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锦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教育随笔1
1、好心做了错事
观察小金鱼是我们班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这天早上,祺祺突然跑到我的跟前慌张的说“老师,老师我们的小鱼死了一条。”我带着满腹的疑惑,立刻来到现场,这时孩子们正围着鱼缸在纷纷议论,刘梓辰连忙用手比划着一边说道:“是李子涵弄的,我看到他把手伸到鱼缸里边,把小鱼给捏死了”“对,就是他”金垚急忙的说。这是只见旁边的子涵低着头,撅着嘴,困惑的看着鱼缸,看到子涵的神情,我连忙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急忙走到子涵的跟前拉起他的手问道“是不是你做的,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是个诚实的孩子,快告诉大家吧!”这时只见子涵“哇——”的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我刚才看到小鱼被石头压住了,我想把金鱼救出来,所以——”子涵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听完子涵的话,我连忙说“金鱼遇到困难了,你可以通知大家,我们一起来想办法,不一定要用手去把金鱼抓就出来,如果手用力过大,就会把金鱼给捏死的,对吗?”听完我的话,子涵使劲的点了点头。看到身旁孩子们生气目光而又疑惑的表情时,我连忙解释“其实子涵是想做好事的,可不小心变成了错事,我们大家就原谅他吧,以后我们要多多学习怎样养金鱼,好吗?”听完我的话,孩子们脸上顿时露出了宽容的笑意。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在对待孩子做事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出发点,理解孩子的用心做事,给予原谅,给予宽容,换一种心情对待孩子的错误,也是我们对孩子们爱的一种方式。
2、感受童真享受幸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每天和孩子们在朝夕相处中发生的事情也特别多,有许多都已淡忘,唯独这两件事让我久久难忘……
有一天我上主班,在上完两节课后,孩子们围着我说个不停,刘梓辰拉着我的手说:“宋老师,我和你说说过年的时候我们是怎么过的吧?”“好啊!”我随口一说,刘梓辰打开了话匣,说个不停,可是这时我却特别想上厕所,我忙打断他:“对不起刘梓辰,我想上厕所,回来后你再接着说,好吗?”“好吧!”梓辰认真地说。就在我关上厕所门时,刘梓辰还趴在门底下的洞口处喊:“宋老师,你拿纸了吗?我给你撕了一块。”我哈哈大笑:“谢谢,我有!”他这才回到了教室。在一个周六上午,我们进行了我们班的“每周一折”活动,当孩子们在吃桔子时,我还在一边忙碌,把他们的作品穿在一起,装点我们的教室,就在这时王浩林拿着半块桔子往我的嘴里塞:“宋老师,你也吃一块吧!”我一边干活一边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儿子!”林林不好意思地笑了,结果很多孩子响应他都往我嘴里塞桔子,我连忙说:“谢谢,老师不吃,你们赶快吃吧!”这两件小事一直影响着我的情绪,这种幸福的感觉始终萦绕在我的身边,在家中、在幼儿园我屡次提到他俩,当夜深人静时,我也在想:为什么这两个孩子这么善解人意?其实这俩孩子是非常调皮的,平时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提醒,有时还得批评。看来再调皮的孩子也有他最可爱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批评过后要鼓励和肯定,并给他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非常喜欢他们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先抑后扬的方式,让他俩在肯定中提升了自我,所以和老师的关系会越走越近。
小小的孩子有着丰富的自我世界,恰似一张张五彩缤纷的画,等着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添画、去涂色、去描绘。我们幼儿园老师应该像细雨润物一般,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体验孩子的感受,为孩子的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寻根问源。
