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

时间:2024-12-01 13:37:06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1

  《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桐桐,是个聪明、善良又淘气的女孩子,一次在家休息一个月后,生性好动的她在幼儿园养成的常规习惯已经基本被打乱了。每天,都有不同的幼儿上老师这里告她的“状”,打人,掐人,大声喊叫,不团结幼儿,无纪律观念已经习以为常。我们日常的批评教育也无济于事,这就给别的家长带来了一种困扰。桐桐的父母几乎不来幼儿园,联系电话也都是爷爷奶奶的号码,我们也试图和每天接送桐桐的爷爷进行了沟通,但是爷爷总是板着脸说: “我家这孩子,你要是不惹她,她不会打人的。”弄的我们很语塞。记得有一次,桐桐把一个孩子推倒了,那个孩子很生气,于是两个孩子各不相让,你一拳我一掌的打了起来。老师给他们和好后放学的'时候,桐桐看见自己的爷爷来接她,突然大哭起来,并告诉她的爷爷:“小朋友欺负她,还打她。”桐桐爷爷听后也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找出那个孩子大骂出口,还要打那个小朋友。当时的我特别难过,难过于桐桐爷爷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将来的桐桐会造成的影响,更难过于这位老人给其他孩子造成的伤害。老人的做法虽然不可理喻,但是也说明了家园共进、互相沟通这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做教师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我们幼儿园提倡教师家访的做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和桐桐的父母取得联系,相互沟通。就这样,我们如约去了桐桐的家里,也受到了桐桐父母热情的接待,我们为桐桐精心挑选了一个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作为老师送给她的礼物,开始了家长谈话。

  从家访中得知:桐桐的父母在电信业务部和财务部工作,经常出差,所以一直把孩子放到爷爷奶奶那里照顾,有时一个星期也见不上一次面,而爷爷奶奶就这么一个孙女,只知庇护孩子,谁也不能说。谁也不能打,有一次爸爸把桐桐说哭了,爷爷奶奶就一直埋怨,还把爸爸撵了出去,一个星期没和爸爸说话。桐桐爸爸说: “爷爷原来在交通局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但是由于他的性格很倔强,所以有些事情一直顺不过来。”听到这里,我对这位老人改变了看法,多了一些理解。对于桐桐,我们首先给予了肯定,但是,我们认为桐桐的问题并不都是爷爷奶奶造成的,我想:桐桐的聪明不能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失去发展的机会,哪怕我们每天和孩子一起呆上5分钟,吃一顿饭,讲一个故事,都能在无形中教育和启迪幼儿的思维发展。父母认同了我们的看法说:“是的,一直以为孩子还小,也嫌累,懒得去管她,但是当看到开放日的学习情况及在舞蹈班特长活动的表现时,才觉得该关注孩子了。”我们为桐桐的爸爸妈妈讲了一些针对桐桐坏习惯的教育方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幼儿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家长的观念与教育也很主要。家园一致的重要性更为重要。因此,希望家长朋友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的主动的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此次家访收获了许多,拉近了老师和家长及幼儿之间的距离,也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真正答案。让我可以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理解、接受老师的教育,开启孩子的心扉。

  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使我们更清楚的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使幼儿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形成最佳的转变机遇。从这个意义上看,家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得到延伸,得到渗透,得到发展。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2

  早晨,当幼儿陆陆续续来园时,我发现草地上有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黄猫。孩子们发现后也开始围过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开了!“这只小猫是哪来的啊?”“它怎么啦?”“好可爱啊……”突然有一个幼儿说:“这只猫太难看了,我们把它扔了吧。”个别幼儿听到这句话也纷纷表示赞同。当我听到孩子们对小动物这么没有爱心,我的心里非常难过,我把小猫轻轻的抱起放进盒子里。然后对他们说:“这只小猫其实是猫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它知道我们小朋友都很有爱心,猫妈妈现在碰到困难了,所以把它的孩子送给我们,让我们小朋友把它养大。”孩子们听到我的`话都没有声音了。

