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12-12 09:04:2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合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合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当光明的使者降临到灰暗的尘埃,绚丽的彩虹绽放出雨殇后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声淌过了天堂的阶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们终于来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爱。

  ——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的著名影片,不同于其他片子,这部影片中没有美女,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孩子们的互相关爱。因此,这部阳光情感片也被评为法国电影中的心灵鸡汤。

  看完这部影片,我思考了许多,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严重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放一个到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就够我们老师受的了。

  片中的学监马修老师在刚来到池塘之地的时候,正是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后的最低点,所以,当他初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便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们真的如校长所说,有那么坏,那么不懂事,只是觉得他们的纯真、美好,都被校长的”暴力教育“给遮盖起来了。于是,他决定用他彻底的真心去感化他们,靠近他们,寻找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用音乐去抚慰他们,包容他们。就算到最后找到了那个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也没有轻易将他交给警局,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偷钱真正的动机,并把他这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资源。

  而我们中的部分老师,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但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仍只会罚站、罚抄、罚做,甚至动不动还需要请家长、写检讨。这样的行为,虽然也有震慑的作用,但无疑给孩子在潜意识中灌输了”这个老师,我不能把他当朋友“的理念,孩子们也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

  ”彻底的真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可以诠释的,我们口口声声诉说着的爱,真的都付诸行动了吗?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实施“着自己觉得对孩子们好的”方案“,无法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们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们不听话,和感觉上课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还记得结尾时,孩子们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纸飞机上,那一个个的纸飞机,就好像一个个小花骨朵儿,代表着孩子们刚刚绽放的梦想,送给了即将要离去的马修,他们那时所唱的《风筝》,正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束缚,自由自在。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时候,爱与理解真的可以改变那些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感化每个人。爱,永远在理解的彼岸,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利用暑期时间,老师推荐我们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在家观看了这部影片,我从这部电影学习到了许多道理和启发。

  这部电影讲的是位音乐老师克雷芒。马修先生和一群孩子们的故事,其中有两位非常出色的学生莫杭治和佩皮诺让我印象很深,故事也是从这两位主人公的回忆中开始。在马修先生来到这座“池塘之底”的学校,发现一位叫莫杭治一直没精白打采的坐在座位上,也一直很沉默。在课上,他的同学们调皮捣蛋,但是他不发出声响,也不随着音乐老师的节奏一起唱歌。开始马修老师没有在意他的行为。但是有一天老师发现他的嗓音很特别,很有天赋,就特别愿意教他学习音乐,晚上带他们练习唱歌。但是有一天,因为一个误会,他与老师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不愿意唱歌了。到了学校集体表演的那天。马修先生留下莫杭治一人站在一根石柱,而别的同学却站在台子上表演唱歌。莫杭治十合伤心,好像马上要哭了。马修指示台子上的学生唱了一半,便转过头看着莫杭治,老师没有因为放弃他,用信任和爱的眼神鼓励他,让他也来演唱。他看了看老师,便唱了起来,老师很高兴便笑了,莫杭治也笑了。

  这部电影十分精彩,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马修老师转头看向莫杭治的那时。因为在这段我看到了一个老师的信任和关爱,也有一份鼓励,也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人关心他,他心中的冷漠和孤独就没了。

  看了这个电影,大多数人一定会被马修先生的做法所感动,我也不例外,可后来我又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有些人可能存在一段顽皮叛逆的人生阶段,也有些人因为不被人理解而孤独冷漠,这时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嘲笑他,而是通过爱心关怀,让他感受到被爱,通过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影响他。

  我的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因为顽皮淘气,玩耍中摔倒把手臂骨折了,打上了石膏。来到班级,有些同学笑我的手像白砖。我赌气,没再理他们,上课也不常举手。自己心理感觉到很孤独。这时有我一个好朋友对我说“不要管他们,手像不就像呗,反正只是一时,你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我明白了他的话。并且不断的鼓励我,老师也时不时的关爱我,和我沟通,很关照我。让我度过了这段不好时光。后来也与大家相处很好。后来我与大家讨论学习和交流看书知识,再也没被嘲笑,反而被他人夸赞。我非常感谢我的那位同学和老师的关爱和帮助。

  我喜欢这部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故事发生在1949年,马修老师来到“池塘之底”这所学校,为什么叫“池塘之底”呢?因为在这所学校里的学生,是家长已经放弃的孩子。马修老师刚刚来到学校门口,就看见了一个叫佩皮诺的小孩,老师问他:“你在做什么?”“我父亲会在星期六来接我。”佩皮诺回答。可是他父母已经死了,看到这里,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跟他比,我真是太幸福了!