3、正确认识孩子吮吸手指行为
最近我们班孩子有吮吸手指的,总觉得这是一个坏毛病、坏习惯,就会很严厉的说他们,今天看了《幼教园地》上的一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孩子吮吸手指时有很多原因的,看他是否缺少感兴趣的玩具?最近有没有令他不安的事情?他在幼儿园是否碰到麻烦的事情?他是不是与好朋友分开了?家中是否发生了大的变化?大人陪他的时间是否比以前减少了?大人之间是否有冲突?大人是否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等等。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让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书上还提了一些建议:
1、丰富孩子的生活。多和孩子做游戏,多陪他玩,多和孩子聊天,多带孩子到自然界走走。
2、不要吓唬小孩。
3、给还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努力,随着孩子心理的日益轻松,相信孩子的吮吸手指行为习惯一定会逐渐的消失。
4、走进童心世界
跨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来到这如诗如画的童心世界。看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我“老师”,我的心情无比欣喜。
然而,面对孩子玩具仍满地,还要发脾气的情景,面对刚刚入园哭闹不止,又打又踢的孩子,我却束手无策。于是,我努力调整自己,迅速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当我兴致勃勃地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却有孩子尿湿了裤子,我收起责备的话语,为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孩子们不会画画,那就从只画圆圈画起……当我发现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能做简单的游戏,能画圆圆的太阳时,那丝丝缕缕的甜蜜,不知不觉中,已经渗进了我的心底。
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我却觉得自己变小了。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花丛中看蝴蝶翩翩起舞,听蜜蜂嗡翁采蜜。炎炎的夏季,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蚂蚁搬家,感受夏天的雷雨。凉爽的秋天,我和孩子们一起捡树叶,做粘贴。寒冷的冬季,我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我爱孩子们的聪明伶俐,爱孩子们的憨厚质朴,更爱他们的无忧无虑。我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曾经,我教孩子们唱歌,唱哑了嗓子,有个孩子从家里为我带来一片“金嗓子”。曾经,有个孩子回老家,特意从杏树上为我摘来几个杏子。曾经,有个孩子,看到我中午值班总吃泡面,而去向妈妈要两块钱,说要请老师吃饭……
走进童心世界,我感到一种甜蜜的温馨,就像月下飘来的悠悠的琴声,弥散在我的耳边。像远处淡淡袭来的茉莉花香,浸润着我的心田。
我珍惜每一个孩子的微笑,我珍惜每一个孩子的问好,我珍惜孩子们期待的神情,我珍惜孩子们急切的盼望,我珍惜讲台上那神圣的时刻,我珍惜游戏时那欢乐时光,这是孩子们给我的纯洁的馈赠,这是孩子们对我的心的呼唤。
我将永远在这如诗如画的童心世界里耕耘,直到皱纹爬满我的脸颊,岁月漂白了我乌黑的头发。
5、给我一个拥抱!
子荷有两天没来上幼儿园了,妈妈说早上起来哭得厉害,怎么都不愿意,我们也一直在找原因,可是想来想去在幼儿园也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啊。苦恼……
今天早上孩子们开始吃饭了,子荷还没有来,今天肯定又不来了,我这样想着,门突然开了,子荷妈妈进来了,可是没见宝宝,我刚要问,子荷从妈妈身后跑出来,嘴里喊着韩老师向我跑过来,我赶紧张开双臂,跟子荷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今天早上很高兴,我并没有急于询问前两天没来的原因,而是说很想她、小朋友们也很想她,子荷看上去很高兴。
今天课上,我们一起表演故事,子荷很喜欢,就多叫了她两遍,他看上去很兴奋。
希望明天早上子荷也能高高兴兴的给我一个拥抱啊!