  从那之后,孩子们对小猫越来越有兴趣了,每天来到幼儿园之后就是问老师:“小猫在哪里啊?”他们把自己家里的零食也拿来喂小猫吃!每次午饭后都争着要去喂小猫,还给小猫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黄黄”。小猫“黄黄”看见孩子们也不再害怕了,还会跑过来让孩子们抚摸它!他们已经把小猫当成好朋友了。看到孩子们变得这么有爱心,我心里也很高兴。

  幼儿天生就对于小动物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小动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幼儿善良品质的自然体现。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3

  每天吃完午饭,我都会带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步,一起看幼儿园里花草树木的变化,品尝初熟的樱桃,欣赏在花丛中舞蹈的蝴蝶……

  一天,我带着孩子们散步结束,正准备领着孩子们回班,经过走廊的时候,俊俊的目光停住了,以至于队伍离开他都没有发现。他又在开小差了,真是个调皮的孩子。“俊俊,你在看什么呀?快跟上来!”我喊道。

  “老师,墙壁上有只虫子!”俊俊兴奋地喊。

  我朝着俊俊指的方向,微笑着说到:“这是一只壁虎。不是什么虫子。”

  小朋友们听见了,立刻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嚷着:“壁虎在哪。我也要看看!”悦悦看到后害怕地说:“壁虎会不会吃小孩呀?”“壁虎不吃人的,吃小虫子的。”“壁虎怎么不会掉下来呀?”孩子们一下子议论开了,壁虎似乎感觉到了危险,迅速爬离了我们的视线。

  对于突然出现的状况,我抓住教育的契机,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为孩子知识的积累创设机会。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讲话声音太大,吓到壁虎啦,它害怕得爬走了。你们想知道壁虎的秘密吗?”

  “想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道。于是我在电脑上搜索了几张壁虎的图片,指着图片,我对孩子们说:“壁虎是爬行动物,它专门吃蚊子、苍蝇、飞蛾,是人们的好朋友。更多壁虎的秘密,老师请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壁虎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迫不及待和我分享他们找到的资料。“老师,壁虎喜欢在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壁虎的脚趾上有小吸盘,在墙壁上爬不会掉下来。”“老师,壁虎遇到敌人,会断尾巴保护自己。”……

  没想到俊俊的.这一个意外发现,竟然带给孩子们这么多惊喜的收获。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能以孩子的兴趣为自己的兴趣,和孩子一样,有一颗喜欢探究的心,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让我们睁大慧眼,去捕捉隐含的教育契机吧!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4

  我们总是把分享挂在嘴边,可是什么才是分享呢?你教给孩子们的真的是所谓的“分享”吗?两个小朋友一起在玩玩具,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堆一个相对“庞大”的玩具,平等数量的玩具对他来说就不够了,于是他毫无商量的“抢了”旁边那个孩子的玩具,那个孩子马上生气的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我的……”对于“抢”这种强盗式的行为,可能老师们都会比较敏感,甚至会不问缘由的职责那个“抢”玩具的孩子,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询问缘由得到的答案是“老师,要分享!”他说的'那么理直气壮,眼神都那么真诚,我相信他就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宝贝心目中的“分享”。

  说来也惭愧,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在时间匆忙的情况下发放玩具,玩具量不等的时候,每当有孩子说“老师,我这么少,他都这么多……”我们就硬生生的从别人那里“分一部分”给玩具少的孩子,美其名誉“要分享!”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个原因让有些孩子误会了“分享”的含义。这算是老师们的一大失误了。

  两兄弟在一起,只有一个玩具,爸爸妈妈肯定会说,要让给弟弟,哪怕是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玩,看上了家中宝贝心爱的玩具,爸爸妈妈肯定也会让孩子一起分享,可是明明孩子是不愿意的,不开心的,但却不得不“被分享”。

  别让孩子误解了“分享”的含义,分享一定是快乐的行为,一定是能让孩子感觉到开心,快乐。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5

  在学唱了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后,我布置了一个回家小任务——把歌曲唱给妈妈听,还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要求妈妈记录下所做的事。

  放学后我与老师们聊起此事。原以为老师们肯定会赞成我的做法,没想到却被泼了一盆凉水。“农村幼儿园,要求家长记录肯定会有怨言的,有些还会来吵闹呢!以前就有过这样的事,吵得可凶了。后来我们从来不布置要‘麻烦’家长的任务。”在我园已有13年教龄的董老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唉……”我只能在心底叹息。想想上半年在另一镇中心幼儿园工作,那儿的家长只要是老师吩咐的,总会千方百计去完成,做环保服装、收集瓶瓶罐罐……可是现在,怎么我想像中的小事却会这么难呀!