  门卫马桑大叔出来了,他简单地介绍了学校的内部建筑,又带他去校长办公室,可当马桑大叔推开医务室的门时,被学生布置的陷阱砸伤了眼睛!校长闻声赶来,让马修去敲铃铛,自己召集所有学生,问学生们是谁干得“好事”,三秒钟后要无人承认就随便揪一个关到禁闭室。看到这里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位校长的处事方式,他简直太粗暴了,而且根本没有当校长的资格。

  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他来这里工作的第一天,学生便给他一个下马威。教室的地板上被洒了一些油,老师刚进教室就摔了一个跟头,教室里瞬间乱的像澡堂子一样,校长猛的一推开门,又瞬间安静了。校长询问原因,马修老师却维护孩子,告诉校长他让孩子们回答问题。这些孩子这么淘气,老师还包容他们,马修老师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马修老师发现孩子们有唱歌天赋,便想组一个合唱团,得到了校长的允许,但是校长说要是有什么差池,会将它立即开除,老师是担着风险每天晚上教他们唱歌。就这样,孩子们越唱越好,消息传到了伯爵夫人的耳中,夫人想听他们的歌曲。合唱受到了伯爵的夫人赞赏,劳动果实却被校长侵占了,真让人气愤。不过孩子们在练习合唱时得到的成长却是校长强占不了的,孩子们变得团结友爱,积极努力。

  电影中有一段深深的打动了我。当时,校长出去了。马修老师带同学们出去玩,可回来发现学校烧了起来,校长便把马修老师给开除了,也不允许学生和他送别,学生们在纸飞机上写上了送别语,马修老师笑了,而我却哭了……

  这部电影深深的让我明白了,在学生时代,能在一所大家被认可的学校里遇到好老师,那真是太幸福了,在此致敬所有的老师,我爱你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当看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时,脑海中不自觉得浮现出了另一部教师题材的影片《山那边》。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却是那教师永恒不变的魂。

  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无奈之下只能到偏远地区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学校做教师。而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满叛逆而又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男孩子们。他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报复老师,形式多样的恶作剧更是接二连三。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则以暴力的体罚、关禁闭来惩罚这群不听话的孩子,不管他们是否无辜,只要认定了就决不姑不息。因为校长办公室的钱被偷窃了,他便对怀疑的对象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无可忍地掐着他的脖子,怒目相视,更招致蒙丹放火烧学校的报复。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用音乐和爱唤醒了孩子们应有的纯真天性,孩子们在那个被世界遗弃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了乐趣和爱。马修老师的行动和发自内心的爱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组织合唱团,为孩子们写歌,用音乐积极向上的元素帮助孩子们重塑人生的信念,发现世界的美好,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同时,他发现了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并一直默默地帮助他,直到最后莫翰奇成功进入里昂音乐学院。

  马修老师的到来,使这里绽放了久违的笑容,仿佛一切都从惨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马修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里看出了对外界的渴望,于是在校长参加伯爵夫人的授勋时,他带着孩子们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从监狱出来纵火烧学校报复。学校被烧,哈珊校长升职的机会夭折了,但孩子们由于集体出游,并无一人受伤。而这却成了哈珊校长要求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理由。

  遵照校长的命令,马修老师离开是不许让孩子们知道。当他提着行李箱,孤独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园时,从学校高高的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手在向老师挥别。

  马修老师离开了,带着一直坚信父亲在星期六会接他的孤独男孩贝比诺离开了,带着孩子们的祝福离开了,带着爱、骄傲和希望离开了。

  这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那些脆弱的心灵,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化。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教师对学生永恒不变的魂。

  在此,也献上我对一直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最深深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级长,名为“池塘畔底”。而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电影中的院长,对学生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学生,实行“行动回应”,也就是体罚学生,将学生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学生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春天。

  “在这个世上,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老师。”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届,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改变,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而做一名正真的好老师是十分困难的,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每个学生的资质也大不相同,面对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因材施教便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一位好老师,对待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用爱心与信心对待学生,总有一天,学生会成长成才。

  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今天,全体教师观看了教育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浓浓的爱意和学生们那犹如春日里朝阳般美妙的歌声勾引出我眼角的湿意,触动了我内心的那份柔软。从马修老师的日记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在见证孩子们一点一滴成长时,内心深处那份无以名之的喜悦与兴奋。马修老师在描绘自己心路历程时有这么几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如果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也是需要“爱”来为这生命涂画底色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内心无爱,内心缺爱,那么他的教育生涯将如同干涸的沙漠一样荒芜。成功的教育者应于无声无形中已然在孩子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待它萌芽生长,最终开花结果。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这深沉的爱,并在爱中慢慢领悟到“爱”的要义,而后试着去爱别人。心中有爱,生命有了底色,才能描画的更美。