懂事的涵涵涵涵是个漂亮又懂事的孩子,老师们都很喜欢她,以前涵涵每次来幼儿园,都爱哭鼻子,可现在涵涵每次都是高高兴兴的来,而且和妈妈说再见,涵涵在做活动时也非常认真,不信你们看一看就知道了,
6、请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科学家发现:儿童很多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有“关键期”。如有人提出:1岁半—4岁是发生兴趣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文字的关键期,2—3岁,5—6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数概念的两个关键年龄阶段,如果错过了某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则以后将永难补救。
朋友,当你的孩子处于学前教育阶段,你们曾关注过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吗?因为注意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你们又曾注意过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吗?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将以惊人的速度获得语言能力,它是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文字的重要准备;同时,你们曾时时注意激发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吗?因为这是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前提。
已有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不是在大学时期,也不是在中学阶段,而是在幼儿时期。再如,一位名叫布鲁姆的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5岁以前。如果以一个人在十七岁达到的智力水平为标准,那么,他在四岁时的智力发展已达到50%,到七岁时已达到80%。可见,对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多么重要!
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敏感期和关键期,3—6岁是进行早期教育智慧训练的大好时期,请关注孩子的年龄阶段,请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7、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玩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8、老师我为什么不和她不一样?
一天,几个小朋友都来告状:浩浩老是在小女孩那里尿尿,小朋友们都笑他,他为此哭了起来。我生气的叫过浩浩问:“浩浩,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是男孩。”“那你为什么老在女孩那边尿尿?”“老师,我们男孩和女孩为什么不一样?她们为什么尿尿时蹲着,我们站着呢?”啊,我明白了:他只是好奇罢了,只是对这方面的事情不了解,想了解一下!
我想,这也许是许多孩子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向小朋友讲解。我把浩浩叫到旁边,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好朋友,爸爸就送给妈妈一个礼物:精子,妈妈也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卵子。精子和卵子也成了好朋友,并变成了一体,在妈妈的肚子里的小房子里慢慢的长大,等过了10个月,妈妈肚子不舒服,就到医院去,在医生的帮助下,一个小宝宝来到了世界上,这就是你们。妈妈送给爸爸的礼物永远是x,如果爸爸送给妈妈的是y,那么生出的就是男孩,如果送给妈妈的是x,生出的就是女孩。因为爸爸送给妈妈的礼物不一样,所以生出的宝宝也不一样,那么男孩和女孩就各有各的秘密,背心和裤头遮住的地方就是秘密的地方不要随便得让别人碰和摸。“浩浩你听懂了吗?”浩浩点点头,小朋友也高声说听懂了,我们都有小秘密,不能让别人碰和摸。
经过一节课的讲解,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懂得了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学会保护自己。我也懂得了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一味的称为坏,应细心的讲解,耐心的教育。
9、让批评有点甜味——自尊心保护
从不值得完全肯定的行为中,找出有积极因素的方面予以肯定
并不是儿童所有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儿童不值得完全肯定的行为,父母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
如果儿童的不当行为是偶然的(不是针对成人的),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也不太关注,父母可以暂时予以漠视,等待儿童的自动修整。
如果儿童对自己的不当行为比较关注,成人应该告诉儿童自己真实的感受――对不当行为的不赞成。但不要把孩子“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应该从中找出行为中的积极因素进行肯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成人的批评。这样,也不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当然,成人对孩子行为中积极因素的肯定,也必须实事求是,是确定应该肯定的。只要父母有这种意识,就一定会找出积极的因素。
案例:陶行知的批评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在当校长的时候,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室去。