  说真的,现因工作需要离开原幼儿园,调到这偏僻的农村幼儿园任园长,我有一种不舍。这里的园舍、教师配备的不足让我茫然。幼儿园与小学同一个校门,要走过小学教室才能到里面的幼儿园,为了不影响小学的正常教学,家长们只送孩子到校门口,小朋友往往三三两两自己走进幼儿园,放学时又是排队出来。有好多事不能与家长当面沟通。但既来之,则安之。我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心中规划着幼儿园的改建,当然也包括家长工作的和谐发展。

  可就布置了这点小任务,就遇到了“挫折”。心中又情不自禁地掀起一丝无奈,继而是一种莫名的焦急。放学前已布置了,孩子们也都早已回家,我就只能第二天早上和家长们耐心解释,我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引起家长太大的情绪波澜。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园,心中已酝酿了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措词。我微笑着在小学大门口迎接每一位小朋友和家长。

  熠闻妈妈说:“我从来没让熠闻做事,没想到她还这么能干,又是扫地,又是给我捶背,说是老师布置的,要妈妈写的。我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老师我也不怎么会写。”边说边递给我一张小纸条,就写了“扫地、捶背”。接着,还不好意思地补充:“字不好,别见怪。老师,这种形式好哟!”这是多么真诚的交流,简单的话语中透着质朴。

  珂炜妈妈说:“昨天,孩子帮我们做了好多事,我都觉得很吃惊,后来才知道是要写下来的,原来他是有目的的`。”我笑了笑,感觉有点儿尴尬,刚要帮珂炜解释,说明是我布置的任务,可她又说了下去:“可惜不能天天坚持,就一天,真有些形式主义。如果天天能给我们做点事,我倒还愿意天天记呢!”我平舒了一口气,微笑着说:“是呀,孩子养成每天帮家人做点家务的好习惯就好了。我们会多引导的,希望家长能多支持。”“那当然,那当然。”

  晨间接待中许多家长与我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从昨日起的担心到今天的暗自庆幸,我思绪万千。反思这“留任务”的前后,让我感到心头的踏实。说真的,家长们写得不是很好,句式并不太完整,更没有具体生动的描写,大部分只是简单的几个词,而且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写,类似工作忙没时间写或不会写的怨言确实也有,但与他们的交流中我还是明白了家长们的心。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愿意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并表示会给予理解和支持,还有几个家长质朴的语言中提了真诚的建议。耐心的交流再次拉近了我与家长的距离,家长也更多地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爱。

  此次“留任务”让我对以后开展家长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农村幼儿园布置要求家长配合的小任务,老师切不可一刀切。要善于运用方法,多耐心解释,细致说明,且不可缩手缩脚,把事情想得太复杂而不与家长沟通。作为老师只要带着一份对孩子的爱、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做细做实一日保教工作,用我们的热情和智慧去大胆地与家长沟通,得到的将会是更多的信任,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哟!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6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我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也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有一次我发现吴雨桐小朋友在活动过后,靠座子坐时和黄厚霖小朋友闹得不愉快,两个人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他们告诉我说:“两个人在抢凳子,我就问他们俩个,是怎么回事,是谁抢谁的。”原来是吴雨桐坐了黄厚霖的座位,黄厚霖小朋友就开始打吴雨桐,吴雨桐还是不起来,于是俩人就这么打了起来,问出来后指出不对的地方,有问题首先应该找老师,跟老师说,不能打架。在幼儿园里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然后问吴雨桐抢别人座位对不对?引导他这么做是不对的,在让他们道歉,最后和好,帮他们把位置弄好。