  “世事不能说死,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

  影片中,马修老师对教育执着的信念,对孩子无限的包容,最终赢得了孩子的信赖,并感染影响了其他老师。在我看来,这么巨大的转变都应该归结为一个字——“爱”的力量。爱融化铸结在孩子内心那厚厚的冰墙,化作暖暖的清流,浸润着纯真善良的心田。这也让我想到了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理念:“容错——融错——荣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幼天真的孩子,所以教师要容得下孩子犯错,不应该以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过错,给孩子贴上“坏孩子”“无药可救”的标签,更不能像影片中的校长那样偏执地采取“行动反应”的体罚政策,要知道温柔的劝导所带来的效果远胜于严厉的惩罚。当错误出现后,我们教师更是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学习为自己的过错承担后果,孩子在对自我的否定中得到成长,并能在教师的包容与理解中,学会感恩,体会到“大爱”。

  对比马xx老师初进校园与离开校园时的心情与学校不同的境遇,我相信有了“爱”才会有希望,有了“爱”才会有力量,有了“爱”才会有奇迹、、、、、

  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只是给我们一种精神,一些反思。马修老师在帮孩子找到春天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影片中不可能一一在影片中表现出来,正如我们以后在实际教育中也会面临很多考验,但我要相信:当爱成为生命的底色,即便曾经雾雨阴霾,也可以化为和风细雨艳阳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借着师德教育的机会我能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这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个平凡老师和问题学生的故事,我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工作第八年,每年都会陆陆续续有几个学生来看我,为我带来问候,带来感动,这种问候类似于影片中孩子们送给马修的“纸飞机”,这种感动更让我坚信自己选择了一份正确的事业。

  影片的一开始是演绎一个伟大的指挥家的成功形象,而这个人年少时是放牛班的一员,是一个叫马修的人影响了他的一生,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他不是在歌颂伟大的教育家式的人物,而是通过平淡的故事讲述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马修,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

  体育课中有一种课叫“放羊课”,所谓的放羊课就是随便扔几样器材或者在一定的场地内让他们自由活动,老师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不加区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称作“放羊”式教育,虽然我不懂法语但是我想这里所说的“放牛”类似于中国式的“放羊”,无论是放羊还是放牛都意味着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药。

  影片里的放牛班多指学生的不可救药,而这些不可救药的学生在校长的铁血冷酷式教育下,变得更加不可救药,但当马修的出现,一切都随着带来改变,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小小”的学监马修的到来而改变。马修是这样的其貌不扬,他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让受他教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

  是什么让一个平凡的教师有这样的成就,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为戒。

  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从一开始的捉弄嘲笑与不屑一顾,到后来的爱戴支持与敬之如父。马修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一再忍让,凭润物无声的关爱潜移默化,用动人心弦的音乐循循善诱,将一群放荡不羁的少年引回正路。

  构成全片的主要是对比。校长与马修大相径庭的教学,学生前后翻天覆地的改变,孩子们对校长和马修截然相反的态度,无疑,造成这一切不同的,是爱。青少年常是“吃软不吃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味地镇压,迎来的不是第一个蒙东在沉默中的灭亡。就是第二个蒙东在沉默中的爆发。靠“以暴制暴”求取正义,虽然看似痛痛快快地解决了一时一地的小问题,但却义言传身教地教会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达方式,更可能激化问题双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综上,以暴制暴的本质就是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力量大就是正确。

  然而纵然大家都懂以暴制暴只能招致以牙还牙,但还是少有人能做到以德报怨,仁爱待人。因为爱,是要付代价的。当选择了爱,就必然招来伤害。校长的不理解与施压,学生的怀疑和叛逆,不错,爱可以带来令人心颤的美丽,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让人心碎的过程。若那句泰戈尔的诗:“没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就没有可以锻造出天堂的力量。”一切痛苦不仅在奋斗中,其实更在爱与恨的抉择中。选择恨是一种本能,而选择爱是一种本事。选择恨带来一时的满足,选择爱带来长久的心安。