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那位男生已经在等他了。陶先生掏出一颗糖交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那位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颗糖递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他既感谢校长对他的理解,又后悔自己的粗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好,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掏出第四颗糖,“你说的对。既然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用砖头打同学,绝对是不能允许的,陶先生否定了学生的这个行为。但陶先生并不因此否定学生的所有行为,而且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这个学生正当的行为。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本身,就是伟大的教育力量。
幼儿教育随笔2
周三的早上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因为又要去玩大型玩具啦。孩子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大型玩具上爬上爬下,还可以在草丛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各种不知名的小花小草打招呼。哦,对了,还有那可爱的小露珠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可是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却传来了涵涵的哭声,我来到涵涵身边轻声地询问,他委屈地说:“他们都跟着我!”我想起了刚才的情形:涵涵刚来,就有几个小朋友跑过去叫他的名字,他没有去玩大型玩具,而是在大型玩具边上转起了圈圈。而那几个小朋友则是一个跟着一个跟在他的后面走,嘴里不停地叫着他的名字,慢慢地又有几个小朋友加入了进来,队伍越来越长。绕着大型玩具走了几圈后,涵涵哭了。
涵涵在班级里是比较受孩子们欢迎的,孩子们都喜欢和他一起玩。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跟在涵涵后面走时,我不仅没有介入而且心里还乐滋滋的,为孩子们对他的喜爱而高兴,但没想到孩子们的喜爱会吓哭涵涵。
“知道为什么他们都跟着你吗?”我轻轻地问涵涵,涵涵委屈地摇摇头。“我们去问问他们好吗?”他点点头。我们询问了刚开始跟着涵涵的小朋友,英英说:“我喜欢他,想找他签名。”轩轩说:“我想跟他一起玩。”“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跟着你了吗?他们喜欢你,所以都愿意跟着你。这说明涵涵是个很棒的小朋友啊。”涵涵停止了哭泣,点了点头
涵涵是个比较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较容易用消极的想法思考问题。小朋友们喜欢他的表现却把他吓坏了,他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给他鼓励多一点、表扬多一点、肯定多一点。让涵涵在潜意识里产生“我很棒”的一种积极情感。
幼儿教育随笔3
最近,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真累人,一点儿也坐不住,玩具扔得满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也收拾不清,真烦人。
一般说来,大多数幼儿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爱发脾气等,,对此,家长不要抱怨,而要对孩子进行一些积极的开导,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与学习产生矛盾。
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种游戏,常是家长随他的注意力转移而迁就的结果。如果他不能对某一件事持续注意,半途而废,家长就坚决地孤立他,使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比如,家长正陪孩子玩积木,刚玩一会儿,孩子又要去骑车子。此时家长千万不可答应他,如果这样,他骑不了几圈,一定又要干别的去了。家长应表现出对玩积木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新的玩法来吸引孩子。
对孩子的情绪,家长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控。仍以搭积木为例,由于孩子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往往还没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泄气了,因而发脾气,甩手不干。家长应教给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帮助孩子搭成他想要的模型,让孩子觉得游戏有趣,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
幼儿教育随笔4
最近看过一篇文章叫《孩子教孩子更容易》,这篇文章是针对中小学而言的,但是,我觉得如果用在我们幼儿园,它也是同样适用的。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随时随地都在学习。老师在教唱一首歌曲时,画一幅画时,背诵一首儿歌时,学做一个新游戏时,老师都有可能遇到教不会孩子的问题,当你正在为此而一头雾水时,让孩子教孩子,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而这在我所在的班里得到了验证。最近,我们幼儿园掀起了一个轮胎热,各班小朋友都喜爱上了大大小小的轮胎,老师们也利用它们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班最近玩的是滚轮胎游戏,一天下午,小朋友们在学习滚轮胎,很快,大部分小朋友便学会了,可以熟练掌握滚轮胎要领了,可唯独小晖不会,我便请来了我们班的轮胎高手迪迪给他当老师,迪迪很认真地教着小晖,还真像个小老师呢!不一会儿,小晖兴高采烈地跑到我身边,“老师,我会了,看!”边说边滚,真神了!我们几个老师头疼很久的事情让迪迪一会儿的功夫解决了。我们都感叹,孩子教孩子更容易啊!
