进了教室。等到了第二天早晨,妈妈来送她,她同样哭着不肯进幼儿园的大门,妈妈只好抱着她,把她送进教室里,看到这些我问妈妈孩子不肯入园的原因,她妈妈说不知道,满脸疑惑的样子,这时我想到:难道是孩子不喜欢玩球的缘故,因为我们小班的孩子在开展玩球活动,每次活动时,她都表现得很不积极,玩一会就坐在球上不动了。想到这些,我问她:“你是不是不愿意玩球了,孩子点了点头”,听到这里,想到可能是自己的方法不合适,孩子缺乏活动的兴趣,我想一定要想出好办法,来培养孩子玩球的兴趣。所以我试着从以下方法教孩子玩球:
一、物质奖励法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必要的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在玩球活动中,我们会用红花、小星星、来奖励孩子,但红花、小星星、代表不同的水平。孩子们都知道花大,能得到花表示很棒,得到小星星表示表现较棒,在玩球活动中,亦是如此,他们会为得到奖花而努力。
每次玩球之后,我会组织孩子集体评议谁能得到红花、谁能得到小星星,通过集体评议,使孩子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积极玩球带来的好处,并向“小红花”的方向努力。
二、精神激励法
在观察孩子玩球的过程中,我会针对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语言评价。看到孩子会与同伴友好玩,抛接球时很顺利,没有发生球滚落现象的,我会说:“你们真棒!会准确地抛接,大家都要向你们学习。”孩子们有了创新的'玩法,如用头相互顶球,我会表扬说:“你们的玩法真有趣,很有新意!”我用诸如此类的语言给孩子一个简单而肯定的评价,让他们感到老师在表扬他们,他们的做法是对的!
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孩子们玩球的积极性高了,他们对玩球感兴趣了,并且也玩出了花样,现在孩子们每天来到幼儿园后都争先恐后的玩起皮球来。可见无论孩子感到多困难的事情,只要对它感兴趣,很多困难也会迎刃而解的。可见,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教育随笔12
最近,我们幼儿园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我们的朋友多”活动,目的在于探索和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的社会情感。
当老师讲明本班内的孩子可以随意到别的班级去时,孩子们个个像一只只刚刚放飞的小鸟说个不停、笑个不停、问个不停。“我们到别的班内可以玩玩具吗?我们到别的班级可以看图书吗?……”他们猜着、想着走出活动室。大班小朋友主动给小班小朋友讲故事,小班小朋友给中班小朋友玩玩具……。小主人热情地接待,一会儿之间小朋友们就沟通熟悉并成了好朋友,耳边围绕着孩子们那稚嫩的.话语和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他们在尽情的玩耍、探索着……
活动给我的启示很大,今后我们应树立大的教育观,形成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创造一切机会,使孩子们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学会交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树立责任感,为幼儿的交往合作创造一个适宜的空间。
幼儿教育随笔13
在活动时,是不是总有几个宝宝爱捣乱,你要求折纸,他却在撕纸;上课哨声响起,多数孩子往教室跑,却有依然在滑梯上玩耍,上课你在大声讲,底下就有小声。
亲爱的同行们,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那你会怎样做?我想你也经常会大声喝止,来表达你对他们这种行为的不满,发泄你心中的怒火吧?可你同样会发现,这样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
“怎么办?”你会经常想解决方法吧,可我们静下心来想,为什么要想办法解决,因为我们把它们看成了“问题”。你再细想,这些也只不过是孩子正常表现而已,孩子的`性格特点就是爱动,乐于尝试新事物。你想让他剪出某样东西,他也许想撕出,你要硬生生遏制住,岂不是把他的想象力、创造力扼杀了吗?当然也有孩子是故意而为之,你会很生气吧?可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去年暑假学习时,记得有位园长讲“他们(孩子)是小孩,我们是成年人大人,何必和他们生气、较真?”
是啊,我们每天会面对孩子犯的各种“问题”,偶尔做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我们何不一笑而过,而不是因为他们晚回了教室,而守着其他孩子的面训斥,自己还气得不得了。只要不是经常犯的错误,我们需提醒·教导外,对孩子偶尔犯的小错误,我们无需过分计较,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
幼儿教育随笔14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们没完没了的“打小报告”现象,不能不动一番脑筋。既不能小题大做,又不能不管不问,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每一次都当成有利的教育时机,教会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不,小津含又来报告了:“老师,馨馨碰着我了!”“馨馨碰着你有什么要紧的,”我笑着说:“她可能是不小心的,你应该原谅她。以后啊,别人不小心给你添了麻烦,你要谅解人家;你给别人添了麻烦,笑着说声对不起,别人也会原谅你。以后再有这类事,不要动不动报告老师了,好吗?”小津含闪着大眼睛听着我轻描淡写的一番话,似有所悟地回去了。小涵涵又来报告了:“老师,我的小刀没了,可能是昊昊给我偷去了。”我严肃地说:“涵涵,你说昊昊偷了你的小刀,有证据吗?你看见了?”“没——没有”。“就是了。不了解情况怎么就乱说呢!这可不行!遇到这种事,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丢了,或是忘在家里了,或者,你应该耐心问一问小朋友们,是谁拿去用了,或者谁跟你开玩笑,藏起来了。就是昊昊给你拿去了,说不定是跟你闹着玩呢,你说是不是?以后再遇到这类事,要动脑筋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找老师了。”这一位“原告”也欣欣然走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很少为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了。他们逢事互相谦让,似乎成熟了很多。
幼儿教育随笔15
我班的恪谨,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遇到问题不问,喜欢把话闷在心里,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使起小性子来得好长时间。今天,又坐在哪里不言不语,小朋友叫他也不吱声,我走过去问:恪谨又怎么了?我一连问了三声,他终于说话了,可我没有听清楚,又问了他一遍,他又不吱声了。我又说:刚才,小朋友说话的声音太大,你说得很低,老师没听清,你在说一遍吧!恪谨这次说的声音很高,我听清楚了,他想玩拼图,结果俊楷和家麒在玩,他没有就生气了。我说:没有拼图你可以玩别的,你坐在这里生气,又不理小朋友,多不好呀!再说老师看到你这样也不高兴,你应该找老师帮忙,老师很乐意帮你,还有你可以和他俩商量一下,你们三个一起玩,也很好呀!听了我的`话,恪谨慢慢地走向俊楷和家麒,我赶紧对他俩说:恪谨很想和你俩玩拼图,你们俩愿意吗?“愿意”两个孩子齐声说。
恪谨慢慢地坐下,三个孩子有说有笑地玩起了拼图。有时,孩子遇到事情不会自己解决,就会使小性子,这时只有教师及时地介入,帮他们把事情处理好,使他们融入集体的活动中,慢慢地他们就不使小性子了,而是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幼儿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教育随笔07-09
幼儿教育的随笔04-27
幼儿教育随笔08-04
幼儿教育随笔07-15
幼儿教育知识随笔10-22
(优秀)幼儿教育随笔08-17
幼儿教育随笔【推荐】01-07
【荐】幼儿教育随笔01-19
(热)幼儿教育随笔07-18
【集合】幼儿教育随笔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