  影片更是十分真实地展示了现实的残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马修,最后居然被辞退了,而两面三刀的校长则将合唱团的功劳全部包揽。甚至差点获得额外的奖金。我不由地想起那个恪尽职守的鞋匠格拉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对劣质鞋深恶痛疾,追求鞋子结实耐用,但,却饿死了。难道是他的品质让他死了吗,断乎不是,叫他死的乃是黑暗,但这黑暗的社会借着那良善的品格叫人无路可走,便更显出了那黑暗真是黑暗!无疑,这两者都批判了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但我更看到,这是他们面对黑暗势力发出的战斗的檄文!“虽千万人吾往矣!”若我幸运生于光明的社会,那便随这皓月之辉散发我的米粒光华,默默无闻献上一点爱:若我不幸生于黑暗的世界,也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散发纵然只是将残灯火的一点光亮。纵然星火不能燎原,纵然一点微光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轧碾,我也愿做那被辞退的马修,做那饿死的格拉斯。

  我盼望这世界是美好,但我更知现实是残酷。爱是一种立场,不是盲目不知后果地奋斗,而是终知必死而不后退的抗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初中时看的电影,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也许是因为当时看了不下十遍吧)校长和老师是非常死板的类型,为了维护表面上井然有序的秩序,以打骂罚的方式处理学生,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放牛班学生(问题少年)本身没受过什么良好教育,天性又好动,因此两代人的代沟逐渐变得越来越难以逾越。

  马修,在音乐界被冷落的音乐家,怀着低沉的心情来到他所谓池塘畔号的学校。他来之后,并不认同校长残暴的教学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也充满谅解和耐心,自开音乐课来熏陶他们。(之前孩子们偷他皮包,设陷阱害他,骂他光头)孩子们对马修的态度从轻佻到尊重,当然其中不乏特别情况的学生:莫杭治、孟丹。莫杭治长得帅气但性格怪异,常常逃学的行为以至于被公立学校开除,其父母离异,母亲感觉像是文艺圈的人。孟丹性格粗野,对他人轻佻,被别人是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除了马修。

  令我比较深刻的片段:

  1.莫杭治不管是画光头佬还是被马修发现,都没有被马修处罚,而是被教育,与校长的方式反差过大,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2.莫杭治在最后的演唱时,眼中充满了对马修的理解和尊敬(之前被马修孤立、取消独唱)。感动之中从恶魔化为天使。

  3.佩皮诺每周六都会在校门口等他父母来,结果马修被炒得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佩皮诺跟马修走了。等待是值得的,被导演肯定了。

  4.孟丹低劣行为,以及放火烧校的行为其实为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伤害。他走前对马修的一笑,既有对马修为人的感激和讽刺,折射教育的失败。

  5.校长曾经是一个鼓吹手,因病态的社会而身心扭曲,为了升职不惜采取任何措施对待学生。

  这部电影对我影响很大,最后学生在反锁的房间将纸飞机扔给楼下的马修,太感人了

  马修:你在干什么?

  佩皮诺:我正在等星期六,我的父亲会来这里接我。

  马修:但是今天不是星期六。(佩皮诺的执着等待是有道理的,马修被解雇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六。马修离开的时候,除了美好的回忆,还带走了小佩皮诺)

  夏伯特:犯规,处罚

  马修:你看见罪恶无处不在。

  夏伯特:这里?是的。

  (夏伯特正拖着孟丹即将惩罚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今天,我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感慨颇多。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一个教师在一个叫做“池塘之底”的地方,作为一个音乐教师,用音乐教育哪些被其他人看作是有问题的孩子,并且最终改变了一些孩子的命运。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应当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在克莱门特.马修来到“池塘之底”之前,学校教育的模式是“行动—反应”,即在暴力的方式下压迫孩子,一切行动全凭主管者的主观意愿,包括随意体罚学生。但教育不应该是这样,所以当马修来到学校后积极地去教育学生,开展各类娱乐活动,在相处的过程中以一颗包容、宽广的心去感化孩子。教育就应当这样,不因世俗中对某些孩子的看法如何,在学校了他们都是相同的。作为教育者,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加诸与孩子。在知识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所以应当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且用教育的力量来改变孩子的一生。

  另一个方面,“因材施教”也应当被重视,强迫着去学不喜欢或者根本就不适合的东西,对于教育来说是一种失败,我们应当积极去发现孩子的喜好、天赋并且依据此来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更容易出现顶尖的人才,就像影片中的音乐家皮埃尔.莫昂奇。作为一个老师应当与孩子找到共鸣。影片中的马修和孩子们就是找到了他们共同的兴趣,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使这些孩子在音乐方面找到了他们的立足点,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有教无类是一种教学态度,而因材施教则是一种方式,一种教学的最好的方式。至圣孔子也曾因发出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故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做到有教无类,充分尊重学生,不因无关学问的其它原因而歧视乃至抛弃他们。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人,更不会成为全才,通才。所以,我们要着重去发现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而去教育他们,并将它们引领上正确的道路,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正如马修老师一样,排练同学唱歌进而融入了他的班级,最终培育出了优秀的音乐家。