说到底,成年人和孩子之间还是存在代沟的,有时候成年人是进入不了孩子的世界之中的,所以为什么不让孩子教孩子呢?他们有着自己的沟通方式,他们互教互学,说不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幼儿教育随笔5
我班有个宝宝名叫宝儿,说起这个孩子还真是让人头疼不已。刚来幼儿园那会儿,倒是不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哭着喊着找妈妈,可就是喜欢乱跑,课上一点纪律性也没有。经常上课时自己乱讲话,外出小便时总也不排队,自己围着院子乱跑,喊也喊不来,好不容易过来了还总是推其他的小朋友,对此劝说也毫无起色。总是那么的活力无限没一会儿安静,弄得课也没办法上,队伍也乱糟糟。
经了解我知道原来宝儿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因病去世了,感觉到孩子最缺乏的应该是“爱”。我尽自己的努力让他感受到来自于老师身上的“母爱”,一次午睡时,我发现他被子没盖好,就轻轻的给他盖了一下被子,结果他自觉的闭上了眼睛,第一次进他这么主动的闭上眼睛睡觉。平时我会经常与他谈话,问问他早上吃的什么,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将给老师听。当他主动把跌倒的小朋友拉起来时,我表扬了他还奖励他一个小贴画,看到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时,我又趁机说:“宝儿不但会帮助别人,而且一定是最遵守课堂纪律,在自己座位上坐的最好的'孩子。”结果看到他真的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那次以后,真的发现他上课是不太乱动了,也能抬起头来看老师了。
爱心,使宝儿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课也不再乱动了,纪律也大有好转,我很欣慰。
幼儿教育随笔6
尽管“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爱玩的孩子是不正常的,但传统的文化和传统观念使我们的许多家长对“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和戒心,总是认为“玩”会丧志,会浪费孩子大量的学习时间,爱“玩”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
其实,“玩”是素质教育的摇篮,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大贡献,“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玩”是孩子情感发育有的实践基地,“玩”是孩子走进社会性的`模拟训练场,同时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
例如:孩子爱玩扑克。这只是单纯的玩扑克吗?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扑克有数字,而孩子则可利用扑克上的数字玩“大吃小”。这样既认识了数字,又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学会了在玩中学会交往等等,难道你还认为孩子玩扑克没有用吗?
所以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把童年的幸福还给孩子,让我们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玩,高高兴兴地玩,快快乐乐地学,健健康康地成长!
幼儿教育随笔7
幼儿到了大班后,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交往能力也逐渐增强。无论在讲故事和绘画、计算、创造、表演等能力中,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发挥和想象创造;取得很好的成绩。可就是在中午睡觉时安静不下来,要讨论的话题实在太多。尤其是星期一中午特别兴奋。为此,老师们都感到困惑。
为了让孩子们能快又静的睡好午觉,我自创了几种小“妙招”效果很好。
(1)讲故事和表扬相结合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男孩子尤其是爱听奥特蔓的故事,女孩子喜欢听小红帽和其它有趣的故事。我就抓住孩子们的特点和他们协商好每天中午讲两个,然后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把自己编到故事里去,但必须是帮助人们做好事的或有创新的故事,起床后再把自己的梦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样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我也按他们的要求在我值班时讲给他们听,下午他们把自己的梦讲给我们班小朋友听,效果很好。于是我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的表扬了他们,并把他们的进步告诉给他们的父母;我发现,他们在午睡时都能自己管好自己,很快就进入了梦的世界。
(2)贴小帖画
过去我们老师都是看谁表现好就把小贴花发给谁,得到奖品的小朋友自然是高兴了,但没有得到小贴花的大多数小朋友失去了自信心。为了让孩子们能睡好午觉又变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在孩子们睡觉时,看谁表现好睡觉快又静,就偷偷地给他(她)的额头上贴上小帖画。但想得到贴花也有很多要求:要求幼儿必须是不和别人说话,自己管好自己的`。在就是能按正确入睡的方法睡觉。这一招还挺灵,一会我就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平躺好了,两只小手放在自己的身体两侧,只有个别的没有躺好。于是,我就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小声告诉他们要按正确的睡眠姿势睡觉,他们马上改了。几分钟后,我便轻轻为那些睡的快的小朋友贴上了贴花,对睡的慢的孩子我在他睡后给他的小手背上贴上贴花。有一个孩子乐乐一直没睡着,我为了鼓励他也给他贴上了贴花,但要告诉小朋友:“虽然乐乐他没有睡着,但他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所以老师给他贴上了贴花。”每当孩子们起床后,都会快步跑到镜子旁看看自己是不是得到了小礼物,当他们看到自己得到礼物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他们互相看着,比着、笑着、跳着,高兴极了。他们有的还说:“我明天还要得,看我到大班毕业能得多少小贴花……”