  在利用故事的形式把这事告诉小朋友有什么事都不能用暴力解决,与什么事应该跟老师说,而不是跟小朋友打架,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最后在表扬下吴雨桐,知错能改也是好孩子。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7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什么事情都随自己的心愿,一不随心,张口去咬,伸手去抓。入园之前,他们在家中已经习惯了各种食品、图书、玩具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与他们争抢。如今到了幼儿园则不同,所有的食物、玩具,以及图书都要一起吃、一起玩,一起分享。于是小朋友之间就难免会发生争执,甚至出现了咬人、抓脸的行为。为了避免或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根据以往的教育经验,我尝试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

  首先让孩子们懂得玩具是大家的.,可以轮着玩或换着玩,让孩子们懂得谦让的含义。

  其次,引导孩子理解和学会分享。分享,并不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大家吃这么简单,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是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快乐的心情,一起与小朋友们分享。带来自己喜欢的零食,大家一起品尝;拿到好玩的玩具,同伴一起玩,体验其中的乐趣;把自己听到的故事、儿歌大声的朗诵、吟唱出来,让所有小朋友共同感受那份快乐。让孩子从小学会并懂得与别人分享,不因为抢占而伤害别人,不仅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还增进了孩子间的友情,也是对孩子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

  最后,对孩子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最关键的是还要对孩子的家长们及时采取相应的沟通和引导,让家长们在家里也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到并做好真正的“园与家”的共育工作。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8

  吃饭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排着队,我在分着饭菜,这时,刘智超把他的手搭在王迪的肩上,拉过人家的身子,对着他潇洒的.说:“王迪,叫哥”,王迪没敢说话,很听话的叫了一声“哥哥”,刘智超很自然地答应着:“哎”,看着他帅气的动作,爽快的语气。心里想着,这就是刘智超最近的性格,因为最近发现他经常有这种“大哥大”举动,我想如果不好好引导,也许会变得霸道。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我时常注意刘智超的表现,一天,我把他叫到身边,和他进行沟通。对他说:“智超,小朋友都叫你什么啊”他说:“他们很多叫我大哥”我说:“哦,一定是因为你特别聪明,也很勇敢,像个大哥哥的样子,他们才这样叫你的,”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问“真的吗”。我说:“真的呀”。你以后可要经常帮助小朋友们,处处都要像个大哥哥的样子,他很懂事的点了点头,后来,他成了我的好帮手,对小朋友们也很友好,真正成了大哥哥,而不是“大哥大”。

  幼儿园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我们怎样画就是怎样,有时,孩子的成长转折可能就是老师的一两句话。

关于幼儿教育随笔9

  前几天,我发现朋友们玩的扑克牌上面印了很多广告图片,有安全生产广告、手机广告、化肥广告等等,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出于好奇,我挑了部分安全生产的广告扑克,放进了我班的益智区。没有想到,广告扑克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益智区热闹极了,孩子们围着广告扑克议论起来。

  凡凡说:“快看我这张,是不要用湿手碰电线的图画。”

  “我的.也是,不要随便拉电闸。”文峥附和着说。

  大班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扑克牌上的广告文字,他们基本都能够结合图画内容大约地说出来。很快,四副扑克牌被孩子们依照广告内容分成了几大类。有安全用电的、怎样预防火灾的、遇到紧急事故应该怎样处理等等。我把这些安全生产广告的扑克牌带到幼儿园,只是希望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安全常识,设想到,他们竟然还能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分类!孩子们兴致盎然地玩着花样扑克,接龙、凑数、分类……看着孩子们新发明的扑克游戏,我萌生了把广告扑克都带到幼儿园的想法。果然,孩子们的分类游戏越玩越精细,他们不仅会依据蔬菜、水果、农作物等类别分类,还会根据地区、季节把扑克牌进行二次分类。而我的广告收集也慢慢扩展到商场广告纸、产品广告纸等等,不仅用来给孩子们玩益智游戏,还把漂亮的广告纸用于美工活动等等。

  平时看到广告,我总觉得烦人。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些精彩的广告了,因为这些广告拓展了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

【幼儿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教育随笔07-09

幼儿教育随笔07-15

幼儿教育的随笔04-27

幼儿教育随笔(经典)11-26

幼儿教育随笔08-04

幼儿教育随笔【推荐】01-07

幼儿教育随笔【精】01-07

幼儿教育优秀随笔01-20

(合集)幼儿教育随笔08-12

幼儿教育随笔(实用)09-05