  最让我感动的是影片结尾时告诉我们的关于马修老师离开“池塘之地”后的生活:他一如既往的用爱感化着其他的孩子,引导者其他的孩子。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在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学生事业有成跟让自己幸福的事了,所以马修老师是幸福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电影的创作往往是让人们明白一些生命存在的道理,几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亮点值得去学习,每个职业都有其工作要领,这部法国制作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感慨颇深,作为教师,我对它充满兴趣。教师?我对于这个概念,看似熟悉,事实上十分陌生。对于学生身上有什么值得挖掘的东西,我更是被蒙上一层迷沙。马修,一个平凡的教师,要说为事业奋斗终身,可能有些大,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角度分析,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优秀教师。当周末又重温了一次放牛班又重温了一次经典,我又多了些收获……

  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我从这部影片中提炼出最深刻的职业修养,孩子在刚刚迈入校园或是体验校园生活已经很久的情况下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不成熟的处事态度。从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可寻,针对放牛班的现状,马修以一种很乐观的处事态度外加一颗童心将孩子们最终征服,并且坚持己见与校长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行抵抗。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现代教师的影子,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将这个光环带在当代教师的头上,马修则是他们的缩影,体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彩。留恋父母的佩尔诺、内敛含蓄的莫杭治、充满仇恨精神崩溃的蒙丹…孩子都是天真的孩子,只有不正确教育方式的教师,没有做不成好同学的孩子。佩尔诺对于父母的留恋,影片已每周六去等待父亲的方式体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老师作为孩子的第二任父母,马修用心呵护这个小孩子,真的让孩子住进了他的心中,随时保护着他,让他感受到了父爱,对他产生了依赖。莫杭治成才的过程曲折,他相对内敛,不愿显示自己的才华,对他人充满芥蒂,马修注重细节观察孩子,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最终感动了他,让他的才华得以展示,实现了梦想。对于蒙丹这样不可理喻的孩子仍然有一颗宽容之心。这不得不让我为之佩服。

  好老师的概念是什么?仅仅传授知识吗?讲完课就是目的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马修是例子,是人物,是缩影,是体现,像他这样不在乎名利,投身教育事业的人在各个校园中俯拾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在职教师,进入孩子的心灵不是那么简单,教师工作更是不那么轻松,机会需要我们自己创造,困境需要我们自己逾越。能不能像马修一样感动孩子,被孩子喜欢,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思考,要实践,要努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老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老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老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马修老师与院长不同,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老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奉为圭臬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

  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读大学的时候教导员就放给我们观看过。因为我们是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关于幼儿园,幼儿,孩子,教育类的电影班主任都会推荐给我们观看。这几天万园长让我们写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我又将电影重温了一遍。说实话内心是忐忑的,为什么会这样,从教快8年了,在带孩子过程中,矛盾已经很显然。有些是我力不从心,自己不是一桶水,有些矛盾还是在于现在孩子的变化。时代在变,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社会,环境在变,现在的孩子是怎样带更好,我们都在摸索中。

  马修真的是一位用心教育的老师,他是一位好老师,至少他那个班级是这样公认的,那些调皮的孩子甚至有恶劣行为的孩子他们在马修那得到一些些温暖!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至少在这个合唱班里。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且教且反思。面对比较紧张的家园关系,我只想表明自己:一切为了孩子好!孩子交在了我们的手上,不管家长会不会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在集体中,在社会中和家中是不一样的!在方式方法上还在累积经验和学习中

  马修老师的精神我已领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万校长说我是个聪明的人,在培养孩子上我还要动脑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给我们布置的假期作业,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故事发生在1949年,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它是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的。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用爱心关怀孩子,他费尽心思组织了一个合唱团,为孩子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森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同时也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印记: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学生在纸飞机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影片中马修的行为,莫朗奇的成材,派皮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二、作为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特别对于问题生,没有耐心与恒心是不行的,问题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一两天就能改变他们。

  三、教师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马修老师因为爱学生,为避免学生禁闭而对院长撒谎,为避免勒盖莱克受处罚而与之达成私下协议。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是师生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作成功的教育。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面对不同的问题生,才会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靠近问题生,才能取得与之沟通的主动权。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以自己擅长音乐这一能力来博取学生的欢心,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目的。

  我会像马修老师一样,用尊重、爱心、情感去感动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合15篇】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5-24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06-0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12-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12-0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06-15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01-3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01-1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