(3)和孩子们交朋友做“拉钩”游戏
好的方法不能天天用,时间长了会“失灵”的,要不断更新。于是,我又改变了方法,和孩子们交朋友。在午睡时和他们做“拉钩”游戏,我每次都是轻轻走到他们身边和他们小声说几句鼓励的话,再和他们拉拉钩。他们也告诉我说:“老师,那你也要说话算数,我们睡的好就带我们出去游戏,要是你变卦了,我们就生气了”。我说:“好,咱们一言为定”。你不要小看了他们,他们还真的能做到,不一会就都睡着了。每当我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上都挂着甜蜜的微笑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虽然我只介绍了几种小妙招,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幼儿教育随笔8
周六没事可做来到街头,看见邻居大妈逗着几个孩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甜甜和妈妈也来了,邻居大妈说让甜甜做老鹰,正要开始玩,一个小男孩说他要做老鹰。甜甜说:“刚才大妈说让我当老鹰的。”那个男孩不干,于是僵持起来。甜甜的妈妈就在身边,他没有出面帮甜甜,他认为这是孩子之间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过了一会,甜甜说:“要不这回你先当,下回我当。”问题解决了甜甜既做了让步,又保住了自己的权利。
我设想,如果甜甜妈妈看到自己孩子不能当老鹰,立刻冲上去把那个男孩训一顿,为甜甜“讨回公道”,结果怎样呢?结果可能是甜甜失去了一次独立思考、自己处理问题、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机会,她的胆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却进一步强化了依赖性,那样孩子一旦离开大人,难免胆小如鼠、束手无策。甜甜妈妈的做法是明智的避免了这样的误会。
幼儿教育随笔9
幼儿园教学反思:哭,有时是件好事
早晨,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幼儿园。可今天的丹丹却在座位上不高兴。班上的小朋友去跟你说话,你也不理,我忙过去问你:“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呀?”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伤心地哭起来
“今天该我拿小图书和小朋友分享了……可是我忘带了。”
我说:“没关系,老师原谅你,明天记住带过来好吗?”你使劲点点头。
我对你能为忘带小图书这件小事如此重视而表扬了你。
你的哭不是因为你娇气,也不是因为胆小,而是一种幼儿特有的责任感的体现。现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责任感。“图书事件”虽然小,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你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我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孩子责任感应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幼儿教育随笔10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个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迫切,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但是现在的父母在教育上有很大的弊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做起,要真正做到教育孩子无小事。
有一天,张艾萍小朋友眼含热泪来到幼儿园,我发现她的情绪不好,就跟她进行了交谈,原来她今天穿的衣服是姐姐以前穿过的,是旧的,不是妈妈专为她买的,她说旧衣服难看死了,小朋友会笑她的,这时,我对她进行了教育: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很干净,衣服旧一点没关系,只要干净就行了,小朋友不会笑你的,接着我又问其他小朋友,张艾萍的衣服是否干净,大家都说干净,于是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有挑吃挑穿的毛病,吃东西时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就吃个没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谦让,衣服挑新的穿,心中想的只是自己,所以我们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幼儿教育随笔11
前段时间,有家长提到说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提倡“散养”,的教育模式,吃饭可以选择吃多少,可以选择是否午休,可以选择什么时候上厕所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于是我们开始探讨这样的问题,我们理想中的“自由”,在现实中真的适用吗?
其实,我也是不断的'在尝试,例如之前我从不要求孩子们不剩饭、不剩菜,因为我觉得孩子们有选择吃多少饭,吃什么菜的权利,成人都会挑食,为什么要求孩子不挑食呢?结果是,我们班的孩子吃稀饭的时候,连碰都不碰一下,而且天天都有人剩菜,每天都有孩子说:“老师,我不喜欢吃这个,老师,我不吃那个……”这样,我们的孩子吃东西越来越挑,胃口越来越小,是呀!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可是这样下去,如果营养跟不上,吃东西越来越挑,对孩子们来说就真的好吗?
我们都希望孩子自由,能够充分的释放天性,可是当所提供的选择不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的时候,还是要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一切吗?
有人说“越自律越自由”对于成人来说,能做到“自律”的人都寥寥无几,更何况孩子呢?集体生活中,“规则”是“自由”的前提,可如果他们都不明白何为“规则”,如何放任“自由”?
幼儿园大部分游戏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进行的,我尝试着,让部分孩子自由游戏,并选出小组长带领进行,不断强调“规则”、“指令”,仍然是接二连三的出现“打架”现象,我们总是不断的在给孩子们提供“自由”,可是,如果出现“安全事故”,试问,家长们还愿意相信我们吗?您还愿意把您的孩子交到我们手上吗?
当然,并不是说就此放弃孩子应有的“自由”,只是,他们仍然需要老师的引导,理想的状态,需要时间来磨合!
幼儿教育随笔12
春天干燥,孩子们更加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早上入园时,个别家长来到我面前说:“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下午离园时,也有些家长一接到孩子,就问孩子今天喝水没?可是有些孩子平时不爱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时候,才想起来喝,其实,我们平时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水,并且一个上午就提醒四五次。但这个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观察了几天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如果老师不盯着,孩子们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在幼儿园内,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保温桶,内盛温度适宜的温开水,每个孩子都会配备一个专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说白开水不好喝没味道,也有的孩子说有种消毒过的味道。还有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来,什么都顾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与本班老师商量,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动喝水。也为了让孩子认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时喝水的.时间,如:早上来园要喝一杯水;集体教学后喝一杯水;早操户外活动后喝一杯水;午睡起后喝一杯水;游戏前喝一杯水;户外活动前喝一杯水;离园前喝一杯水等等,并让孩子知道和养成"自己渴了,会主动喝水。但有的孩子在定时喝水时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为了保证孩子的喝水量,教师就亲自把足够的水倒在孩子的杯里,刚开始由老师监督,孩子适应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监督,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自觉的行为。因为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在培养孩子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其实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孩子对水的需求,如果他们能随渴随喝最好了。所以在孩子活动中、游戏中我们就针对性地提醒他们随渴随喝。
为落实这一计划,平时到了喝水时间,我们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我们再给孩子们以鼓励和肯定,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会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
幼儿教育随笔13
最近一段时间小朋友们普遍存在一个乱拿乱放椅子和摔椅子的现象,为的是找一把相对比较新的椅子或者是有些幼儿想找到自己经常坐的那把椅子,但是找到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椅子摔在地上劈劈啪啪的声音和一片乱糟糟地椅子,特别是在来园和离园时,而且通过这几天的观察这个现象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最初的.个别幼儿,发展到现在很多幼儿都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
回忆自己摔跤时的感受,很多幼儿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也让幼儿知道自己有时候摔椅子是件不好的习惯,当你去放椅子时也要放到老师指定的地方去;椅子的新旧无关紧要,如果你的小椅子的小脚在摇了或者是椅子上的钉头跑出来了,你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给你换一把;当你为了找寻自己的椅子时将别人的椅子进行挪动时,请你在找到自己椅子的同时也要将别人椅子放放好。另外,我们还将幼儿的小椅子用幼儿自己的序号编上了号,请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需要放椅子的时候将自己的椅子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那边,方便幼儿在拿自己椅子时能快速找到。
幼儿教育随笔14
自由活动课上,孩子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展开了活动,有画画的;有读书的;还有做角色游戏的;我在旁边观察他们,也随时做一些指导。这时,我听正在画画的子涵对瑞宁说:“瑞宁,那一天有两只老虎来到了我家,可吓死我了。”瑞宁说:“不可能,你在撒谎。”子涵还在坚持说:“我说的是真的,不骗你。”这时旁边的伊宁插话进来了:“是吗?你当时害怕了吗?你妈妈在哪里?”子涵说:“我妈妈去姥姥家了。”看得出来,这时,瑞宁根本不想信她的话,她拿询问的眼睛看了看我,我明白她是想让我制止这场谎言。我微笑着示意她不要说话。我们安静的听她们俩自编自演“老虎上门”的.惊人场面。于是子涵和伊宁好像进入了角色一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下去,直到子涵说到她最后用棍子把老虎赶出去了,剧情才结束。听了这一段对白,有情节、有思想,顿时我对子涵的想象力所佩服,对伊宁的配合很惊讶。我顺势问了一句:“子涵,你说的都是真的吗?你真的见过老虎吗?”没想到子涵莞尔一笑说:“没有,我哄着她们玩。”看着孩子天真的笑容,我没有生气。我也笑了,“子涵,你真棒!”我向子涵竖起了大拇指。虽然她在撒谎,反而我觉得她很可爱,她有这样的想象力,这样的组织文字能力,难道我还舍得去扣一顶撒谎的帽子吗?
我认为这正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假想的机会,让他们开发挖掘自己的语言潜能,有时善待孩子的谎言比揭穿谎言更有意义。
幼儿教育随笔15
许多孩子喜欢打小报告来亲近老师,向同龄孩子彰显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更好。其实这是幼儿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也是打击别人突出自己的做法,如果不能正确加以引导,孩子会日渐形成爱揭露别人缺点以满足自己的自负心理。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预防工作。从孩子入园开始,老师必须尽可能的给与每个孩子大量个性化的关注与鼓励,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在老师心中他是特别的、被爱的。我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1、在小朋友中间引导他们表扬自己的同学,可以一天集中表扬一个同学,让每个小朋友都来说一下他的优点,他为其他同学做过那些事,以此来增加孩子之间的相亲相爱,一个月下来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表扬,获得了老师的关爱。
2、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帮助他人的小朋友一定的得到感谢与奖励,做错事情的孩子要学会道歉,受到委屈的孩子要得到安慰,旁观的孩子必须学会宽容而不是借题发挥。这些美德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养成的,老师要用直接的、形象的方式进行,例如发小红花,老师带头表扬。
3、对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不予理睬。孩子的这些行为就是为了唤起老师的关注,如果老师给与过分的关心,下次就不只是一个孩子来打小报告了,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受关注的,“我说的话老师都相信”。对那些特别热衷于此事的孩子,老师必需及时加以适当的批评来规整孩子的言行。当然最好是与家长一起,学校家庭双方共同努力,跟孩子角色互换,让孩子体验被告状的心理感受,促使孩子认识的'自己的行为会带给他人伤害
3至6岁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在学校里对老师的依恋十分强烈,他们渴望成为世界的中心,自己的言语行动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乖宝宝,所以他们会极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当寻不到合适的方法时,打小报告就成了一种沟通媒介,他们认为自己会因此增加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性。
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与生理需求,尽量做到公平做到对待每个孩子,给与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爱打小报告不是问题,其背后隐藏的信息才是关键,对此,我们老师一定要合适引导,帮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随笔07-15
[精选]幼儿教育随笔07-09
幼儿教育的随笔04-27
幼儿教育随笔08-04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0-21
(精品)幼儿教育随笔07-13
【实用】幼儿教育随笔07-14
(热)幼儿教育随笔07-18
幼儿教育随笔【通用】07-27
[热]幼儿教育随笔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